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玉树,有“唱不完的格萨尔”、“写不完的格萨尔”之称;玉树,也是歌舞最深的海洋。这里的《格萨尔》艺人凭借这得天独厚的优势,使其唱腔变化丰富,因此玉树的格萨尔说唱以唱腔的多样化享誉其他史诗的流传地。鉴于此,玉树藏族自治州专门成立了格萨尔说唱艺人之家及其艺人的鉴定会,会上聘请了专家学者以及参与的16位说唱艺人。
此次鉴定不啻是说唱艺人的福音,将不同乡村地区的艺人集合起来已经是非常浩大的工程了。对16位艺人的鉴定,在我们大力提倡保护传承人的当下起到了积极作用。在确定他们“神授”艺人的地位后,政府会每月发放津贴,这样的认可和资助也使得《格萨尔》说唱更好地传承下去。说唱艺人是格萨尔史诗最直接的创造者和传承者,经由他们将世界上唯一的一部活态史诗传扬下去,这些艺人——史诗的承载者和创作者也就成为我们要保护的重点对象。
对于艺人的鉴定,玉树州群艺馆专门制定了鉴定表格,表中基本标准分值满分为100分,其中分值最高的达到20分,分别为部数掌握量与语言技巧的评分,其次为曲调掌握量与艺人的表演能力两项,均占15分,其中艺人的表演能力包括神态、手势、表情及其面部。作为局内人参与的时候,有的艺人在说唱到华彩处时,不仅仅只是手势的单一表达,有的闭目颦眉,眉尖随着说唱的节奏上下耸动,更有甚者,双眼会不停地转动,与越说越快的节奏相映成辉,使观者不自觉地紧张兴奋起来,融入到了艺人所营造的史诗氛围中。最后还有对讲述流畅度、吐字清楚度及史诗知识体系的掌握度的测试,分别占10分。这样的鉴定程序非常全面,综合测试了艺人的各项指标。
测试开始,帐篷的中央置放了一块地毯,要测试的艺人坐在上面,其余的艺人都坐在周围的椅子上,每个人都是盛装出席,穿着藏装,像过节似的,有的艺人手持说唱帽,有的手握念珠。还有慕名而来的群众和喇嘛,格萨尔的说唱在藏族聚居区是深入人心的,有这样一次盛会,大家当然不会错过。
首先由专家提问,一般都会问及他们自称为何种艺人,在稍后的提问和演唱过程中,专家们会根据他们的演唱状态和鉴定表格中所列举的各项指标评判。参与的16位说唱艺人各自都有非常神秘的经历,也会在说唱之前简单的叙述自己说唱的特点和过程,16位说唱艺人均认为自己是“神授”艺人,叙述为何会认为自己是“神授”艺人,第一次说唱的过程是怎样的?这是对于他们自己艺人身份的自我身份认定。其中60%的艺人都是与做梦有关,在梦中格萨尔的使者会出现,或是手拿经书,或是提问,这些艺人也在梦中与之交流、对话,梦醒后就会不由自主地说唱格萨尔,停都停不住,所有艺人不同程度地生病,在之后由活佛加持就趋于正常了,可以说唱自如,不像开始时是停不了的状态。
鉴定的第二个环节就是在说唱过程中,有的艺人在说唱时闭目颦眉;有的眼睛直视前方,面部表情丰富,似乎说唱的内容就展现在他的眼前;也有艺人手中拿着一张白纸,在旁人看来仅是一张纸而已,在他而言却是厚厚的一本经书,上面记录着格萨尔的全部事迹。说唱结束后,专家都会询问他们当时说唱的心理状态,细致到会提问他们为何在说唱时闭目,在说唱时眼前或是脑中会出现什么图景?是画面还是符号或者文字?不同的艺人会有不一样的心理状态,有的看到所说唱的经过,当时的生活场景;有的看到文字;有的看到冥冥中有神明出现,不一而足。专家还会问他们在当时说唱时,是处在一种什么状态,清醒还是迷狂状态?是可以受自己控制还是完全失去控制?这个说唱状态下说唱艺人的自我体验研究目前还是空白,因为许多的艺人在说唱时自己并不知道在讲什么,这也是考查他们说唱自我体验最大的难处所在。有的艺人说唱前会戴上他们的特制的说唱帽,专家也会询问戴帽子对他们的说唱有何影响?是想到哪里就在哪里唱,想在哪里停顿就在哪里停顿,还是戴上说唱帽后所说唱的不由自己控制?
