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成长的过程中,幼儿会不断提出与“性”有关的问题,对于孩子来说,这些并不是什么令人难堪的问题,而是在正常的在好奇心驱使下产生的问题。幼儿时期的孩子性意识已经开始活跃,对性也充满了好奇和认知的渴望,作为教师对幼儿进行早期的“性”教育是很有必要的。在教育实践中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帮助幼儿建立最基本的性别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的活动,都可视为早期性启蒙的范畴。幼儿性教育是幼儿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幼儿身心健康发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对学前幼儿开展早期“性”教育已经成为全球性的问题。
关键词:早期;性教育;学前幼儿
从发展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对幼儿进行性教育是必要的,因为性教育有两个关键期,一是青春期,二是幼儿期。心理研究发现:一些2岁左右的儿童已能分辨出照片上人的性别,然而还不能确定自己的性别。大多数2.5至3岁儿童能正确说出自己是男孩或是女孩,但是不能认识到性别是不变的属性,3—5岁儿童还不能理解性别的坚定性,5—7岁儿童才开始理解性别的坚定性。英国性心理学家霭理士指出指出儿童的性欲是比较散漫不集中的,而且并未上升到意识中来,儿童的许多行为,自己浑然不知,完全出于天真烂漫,但在成人看来是有伤风化的,因此这类行为很容易受到长辈的怒斥和阻止,殊不知这些行为并不是儿童有意为之,怒斥和阻止虽然在表面上起到了行为中断的作用,却在儿童心理埋下了好奇与探索的种子,还有以性为耻的阴影。因此,儿童性教育应从幼儿期就开始。2~4岁是性教育的关键期,这时期性教育的好坏,是成人性成熟的最早的基础。
一、中西方孩子性教育比较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进程的加快,西方的性文化也不断渗透到我国这样一个深受儒家思想影响而忌讳谈性的国家,我国的儿童性教育也被社会、教育工作者及广大家长所重视。在中西方儿童性教育进行比较,发现我国幼儿性教育处于落后、封闭状态,在国内,中小城市幼儿性教育和大城市的幼儿性教育之间也有一定的差距。在边远的山村,甚至连幼儿性教育这个词语都没有听过。幼儿期的性教育是非常关键的,对幼儿进行性教育,幼儿就不会对性观念产生偏见,更容易接受“性”的正确观念。同时,对幼儿进行性教育,目的是帮助他们掌握科学的性知识,促进身心健康。由于儿童在成长过程中不可能自发地理解性现象。对性不可能“无师自通”,他们对性又特别好奇,所以应该从小开始教育,且终其一生。鲁迅先生就提出过要重视儿童早期性教育,他认为“知”比“无知”更有益,人类的性活动是一种自然现象、生理现象,同时也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个体社会化的主要表现之一。婴儿出生后即被打上性别烙印。所以,应该在可接受的范围内,向儿童讲解有关性别差异、性卫生、性道德等方面的知识。
二、早期“性”教育涉及的内容
(一)转变观念。在我国实施幼儿性教育,首先要转变人们的观念,充分认识到幼儿性教育的意义和必要性。对幼儿进行性教育,目的是帮助他们掌握科学的性知识,促进身心健康。由于儿童在成长过程中不可能自发地理解性现象.对性不可能“无师自通”,他们对性又特别好奇,所以应该从小开始教育,且终其一生。
(二)认识性别。教育幼儿认识男女外在的差异和性生殖器官的不同及身体各部分的重要性。幼儿园的幼儿一般处于性别稳定期,比如幼儿园将分厕所就是幼儿对人在一生中性别保持不变的认识。性别的差异造就了身体的差异,而这些差异来源于身体器官的不同,这些不同的器官其实与鼻子、眼睛等一样不可缺少,如何正确认识这些器官是幼儿对性别认识的关键。
1、园舍布局:我们在卫生间的设施上也很注重让男女生分别使用,如男孩子用的是小便池、女孩子则是坐便式的,从小使幼儿养成男女分开来大小便的习惯。班级里的男女幼儿也就有了相应的大小便的场地。
2、细节引导:在组织一日活动的过程中,也不忘给孩子引导男女性别之分,当孩子在坐的时候,我们自己坐的礼仪,并告诉孩子坐下时双腿要并拢,特别是女孩子穿裙子时,小内裤不能外露,这是自己的“小秘密”,不能随便给别人看,也让幼儿学会保护好自己的隐私部位。
3、常规教育:在排队的过程中,为了加深幼儿的性别意识,我们有意识的将幼儿分成男女2组。平时的教育活动中潜意识的培养男孩子要坚强,活泼,勇敢等阳刚之气,而女孩子要有含蓄,细心,稳重,大方等女性心里品质。
