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中小学课后服务的挑战及应对r——基于江苏省的分析

来源 :上海教育科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ls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开展中小学课后服务、提升课后服务水平是强化校内教育并充分发挥学校教育主渠道作用的重要举措,也是落实“双减”政策以减少校外培训的关键环节.江苏省于2021年秋季学期开始全面推行中小学课后服务“5+2”模式,目前,全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课后服务已实现全覆盖,学生参与率超过90%,形成“1+X+1”的操作模式.但在实践推进过程中,面临着教师负担重、经费保障难、教研时间少、安全责任大、乡镇学校师资供给不足等现实挑战.对此,一是要将明确学校办学职责和细化安全保障措施作为前提;二是将建立多元化的课后服务供给体系以及课后服务的课程化实施作为核心内容;三是积极建立农村学校课后服务资源共享机制,着力提升课后服务品质.
其他文献
整本书阅读是语文新课标提出一种新的教学任务,在整本书阅读中,教师必须为学生选择合适的教学文本,并教会学生多角度进行思考探究,从而实现对文本的深入解读,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散文阅读教学应聚焦于作品的言语形式,体悟精准的言语表达,从中品读出作者独特的人生经验.笔者听散文阅读教学课《散步》,发现教师课堂上过度聚焦于对“言语内容”的分析,而忽视了对文章“言语形式”的关注.整堂课变成了一堂教“写了什么”的散文阅读教学课.笔者认为应从特殊表达、对称句、分号、关键词句四个方面入手分析这篇散文的“言语形式”,从而分离出作者的存在.
数学逻辑推理对于促进数学学科内部结构的发展、提升学生思维品质有重要作用.普通高中“双新”视野下学生数学逻辑推理培养的教学改革,应关注高中阶段数学学习与现实世界的全面联系、关注数学经典的“旋转变换”与“伸缩变换”,关注数学的深度学习探究,关注数学游戏的直接引入,关注数学知识的系统解释.
研究基于TALIS2018中国上海地区的大样本数据,采用潜在剖面分析方法从个体视角探究教师教学质量的潜在结构类型,共获得三种类型:全能型、课堂管理薄弱型、教学清晰度与认知激活薄弱型,其教师数量占比分别约为20%、30%和50%.研究结果表明,教师的性别、自我效能感和工作满意度在不同教学质量类型上呈现显著差异.
阅读是学生获取知识、拓宽视野、生成智慧的重要途径,所以,许多人都主张通过阅读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但是受各种因素影响,许多学生在阅读中都存在碎片化、随意性等问题,阅读的系统性不强,为此,新课标主张让学生阅读整本书.为了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可从叙事学视角让学生进行探究阅读、趣味阅读.文章简述了基于叙事学理论开展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意义,就如何开展整本书阅读教学提出了几点建议.
一直以来,阅读教学都是语文教学中的重中之重,初中语文教材中涉及到的体裁较多,其中记叙性文本占据着较大的比例,也是学生乐于学习的一类文章,教师需给予格外关注,精心设计记叙性文本阅读教学的方案,让他们真正爱上阅读,提升语文素养.本文针对初中记叙性文本的阅读教学进行了认真研究,并提出了一些实践性教学技巧.
写作“生活化”强调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写作是基于日常生活的一种活动.面对当前初中语文写作教学“套路满满”的现状,渗透生活化理念还原写作本真,引导学生用心观察生活、积累素材并迁移至作文里,通过教师搭建情境支架唤起学生的真实体验与融合创新意识等方式,帮助学生摆脱“套中人”的桎梏,写出具有生命活力、真情实感的作文.
“知、情、理、行”是农村中小学生道德发展的主要内容.基于16174个有效样本数据分析发现,一方面,农村中小学生道德发展整体情况良好,但“自由、敬业”价值观被忽略,羞耻感、家庭感恩回报行为亟需加强;另一方面,学校是农村中小学生进行价值观教育的主要阵地,且其道德发展存在关键期,其中12~13岁是其价值观认同的分层阶段,10~12岁是其道德情感与道德行为表现较好的时期,14岁是其道德判断的迷茫期.除此之外,农村中小学生正面临着“知情错位”“知行不一”的道德发展困境,且“生活满意度、生活方式、区域”是影响其道德发
实用性文本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主要是以高中必修模块为主所构建的一类大任务群,这类教学方式的应用会有助于学生日后的发展,并让学生较好的适应社会,把读写相结合,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储备量,同时让学生扎实的练好语文基本功,要立足学生的学习实践状态,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了解当前时代的教学主题.本文主要就高中语文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的教学策略进行探究,注重引导学生语文语言的应用能力,促进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整合优化学习情境,调配各项教学资源,要坚持以学习项目为载体,以任务为导向,合理地开展语文教学活动.
“双减”背景下小学低年级将全部实施无纸笔考试,因此,需要对一线教师存在的疑虑作出理性回应,并对“无纸笔测试”的内容作系统科学的整体设计和实施,操作上关注评价目标“目中有人”、评价标准“切实有据”、评价过程“真实有趣”、评价结果“温暖有爱”,探索构建以人为本的学业评价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