最后一个环节就是艺人说唱部数掌握量,在分值中这也是占有最高分的一项。专家提问时会细化到对他们说唱音调的掌握,有的艺人自称可以唱100多部,专家鉴定过程中就会随机抽取一部或两部的头、尾或中间部分让艺人随机即兴说唱,通过这种形式考查艺人掌握多少部头、音调。另外,在说唱中,考查的另一项重要指标是,艺人不分人物、男女,想到什么唱什么,还是有所区分,对于不同人物、性别都有表演的程式、动作,这一项是细致划分区别他们为何种艺人的关键环节。
在此次的鉴定中,16位艺人只有一位被认定为“神授”艺人,有两位为圆光艺人,剩下的均为顿悟艺人。下面的个案是对于“神授”艺人的分析。
罗松才仁,男,36岁,文盲,杂多县莫云乡巴洋村人,是一位戴帽艺人。无经济来源,目前在杂多县教育局临时说唱,他的说唱帽就是杂多县教育局定制的。帽子上插有五面小旗,分别为绿、粉、蓝、黄、红五色。他能说唱《霍岭大战》、《赛马称王》、《骏岭大战》等五十余部。在他17岁那年,有人欠他哥哥钱,他应哥哥的请求去西藏取钱,途中借住在一个牧民家里。晚上睡觉睡不踏实,朦胧中看到一个非常高大的人身穿戎装坐在帐篷里,周围也有许多高大的人,这时那位坐着的很高大的人对他说:“你到这儿来。”他便走过去了,那人又对他说:“你前辈子是个很干净的人,所以这辈子你将是一个说唱的艺人。”在那人的右边堆放着许多的经文,那人告诉他要把经文读完,他就答应了,于是那人便开始念经文。经文念完后那人对他说:“我们要走了,你今后还要多去转一些神山,将来我们还能再见一次面。”说罢就出了帐篷,帐篷外有许多匹马,那人与他的随从骑上马就慢慢消失了,所有的东西也都消失了,只有他与面前的经书,他想要拿走经书,这时候他在梦中又睡着了。等他睡醒后,他借住的牧民家中只有一位80多岁的老人在,他的心中充塞着一种要说唱的、难于自控的浪潮,就问老人他可以讲故事吗,老人回答他:“可以。”他立刻想到之前梦中人为他念的经文,身体就全部麻木了,他控制不了自己,开始说起格萨尔的长篇,从太阳刚升起一直说到太阳落山整整一天。说完后他才恢复意识,别人告诉他在说唱,而他自己并不知道,一整天没有喝水、吃饭、停顿、休息。人们将他扶起来,他也走不了路了,一口气喝了四五杯水,全身一直都是麻木的。第二天他就开始生病,就这样他在西藏说唱了一个多月。取钱回家后,他没有告诉任何人他会说唱,但是大家早已知道他具备了这种能力,西藏那边的人已经传过来他会说唱的事。后来他受活佛杂那文治的加持才开始了真正的说唱。 在众多的艺人中罗松才仁是唯一站着说唱的,他的两手和双脚不停地变幻姿势,闭着双眼进入了一种浑然忘我的境界。在说唱了大段后专家要求他停下来,可是他却置若罔闻,好像根本不知道的样子。有人上前去打断他,他也置之不理,无奈就使劲捏住了他的手腕,令人惊讶的是他倒下身子后晕厥了过去。大家将他抬下去,他的说唱并没有像其他人那样听到信息会戛然而止,后来才知道他的这种状态便是一种神灵附体的迷狂状态。等到他恢复了神志重新回来唱时,他的脸色异常晦暗,像虚脱了一样。
在16位艺人中,他们都没有上过正规的学校,在他们的简介中注明的是文盲。基本上所有的艺人都是在16至17岁时具备了说唱的能力。这一时期即是青春期,是个体的性机能从还没有成熟到成熟的阶段,在生物学上是人体由不成熟发育到成熟的转化时期,也就是一个男子由儿童到成年的过渡时期。16岁以后人类的智力结构差不多完成了,在这个时期,个性的发育成熟,主要是以生理上的成熟为标准而划分出来的一个阶段,它与从心理或社会方面划分出的人生阶段有重迭。在青春期不仅身体上有了明显的变化,而且在心理上也常会发生很大的变化。
这16位艺人中,大部分是在小时候还未懂事时,在牧闲时节就与家人一起听过说唱艺人的表演或是在录音机里听过史诗说唱的磁带。从小对说唱的被动认知和成熟后的社会及心理影响所形成的这种互动关系就会使他的内部心理结构饱满。儿童时的学习大部分是来自内部和他的视觉、知觉模型生成的,他不是靠文字阐述的线性逻辑,所有线性逻辑对儿童形成知觉模型都是有影响的,知觉模型不是抽象的,只是以真实的方式发展他的知觉,是不需要判断和逻辑推理,感觉就可以了。这也足以证明艺人在成长后会不经意间哼唱史诗的某些内容。
