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王蕙仪是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英语口译专业2012级研究生,
被粉丝称为“广外女神”,成绩优异,多才多艺,更敢想敢拼。她说:“我不怕撞得头破血流,越年轻就越要敢闯。”
细细听过女神的成长故事,当然没有头破血流,
不过,那份能吃苦、够勤奋、担得起挫折,
也许是美女和女神的最大区别吧。
越努力越幸运
周五晚上、周六早上学钢琴,周六下午学英语口语,周日上午学声乐,下午补习化学物理,高中前,王蕙仪的双休日都被兴趣班占据。爸爸要求她学习书法和绘画,妈妈坚持让女儿学习钢琴和声乐。王蕙仪坦言,曾经不理解父母为什么要这样“虐”自己的孩子。贪玩的王蕙仪在父母的管教和以身作则下,坚持了下来。高中时,她才艺出众,成绩优秀,惹人羡慕。“父母的教导让我感激,因为他们让我相信坚持的力量。”从此,王蕙仪相信越努力越幸运。
进入大学,王蕙仪在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习播音主持。她感觉“像一颗萝卜掉在了白菜堆里,找不到自己的坑”。王蕙仪是文科生,班里多是艺术生,她们会化妆、光鲜亮丽,让一向自信的她有点儿自愧不如。
向来积极主动的王蕙仪,在大学的第一个月参加了六场社团面试,但全部被拒。“没有一个部门要我,甚至和我专业挂钩的广播台都拒我于门外。”这让她有点吃不消,“大学里到底有多少人才?”但是王蕙仪并不是那么认真地怀疑自己,也没有陷入自怨自怜,反而激起了战斗心,她继续报名、面试不同的社团。
王蕙仪现在还清楚地记得面试校司仪队的狼狈。接到面试通知时她正在另外一个校区,忙不迭地赶过去,她笑着形容自己:“灰头土脸,穿着牛仔裤和T恤,还扎着两条大辫子,可土气了!”但这时王蕙仪已学会了放松心态,不那么拘束了。她发挥得不错,顺利进入了司仪队。
大一的多场面试,王蕙仪尝够了失败,最后被学校艺术团外联部和司仪队录取,王蕙仪特别珍惜。在外联部任干事,她从贴海报做起;在司仪队王蕙仪从院部晚会开始第一次当主持,直到站在国家级晚会的舞台上。
你看到女神的光鲜,但可能没看到女神背后的付出。越努力、越幸运,伴着她。
玩命的女神
“现在不玩命、将来命玩你。”这是《爱情公寓》里胡一菲的话。王蕙仪很喜欢。她说:“我觉得自己和一菲挺像的,不断地学,不断地变强。女生应该拥有自己的事业与生活,经济独立,思想独立。”
2010年广州亚运会,王蕙仪成了一名中文播音员。她特别想发挥英语口语的专长,当英文播音员,就主动录了很多小样给导演听。有一天,导演突然让王蕙仪去棒球场当英语主播。原来当时棒球项目的英播因病来不了。“真的很幸运,导演本来可以另外找专业的人,但是他马上想到了我。机会是争取来的。”王蕙仪笑着说。王蕙仪的英播自然、流畅,得到了棒球教练们的喜欢。她成为了双语播报员。
王蕙仪不敢怠慢。为了能准确报出各国运动员的名字,她还参加了韩语班和日语班的学习。导演怕她压力太大太辛苦,建议王蕙仪记住几个重要运动员名字的发音就好,不必那么拼命,但是她坚持。“其实我是趁机多学点儿,多点儿词汇量,名字也能念得更地道。”赛事结束,她获得了亚运会最佳英播的提名。
事实上,这是王蕙仪大学里一贯的态度,拼命学习各种知识。
