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笔者是一名小学数学教师,一直担任六年级两个班的数学教学任务,虽说课程改革的春风吹了一阵又一阵,但对于乡村小学的教师来说,似乎没太大影响,大多数教师上课时还是“满堂灌”。究其因,是我们潜意识中不想改变熟悉的教法及教学模式,害怕新的教学方法和理念会把自己的上课秩序及程序打乱,况且我们也不清楚新的教法有什么好的效果。一件事情,给了笔者启示,让笔者彻底转变了观念。
那年笔者教六(1)班和六(2)班的数学,其中六(1)班的教学内容讲得超前一点。记得笔者用“满堂灌”的教法给六(1)班的学生讲完“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后,自我感觉很好,认为知识点讲得细致且清楚,几乎没什么纰漏。可随后在批改学生作业时,才发现结果比想象要差很多,尤其有一题“把一个圆柱切割拼成了一个高为2dm的长方体后,面积增加了6dm2,求圆柱体体积”,该题错误率超过了60%。面对学生的作业,笔者甚至对自己的教学能力产生了怀疑,开始重新思考自己的教法和教学理念。
一番思想斗争之后,笔者决定在六(2)班上这个内容时,让学生自主学习。说干就干,笔者立马重新审视教案,并对每个环节可能出现的情况作了预设,在六(2)班上课时,笔者把学生按成绩好坏搭配分成几个学习小组,并先利用教具在班上演示了把圆柱切割拼成长方体的实验,随后提出要求,布置讨论回答的问题:把圆柱切割拼成长方体后,长方体的哪两个面是增加的面?课间笔者看到学生学习兴趣很高,讨论十分激烈,也情不自禁地参与到了一个小组的学习活动中,待大家把上述问题一一回答正确后,笔者马上出示了六(1)班做过的那道题,结果全班超过90%的人做对了。要说六(1)班学生的数学基础不比六(2)班差,然而同一个内容,只因教法的不同,结果相差这么大!自此以后,笔者完全改变了以前的教法,效果很明显,所任学科年年获奖。
(作者单位:云梦县义堂中心小学)
那年笔者教六(1)班和六(2)班的数学,其中六(1)班的教学内容讲得超前一点。记得笔者用“满堂灌”的教法给六(1)班的学生讲完“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后,自我感觉很好,认为知识点讲得细致且清楚,几乎没什么纰漏。可随后在批改学生作业时,才发现结果比想象要差很多,尤其有一题“把一个圆柱切割拼成了一个高为2dm的长方体后,面积增加了6dm2,求圆柱体体积”,该题错误率超过了60%。面对学生的作业,笔者甚至对自己的教学能力产生了怀疑,开始重新思考自己的教法和教学理念。
一番思想斗争之后,笔者决定在六(2)班上这个内容时,让学生自主学习。说干就干,笔者立马重新审视教案,并对每个环节可能出现的情况作了预设,在六(2)班上课时,笔者把学生按成绩好坏搭配分成几个学习小组,并先利用教具在班上演示了把圆柱切割拼成长方体的实验,随后提出要求,布置讨论回答的问题:把圆柱切割拼成长方体后,长方体的哪两个面是增加的面?课间笔者看到学生学习兴趣很高,讨论十分激烈,也情不自禁地参与到了一个小组的学习活动中,待大家把上述问题一一回答正确后,笔者马上出示了六(1)班做过的那道题,结果全班超过90%的人做对了。要说六(1)班学生的数学基础不比六(2)班差,然而同一个内容,只因教法的不同,结果相差这么大!自此以后,笔者完全改变了以前的教法,效果很明显,所任学科年年获奖。
(作者单位:云梦县义堂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