儿时听到妈妈唱的摇篮曲,那个曲调也会让我们记忆终身。苏联心理学家斯米尔诺夫(ΑСмирнов)认为:“记忆的发展是以有意识记效果的增长为特征的。”幼儿期整体心理水平的有意性都较低,而更多地服从于对象的外部特征,加上幼儿所掌握的记忆方法有限,因此,幼儿的有意识记较弱,而无意识记占主导地位。一般说来,儿童智力活动的积极性越高,无意识记的效果就越好。之后笔者对每位艺人都做了单独的访谈,了解到他们都是在孩童时期就对格萨尔的说唱有非常大的兴趣,这也足以证明对于格萨尔的说唱智力活动积极性的增高,直接影响无意识记效果,并成为将来说唱的重要因素。在实际生活中,人们常常发现儿童,尤其是学龄前儿童很容易记住那些并不理解的甚至无意义的材料。儿童常常对材料的音律或其他方面的特征产生特殊的情绪态度,或者是因为这些材料与游戏组织在一起,激起了他们对这些材料的兴趣,在一定的活动中,他们便记住了这些材料。因此,这些艺人幼儿时期的内隐记忆将史诗中的材料用非言语的编码方式在未来转化成为了外显记忆。
因此在人和存在的关系中,人面对广袤的天空、大地,辽阔的草原,或者感觉到知识、事件的深邃深奥,就会自觉地感到人类的渺小,这种互动就是人与自然存在之间的关系。存在即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人和存在的关系并不是每个人都会知道的。在艺人放牧熟睡的过程中,他所经历的梦境与史诗中格萨尔的骁勇,使得他们认识到自己的渺小,这种自我与存在之间的关系就在不知不觉中生发、互动。
许多的藏族老人在回忆他们童年的时光时,都很惋惜因为今天物质生活的丰裕而丢失的原生态的原生环境。当年,没有高楼大厦,没有通电,傍晚透过帐篷的天窗遥望星际,那时的夜晚总觉得好长,老人们讲着故事、说唱格萨尔,小孩子们躺在皮袄里听着神奇的英雄史诗,小小的心灵被英雄主义情结所占据,在梦中与他的英雄相知、相交。特别是音乐的旋律,很多人节奏感很强,听过一遍乐曲就基本可以丝毫不差的模唱出来。在艺术领域,特别是在音乐方面,众所周知,很多的条件属于先天性的,而非后天习得。犹太人很注重胎教,他们的孕妇在孕期做难度很大的数学题、每天听音乐,诸如此类,他们认为这样有助于婴儿智力的发育并且有效地为孩子提供初期的兴趣支持。不可否认,在世界范围内的确是犹太人占据科学家、银行家、数学家等榜首。如果这得益于胎教,那么藏族的婴儿在母腹中就已经是格萨尔说唱的受众了。特别是说唱音乐中的唱段旋律也作为手段之一成为胎教中不可或缺的最重要一环。可以说,在母腹中的婴儿已经大量摄取到说唱音乐,在未来的时机这样的内隐记忆会被激发。美国纽约大学教育中心托马斯·伯尼博士以大量的研究成果,着重论述了胎儿的潜在能力,他认为胎儿具有思维、感觉和记忆能力。胎儿的记忆能力尽管很微弱,但确实存在,胎儿的记忆力使胎儿能在胎内学习。科学家的研究发现,当婴儿还是胎儿的时候就有了听觉,并且能感知音乐。刚出生的孩子对人类的语言有同步反应,能够分辨乐音与噪音。
通过以上对艺人青春期、幼儿期、怀孕期的分析,史诗说唱成为一种音乐外部听觉,这种外界的音响刺激作用于人的听觉器官,经人脑信息加工而产生对个别属性的反映,即被称为音乐感觉。心理学家认为,音乐能渗入人们的心灵,激起人们无意识超境界的幻觉,并能唤起平时被抑制了的记忆。借助音乐记忆,能内在地想像出声音的音高、旋律、节奏、音色、想像出音乐形象。这也证明有些艺人说唱时,眼前浮现的是他所说唱内容的场景。
参考文献:
[1]罗家英.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M].科学出版社,2007.9.1.