(三)了解来源。在幼儿的启蒙阶段开展小“性”教育的启蒙,着眼于全体幼儿的身心和谐发展,为幼儿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着眼于幼儿个性的健康发展,为幼儿认识自己并能学会感恩。通过各种形式让幼儿了解生命的来源,我们让幼儿感知生命的存在,学会保护生命激发他们关心生命的情感,形成良好的态度、情感和技能,帮助孩子从小开始探索与认识生命的意义、尊重与珍惜生命的价值,并能怀有一颗感恩的心。
(四)讲究卫生。从小培养幼儿的入厕能力,不仅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孩子自身发展的需要,由于生活教育具有不确定性、广泛性、低制约性等特点,在一日生活中,入厕是次数较多的生活环节之一。因此,我们要善于抓住时机,注重随机教育,要对幼儿进行细心的观察和了解,用恰当的方法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入厕习惯。
三、家长肩负的性教育任务
性教育应该开始于儿童,父母需积极的参与性教育,使孩子从小就得到正确的性教育,并且应根据孩子的年龄进行针对性的教育。都说“父母是孩子人生的第一位老师”,父母与孩子相处的时间超过任何人,幼儿也愿意将自己困惑的问题先问自己的父母,在父母对子女进行性教育,如果方法掌握得当,不仅使孩子了解科学的性知识和保证孩子性心理的健康发展,还可以使亲子之间建立良好、亲密和相互信任的平等关系。比如,小孩子可能会向父母提问,自己是从哪里来的?一些父母可能会敷衍孩子说:“外面捡来的”、“从树上掉下来的”,这此回答是不科学的,容易使孩子产生对父母的不信任感。正确的态度应该是严肃对待孩子的提问,可以回答说:“小孩是从妈妈的肚子里生出来的,妈妈有生孩子的道路,小孩子只要走过这条道路就生出来了。”这样回答符合孩子的思路。回答孩子的问题,必须是科学的,孩子容易接受的,无论孩子出现什么奇特的性反应和性现象,父母都不能责罚和打骂、打击、挖苦和疏远他们,因为这是最笨也是效果最差的办法,而且还容易对孩子成年以后的性心理造成不良影响。要根据孩子的年龄、智力来回答。同时,家长是实施幼儿性教育的主力军,思想观念和方式方法直接影响到幼儿性教育的质量。
总之,性教育是一种生活教育、卫生教育、道德教育、责任教育,也是人格教育。它不仅包括解剖和生殖方面的知识,还强调两性之、间态度的发展和指引,它关系着一个人的整个人生是否能得到健全且富有创造性的发展,性教育内容的确定要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要教给孩子性卫生的基本知识,学会保持性器官的卫生,知道如何保护自己,树立自尊、自爱的意识,进行正确的情感引导,教育幼儿不能以自我为中心,既要尊重自己,也要尊重别人。
参考文献
[1]茅海英 《浅谈幼儿园性教育》2011
[2]刘志梅 《浅谈幼儿性教育》 1999
[3]吴闽波 陈燕娜 《浅谈家、园对幼儿性教育的重要性》2008
[4]邢靖枫《幼儿社会性教育论》2009
关键词:早期;性教育;学前幼儿
从发展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对幼儿进行性教育是必要的,因为性教育有两个关键期,一是青春期,二是幼儿期。心理研究发现:一些2岁左右的儿童已能分辨出照片上人的性别,然而还不能确定自己的性别。大多数2.5至3岁儿童能正确说出自己是男孩或是女孩,但是不能认识到性别是不变的属性,3—5岁儿童还不能理解性别的坚定性,5—7岁儿童才开始理解性别的坚定性。英国性心理学家霭理士指出指出儿童的性欲是比较散漫不集中的,而且并未上升到意识中来,儿童的许多行为,自己浑然不知,完全出于天真烂漫,但在成人看来是有伤风化的,因此这类行为很容易受到长辈的怒斥和阻止,殊不知这些行为并不是儿童有意为之,怒斥和阻止虽然在表面上起到了行为中断的作用,却在儿童心理埋下了好奇与探索的种子,还有以性为耻的阴影。因此,儿童性教育应从幼儿期就开始。2~4岁是性教育的关键期,这时期性教育的好坏,是成人性成熟的最早的基础。
一、中西方孩子性教育比较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进程的加快,西方的性文化也不断渗透到我国这样一个深受儒家思想影响而忌讳谈性的国家,我国的儿童性教育也被社会、教育工作者及广大家长所重视。在中西方儿童性教育进行比较,发现我国幼儿性教育处于落后、封闭状态,在国内,中小城市幼儿性教育和大城市的幼儿性教育之间也有一定的差距。在边远的山村,甚至连幼儿性教育这个词语都没有听过。幼儿期的性教育是非常关键的,对幼儿进行性教育,幼儿就不会对性观念产生偏见,更容易接受“性”的正确观念。同时,对幼儿进行性教育,目的是帮助他们掌握科学的性知识,促进身心健康。由于儿童在成长过程中不可能自发地理解性现象。对性不可能“无师自通”,他们对性又特别好奇,所以应该从小开始教育,且终其一生。鲁迅先生就提出过要重视儿童早期性教育,他认为“知”比“无知”更有益,人类的性活动是一种自然现象、生理现象,同时也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个体社会化的主要表现之一。婴儿出生后即被打上性别烙印。所以,应该在可接受的范围内,向儿童讲解有关性别差异、性卫生、性道德等方面的知识。
