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针对“非金属矿加工与应用”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在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资源等方面进行了改革,通过课堂教学改革,调动了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营造了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学生学到了知识,提高了能力,提升了综合素质。
[关键词] 对分课堂;课堂教学;金课;自主学习;创新思维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20) 05-0086-02
吴岩司长在第11届中国大学教学论坛上的报告中指出,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是教育的微观问题,解决的却是战略大问题。课程是“立德树人成效”这一人才培养根本标准的具体化、操作化和目标化,也是当前中国大学带有普遍意义的短板、瓶颈和关键所在。课堂教学是“金课”的主阵地、主渠道、主战场,打造金课要充分重视课堂教学这一主阵地,努力营造课堂教学热烈氛围。
“非金属矿加工与应用”是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该课程内容涉及多种类型的非金属矿,围绕非金属矿的结构、在不同领域的用途、不同产品的行业及国家标准以及相关加工技术等展开讲解。由于该课程涉及工业技术内容及相关技术标准较多,专业性强,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难以满足新的教学要求,学生难以真正消化、吸收课程知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传统授课模式下,学生真正听进去、听懂的不多,只是被动地接受老师的观点和知识,参与课堂的积极性较低,没有真正转化和吸收知识,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体现。随堂讨论比传统方式要好,但是对于非金属矿加工与应用课程来讲,有较强的专业性,随堂讨论存在一个问题就是学生刚听完老师讲授之后,没有消化吸收、知识的时间,很难提出问题,在这种情况下讨论,学生会感到无所适从,容易出现“冷场”的情况,时间长了,更谈不上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培养。
课堂教学资源较少,不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由于每一种非金属矿的加工技术较多,涉及面较广,因此,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难以将所有知识讲完。需要学生课下进行自主学习,如果没有配套的教学资源提供给学生,往往会导致学生找不到学习的方向,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针对本课程在实际的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在教学模式和方法、课程资源建设等方面进行了改革。
一 课堂教学模式改革
首先对班级学生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进行分组,每组选择一位组长,负责小组的学习活动。借鉴“对分课堂”教学模式,该模式分为讲(Presentation)——吸收(Assimilation)——讨论(Discussion)三个环节。在讲授阶段,让学生明确本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在吸收阶段,学生借助网络教学平台提供的资源进行独立学习;在讨论环节,按照组内——组间——师生讨论顺序进行,教师引导学生围绕主题进行讨论,合理把握讨论的方向和时间,把教师的“讲”和学生的“学”“思”和“辩”结合起来,使学生通过听课、自学、作业、讨论等方式对知识进行积极建构。学生按照讲授要求做好课堂笔记并形成问题清单(表1.1)。
二 课堂教学方法改革
问题式教学:教师主要讲授知识的主干,学习内容的重点、难点,帮助学生形成知识框架,推荐课后阅读材料,讲授的内容与接下来内化和讨论过程直接相关,不必事无巨细讲全部知识,引导学生去学他们应该学的知识,学生记录疑点、难点和问题,查找相关资料。将教师传授的内容内化为自己的经验,学生带着问题课下学习,带着学习成果进行课堂讨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促进课堂学习的投入性和课下学习的积极性。
案例教学法:收集了一些非金属矿加工技术的案例,对该加工技术进行点评,尤其是涉及非金属矿企业在循环利用方面的有效做法,通过引入案例,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将来进入相关工作单位后,从资源循环利用的角度去解决实际问题。
网络教学法:在网络教学平台上为学生提供丰富和完善的网络教学资源,布置相关作业,作业的布置注重基础性和高阶性的比例,为学生课下自主学习提供参考。学生在教师讲授后需要完成对知识的理解和内化,并以作业、讨论和其他形式体现自己的学习成果,学生课下通过网络教学平台自主学习,课堂讨论未涉及的问题可以在网络教学平台的答疑讨论区中来进行,学生和老师均可对问题进行答疑和讨论,借助于网络平台,形成随时、随地进行学习的氛围,增加学生对于课程学习的投入时间,既收获了知识又促进了隐性知识的显性化。
三 教学资源的建设
为了能够很好地促进学生的课下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提高学生学习的内生動力,拓宽学生的学术视野,帮助学生了解本课程的相关知识体系,在网络教学平台为学生提供相关的教学资源,主要包括基本教学资源和拓展教学资源两类。
基本教学资源主要包括教学课件、视频及动画资源,以及由学生自己完成的微课作品,让学生在学习完某些章节的内容之后,每个小组可以任选一节的内容,做成微课,既充分发挥学生的计算机能力和创新能力,又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