[2][苏]列昂节夫等.孙晔等译[M].苏联心理科学.第1卷,科学出版社,1962年版.
(作者简介:郭晓虹,青海民族大学艺术系副教授,专业方向:音乐人类学。)
此次鉴定不啻是说唱艺人的福音,将不同乡村地区的艺人集合起来已经是非常浩大的工程了。对16位艺人的鉴定,在我们大力提倡保护传承人的当下起到了积极作用。在确定他们“神授”艺人的地位后,政府会每月发放津贴,这样的认可和资助也使得《格萨尔》说唱更好地传承下去。说唱艺人是格萨尔史诗最直接的创造者和传承者,经由他们将世界上唯一的一部活态史诗传扬下去,这些艺人——史诗的承载者和创作者也就成为我们要保护的重点对象。
对于艺人的鉴定,玉树州群艺馆专门制定了鉴定表格,表中基本标准分值满分为100分,其中分值最高的达到20分,分别为部数掌握量与语言技巧的评分,其次为曲调掌握量与艺人的表演能力两项,均占15分,其中艺人的表演能力包括神态、手势、表情及其面部。作为局内人参与的时候,有的艺人在说唱到华彩处时,不仅仅只是手势的单一表达,有的闭目颦眉,眉尖随着说唱的节奏上下耸动,更有甚者,双眼会不停地转动,与越说越快的节奏相映成辉,使观者不自觉地紧张兴奋起来,融入到了艺人所营造的史诗氛围中。最后还有对讲述流畅度、吐字清楚度及史诗知识体系的掌握度的测试,分别占10分。这样的鉴定程序非常全面,综合测试了艺人的各项指标。
测试开始,帐篷的中央置放了一块地毯,要测试的艺人坐在上面,其余的艺人都坐在周围的椅子上,每个人都是盛装出席,穿着藏装,像过节似的,有的艺人手持说唱帽,有的手握念珠。还有慕名而来的群众和喇嘛,格萨尔的说唱在藏族聚居区是深入人心的,有这样一次盛会,大家当然不会错过。
首先由专家提问,一般都会问及他们自称为何种艺人,在稍后的提问和演唱过程中,专家们会根据他们的演唱状态和鉴定表格中所列举的各项指标评判。参与的16位说唱艺人各自都有非常神秘的经历,也会在说唱之前简单的叙述自己说唱的特点和过程,16位说唱艺人均认为自己是“神授”艺人,叙述为何会认为自己是“神授”艺人,第一次说唱的过程是怎样的?这是对于他们自己艺人身份的自我身份认定。其中60%的艺人都是与做梦有关,在梦中格萨尔的使者会出现,或是手拿经书,或是提问,这些艺人也在梦中与之交流、对话,梦醒后就会不由自主地说唱格萨尔,停都停不住,所有艺人不同程度地生病,在之后由活佛加持就趋于正常了,可以说唱自如,不像开始时是停不了的状态。
鉴定的第二个环节就是在说唱过程中,有的艺人在说唱时闭目颦眉;有的眼睛直视前方,面部表情丰富,似乎说唱的内容就展现在他的眼前;也有艺人手中拿着一张白纸,在旁人看来仅是一张纸而已,在他而言却是厚厚的一本经书,上面记录着格萨尔的全部事迹。说唱结束后,专家都会询问他们当时说唱的心理状态,细致到会提问他们为何在说唱时闭目,在说唱时眼前或是脑中会出现什么图景?是画面还是符号或者文字?不同的艺人会有不一样的心理状态,有的看到所说唱的经过,当时的生活场景;有的看到文字;有的看到冥冥中有神明出现,不一而足。专家还会问他们在当时说唱时,是处在一种什么状态,清醒还是迷狂状态?是可以受自己控制还是完全失去控制?这个说唱状态下说唱艺人的自我体验研究目前还是空白,因为许多的艺人在说唱时自己并不知道在讲什么,这也是考查他们说唱自我体验最大的难处所在。有的艺人说唱前会戴上他们的特制的说唱帽,专家也会询问戴帽子对他们的说唱有何影响?是想到哪里就在哪里唱,想在哪里停顿就在哪里停顿,还是戴上说唱帽后所说唱的不由自己控制?
