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预习的教学实践与反思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ssw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外国小说欣赏》笔者已教了两届,由于教学策略不一样,教学效果也不一样。第一届笔者着力于深入解读,花大量时间备课,可总是感觉“剃头挑子一头热”,自我感觉很好,已经把小说分析地很透彻,而学生却是“事如春梦了无痕”,没多大感觉。
  第二届我就尝试着用预习来作为教学的突破口,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了预习的具体步骤和细则。我教的两个班都是实验班,语文素养和思辨审美能力尚可。所以具体做法是:让学生准备一本小说欣赏本,提前几天对一篇小说进行预习。预习主要分三块,一是疑问,针对不理解的内容提出问题;二是质疑,找出同学们认为矛盾的或是败笔的地方,说明理由;三是欣赏,找出自己最欣赏最喜欢的部分,说说感受和理解。课堂基本围绕这三点来展开,让学生自己到文本中找答案。学生的疑问与质疑之处是天然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个学期实践下来,我真切地感受到了预习的好处:
  1.了解学情,准确定位。因为预习本上提的问题还有初读感受代表的是一种学生欣赏的原点,老师通过浏览学生的预习本,就可以知道上课往哪些方面用力,教学定在何种水平。不至于定位太低,在学生已经理解的地方大讲特讲;也不至于太高,说来天花乱坠,学生不知所以。
  2.学生参与度很高,上课关注点比较集中。带着问题去听课可以提高注意力效率。由于更好地掌握听课的主动性,就把一个通常被动的接受教学的过程转化成了一个主动的求知过程。而对于那些没有进行课前准备,大脑里没有带着疑问就去听课的学生来说,听课的过程就会变得很盲目被动,也会令人疲惫不堪,听课的质量也就可想而知。
  3.对学生是一种肯定。老师课件上打出来的问题后面附上学生的名字,这不是一种无声的却是很有效的肯定吗?
  4.让老师有新的收获。学生欣赏的眼光和老师的不一样,他们往往会给你不一样的惊喜。
  这里以马尔克斯的《礼拜二午睡时刻》为例,这是一篇对老师而言很棘手的文章,文章有点“云山雾罩”,很难理解。可是,我们班的同学们当时提了很多问题,我课堂上筛选了11个问题,个个问到点子上。问题如下:
  1.文章前些部分着力描写了火车外的情景,更是提及“一模一样的小镇”,这样的描写有何用意?
  2.文章花大篇幅对母女俩在火车上的情景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3.为什么女人要求小女孩“往后就是渴死了,你也别喝水。尤其不许哭”,后文又写“看到她们根本没有要哭的意思”?
  4.母亲固执地要见神父,开门的女人为什么会“第一次露出笑容”?
  5.文中描写神父取来公墓的钥匙,为什么要写小女孩、女孩子的妈妈、神父本人曾经设想过的钥匙就是这样的?有什么用呢?
  6.为什么要把这个故事安排在“礼拜二午睡时刻”这个特定的时间里?
  7.在午睡时刻,人们聚焦过来是为了看热闹还是因为什么?
  8.那个女人为什么不顾炎热从大门出去,并说“我们这样很好”呢?
  9.为什么“神父的脸刷的一下子红了”“神父开始冒汗了”?
  10.小姑娘似乎是个可有可无的角色,为什么这样安排?如果是女人唯一的孩子死去不是更悲惨而有感染力吗?
  11.为什么要多次写到小女孩脱鞋的细节?
  其中第3、4、5、10、11个问题让我眼前一亮,因为我自己阅读时没考虑过这些,教学参考上好像也没怎么提到过。我查阅了大量资料结合自己的理解跟学生们共享,学生参与度非常之高,而我自己也收获不少。
  《外国小说欣赏》的教学目标定位是:引导学生阅读外国小说,传授给学生关于小说的一些基本知识,在阅读、领悟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和知识水平,培养学生高格调的审美情趣,提升他们的人生境界。从这段话中,我们可以得出如下信息:首先,教学的核心就是“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和知识水平”,而要提高学生的水平,先得知晓学生的水平;其次,课程定位是“欣赏”,而欣赏要有原点,即学生自己的不借助任何参考资料的初读感受,这不是其他任何解读所能替代的。所以,对老师而言,其实不必关注“我”教的怎么样,而要先关注学生“学”得怎么样。所以,我们要重拾传统语文课堂中曾经得到普遍应用的方法——预习,并想办法让它焕发出新的活力。
  为什么这么说要重拾?
