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首先爱自己
对面走来了我的儿子,嘴角挂着腼腆的微笑,忽闪忽闪的大眼睛像清澈的湖水中的黑宝石,纯净、透明。他小手一挥,舞出了风来,撇撇嘴说:“爸爸,老师说,我明天上学不能再迟到了。今早,我已经是第十七次迟到!”
儿子是初中一年级的学生,开学上课的时间只有四十天,迟到十七次。这样的情况老师可能也很少遇到。我听了后哈哈大笑:“没关系,迟到的时候可以站在门外,等老师不介意的时刻,悄悄溜进教室就可以了。”不要说十七次,就是一百七十次,我也理解,并且还想方设法为其开脱。
并不是我纵容娇惯儿子,希望他迟到,而是希望他有个充足的睡眠,精神抖擞地上课。因为他们每天晚上把语文、数学、英语、历史、地理、政治、生物七门作业匆匆忙忙做完的时候,时间已是九点多钟,洗漱完毕,十点左右。每天早晨还要在五点四十前起床,洗漱、整理、早饭、行路,在六点四十前坐到教室里朗读。这些孩子,在父母的催促下起床,迷迷糊糊地穿衣、早饭、赶路,匆匆忙忙地坐在教室里,读迷迷糊糊的书。五点四十,冬季的天还是漆黑一片,群星闪烁呢。
一个十二岁的青春少年,正值身体生长发育期,还有什么比睡眠来得重要?我喜欢看孩子甜美的熟睡样子,喜欢听孩子酣畅的呼吸声音,喜欢欣赏孩子梦中的笑靥。试想,在这么个物质相对宽裕的时代,一个十来岁的孩子,连正当的休息的权利都被剥夺了,健康成长只不过是一句形同虚设的空话,能成就什么伟大的事业?又该如何接过社会发展的接力棒?说到这里,该是让人多么地无语和无奈!纵使三头六臂,也无计可施。我猜想,鲁迅先生在三味书屋的课桌上刻下的“早”字,提醒他自己时时早,事事早,也是在百草园玩腻了之后,有了充足睡眠的情况下,才一笔一画地刻写出来。
儿子的迟到,从小学到初中,由来已久,为此经常遭受批评。老师们还多次专门找我谈话,我支支吾吾,含糊其词,说了很多好话蒙混过关。其实,心里可以找出若干条理由:课业负担太重,压力太大;交通比较混乱,安全隐患多;睡眠不足,身体成长发育需要。但就是有千万条理由,也挡不住老师心中压抑的恼火,在众目睽睽之下,把儿子请到了“贵宾室”(教室隔壁的卫生间)反省。儿子在那臭气熏天的地方无奈何地望着天花板,想象着解决问题的办法,居然还有点闲情,没事偷着乐,哼出了小调。几分钟后,他微笑着跑去报告老师:“迟到是我爸爸造成的,可否罚他来站,请让我进来上课!好吗?”
因为我的放纵,儿子对老师的批评、体罚已经麻木了,有点无动于衷,要不,这么严重的体罚,肯定挫伤孩子自尊心。
听着他断断续续的叙述,我好气又好笑,回忆起早上出发的时候,还是很早的,又为什么迟到了呢?他说,到了学校,看到车棚里的自行车都倒了,于是,一辆一辆扶了起来,才满意地赶往教室,于是迟到的呀!他还问我:“你说我能不扶起来吗?”我被问得哑口无言,沉默了好久,才轻轻叹了口气,摇头告诉他,首先要爱护好自己,然后才能想着做其他的事情。
这样的思想的确不合常理,但一个孩子不学会爱护自己能行吗?面对复杂的生长生活环境,面对激烈竞争的社会,我想,我们首先应该教育孩子爱护自己。爱护自己的最基本理念就是,珍惜生命,勇于抗争。如果一个连自己都不能爱护的孩子,还能热爱什么?如果自己都不爱,就没了自我,人生就像浮萍一样,长大还能成就什么样的事业?只有爱护自己,才会给自己足够的自由和空间,才会有机会去关心他人,爱护他人,去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乃至热爱整个世界。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孩子不会,也不可能生活在真空中的。矛盾、误会、挫折,需要积极地去面对,勇敢地去解决;恒心、毅力、拼搏,需要不断地植根于孩子的心灵空间,需要他们自己去实践去体验。只有爱自己,才有更好的机会认真学习,有着更广阔的生存发展空间,不至于受了一点点的委屈,或遇到一点点的困难就灰心丧气,畏缩不前。试想,如果没有战胜困难的决心和勇气,生活还有什么精彩和意义可言?