拓展教学资源主要包括相关非金属矿加工技术案例,这些案例一般是围绕企业生产中使用或科学研究中的方案,根据这些实际方案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去挑战、尝试着去解决这些问题;提供相关考研及就业相关信息,让学生学习该课程时,了解自己将来可能的选择,明确自己的目标,激发学生学习该课程的内生动力。每一种非金属矿都会配有相关参考文献,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该非金属矿用途、产品标准以及相关加工技术的理解,同时会提供相关非金属矿的学术会议关注的研究方向及相关资料,拓展学生的学术视野。
四 实践效果
(一)学生课堂学习的主体地位、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了提高
“对分课堂”教学模式重视课堂讨论,核心理念鼓励思辨,在讨论中,激发学生深入思考问题,在与同学的交流中,获得同一问题多个角度的理解,教师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通过组内讨论和班级讨论,学生能够看到自己的优点和差距,激发自己继续更好地学习,分组讨论环节极大调动了学生课堂的参与度和覆盖面,充分利用手机作为查阅资料的工具,实现了自主消化、吸收课程知识,团队解决个别及共性问题,营造了敢想、敢问、敢答的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由于增加了课堂笔记,学生的学习目的性更强,借助丰富的网络教学资源,拓宽了视野,同时对考研和就业有了更多认识,明确了目标,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信心,学习的动力更足。
(二)在知识的运用中训练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课程论文是布置给学生的一项大作业,通过综述某一种非金属矿的加工方法,或者对于现有的加工方法,结合已学知识,大胆提出新的加工方法。鼓励学生从资源循环利用的角度去创新非金属矿的加工方法,在期末考试中增加创新型思考题,鼓励学生大胆探索,提出新想法,通过提供自主学习资源比如非金属矿加工案例,提出问题:该案例中非金属矿加工工艺的特点是什么?通过该案例对于类似非金属矿资源的加工有何启示?引导学生创新加工方法,在此过程中,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升,融洽的师生关系得以形成
通过课堂改革,学生的团队意识、自律意识、诚信意识、创新意识、集体荣誉感得到增强,锻炼了自己专业知识的表达能力、有效沟通能力,形成了相互尊重、相互帮助、相互理解的良好风气,从资源循环利用的角度去考虑资源的利用,创新能力和专业素养得到了提升,增强了社会责任感,同时在生生、师生互动过程中,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心和帮助,形成融洽的师生关系。
经过课堂教学改革,调动了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营造了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形成了融洽的师生关系,学生学到了知识,提高了能力,提升了自己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吴岩.建设中国“金课”[J].中国大学教学,2018(12).
[2]张学新.对分课堂成就新型高效课堂[N].中国教师报,2019-4-24(05).
[3]马玉文,李栋祥,李明,等.专业课教师提升大学生学习内生动力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8(24).
(责任编辑: 王义祥)
[关键词] 对分课堂;课堂教学;金课;自主学习;创新思维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20) 05-0086-02
吴岩司长在第11届中国大学教学论坛上的报告中指出,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是教育的微观问题,解决的却是战略大问题。课程是“立德树人成效”这一人才培养根本标准的具体化、操作化和目标化,也是当前中国大学带有普遍意义的短板、瓶颈和关键所在。课堂教学是“金课”的主阵地、主渠道、主战场,打造金课要充分重视课堂教学这一主阵地,努力营造课堂教学热烈氛围。
“非金属矿加工与应用”是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该课程内容涉及多种类型的非金属矿,围绕非金属矿的结构、在不同领域的用途、不同产品的行业及国家标准以及相关加工技术等展开讲解。由于该课程涉及工业技术内容及相关技术标准较多,专业性强,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难以满足新的教学要求,学生难以真正消化、吸收课程知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传统授课模式下,学生真正听进去、听懂的不多,只是被动地接受老师的观点和知识,参与课堂的积极性较低,没有真正转化和吸收知识,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体现。随堂讨论比传统方式要好,但是对于非金属矿加工与应用课程来讲,有较强的专业性,随堂讨论存在一个问题就是学生刚听完老师讲授之后,没有消化吸收、知识的时间,很难提出问题,在这种情况下讨论,学生会感到无所适从,容易出现“冷场”的情况,时间长了,更谈不上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培养。
课堂教学资源较少,不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由于每一种非金属矿的加工技术较多,涉及面较广,因此,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难以将所有知识讲完。需要学生课下进行自主学习,如果没有配套的教学资源提供给学生,往往会导致学生找不到学习的方向,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针对本课程在实际的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在教学模式和方法、课程资源建设等方面进行了改革。
一 课堂教学模式改革