大一大二时,学院的老师不赞成学生有过多主持活动。而是要“先输入再输出”多学习。王蕙仪很认可,她把空余的时间用来修读法学的双学位。期末考试,别人考六门七门,她翻倍。“期末复习时间不够用,我熬夜通宵背法条。冬天很冷,宿舍同学睡下了,我穿着棉袄睡衣,搬个小板凳儿,关上厕所门一整晚背书,第二天去考试。”
“好多人看我那么拼,问我累不累?”她笑着说,“我完全不觉得,大概是因为一开始我就定位大学并不是拿来享福的,而是要吃一点儿苦的。”在不断努力的过程中,王蕙仪的心态一直调节得特别好。“学习不是为了拿荣誉,为了得到证明。在学习的过程中我很投入、很愉悦,这个过程是我在意的,获得的奖励只是附加的。”
2011年,王蕙仪参加了校园金话筒大赛。她说:“我刚进大学目标很简单,就是拿奖学金孝敬爸妈。后来真的拿到了,我就开始幻想自己能成为学校的学生干部骨干,我也做到了。我就问自己,还有什么事是我没有尝试过的?那就是校外的主持人大赛了,走出校园和其他人竞争!”王蕙仪想在毕业的时候能骄傲地告诉爸妈,自己什么都有尝试过,没有给大学留白。
在比赛中,有一次,嘉宾鞠萍要求选手们以幼儿园老师的身份,解答小朋友们的疑问:自己是从哪儿来的。选手们有的回答小朋友是爱的结晶,有的说是自然赐予的礼物,王蕙仪却说得不同:“老师可以告诉小朋友们,你们来自哪里,但是老师不想直接告诉你们,老师希望你们可以自己去找答案。答案啊,就在智慧村里,里面有亚当和夏娃,有孙悟空,有哪吒,还有好多好多人。而智慧村就在书本里。你们多去看书寻找答案,这样不是比老师直接告诉你们更有成就感吗?”正是这样机智的表现,让她获得了金奖。
勇闯联合国
2012年,王蕙仪本科毕业,和大家一样,她对三大未来选择:读研、出国和就业,一度有些茫然。“我把所有的可能性罗列起来,再选择可行性高的。”王蕙仪最终选择了读研,她跨专业保研到了本校的高级翻译学院。网络上,王蕙仪的粉丝们高兴了:“广外女神还在广外!”
事实上,王蕙仪的决定部分源于曾经的不自信。本科期间,她担任过很多次大型国际活动的双语主持,还经常被拉去当翻译。因为没系统学习过,她心里特别没底。刚开始在场馆,王蕙仪一看到外国官员就躲。但有时现场就她一个翻译,她没地儿可躲。“老这样也不行呀,我决定去参加翻译的培训!培训一个月后,我就找到了做翻译的乐趣。”这样的经历让王蕙仪坚信,对待害怕的东西,最好的办法是攻克,而不是躲避!
研究生生活开始后,王蕙仪再次感觉到“一颗萝卜掉在了另一堆白菜堆里”。大学四年,她常常漂亮地出现在鲜亮的舞台上,突然之间得规规矩矩坐在同传箱里做练习,要一个字一个字地抠发音。“说实话,我不自信也不适应。”不过,王蕙仪是很擅于调整心态的。“因为不论是哪一块白菜堆,都让我的人生更有趣!大学的四年让我变得自信、积极,我看到自己的独一无二!”一次,王蕙仪的研究生同学告诉她,她虽然不是最优秀的主持人,也不是最优秀的同传,但可以做到既能主持又能同传,就是她最大的竞争优势。那一刻,蕙仪似乎看到自己“跨界”的回报。 2013年暑假前,联合国在中国公开招聘实习生,不少朋友鼓励王蕙仪参加招聘。“从播音主持转专业到同声传译,我一直压力很大,以前常考第一,有什么机会也会很自信地去抓住。到了高翻学院后,学业很难,我要花更多时间在功课上,真没想过能去联合国。”王蕙仪坦承。虽然觉得难,但王蕙仪的斗志很快燃烧起来,她鼓足干劲想要试一试。事实证明,“尝试可能是最重要的一步”,这次联合国在中国招聘的翻译类四名实习生中,就有王蕙仪。