健康、阳光、英勇、顽强、从容、大度、智慧、乐观,从爱自己开始。
没有参照物
儿子读小学时的一次期中考试后,老婆帮着他整理书包,掏出了一沓垃圾一般乱糟糟的试卷,越看越认真,最后眼睛盯在了上面,叹了口气对我说:“你看看,都是70来分呀!怎么得了?”
我接了过来,若无其事,泰然处之,应付式地扫了一眼说:“好,好,好!没什么的。”心里想,70多分还不好,那究竟要多少呢?考试,只是检验师生教学情况的一种方法,总是用分数比来比去的,有这个必要吗?
还记得那个大雾迷漫的早晨,我在小心翼翼地给刚上三年级的孩子请假,他需要一个简单的小手术。那位老师青春的脸上写着漠然,略显得烦躁,淡淡地说:“某某某,成绩中等偏下!”我有着本能的反应,就像那刺猬遇到不明物体,迅速地合拢自己的外壳,以期保护自己——给九岁的孩子,怎么可以下出定义?这样的定义,又是以什么根据下出来的?
也能理解老师的心情,每周一小考,每月一大考,比分数比成绩比能力,谁都希望自己的班级成绩优秀,遥遥领先。学校对学生评判的标准基本就是分数,100分就是第一,99分就是第二,就像一条不灭的真理。一个个天真烂漫的孩子到了学校,就像工厂里现代化流水线上的产品一样,同一个模具,同一种原料,同一样配方,千篇一律,挤压成型,打包外运,然后集中到另一个地方组装,成为社会上的一件物品。就如同一辆汽车,一台电脑,一个木偶一样,没有烂漫和天真,沒有机敏和智慧,没有思考和创造,只有呆板和机械,只有从命和教条。晶莹、透明,露珠一样的童心被扼杀在鲜亮的早晨。
经常路过那些学校的门口,总是看到很多很多的家长。灵敏、麻木、坚强、脆弱、欢乐、烦恼……各种复杂的感情交织在他们的心头,写在他们的脸上。他们是产业链上的工人,每天早起,晚睡,整天围着孩子团团转,忙忙碌碌,紧紧张张,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服侍好孩子,哪怕就是一碗饭,一杯水,都为孩子考虑得妥妥帖帖。唯孩子至上,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一切,教育引导孩子一心一意听老师的话,认认真真地写作业,希望取得好成绩,优秀地完成学业,考取理想的大学,有着美好的前程。 可孩子又为了什么。为了成绩?为了考试?为了上大学?从那一双双迷茫幼稚的眼神里,我寻找不到靓丽的光芒,除了迷茫还是迷茫,没有快乐,没有歌声,没有闲情,有的只是紧张、严肃、疲惫甚至厌倦。他们就像一只只等待填肥的鸭子,被强行地塞进了填空题、选择题、思考题。老师把设定的分数作为参照物,作出优、良、中、差的区别,进行比较,倾轧、挤对。如果没有这些作比较的参照物,跳出这个圈子看世界,该是多么地灵气和自由?又该增添多少朝气与阳光!
