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熊烈火

来源 :语文世界(高中版 )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ish3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咬文嚼字
  
  熊,是一个不寻常的字。有人说它是一个象形字,认为下面的四点就是四只熊掌。其实这个说法错了。汉字中字下带四点的字不多,可以分为两类,一类如“鱼(繁体作“鱼”)、燕、马(繁体作“马”)等,它们下面的四点分别表示鱼的鳍尾、燕子的尾巴和马的四蹄;另一类如“煦、照、煎、熬、煮、熟、热”等字,它们下面的四点都是“火”的异形,表示火在燃烧。而“熊”字下面的四点正是燃烧的火。
  熊字,可与“羔”字和“然”字相比较。三个字里都有一个动物:能、羊、犬。这三个字生动地反映了华夏民族的远古先民的原始生活,也就是说在汉字造字时期之前,我们的祖先已经学会了熟食,他们开始吃火烤的熊肉、羊肉和狗肉。我们知道,人类脱离动物界和人类智慧的开发都跟熟食肉类大有关系。最初,原始人跟豺狼虎豹差不多,也吃生肉,抓到动物就活剥生吞,所谓茹毛饮血。这个时期严格说还不能算人。人类先是利用自然界的火,开始吃烤熟的肉,才从自然界中分离出来。据考古学家证实,人类用火大概在150万年前。因为有了火,才使远古人从炎热的非洲远迁到温带和寒带地区;因为有了火,才使人开始熟食动物的肉,使大脑容量从“南方古猿”的700毫升发展到1043毫升,渐渐进化成真正意义上的人。
  熊熊烈火创造出人类的进步。也许人类学会熟食是很偶然发生的。突然有一天森林失火,大火把森林里来不及逃命的野兽烧死了。以狩猎为生的原始人,意外地吃了烧死动物的肉,发现要比活生生吞吃的肉鲜美,于是把天然火保存下来,将捕捉到的动物用火烤了吃。接着,发明了人工取火,熟食的传统被世世代代继承下来。从此,人类飞跃地发展。
  熊字啊,可不能小看,它是人类进步的标志呢。那么,熊字上边的“能”怎么会是动物界的老前辈“熊”呢?“能”是一个典型的象形字。左下图是一只生活在空旷原野的熊,如果将图竖放,熊的头和尖尖的嘴不很像“能”字左侧上部的“ㄙ”吗?它那肥硕的身躯和退化了的尾巴不就是“月”(即肉字)吗?那笨拙而有力的腿跟“能”字右侧的两个“匕”又多么相像?“能”在原始森林里是十分勇猛强悍的动物,它四肢粗壮,爪长而且锋利。它们主要生活在山林之中,视觉弱,嗅觉强,能爬树,善游泳。熊的食性很杂,凡能果腹的果、贝、昆虫、鱼、鸟、兽都吃。大多数熊在冬天会像冬眠一样大睡一场。熊遇到敌害时,通常自行逃开,避免争斗,但被激怒时会变得很凶猛。北极熊生活在北极地区,还会游泳和潜水。所以《说文》说:“熊属,足似鹿。能兽坚中,故称。” 熊确实是很有生存能力的动物。我们在现代汉语里还能体会到对它的估价:能①才干,本事:~力。~耐。才~。②有才干的:~人。~手。贤~。~工巧匠。~者为师。③ 胜任,善于:~够。~柔~刚。力所~及。欲罢不~。~动。④会(表示可能性):小弟弟~走路了。⑤应该:你不~这样说他。⑥能量:电~。热~。⑦和睦:(萧)何素不与曹参相~。
  因为熊的能力特别表现在耐力和耐寒上,故古跟“耐”字通用。这样看来,熊字代表熊熊烈火,能字代表有能耐的熊。那么,“熊”字怎么变成熊的呀?