  表面看来,我们并没有抛弃预习的传统,新课开授之前,也照例会给学生布置预习任务。然而,大多数语文老师布置的预习任务,似乎仅限于要求学生通读课文,疏通字词,了解大意;同时由于缺少有力的督导措施,使得学生对预习质量也不甚重视,往往敷衍了事,只在课堂正式教学阶段才真正投入自己的注意力。事实上,某些貌似没有新意的学习策略或方法之所以还能有着长久的生命力,恰恰正是因为它们吻合最本质的学习规律。
  我这里谈的是“外国小说欣赏”的教学,其实所有的文本阅读教学都需要调动学生的参与度。语文教学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我们当然应该重新认识预习,重视预习,让预习成为学生个性化阅读的前提和基石。
  作者单位:浙江金华第一中学。
其他文献
应用三层ANN-BP网络解析苯和甲苯的吸收光谱,不经分离,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同时测定苯和甲苯.使用改进的BP算法,避免了神经网络学习过程中可能产生的麻痹现象,提出了目标向量的
根据Hartree-Fock和混合密度泛函B3LYP理论,用6-31G*基函数研究了C78富勒烯分子的静电势,比较了两种计算方法计算得到分子静电势值的大小,静电势图形和静电势差值曲线,分析了
“它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这是茅盾对《呼兰河传》的评价。这部作品是作者萧红以自己对童年的回忆为线索。写北国的自然风光。写下层人们的苦难生
利用不同原料配比进行混菌发酵啤酒糟来提高其蛋白质量分数研究.研究表明,利用木霉、黑曲霉和酵母混菌发酵,啤酒糟和麦夫皮配比为4∶1时,在28-30 ℃,含水量65%-70%条件下,发
在边坡稳定性分析中应用改进的Morgenstern-Price法具有极好的收敛性,计算用的STAB程序具有多功能的特点.稳定性计算结果,客观反映了边坡实际状态,可以为边坡的加固处理提供
就这一类连续模糊动力学模型给出了一种模糊状态反馈控制器的设计方法及稳定性分析;同时给出了一种模糊状态观测器的设计方法并讨论了稳定性.
双-1,3,4-恶二唑化合物可作为染料,紫外吸收材料,荧光材料,电子传输材料,具有生物活性,目前,它可以由酰肼在POCl3,PPA或PPMA等脱水剂的作用下脱水制得,也可由双四唑直接加热脱氮制是,应用
通过对地理信息系统的介绍 ,从GIS的角度出发 ,提出了建立GIS城市管网信息系统的必要性 ,并对城市管网信息系统的设计原则、系统设计的功能、系统建立的配置 ,以及系统的应用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为城市管理部门、城市规划部门建立科学的、完善的、快捷的城市管网的管理手段 ,为用户提供所需管网的、一体化的空间及属性数据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在中学作文教学中,为考场而训练的目的性写作是难以规避的。我们期望学生在考场作文中能做到以情动人或者以理服人,因为这两大期望大致上吻合了考场作文的常见文体的最优化呈现。但在实际的作文实践中,学生却往往出现情不动人、理难服人,甚至文脉不清、表达错乱的情况。如果我们仔细观察,不难发现一个非常矛盾的现象。学生在非虚设环境中的表达并不会如作文中的表达那样不如人意。他们在日常的交际或者讨论中,思路一般都非常的
利用DFT方法在B3LYP/Lan12dz水平下对原子簇NiBP的单重态和三重态各种可能构型进行优化,计算结果表明:单重态有两个稳定构型,即具有Cs对称性的NiBP(1)(A)和Cv对称性的NiBP(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