瓦工、木工、水电工、油漆工,哪一个不是在阳光下歌唱?哪一个不是在快乐地工作?只有一些小白领,常常唉声叹气的,无所事事,无端生出些烦恼来,甚至患上神经性的毛病。捡破烂的、收废品的、清洗油烟机的、维修太阳能的等等,我曾经引导过儿子扮演过多种角色。每一种角色,他都乐意接受;每一种角色,他都有着发自心底的欢畅。还记得那些炎炎夏日的傍晚,我常骑着摩托车把他带到炎黄学院去参观玩耍,看着学校气势宏伟的建筑,享受着习习凉风,随口告诉他,长大要上大学,要上就上炎黄大学。那是毫无矫情的叙说,是发自肺腑的情感,的确很喜欢那个洒满阳光的学校,很喜欢那些贪玩的风一般的孩子,尽管那是一所高职类的职业技术学院。
儿子是我的朋友。我经常和他聊天、谈心,给他以信心、力量、阳光、雨露和流动的风,多次真诚地告诉他,只要上课认真听讲,课后作业可以偶尔或者适当少做点,至于学习成绩,功课达到60多分就可以了。我一直希望他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拥有一双美丽的眼睛,一副健康的身体,一颗阳光的心灵;希望他能够保证充沛的精力,昂扬的姿态,做一个快乐的勇敢少年。
这样的教育思想,怎么可能争取到一张具有一定诱惑的奖状?儿子曾在《家庭报告书》上悲戚戚地,且自我勉励地写道:奖状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学习成绩。我看了后心里酸酸的,有着不可名状的感觉,郑重地写下:奖状也不重要,成绩也不重要,重要的是端正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写好后,心头一阵轻松。不知道他看了有什么想法。不管怎么说,在这样的环境下,孩子还是条件反射般地把一定的分数作为参照物,并拉来一帮同学作比较。我经常劝他不要比较,多给自己点自由和快乐。对于孩子来说,这或许是一个美丽的谎言,但谎言千遍能成为真理吗?
查看参照物的定义说,用来判断一个物体是否运动的另一个物体,叫作参照物。一个物体,不论是运动还是静止,都是相对于某个参照物而言的。对于孩子的成长,还有什么比完善的人格和优良的品质来得重要?对于学习成绩,我觉得,最好是没有参照物,或者不设定參照物。让孩子尽可能自由自在地成长。
自然、阳光、健康、快乐。
没有参照物,需要一种藐视权威的气概,需要一种淡定超脱的境界,需要一种无拘无束的心灵。你有么?孩子呢?
(标题书法:孙晓华)
责任编辑 王虹艳
对面走来了我的儿子,嘴角挂着腼腆的微笑,忽闪忽闪的大眼睛像清澈的湖水中的黑宝石,纯净、透明。他小手一挥,舞出了风来,撇撇嘴说:“爸爸,老师说,我明天上学不能再迟到了。今早,我已经是第十七次迟到!”
儿子是初中一年级的学生,开学上课的时间只有四十天,迟到十七次。这样的情况老师可能也很少遇到。我听了后哈哈大笑:“没关系,迟到的时候可以站在门外,等老师不介意的时刻,悄悄溜进教室就可以了。”不要说十七次,就是一百七十次,我也理解,并且还想方设法为其开脱。
并不是我纵容娇惯儿子,希望他迟到,而是希望他有个充足的睡眠,精神抖擞地上课。因为他们每天晚上把语文、数学、英语、历史、地理、政治、生物七门作业匆匆忙忙做完的时候,时间已是九点多钟,洗漱完毕,十点左右。每天早晨还要在五点四十前起床,洗漱、整理、早饭、行路,在六点四十前坐到教室里朗读。这些孩子,在父母的催促下起床,迷迷糊糊地穿衣、早饭、赶路,匆匆忙忙地坐在教室里,读迷迷糊糊的书。五点四十,冬季的天还是漆黑一片,群星闪烁呢。
一个十二岁的青春少年,正值身体生长发育期,还有什么比睡眠来得重要?我喜欢看孩子甜美的熟睡样子,喜欢听孩子酣畅的呼吸声音,喜欢欣赏孩子梦中的笑靥。试想,在这么个物质相对宽裕的时代,一个十来岁的孩子,连正当的休息的权利都被剥夺了,健康成长只不过是一句形同虚设的空话,能成就什么伟大的事业?又该如何接过社会发展的接力棒?说到这里,该是让人多么地无语和无奈!纵使三头六臂,也无计可施。我猜想,鲁迅先生在三味书屋的课桌上刻下的“早”字,提醒他自己时时早,事事早,也是在百草园玩腻了之后,有了充足睡眠的情况下,才一笔一画地刻写出来。
儿子的迟到,从小学到初中,由来已久,为此经常遭受批评。老师们还多次专门找我谈话,我支支吾吾,含糊其词,说了很多好话蒙混过关。其实,心里可以找出若干条理由:课业负担太重,压力太大;交通比较混乱,安全隐患多;睡眠不足,身体成长发育需要。但就是有千万条理由,也挡不住老师心中压抑的恼火,在众目睽睽之下,把儿子请到了“贵宾室”(教室隔壁的卫生间)反省。儿子在那臭气熏天的地方无奈何地望着天花板,想象着解决问题的办法,居然还有点闲情,没事偷着乐,哼出了小调。几分钟后,他微笑着跑去报告老师:“迟到是我爸爸造成的,可否罚他来站,请让我进来上课!好吗?”