  熊是一个形声兼会意字,下边的“灬”是火的象形,表示燃烧;上边“能”是熊的象形又代表“熊”字的原始读音。“能”古音很复杂,在不同的语言环境里读不同的音,跟印欧语言的曲折变化相似。它的第一个语音是hneng,即熊的本音,现在南方少数民族如苗族里叫熊就发这个音。后来这个音演变为neng。另外它还读nai(耐)、tai(态:繁体作“态”)。随着人类远离原始生活,建立城堡、国家,进入文明社会,熊这种动物越来越看不到也难捕捉,“能”字表示熊的意义渐渐被遗忘,相反表示能力意思的用法多起来,于是这个字就被借用作意义比较抽象的“能”了。当人们需要指称熊的时候,便不再用它的本字“能”,而转用了它的派生字“熊”。这种语言现象在古代很普遍,叫假借。跟“熊”字成姐妹关系的“然”的演变也很类似。“然”是用火烤狗肉,狗的驯养以及与人关系的改善,烤狗肉的情况少了,这个字渐渐被借来表示对事物的肯定(相当于“是”)。当需要表示烤狗肉或者表示燃烧时就在这个“然”的边上添加“火”,这样产生了一个新字“燃”。熊的身躯比较大,要用大火来烤,所以“熊”保留了大火的意思,跟表示小火和燃烧意义的“燃”相区别。
  “熊”成了动物熊,也就继承了熊的意义,同时并没有把“熊”字原来的意义全部丢弃掉。熊有长而粗的毛,退化的尾,脚掌大。既食肉,也食果实和昆虫。通常笨拙迟钝,但也能在短距离内迅速行动;遇到危险先是回避,只有在惹怒时才产生蛮横的力量等。熊的这些特点,常使人联想到像熊一样的事物或人物。
  熊样——比喻笨拙或怯懦的人。
  熊包——比喻懦弱的人。
  熊脾气——坏脾气。
  熊罴——比喻凶猛的力量或勇士。罴,棕熊。
  熊市——指行情看落、交易不活跃的股票市场。
  特别是“熊掌”这个词,本指熊的脚掌,泛指珍贵的食品。但随着熊远离人类社会生活,它被赋予了特殊意义。《孟子·告子上》中有言:“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在这里,孟子把生命比作鱼,把义比作熊掌,认为义比生命更珍贵就像熊掌比鱼更珍贵一样。
  
  中西文化漫谈
  熊对于我们中华民族还有一个更加特别的意义,因为熊曾经是我们华夏祖先黄帝部落的图腾。黄帝故而号有熊氏。后人为了纪念黄帝,还为这个“熊”字造了一个异体字,写作“黄”字旁再加“能”。甚至干脆称“黄能”。黄能是极其吉祥的动物。屈原《天问》中有“化为黄熊,巫何活焉”句,意思说鲧和禹都是治水英雄,他父子俩是黄能化生的。《左传·昭公七年》记载:“今梦黄熊入于寝门,其何厉鬼也?”起先晋侯以为是什么恶鬼,吓出一身冷汗。后来子产告诉他,这是神圣的化身动物,象征着吉祥。晋侯才松了一口气。熊在中国古代社会一直是神圣的动物,其贬义用法是后来形成的。
  熊,是外国人对姚明的昵称。前一阵,NBA明星奥尼尔来作客,有记者采访他,问及对姚明的印象,请他用一种动物来比拟。奥尼尔说:“熊!”记者顿时愕然,问其原因,奥尼尔反回道:“难道姚明不很强壮吗?”记者无言,不过心里不舒服,想我们用“大鲨鱼”形容奥尼尔的威猛,称他的中国之旅为“侠客行”,而他竟然把我们的第一球星比作“狗熊”,真没面子啦!其实这正反映了东西文化的差异,西方人对熊有着相当敬重的崇拜,欧洲人的祖先尼安特人在图腾柱上挂的是熊的骨头,后来许多渔猎部落举行祭祀仪式时,都祈求祭坛上的熊能获得永生。
  熊的英语是bear,但在古英语里它能用作动词,表示忍受、忍耐意思。古英国人为何把熊跟忍联系在一起呢?难道他们也知道“大智若愚,大勇若怯”的道理?在古汉语里,熊本作“能”,就有能耐、忍耐的意思。古史云:“观乎高祖之所以胜,而项籍之所以败者,在能忍与不能忍之间已矣。”从某种意义讲,一个大写的Bear正是我们内心的良师,它教给我们怎样孤军奋战,怎样控制自己的欲望,同时,寻找我们自身的丰富多彩。我们在寒冬季节归隐起来,耐心等待,冷静思索,并保持高度警惕,直到我们重生的机会来临。通过这种重生,我们会获得一个全新的起点……
  熊,这个动物词语在英汉古语中有着相同的含义。但动物词在不同语言中的褒贬又往往截然不同。如动物dog(狗)在英美国家,形象一般不差,常可泛指“个人”。如谚语Every dog has his day(人人皆有得意日),又a gay dog(快活的人);但在中国则大相径庭。bear(熊)在英语中指踏实的人,也指a bad——tempered or bad——mannered person(粗鄙之人,鲁莽之人)。但在中国人心目中,熊的形象是“行为缓慢”,具有“呆傻”之态,因而常有“熊样”之说。很有意思的是,我们把西方股市中的buluffe(野牛)翻译后引进中国,称为“牛市”,转而又借以另造了“熊市”,用“熊”跟“牛”相对,来比喻不景气。看来文化背景不同,操不同语言的人交谈时,由于文化认知上的差异,即使语言本身准确无误,也会产生误会,对于不同的人们,同一个词或同一种表达方式可以具有不同的意义;或者由于文化背景上的差异,谈一个严肃的问题时,一句话说得不得体,可使听者发笑,乃至捧腹;一句毫无恶意的话,可使对方不快或气愤;由于对语言含义的误读,在国外演讲的人,经常发现听众对他讲的某个笑话往往无动于衷,面无表情,鸦雀无声,然而在国内这个笑话会使听众笑得前俯后仰。