首先对班级学生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进行分组,每组选择一位组长,负责小组的学习活动。借鉴“对分课堂”教学模式,该模式分为讲(Presentation)——吸收(Assimilation)——讨论(Discussion)三个环节。在讲授阶段,让学生明确本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在吸收阶段,学生借助网络教学平台提供的资源进行独立学习;在讨论环节,按照组内——组间——师生讨论顺序进行,教师引导学生围绕主题进行讨论,合理把握讨论的方向和时间,把教师的“讲”和学生的“学”“思”和“辩”结合起来,使学生通过听课、自学、作业、讨论等方式对知识进行积极建构。学生按照讲授要求做好课堂笔记并形成问题清单(表1.1)。
二 课堂教学方法改革
问题式教学:教师主要讲授知识的主干,学习内容的重点、难点,帮助学生形成知识框架,推荐课后阅读材料,讲授的内容与接下来内化和讨论过程直接相关,不必事无巨细讲全部知识,引导学生去学他们应该学的知识,学生记录疑点、难点和问题,查找相关资料。将教师传授的内容内化为自己的经验,学生带着问题课下学习,带着学习成果进行课堂讨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促进课堂学习的投入性和课下学习的积极性。
案例教学法:收集了一些非金属矿加工技术的案例,对该加工技术进行点评,尤其是涉及非金属矿企业在循环利用方面的有效做法,通过引入案例,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将来进入相关工作单位后,从资源循环利用的角度去解决实际问题。
网络教学法:在网络教学平台上为学生提供丰富和完善的网络教学资源,布置相关作业,作业的布置注重基础性和高阶性的比例,为学生课下自主学习提供参考。学生在教师讲授后需要完成对知识的理解和内化,并以作业、讨论和其他形式体现自己的学习成果,学生课下通过网络教学平台自主学习,课堂讨论未涉及的问题可以在网络教学平台的答疑讨论区中来进行,学生和老师均可对问题进行答疑和讨论,借助于网络平台,形成随时、随地进行学习的氛围,增加学生对于课程学习的投入时间,既收获了知识又促进了隐性知识的显性化。
三 教学资源的建设
为了能够很好地促进学生的课下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提高学生学习的内生動力,拓宽学生的学术视野,帮助学生了解本课程的相关知识体系,在网络教学平台为学生提供相关的教学资源,主要包括基本教学资源和拓展教学资源两类。
基本教学资源主要包括教学课件、视频及动画资源,以及由学生自己完成的微课作品,让学生在学习完某些章节的内容之后,每个小组可以任选一节的内容,做成微课,既充分发挥学生的计算机能力和创新能力,又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
拓展教学资源主要包括相关非金属矿加工技术案例,这些案例一般是围绕企业生产中使用或科学研究中的方案,根据这些实际方案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去挑战、尝试着去解决这些问题;提供相关考研及就业相关信息,让学生学习该课程时,了解自己将来可能的选择,明确自己的目标,激发学生学习该课程的内生动力。每一种非金属矿都会配有相关参考文献,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该非金属矿用途、产品标准以及相关加工技术的理解,同时会提供相关非金属矿的学术会议关注的研究方向及相关资料,拓展学生的学术视野。
四 实践效果
(一)学生课堂学习的主体地位、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了提高
“对分课堂”教学模式重视课堂讨论,核心理念鼓励思辨,在讨论中,激发学生深入思考问题,在与同学的交流中,获得同一问题多个角度的理解,教师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通过组内讨论和班级讨论,学生能够看到自己的优点和差距,激发自己继续更好地学习,分组讨论环节极大调动了学生课堂的参与度和覆盖面,充分利用手机作为查阅资料的工具,实现了自主消化、吸收课程知识,团队解决个别及共性问题,营造了敢想、敢问、敢答的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由于增加了课堂笔记,学生的学习目的性更强,借助丰富的网络教学资源,拓宽了视野,同时对考研和就业有了更多认识,明确了目标,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信心,学习的动力更足。
(二)在知识的运用中训练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课程论文是布置给学生的一项大作业,通过综述某一种非金属矿的加工方法,或者对于现有的加工方法,结合已学知识,大胆提出新的加工方法。鼓励学生从资源循环利用的角度去创新非金属矿的加工方法,在期末考试中增加创新型思考题,鼓励学生大胆探索,提出新想法,通过提供自主学习资源比如非金属矿加工案例,提出问题:该案例中非金属矿加工工艺的特点是什么?通过该案例对于类似非金属矿资源的加工有何启示?引导学生创新加工方法,在此过程中,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升,融洽的师生关系得以形成
通过课堂改革,学生的团队意识、自律意识、诚信意识、创新意识、集体荣誉感得到增强,锻炼了自己专业知识的表达能力、有效沟通能力,形成了相互尊重、相互帮助、相互理解的良好风气,从资源循环利用的角度去考虑资源的利用,创新能力和专业素养得到了提升,增强了社会责任感,同时在生生、师生互动过程中,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心和帮助,形成融洽的师生关系。
经过课堂教学改革,调动了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营造了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形成了融洽的师生关系,学生学到了知识,提高了能力,提升了自己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吴岩.建设中国“金课”[J].中国大学教学,2018(12).
[2]张学新.对分课堂成就新型高效课堂[N].中国教师报,2019-4-24(05).
[3]马玉文,李栋祥,李明,等.专业课教师提升大学生学习内生动力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8(24).
(责任编辑: 王义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