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随着迅速发展的国民经济,教育改革的步伐也开始逐渐加快了。尤其是高职院校文科课程改革,更是势在必行。对文科改革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同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
[关 键 词] 文科改革;高职院校;评价体系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6)07-0179-01
新形势下,要求教育行业与国际接轨,进而使自身的凝聚力和影响力进一步增强。尤其是高职院校的文科课程,更是要不断加强改革的深度和力度,进而进一步提升文科课程改革的成就和质量。随着高职院校文科课程改革的加快,也开始不断地暴露出一些问题,亟待我们采取有效措施,推进改革的顺利进行。
一、当前我国高职文科课程改革中的主要问题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文科改革尽管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加强了实践环节,并且不断地提升和革新了课程的内容,但从总体上分析,还没有实质性的变革文科课程体系和模式。
(一)具有严重的学科本位思想
由于我国高职院校还不能对能力本位的思想进行领悟和贯通,缺乏一定的改革力度,同时存在着严重的学科本位思想。尤其是针对《文学作品选读》《大学语文》《普通话》《应用文写作》《美学》等课程,文科课程模式还比较落后,学科专业培养计划还不能对学科本位的课程形式和体系进行沿用,文科课程改革并没有转移到能力本位。
(二)具有严重的学科化倾向
文科高职专业相比于工程类课程,更强调传授理论知识。在课程设计方面,学科化倾向比较显著。主要表现在,过于强调职业的转移,而不重视知识的需求供应,以及培养学生第一职业的能力。主要原因是,文科类院校的培养口径宽、专业就业口径大。对学生通用能力的培养,往往是通过加大基础类课程和素质类课程实现的。
(三)文科改革没有与时俱进
目前,高职院校的文科改革,并没有将课程改革的内容体现出来。同时,也没有从根本上改革课程模式。即便能对国外先进的课程改革经验进行借鉴,也还是没有完全体现课程改革的理念,对文科课程改革,还不能真正做到与时俱进。
二、高职院校文科课程改革措施
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将社会本位观转变为学生本位观,是高职院校课程改革的目标。尤其是改革文科课程,更要注重对知识的传授,侧重于培养的实际操作能力以及适合适应能力。为学生的未来走好规划,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一)明确改革目标、优化课程体系
首先,高职院校课文科课程设计应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通过对课程结构优化,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立足于培养目标,课程的设置要适用、精简,实行“课程模块化”。对综合化课程合理设置,促进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和融合,使文科学生的择业范围进一步提升。其次,对课程内容进行优化。规避落后和陈旧的课程内容。同时,重视对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加强各个课程之家的衔接。最后,高职院校文科课程应遵循职业文科教育自身的特征,遵循课程改革的原则,对课程改革的目标进行明确。对行之有效的改革策略进行选择,使改革有步骤、有计划地进行。
(二)凸显教材特色、加强实践教育
高职院校应立足于文科改革的实际,组织经验丰富的、高素质的专家,对文科教育课程和教材进行科学的制订,因材施教,加强核心课程的团队建设。根据职业资格标准,建立与工学结合相适应的、全新的专业课程体系。遵循理实一体化、过程导向的原则,对文科课程的作用和地位进行确定。同时,对课程改革的技能载体和知识进行明确。在考核职业能力课程方面,有机地结合结果性考核和过程性考核。在整个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一直贯穿素质教育,注重学生的实际效果的提升,加强培养文科人员的能力,使课改的实践力度进一步强化。
(三)建立课程改革理论和考核体系
目前,高职院校还没有建立健全文科质量改革的质量评价体系。还没有一个良好的界定标准来评价文科课程改革的深度和力度,只能通过间接的国外标准,对课改的成效进行体现。目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评价标准:一是质量。利用改革的成效,来体现课程改革的成果。具体包括职业素养和专业技能等。相比于我国传统的课程体系,建立完备和客观的质量评价标准,突出其优越性,以其提供科学的理论参考,促进后期课程的改革。二是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采用科学的评价方法。改革高职院校文科课程,需要遵循一定的评级途径,采用探究式科学评价方法。立足于我国的教育实情,与国际标准化体系相接轨。努力构建一套切实可行的我国高职院校文科课程改革评价体系,使课程评价的时效性和职业导向性更强。
改革高职院校文科课程,需要对国外先进的经验进行借鉴,采用现代的职业教育理论,将旧的教育理念完全摒弃。突出以就业为导向的原则,彻底地转变文科课程模式,与时俱进,逐步改革和突进,探索一条科学的文科改革之路,更好地与我国国情相适应。
参考文献:
[1]顾建军.试论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转变[J].教育与职业,2006(8).