  关于熊,在北极圈寒带生活的爱斯基摩人中流传着一个故事,每到冬夜最难熬的时候人们就讲起它。故事说的是一位住在阿拉斯加最北端的孤独老妇,由于无法打猎和捕鱼,她不得不靠村民接济度日。一天早晨,老妇听到一声婴儿似的哭叫,她出门看见雪地里有一个毛绒绒的东西,那是一只出生不久的北极熊。熊崽儿无助的样子打动了老人孤独的心,她没有去想自己是否有能力照顾这只小熊,只是把它抱进屋,拿出了自己省下的食物,小熊贪婪地吃着,然后打了个哈欠,睡着了。老妇像照看自己的孩子似的照看着小熊,偶尔靠村民的施舍勉强与熊崽儿饱餐几天。不过大多数时间里,她跟村民都得挨饿。
  熊崽儿渐渐长大,成了一个精明的猎手。年轻力壮的熊不只是抓些鱼,有时也能捕获几头小海豹。现在大家有了足够的食物。每个人都称赞它是头了不起的熊。“我的孩子”老妇总是骄傲地说。但好日子没有持续多久,忽然间气候骤然变劣,暴风雪一连几个星期横扫整个村庄,再也找不到任何食物。这时一个村民对大家说:“既然我们这儿没有食物,为什么大家还要挨饿呢,老妇的熊够我们吃上几天的。”其他的人一言不发,但他们挖开了齐肩深的雪,来到老妇的房前。他们看见老妇正伤心地哭着。她不愿离开她的熊。 村民们已无话可说,慢慢地走回家。风雪越刮越大,饥饿的村子正陷入绝境。
  然而有一天风向转变了,那头熊回来了,大家都盯着它,没人说话。只剩下一把骨头的老妇已无力呼叫她的熊,只能勉强冲它咧嘴一笑。熊仍然站在那儿没动,只是一次次抬起头。“它在告诉我们什么?”一个村民说。“我想它在叫我们跟它走。”另一个村民说,“它好像在指着什么地方。”熊转身走开,后面紧紧跟着村民们。它领着他们爬过冰山,避开又深又宽的冰缝。最后它停了下来。在它前面100米的地方有一堆深色的东西躺在一大块冰上几乎一动不动。村民们走上前。看见一头受伤的巨大的雄海豹。这头海豹比他们中的任何人所见过的都要大。这样,村民们总算有了足以维持很长一段时间的食物。欢快的人们带着食物回到了村子。那头熊受到了特别的欢迎。“它知道我们需要什么!”人们都这么说,“它为我们战斗!帮助我们找到了食物呀。”人们一遍又一遍地说:“我们永远不会忘记它。”老妇等着熊走过来把头靠在她的手上,然后拍了拍它毛绒绒的脑袋,轻声地唤着:“我的孩子。”
  熊从此成了爱斯基摩人的朋友。
  熊以其可爱的形象,表示的假借义通行于汉语,但其本义依然在熊熊燃烧。
其他文献
进入21世纪,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网络空间(1)已成为继陆海空天后的第五作战域和各国竞相争夺的新的战略制高点,来自网络空间的威胁已对俄罗斯国家安全构成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
说到聪聪,全校学生没有不认识他的。他的“名声”如此大,倒不是因为他学习好、品德好,而是出于另外一个特殊的原因——爱“胡思乱想”。没想到吧!这不,今天上《圆的面积》一
2012年,无锡市天一实验小学确立了全国少先工作学会十二五课题《运用文化、时尚、娱乐等元素,开展校本节日活动的创新研究》。在课题的引领下,学校大队部开展了丰富是多彩的
“文轩的文章写得很jīngliàn。”作文讲评课上,王老师做了这样的评价。课后,几个有心的孩子就回忆着想把老师的话记下来,以便自己在写作或评价别人作文的时候参考。写到这
一个时期以来,印度和巴基斯坦在克什米尔的武装冲突成为世人普遍关注的焦点。国际社会对印巴冲突日趋激烈并导致整个南亚地区局势紧张深感忧虑,担心由此引发两国间的全面战争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题记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多少英雄风云过眼,多少王朝荣衰更迭。《三国演义》承载的特殊时期,作为中华历史上一个群雄逐鹿,英才辈出的时
无忧无虑的童年在我们天真烂漫的笑声中一天天过去,我们从整天过家家的顽童成长为朝气蓬勃的少年。如今,打开成长的匣子,看见了童年的欢声笑语,但是,也有挥之不去的烦恼。掉
古代诗词是语言大树上的“繁花嫩叶”,它根植于中华民族的厚重文化,它传达出中华民族的精深思想,它展示了民族语言的绰约风采。让我们徜徉于古诗苑,诗意地栖居,驱遣想象去领
苏联有120多个企业和车间生产硅酸盐砖。每个工厂的年生产能力介于2.5~3亿块标准砖。砖的标号主要为100和125号。最近几年,大多数企业将转入生产模数空心砖(空心率平均为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