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中作文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高考的重点。在作文教学中,许多教师存在不系统、效率低、效果差等诸多问题,造成了作文效果低下,没有创新的问题。下面笔者对高中作文存在的问题进行一些分析,并试谈一下创新策略。
一、存在的弊端
1、写作指导不系统。老师没有总体的作文教学規划、教学要求、检验手段等。新课标要求大都清楚,但各阶段应该达到什么样的训练目的,并不十分明了。往往是边走边瞧,边走边思。这周感觉该写一篇这样的作文了,就写一篇这样的,至于下次作文该怎么练习,那得等到下次作文再说了。因为没有长远规划,自然形不成训练体系。如此东一鎯头,西一棒锤,自然达不到梯度提高的目的。即使是重视平日练笔训练,布置学生写日记或周记之类的,也往往是由着学生的马儿跑,写到哪里算哪里。我们的作文训练究竟在什么时间要达到什么目的,产生什么效果,许多人并不清楚,甚至完全是信马由缰式的,跑到哪儿算哪儿。
2、写作效率低下。由于训练的存在着很大的盲目性,学生写作的积极性也不高,常是完成任务了事。目的不明确,就文写文,就文改文,没有专题训练意识。写后讲评,也不是围绕某个明确的训练目标讲评,常是眉毛胡子一把抓,错字别字,标题标点,构思立意,开头结尾,照应衔接,语言表述,等等,无一不及,每次都是全方位批改,全方位讲评,结果往往是什么问题都讲到了,什么都没解决。
3、写作效果不佳。由于训练程序僵化呆板,训练手段陈旧单调,训练周期长,且没有检验效果的阶段性标志,无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这又反过来加重了前两个问题的严重性。学生写出作品大多程式化,选材俗,立意旧,死不死活不活,灰头土脸没有灵魂,缺乏创新意识与创新思维。
二、创新策略和层级
1、初级阶段:“放”——即对刚升入中学的七年级新生大胆放手。首先树立生活处处皆语文的理念,克服学生对写作的畏惧心理,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让学生放胆为文,不必拘泥于形式。教师的指导以日记、随笔、人物描写片段、景物描写片段等分解训练为主要内容,淡化文体要求,亦不必回回成篇。旨在打开学生的思维枷锁,使之有话可写,且能够写得具体、生动、形象。本阶段研究的主要内容如下:(1)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2)如何指导学生写日记、随笔。(3)如何指导学生多角度观察事物。(4)如何让作文的语言鲜活起来。(5)教学生善于捕捉生活中的动情点。(6)写作教学中联想力与想象力的培养。(7)写作教学中的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能力训练。(8)如何在场面描写中做到“点”与“面”的结合。
2、中级阶段:“收”——放得开还须收得拢,在大开大放的基础上适度收拢。学生成文有明确的主题,能够围绕中心选材;有清晰的脉络,严谨的结构;有较为明显的文体特征;能够快速审题,并掌握常用拟题、开头、结尾的方法。本阶段研究的主要内容如下:(1)如何搜集、整理、加工素材。(2)如何通过细节描写彰显人物个性。(3)如何快速审题、构思、立意、成文。(4)如何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有创意地表达。(5)常用拟题、开头与结尾的方法训练。(6)写作教学中的多角度立意训练。(7)综合性学习与写作教学的关系。(8)如何修改自己与别人的文章。
3、高级阶段:“新”——即对学生进行优化提高训练。在顺利成文的基础上力求新颖、深刻、有个性。不仅能够快速成文,还能够写好文章,写新文章,写美文章。本阶段研究的主要内容:(1)如何打开话题作文的思路。(2)如何使文章的立意深刻、新颖。(3)写作教学中发散性思维与逆向思维训练。(4)创新作文的误区与对策。(5)如何丰富学生作文的文化内涵。(6)不同文体写作教学的特点和规律。(7)话题作文与材料作文的区别与构思(8)靠什么吸引阅卷老师的眼球——中考作文应试技巧。
写作课型上分如下几类进行:
1、写作指导课。教师按训练点进行精心备课,用至少一节课给学生讲清该专题的知识要点,基本要求,基本技巧。并通过一定数量的范文分析,或者教师当场作文围绕该专题作比较具体的示范。讲清系统知识,学生作文有章可循,教师做好示范,学生训练有“法”可依,避免了写作的盲目性。学生的写作实际上就是仿写,因此知识示范就显得尤为重要。
2、专题写作课。写作指导课上训练的是一个点,专题写作课是针对某一专题而进行的大作文写作训练。根据总体目标与阶段性目标,确定写作专题,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里拟题、选材、立意、谋篇,完成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3、自评互评课。作文讲评是在老师整体浏览的基础上进行的。首先老师指出这次作文共性的问题,强调本次作文训练的主要目的。然后学生自评,即学生针对老师的指出的问题对号入座,给自己的作文把脉,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再进入学生互评。从同学的作文中进行美点寻踪,找到他人的长处与亮点。最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班级交流。小组长选好发言人,对自己小组的情况小结,亮点要说,问题也要说,成功修改举例,公开交流某篇等。课上完成这些环节后,课下每生都要对症下药,自改原作。二次写作完成后将美文汇集于班级美文集锦簿,并印发给全班。如此才算完成一次写作训练。