6月底,王蕙仪来到了纽约,在联合国大会与会议管理部逐字记录处实习。在联合国的实习只有两个月,她特别想多学一些东西。“我早上听同传的录音,下午做练习、学习安理会的同传翻译,再请教老师哪里做得不好。整个7月,我每天都是这样过的。”联合国的翻译要求出了名的严苛,要求零失误、语言精准、翻译到位及时……8月,她正式加入翻译团队,开始进行正式文件翻译。
8月,中国文化活动“清华简与中国古代文明”在联合国展览,带王蕙仪的老师知道她大学学习播音主持,所以热心地给她提供到展览会上采访的机会,希望她能充分运用实习时间,有更多体验和表现。“我做了不少准备,了解展览的信息、阅读背景故事和相关采访,准备了一些相关的问题。”作为记者,王蕙仪采访了中外观展嘉宾,其中包括中国新任常驻联合国代表刘结一。提问时,她表述清晰,问题简明有力,丝毫不逊色于现场提问的专业记者。
“我对自己有要求,是每一次要比上一次更进步。”第一次进入联合国,刚开始感觉自己是无足轻重的“旁观者”,一个月后,王蕙仪就能站在舞台中央自如地提问。机会来了她果断抓住,机会还没来她就一直默默积累。实习后,拿着不少印有她名字的翻译文件和一张张合影,王蕙仪还有一种不可置信的感觉:“原来自己已经做了这么多!”
在美国实习期间,王蕙仪用空闲时间穷游了7个州,走访了不少名校。“看了红砖的哈佛,走进像是生活大爆炸的MIT,在帝国大厦上打电话跟妈妈说我爱你,可我却从未这么想念想念广外。”在王蕙仪心里,广外就是最美的大学。
6年大学时光里,王蕙仪有着不同的标签,在微博上顶着“广外女神”的头衔,让她备感荣幸。面对不同学校的同学发来的咨询、求助的私信和评论,她会仔仔细细地回复,特别是鼓舞他们:“学弟学妹经常因为不自信不敢参加比赛,每次我都会说自己的故事,我总说,年轻的时候宁可撞得头破血流,也不要退缩!”
责任编辑:张蕾磊
被粉丝称为“广外女神”,成绩优异,多才多艺,更敢想敢拼。她说:“我不怕撞得头破血流,越年轻就越要敢闯。”
细细听过女神的成长故事,当然没有头破血流,
不过,那份能吃苦、够勤奋、担得起挫折,
也许是美女和女神的最大区别吧。
越努力越幸运
周五晚上、周六早上学钢琴,周六下午学英语口语,周日上午学声乐,下午补习化学物理,高中前,王蕙仪的双休日都被兴趣班占据。爸爸要求她学习书法和绘画,妈妈坚持让女儿学习钢琴和声乐。王蕙仪坦言,曾经不理解父母为什么要这样“虐”自己的孩子。贪玩的王蕙仪在父母的管教和以身作则下,坚持了下来。高中时,她才艺出众,成绩优秀,惹人羡慕。“父母的教导让我感激,因为他们让我相信坚持的力量。”从此,王蕙仪相信越努力越幸运。
进入大学,王蕙仪在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习播音主持。她感觉“像一颗萝卜掉在了白菜堆里,找不到自己的坑”。王蕙仪是文科生,班里多是艺术生,她们会化妆、光鲜亮丽,让一向自信的她有点儿自愧不如。
向来积极主动的王蕙仪,在大学的第一个月参加了六场社团面试,但全部被拒。“没有一个部门要我,甚至和我专业挂钩的广播台都拒我于门外。”这让她有点吃不消,“大学里到底有多少人才?”但是王蕙仪并不是那么认真地怀疑自己,也没有陷入自怨自怜,反而激起了战斗心,她继续报名、面试不同的社团。
王蕙仪现在还清楚地记得面试校司仪队的狼狈。接到面试通知时她正在另外一个校区,忙不迭地赶过去,她笑着形容自己:“灰头土脸,穿着牛仔裤和T恤,还扎着两条大辫子,可土气了!”但这时王蕙仪已学会了放松心态,不那么拘束了。她发挥得不错,顺利进入了司仪队。