因为我的放纵,儿子对老师的批评、体罚已经麻木了,有点无动于衷,要不,这么严重的体罚,肯定挫伤孩子自尊心。
听着他断断续续的叙述,我好气又好笑,回忆起早上出发的时候,还是很早的,又为什么迟到了呢?他说,到了学校,看到车棚里的自行车都倒了,于是,一辆一辆扶了起来,才满意地赶往教室,于是迟到的呀!他还问我:“你说我能不扶起来吗?”我被问得哑口无言,沉默了好久,才轻轻叹了口气,摇头告诉他,首先要爱护好自己,然后才能想着做其他的事情。
这样的思想的确不合常理,但一个孩子不学会爱护自己能行吗?面对复杂的生长生活环境,面对激烈竞争的社会,我想,我们首先应该教育孩子爱护自己。爱护自己的最基本理念就是,珍惜生命,勇于抗争。如果一个连自己都不能爱护的孩子,还能热爱什么?如果自己都不爱,就没了自我,人生就像浮萍一样,长大还能成就什么样的事业?只有爱护自己,才会给自己足够的自由和空间,才会有机会去关心他人,爱护他人,去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乃至热爱整个世界。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孩子不会,也不可能生活在真空中的。矛盾、误会、挫折,需要积极地去面对,勇敢地去解决;恒心、毅力、拼搏,需要不断地植根于孩子的心灵空间,需要他们自己去实践去体验。只有爱自己,才有更好的机会认真学习,有着更广阔的生存发展空间,不至于受了一点点的委屈,或遇到一点点的困难就灰心丧气,畏缩不前。试想,如果没有战胜困难的决心和勇气,生活还有什么精彩和意义可言?
健康、阳光、英勇、顽强、从容、大度、智慧、乐观,从爱自己开始。
没有参照物
儿子读小学时的一次期中考试后,老婆帮着他整理书包,掏出了一沓垃圾一般乱糟糟的试卷,越看越认真,最后眼睛盯在了上面,叹了口气对我说:“你看看,都是70来分呀!怎么得了?”
我接了过来,若无其事,泰然处之,应付式地扫了一眼说:“好,好,好!没什么的。”心里想,70多分还不好,那究竟要多少呢?考试,只是检验师生教学情况的一种方法,总是用分数比来比去的,有这个必要吗?
还记得那个大雾迷漫的早晨,我在小心翼翼地给刚上三年级的孩子请假,他需要一个简单的小手术。那位老师青春的脸上写着漠然,略显得烦躁,淡淡地说:“某某某,成绩中等偏下!”我有着本能的反应,就像那刺猬遇到不明物体,迅速地合拢自己的外壳,以期保护自己——给九岁的孩子,怎么可以下出定义?这样的定义,又是以什么根据下出来的?