[2]马世霞,刘丹,卫娟.高职教师继续教育的探讨[J].继续教育研究,2006(1).
[关 键 词] 文科改革;高职院校;评价体系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6)07-0179-01
新形势下,要求教育行业与国际接轨,进而使自身的凝聚力和影响力进一步增强。尤其是高职院校的文科课程,更是要不断加强改革的深度和力度,进而进一步提升文科课程改革的成就和质量。随着高职院校文科课程改革的加快,也开始不断地暴露出一些问题,亟待我们采取有效措施,推进改革的顺利进行。
一、当前我国高职文科课程改革中的主要问题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文科改革尽管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加强了实践环节,并且不断地提升和革新了课程的内容,但从总体上分析,还没有实质性的变革文科课程体系和模式。
(一)具有严重的学科本位思想
由于我国高职院校还不能对能力本位的思想进行领悟和贯通,缺乏一定的改革力度,同时存在着严重的学科本位思想。尤其是针对《文学作品选读》《大学语文》《普通话》《应用文写作》《美学》等课程,文科课程模式还比较落后,学科专业培养计划还不能对学科本位的课程形式和体系进行沿用,文科课程改革并没有转移到能力本位。
(二)具有严重的学科化倾向
文科高职专业相比于工程类课程,更强调传授理论知识。在课程设计方面,学科化倾向比较显著。主要表现在,过于强调职业的转移,而不重视知识的需求供应,以及培养学生第一职业的能力。主要原因是,文科类院校的培养口径宽、专业就业口径大。对学生通用能力的培养,往往是通过加大基础类课程和素质类课程实现的。
(三)文科改革没有与时俱进
目前,高职院校的文科改革,并没有将课程改革的内容体现出来。同时,也没有从根本上改革课程模式。即便能对国外先进的课程改革经验进行借鉴,也还是没有完全体现课程改革的理念,对文科课程改革,还不能真正做到与时俱进。
二、高职院校文科课程改革措施
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将社会本位观转变为学生本位观,是高职院校课程改革的目标。尤其是改革文科课程,更要注重对知识的传授,侧重于培养的实际操作能力以及适合适应能力。为学生的未来走好规划,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一)明确改革目标、优化课程体系
首先,高职院校课文科课程设计应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通过对课程结构优化,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立足于培养目标,课程的设置要适用、精简,实行“课程模块化”。对综合化课程合理设置,促进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和融合,使文科学生的择业范围进一步提升。其次,对课程内容进行优化。规避落后和陈旧的课程内容。同时,重视对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加强各个课程之家的衔接。最后,高职院校文科课程应遵循职业文科教育自身的特征,遵循课程改革的原则,对课程改革的目标进行明确。对行之有效的改革策略进行选择,使改革有步骤、有计划地进行。
(二)凸显教材特色、加强实践教育
高职院校应立足于文科改革的实际,组织经验丰富的、高素质的专家,对文科教育课程和教材进行科学的制订,因材施教,加强核心课程的团队建设。根据职业资格标准,建立与工学结合相适应的、全新的专业课程体系。遵循理实一体化、过程导向的原则,对文科课程的作用和地位进行确定。同时,对课程改革的技能载体和知识进行明确。在考核职业能力课程方面,有机地结合结果性考核和过程性考核。在整个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一直贯穿素质教育,注重学生的实际效果的提升,加强培养文科人员的能力,使课改的实践力度进一步强化。
(三)建立课程改革理论和考核体系
目前,高职院校还没有建立健全文科质量改革的质量评价体系。还没有一个良好的界定标准来评价文科课程改革的深度和力度,只能通过间接的国外标准,对课改的成效进行体现。目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评价标准:一是质量。利用改革的成效,来体现课程改革的成果。具体包括职业素养和专业技能等。相比于我国传统的课程体系,建立完备和客观的质量评价标准,突出其优越性,以其提供科学的理论参考,促进后期课程的改革。二是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采用科学的评价方法。改革高职院校文科课程,需要遵循一定的评级途径,采用探究式科学评价方法。立足于我国的教育实情,与国际标准化体系相接轨。努力构建一套切实可行的我国高职院校文科课程改革评价体系,使课程评价的时效性和职业导向性更强。
改革高职院校文科课程,需要对国外先进的经验进行借鉴,采用现代的职业教育理论,将旧的教育理念完全摒弃。突出以就业为导向的原则,彻底地转变文科课程模式,与时俱进,逐步改革和突进,探索一条科学的文科改革之路,更好地与我国国情相适应。
参考文献:
[1]顾建军.试论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转变[J].教育与职业,2006(8).
[2]马世霞,刘丹,卫娟.高职教师继续教育的探讨[J].继续教育研究,20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