通过多年的研究与实验,我的作文教学已逐步走向系统化、科学化、规范化。学生习作中常见鲜活的语言、灵动的思想、创新的活力。
一、存在的弊端
1、写作指导不系统。老师没有总体的作文教学規划、教学要求、检验手段等。新课标要求大都清楚,但各阶段应该达到什么样的训练目的,并不十分明了。往往是边走边瞧,边走边思。这周感觉该写一篇这样的作文了,就写一篇这样的,至于下次作文该怎么练习,那得等到下次作文再说了。因为没有长远规划,自然形不成训练体系。如此东一鎯头,西一棒锤,自然达不到梯度提高的目的。即使是重视平日练笔训练,布置学生写日记或周记之类的,也往往是由着学生的马儿跑,写到哪里算哪里。我们的作文训练究竟在什么时间要达到什么目的,产生什么效果,许多人并不清楚,甚至完全是信马由缰式的,跑到哪儿算哪儿。
2、写作效率低下。由于训练的存在着很大的盲目性,学生写作的积极性也不高,常是完成任务了事。目的不明确,就文写文,就文改文,没有专题训练意识。写后讲评,也不是围绕某个明确的训练目标讲评,常是眉毛胡子一把抓,错字别字,标题标点,构思立意,开头结尾,照应衔接,语言表述,等等,无一不及,每次都是全方位批改,全方位讲评,结果往往是什么问题都讲到了,什么都没解决。
3、写作效果不佳。由于训练程序僵化呆板,训练手段陈旧单调,训练周期长,且没有检验效果的阶段性标志,无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这又反过来加重了前两个问题的严重性。学生写出作品大多程式化,选材俗,立意旧,死不死活不活,灰头土脸没有灵魂,缺乏创新意识与创新思维。
二、创新策略和层级
1、初级阶段:“放”——即对刚升入中学的七年级新生大胆放手。首先树立生活处处皆语文的理念,克服学生对写作的畏惧心理,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让学生放胆为文,不必拘泥于形式。教师的指导以日记、随笔、人物描写片段、景物描写片段等分解训练为主要内容,淡化文体要求,亦不必回回成篇。旨在打开学生的思维枷锁,使之有话可写,且能够写得具体、生动、形象。本阶段研究的主要内容如下:(1)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2)如何指导学生写日记、随笔。(3)如何指导学生多角度观察事物。(4)如何让作文的语言鲜活起来。(5)教学生善于捕捉生活中的动情点。(6)写作教学中联想力与想象力的培养。(7)写作教学中的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能力训练。(8)如何在场面描写中做到“点”与“面”的结合。
2、中级阶段:“收”——放得开还须收得拢,在大开大放的基础上适度收拢。学生成文有明确的主题,能够围绕中心选材;有清晰的脉络,严谨的结构;有较为明显的文体特征;能够快速审题,并掌握常用拟题、开头、结尾的方法。本阶段研究的主要内容如下:(1)如何搜集、整理、加工素材。(2)如何通过细节描写彰显人物个性。(3)如何快速审题、构思、立意、成文。(4)如何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有创意地表达。(5)常用拟题、开头与结尾的方法训练。(6)写作教学中的多角度立意训练。(7)综合性学习与写作教学的关系。(8)如何修改自己与别人的文章。
3、高级阶段:“新”——即对学生进行优化提高训练。在顺利成文的基础上力求新颖、深刻、有个性。不仅能够快速成文,还能够写好文章,写新文章,写美文章。本阶段研究的主要内容:(1)如何打开话题作文的思路。(2)如何使文章的立意深刻、新颖。(3)写作教学中发散性思维与逆向思维训练。(4)创新作文的误区与对策。(5)如何丰富学生作文的文化内涵。(6)不同文体写作教学的特点和规律。(7)话题作文与材料作文的区别与构思(8)靠什么吸引阅卷老师的眼球——中考作文应试技巧。
写作课型上分如下几类进行:
1、写作指导课。教师按训练点进行精心备课,用至少一节课给学生讲清该专题的知识要点,基本要求,基本技巧。并通过一定数量的范文分析,或者教师当场作文围绕该专题作比较具体的示范。讲清系统知识,学生作文有章可循,教师做好示范,学生训练有“法”可依,避免了写作的盲目性。学生的写作实际上就是仿写,因此知识示范就显得尤为重要。
2、专题写作课。写作指导课上训练的是一个点,专题写作课是针对某一专题而进行的大作文写作训练。根据总体目标与阶段性目标,确定写作专题,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里拟题、选材、立意、谋篇,完成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3、自评互评课。作文讲评是在老师整体浏览的基础上进行的。首先老师指出这次作文共性的问题,强调本次作文训练的主要目的。然后学生自评,即学生针对老师的指出的问题对号入座,给自己的作文把脉,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再进入学生互评。从同学的作文中进行美点寻踪,找到他人的长处与亮点。最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班级交流。小组长选好发言人,对自己小组的情况小结,亮点要说,问题也要说,成功修改举例,公开交流某篇等。课上完成这些环节后,课下每生都要对症下药,自改原作。二次写作完成后将美文汇集于班级美文集锦簿,并印发给全班。如此才算完成一次写作训练。
通过多年的研究与实验,我的作文教学已逐步走向系统化、科学化、规范化。学生习作中常见鲜活的语言、灵动的思想、创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