最后一个环节就是艺人说唱部数掌握量,在分值中这也是占有最高分的一项。专家提问时会细化到对他们说唱音调的掌握,有的艺人自称可以唱100多部,专家鉴定过程中就会随机抽取一部或两部的头、尾或中间部分让艺人随机即兴说唱,通过这种形式考查艺人掌握多少部头、音调。另外,在说唱中,考查的另一项重要指标是,艺人不分人物、男女,想到什么唱什么,还是有所区分,对于不同人物、性别都有表演的程式、动作,这一项是细致划分区别他们为何种艺人的关键环节。
在此次的鉴定中,16位艺人只有一位被认定为“神授”艺人,有两位为圆光艺人,剩下的均为顿悟艺人。下面的个案是对于“神授”艺人的分析。
罗松才仁,男,36岁,文盲,杂多县莫云乡巴洋村人,是一位戴帽艺人。无经济来源,目前在杂多县教育局临时说唱,他的说唱帽就是杂多县教育局定制的。帽子上插有五面小旗,分别为绿、粉、蓝、黄、红五色。他能说唱《霍岭大战》、《赛马称王》、《骏岭大战》等五十余部。在他17岁那年,有人欠他哥哥钱,他应哥哥的请求去西藏取钱,途中借住在一个牧民家里。晚上睡觉睡不踏实,朦胧中看到一个非常高大的人身穿戎装坐在帐篷里,周围也有许多高大的人,这时那位坐着的很高大的人对他说:“你到这儿来。”他便走过去了,那人又对他说:“你前辈子是个很干净的人,所以这辈子你将是一个说唱的艺人。”在那人的右边堆放着许多的经文,那人告诉他要把经文读完,他就答应了,于是那人便开始念经文。经文念完后那人对他说:“我们要走了,你今后还要多去转一些神山,将来我们还能再见一次面。”说罢就出了帐篷,帐篷外有许多匹马,那人与他的随从骑上马就慢慢消失了,所有的东西也都消失了,只有他与面前的经书,他想要拿走经书,这时候他在梦中又睡着了。等他睡醒后,他借住的牧民家中只有一位80多岁的老人在,他的心中充塞着一种要说唱的、难于自控的浪潮,就问老人他可以讲故事吗,老人回答他:“可以。”他立刻想到之前梦中人为他念的经文,身体就全部麻木了,他控制不了自己,开始说起格萨尔的长篇,从太阳刚升起一直说到太阳落山整整一天。说完后他才恢复意识,别人告诉他在说唱,而他自己并不知道,一整天没有喝水、吃饭、停顿、休息。人们将他扶起来,他也走不了路了,一口气喝了四五杯水,全身一直都是麻木的。第二天他就开始生病,就这样他在西藏说唱了一个多月。取钱回家后,他没有告诉任何人他会说唱,但是大家早已知道他具备了这种能力,西藏那边的人已经传过来他会说唱的事。后来他受活佛杂那文治的加持才开始了真正的说唱。 在众多的艺人中罗松才仁是唯一站着说唱的,他的两手和双脚不停地变幻姿势,闭着双眼进入了一种浑然忘我的境界。在说唱了大段后专家要求他停下来,可是他却置若罔闻,好像根本不知道的样子。有人上前去打断他,他也置之不理,无奈就使劲捏住了他的手腕,令人惊讶的是他倒下身子后晕厥了过去。大家将他抬下去,他的说唱并没有像其他人那样听到信息会戛然而止,后来才知道他的这种状态便是一种神灵附体的迷狂状态。等到他恢复了神志重新回来唱时,他的脸色异常晦暗,像虚脱了一样。