大一的多场面试,王蕙仪尝够了失败,最后被学校艺术团外联部和司仪队录取,王蕙仪特别珍惜。在外联部任干事,她从贴海报做起;在司仪队王蕙仪从院部晚会开始第一次当主持,直到站在国家级晚会的舞台上。
你看到女神的光鲜,但可能没看到女神背后的付出。越努力、越幸运,伴着她。
玩命的女神
“现在不玩命、将来命玩你。”这是《爱情公寓》里胡一菲的话。王蕙仪很喜欢。她说:“我觉得自己和一菲挺像的,不断地学,不断地变强。女生应该拥有自己的事业与生活,经济独立,思想独立。”
2010年广州亚运会,王蕙仪成了一名中文播音员。她特别想发挥英语口语的专长,当英文播音员,就主动录了很多小样给导演听。有一天,导演突然让王蕙仪去棒球场当英语主播。原来当时棒球项目的英播因病来不了。“真的很幸运,导演本来可以另外找专业的人,但是他马上想到了我。机会是争取来的。”王蕙仪笑着说。王蕙仪的英播自然、流畅,得到了棒球教练们的喜欢。她成为了双语播报员。
王蕙仪不敢怠慢。为了能准确报出各国运动员的名字,她还参加了韩语班和日语班的学习。导演怕她压力太大太辛苦,建议王蕙仪记住几个重要运动员名字的发音就好,不必那么拼命,但是她坚持。“其实我是趁机多学点儿,多点儿词汇量,名字也能念得更地道。”赛事结束,她获得了亚运会最佳英播的提名。
事实上,这是王蕙仪大学里一贯的态度,拼命学习各种知识。
大一大二时,学院的老师不赞成学生有过多主持活动。而是要“先输入再输出”多学习。王蕙仪很认可,她把空余的时间用来修读法学的双学位。期末考试,别人考六门七门,她翻倍。“期末复习时间不够用,我熬夜通宵背法条。冬天很冷,宿舍同学睡下了,我穿着棉袄睡衣,搬个小板凳儿,关上厕所门一整晚背书,第二天去考试。”
“好多人看我那么拼,问我累不累?”她笑着说,“我完全不觉得,大概是因为一开始我就定位大学并不是拿来享福的,而是要吃一点儿苦的。”在不断努力的过程中,王蕙仪的心态一直调节得特别好。“学习不是为了拿荣誉,为了得到证明。在学习的过程中我很投入、很愉悦,这个过程是我在意的,获得的奖励只是附加的。”
2011年,王蕙仪参加了校园金话筒大赛。她说:“我刚进大学目标很简单,就是拿奖学金孝敬爸妈。后来真的拿到了,我就开始幻想自己能成为学校的学生干部骨干,我也做到了。我就问自己,还有什么事是我没有尝试过的?那就是校外的主持人大赛了,走出校园和其他人竞争!”王蕙仪想在毕业的时候能骄傲地告诉爸妈,自己什么都有尝试过,没有给大学留白。
在比赛中,有一次,嘉宾鞠萍要求选手们以幼儿园老师的身份,解答小朋友们的疑问:自己是从哪儿来的。选手们有的回答小朋友是爱的结晶,有的说是自然赐予的礼物,王蕙仪却说得不同:“老师可以告诉小朋友们,你们来自哪里,但是老师不想直接告诉你们,老师希望你们可以自己去找答案。答案啊,就在智慧村里,里面有亚当和夏娃,有孙悟空,有哪吒,还有好多好多人。而智慧村就在书本里。你们多去看书寻找答案,这样不是比老师直接告诉你们更有成就感吗?”正是这样机智的表现,让她获得了金奖。
勇闯联合国
2012年,王蕙仪本科毕业,和大家一样,她对三大未来选择:读研、出国和就业,一度有些茫然。“我把所有的可能性罗列起来,再选择可行性高的。”王蕙仪最终选择了读研,她跨专业保研到了本校的高级翻译学院。网络上,王蕙仪的粉丝们高兴了:“广外女神还在广外!”