二、早期“性”教育涉及的内容
(一)转变观念。在我国实施幼儿性教育,首先要转变人们的观念,充分认识到幼儿性教育的意义和必要性。对幼儿进行性教育,目的是帮助他们掌握科学的性知识,促进身心健康。由于儿童在成长过程中不可能自发地理解性现象.对性不可能“无师自通”,他们对性又特别好奇,所以应该从小开始教育,且终其一生。
(二)认识性别。教育幼儿认识男女外在的差异和性生殖器官的不同及身体各部分的重要性。幼儿园的幼儿一般处于性别稳定期,比如幼儿园将分厕所就是幼儿对人在一生中性别保持不变的认识。性别的差异造就了身体的差异,而这些差异来源于身体器官的不同,这些不同的器官其实与鼻子、眼睛等一样不可缺少,如何正确认识这些器官是幼儿对性别认识的关键。
1、园舍布局:我们在卫生间的设施上也很注重让男女生分别使用,如男孩子用的是小便池、女孩子则是坐便式的,从小使幼儿养成男女分开来大小便的习惯。班级里的男女幼儿也就有了相应的大小便的场地。
2、细节引导:在组织一日活动的过程中,也不忘给孩子引导男女性别之分,当孩子在坐的时候,我们自己坐的礼仪,并告诉孩子坐下时双腿要并拢,特别是女孩子穿裙子时,小内裤不能外露,这是自己的“小秘密”,不能随便给别人看,也让幼儿学会保护好自己的隐私部位。
3、常规教育:在排队的过程中,为了加深幼儿的性别意识,我们有意识的将幼儿分成男女2组。平时的教育活动中潜意识的培养男孩子要坚强,活泼,勇敢等阳刚之气,而女孩子要有含蓄,细心,稳重,大方等女性心里品质。
(三)了解来源。在幼儿的启蒙阶段开展小“性”教育的启蒙,着眼于全体幼儿的身心和谐发展,为幼儿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着眼于幼儿个性的健康发展,为幼儿认识自己并能学会感恩。通过各种形式让幼儿了解生命的来源,我们让幼儿感知生命的存在,学会保护生命激发他们关心生命的情感,形成良好的态度、情感和技能,帮助孩子从小开始探索与认识生命的意义、尊重与珍惜生命的价值,并能怀有一颗感恩的心。
(四)讲究卫生。从小培养幼儿的入厕能力,不仅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孩子自身发展的需要,由于生活教育具有不确定性、广泛性、低制约性等特点,在一日生活中,入厕是次数较多的生活环节之一。因此,我们要善于抓住时机,注重随机教育,要对幼儿进行细心的观察和了解,用恰当的方法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入厕习惯。
三、家长肩负的性教育任务
性教育应该开始于儿童,父母需积极的参与性教育,使孩子从小就得到正确的性教育,并且应根据孩子的年龄进行针对性的教育。都说“父母是孩子人生的第一位老师”,父母与孩子相处的时间超过任何人,幼儿也愿意将自己困惑的问题先问自己的父母,在父母对子女进行性教育,如果方法掌握得当,不仅使孩子了解科学的性知识和保证孩子性心理的健康发展,还可以使亲子之间建立良好、亲密和相互信任的平等关系。比如,小孩子可能会向父母提问,自己是从哪里来的?一些父母可能会敷衍孩子说:“外面捡来的”、“从树上掉下来的”,这此回答是不科学的,容易使孩子产生对父母的不信任感。正确的态度应该是严肃对待孩子的提问,可以回答说:“小孩是从妈妈的肚子里生出来的,妈妈有生孩子的道路,小孩子只要走过这条道路就生出来了。”这样回答符合孩子的思路。回答孩子的问题,必须是科学的,孩子容易接受的,无论孩子出现什么奇特的性反应和性现象,父母都不能责罚和打骂、打击、挖苦和疏远他们,因为这是最笨也是效果最差的办法,而且还容易对孩子成年以后的性心理造成不良影响。要根据孩子的年龄、智力来回答。同时,家长是实施幼儿性教育的主力军,思想观念和方式方法直接影响到幼儿性教育的质量。
总之,性教育是一种生活教育、卫生教育、道德教育、责任教育,也是人格教育。它不仅包括解剖和生殖方面的知识,还强调两性之、间态度的发展和指引,它关系着一个人的整个人生是否能得到健全且富有创造性的发展,性教育内容的确定要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要教给孩子性卫生的基本知识,学会保持性器官的卫生,知道如何保护自己,树立自尊、自爱的意识,进行正确的情感引导,教育幼儿不能以自我为中心,既要尊重自己,也要尊重别人。
参考文献
[1]茅海英 《浅谈幼儿园性教育》2011
[2]刘志梅 《浅谈幼儿性教育》 1999
[3]吴闽波 陈燕娜 《浅谈家、园对幼儿性教育的重要性》2008
[4]邢靖枫《幼儿社会性教育论》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