也能理解老师的心情,每周一小考,每月一大考,比分数比成绩比能力,谁都希望自己的班级成绩优秀,遥遥领先。学校对学生评判的标准基本就是分数,100分就是第一,99分就是第二,就像一条不灭的真理。一个个天真烂漫的孩子到了学校,就像工厂里现代化流水线上的产品一样,同一个模具,同一种原料,同一样配方,千篇一律,挤压成型,打包外运,然后集中到另一个地方组装,成为社会上的一件物品。就如同一辆汽车,一台电脑,一个木偶一样,没有烂漫和天真,沒有机敏和智慧,没有思考和创造,只有呆板和机械,只有从命和教条。晶莹、透明,露珠一样的童心被扼杀在鲜亮的早晨。
经常路过那些学校的门口,总是看到很多很多的家长。灵敏、麻木、坚强、脆弱、欢乐、烦恼……各种复杂的感情交织在他们的心头,写在他们的脸上。他们是产业链上的工人,每天早起,晚睡,整天围着孩子团团转,忙忙碌碌,紧紧张张,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服侍好孩子,哪怕就是一碗饭,一杯水,都为孩子考虑得妥妥帖帖。唯孩子至上,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一切,教育引导孩子一心一意听老师的话,认认真真地写作业,希望取得好成绩,优秀地完成学业,考取理想的大学,有着美好的前程。 可孩子又为了什么。为了成绩?为了考试?为了上大学?从那一双双迷茫幼稚的眼神里,我寻找不到靓丽的光芒,除了迷茫还是迷茫,没有快乐,没有歌声,没有闲情,有的只是紧张、严肃、疲惫甚至厌倦。他们就像一只只等待填肥的鸭子,被强行地塞进了填空题、选择题、思考题。老师把设定的分数作为参照物,作出优、良、中、差的区别,进行比较,倾轧、挤对。如果没有这些作比较的参照物,跳出这个圈子看世界,该是多么地灵气和自由?又该增添多少朝气与阳光!
瓦工、木工、水电工、油漆工,哪一个不是在阳光下歌唱?哪一个不是在快乐地工作?只有一些小白领,常常唉声叹气的,无所事事,无端生出些烦恼来,甚至患上神经性的毛病。捡破烂的、收废品的、清洗油烟机的、维修太阳能的等等,我曾经引导过儿子扮演过多种角色。每一种角色,他都乐意接受;每一种角色,他都有着发自心底的欢畅。还记得那些炎炎夏日的傍晚,我常骑着摩托车把他带到炎黄学院去参观玩耍,看着学校气势宏伟的建筑,享受着习习凉风,随口告诉他,长大要上大学,要上就上炎黄大学。那是毫无矫情的叙说,是发自肺腑的情感,的确很喜欢那个洒满阳光的学校,很喜欢那些贪玩的风一般的孩子,尽管那是一所高职类的职业技术学院。
儿子是我的朋友。我经常和他聊天、谈心,给他以信心、力量、阳光、雨露和流动的风,多次真诚地告诉他,只要上课认真听讲,课后作业可以偶尔或者适当少做点,至于学习成绩,功课达到60多分就可以了。我一直希望他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拥有一双美丽的眼睛,一副健康的身体,一颗阳光的心灵;希望他能够保证充沛的精力,昂扬的姿态,做一个快乐的勇敢少年。
这样的教育思想,怎么可能争取到一张具有一定诱惑的奖状?儿子曾在《家庭报告书》上悲戚戚地,且自我勉励地写道:奖状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学习成绩。我看了后心里酸酸的,有着不可名状的感觉,郑重地写下:奖状也不重要,成绩也不重要,重要的是端正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写好后,心头一阵轻松。不知道他看了有什么想法。不管怎么说,在这样的环境下,孩子还是条件反射般地把一定的分数作为参照物,并拉来一帮同学作比较。我经常劝他不要比较,多给自己点自由和快乐。对于孩子来说,这或许是一个美丽的谎言,但谎言千遍能成为真理吗?
查看参照物的定义说,用来判断一个物体是否运动的另一个物体,叫作参照物。一个物体,不论是运动还是静止,都是相对于某个参照物而言的。对于孩子的成长,还有什么比完善的人格和优良的品质来得重要?对于学习成绩,我觉得,最好是没有参照物,或者不设定參照物。让孩子尽可能自由自在地成长。
自然、阳光、健康、快乐。
没有参照物,需要一种藐视权威的气概,需要一种淡定超脱的境界,需要一种无拘无束的心灵。你有么?孩子呢?
(标题书法:孙晓华)
责任编辑 王虹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