事实上,王蕙仪的决定部分源于曾经的不自信。本科期间,她担任过很多次大型国际活动的双语主持,还经常被拉去当翻译。因为没系统学习过,她心里特别没底。刚开始在场馆,王蕙仪一看到外国官员就躲。但有时现场就她一个翻译,她没地儿可躲。“老这样也不行呀,我决定去参加翻译的培训!培训一个月后,我就找到了做翻译的乐趣。”这样的经历让王蕙仪坚信,对待害怕的东西,最好的办法是攻克,而不是躲避!
研究生生活开始后,王蕙仪再次感觉到“一颗萝卜掉在了另一堆白菜堆里”。大学四年,她常常漂亮地出现在鲜亮的舞台上,突然之间得规规矩矩坐在同传箱里做练习,要一个字一个字地抠发音。“说实话,我不自信也不适应。”不过,王蕙仪是很擅于调整心态的。“因为不论是哪一块白菜堆,都让我的人生更有趣!大学的四年让我变得自信、积极,我看到自己的独一无二!”一次,王蕙仪的研究生同学告诉她,她虽然不是最优秀的主持人,也不是最优秀的同传,但可以做到既能主持又能同传,就是她最大的竞争优势。那一刻,蕙仪似乎看到自己“跨界”的回报。 2013年暑假前,联合国在中国公开招聘实习生,不少朋友鼓励王蕙仪参加招聘。“从播音主持转专业到同声传译,我一直压力很大,以前常考第一,有什么机会也会很自信地去抓住。到了高翻学院后,学业很难,我要花更多时间在功课上,真没想过能去联合国。”王蕙仪坦承。虽然觉得难,但王蕙仪的斗志很快燃烧起来,她鼓足干劲想要试一试。事实证明,“尝试可能是最重要的一步”,这次联合国在中国招聘的翻译类四名实习生中,就有王蕙仪。
6月底,王蕙仪来到了纽约,在联合国大会与会议管理部逐字记录处实习。在联合国的实习只有两个月,她特别想多学一些东西。“我早上听同传的录音,下午做练习、学习安理会的同传翻译,再请教老师哪里做得不好。整个7月,我每天都是这样过的。”联合国的翻译要求出了名的严苛,要求零失误、语言精准、翻译到位及时……8月,她正式加入翻译团队,开始进行正式文件翻译。
8月,中国文化活动“清华简与中国古代文明”在联合国展览,带王蕙仪的老师知道她大学学习播音主持,所以热心地给她提供到展览会上采访的机会,希望她能充分运用实习时间,有更多体验和表现。“我做了不少准备,了解展览的信息、阅读背景故事和相关采访,准备了一些相关的问题。”作为记者,王蕙仪采访了中外观展嘉宾,其中包括中国新任常驻联合国代表刘结一。提问时,她表述清晰,问题简明有力,丝毫不逊色于现场提问的专业记者。
“我对自己有要求,是每一次要比上一次更进步。”第一次进入联合国,刚开始感觉自己是无足轻重的“旁观者”,一个月后,王蕙仪就能站在舞台中央自如地提问。机会来了她果断抓住,机会还没来她就一直默默积累。实习后,拿着不少印有她名字的翻译文件和一张张合影,王蕙仪还有一种不可置信的感觉:“原来自己已经做了这么多!”
在美国实习期间,王蕙仪用空闲时间穷游了7个州,走访了不少名校。“看了红砖的哈佛,走进像是生活大爆炸的MIT,在帝国大厦上打电话跟妈妈说我爱你,可我却从未这么想念想念广外。”在王蕙仪心里,广外就是最美的大学。
6年大学时光里,王蕙仪有着不同的标签,在微博上顶着“广外女神”的头衔,让她备感荣幸。面对不同学校的同学发来的咨询、求助的私信和评论,她会仔仔细细地回复,特别是鼓舞他们:“学弟学妹经常因为不自信不敢参加比赛,每次我都会说自己的故事,我总说,年轻的时候宁可撞得头破血流,也不要退缩!”
责任编辑:张蕾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