在16位艺人中,他们都没有上过正规的学校,在他们的简介中注明的是文盲。基本上所有的艺人都是在16至17岁时具备了说唱的能力。这一时期即是青春期,是个体的性机能从还没有成熟到成熟的阶段,在生物学上是人体由不成熟发育到成熟的转化时期,也就是一个男子由儿童到成年的过渡时期。16岁以后人类的智力结构差不多完成了,在这个时期,个性的发育成熟,主要是以生理上的成熟为标准而划分出来的一个阶段,它与从心理或社会方面划分出的人生阶段有重迭。在青春期不仅身体上有了明显的变化,而且在心理上也常会发生很大的变化。
这16位艺人中,大部分是在小时候还未懂事时,在牧闲时节就与家人一起听过说唱艺人的表演或是在录音机里听过史诗说唱的磁带。从小对说唱的被动认知和成熟后的社会及心理影响所形成的这种互动关系就会使他的内部心理结构饱满。儿童时的学习大部分是来自内部和他的视觉、知觉模型生成的,他不是靠文字阐述的线性逻辑,所有线性逻辑对儿童形成知觉模型都是有影响的,知觉模型不是抽象的,只是以真实的方式发展他的知觉,是不需要判断和逻辑推理,感觉就可以了。这也足以证明艺人在成长后会不经意间哼唱史诗的某些内容。
儿时听到妈妈唱的摇篮曲,那个曲调也会让我们记忆终身。苏联心理学家斯米尔诺夫(ΑСмирнов)认为:“记忆的发展是以有意识记效果的增长为特征的。”幼儿期整体心理水平的有意性都较低,而更多地服从于对象的外部特征,加上幼儿所掌握的记忆方法有限,因此,幼儿的有意识记较弱,而无意识记占主导地位。一般说来,儿童智力活动的积极性越高,无意识记的效果就越好。之后笔者对每位艺人都做了单独的访谈,了解到他们都是在孩童时期就对格萨尔的说唱有非常大的兴趣,这也足以证明对于格萨尔的说唱智力活动积极性的增高,直接影响无意识记效果,并成为将来说唱的重要因素。在实际生活中,人们常常发现儿童,尤其是学龄前儿童很容易记住那些并不理解的甚至无意义的材料。儿童常常对材料的音律或其他方面的特征产生特殊的情绪态度,或者是因为这些材料与游戏组织在一起,激起了他们对这些材料的兴趣,在一定的活动中,他们便记住了这些材料。因此,这些艺人幼儿时期的内隐记忆将史诗中的材料用非言语的编码方式在未来转化成为了外显记忆。
因此在人和存在的关系中,人面对广袤的天空、大地,辽阔的草原,或者感觉到知识、事件的深邃深奥,就会自觉地感到人类的渺小,这种互动就是人与自然存在之间的关系。存在即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人和存在的关系并不是每个人都会知道的。在艺人放牧熟睡的过程中,他所经历的梦境与史诗中格萨尔的骁勇,使得他们认识到自己的渺小,这种自我与存在之间的关系就在不知不觉中生发、互动。
许多的藏族老人在回忆他们童年的时光时,都很惋惜因为今天物质生活的丰裕而丢失的原生态的原生环境。当年,没有高楼大厦,没有通电,傍晚透过帐篷的天窗遥望星际,那时的夜晚总觉得好长,老人们讲着故事、说唱格萨尔,小孩子们躺在皮袄里听着神奇的英雄史诗,小小的心灵被英雄主义情结所占据,在梦中与他的英雄相知、相交。特别是音乐的旋律,很多人节奏感很强,听过一遍乐曲就基本可以丝毫不差的模唱出来。在艺术领域,特别是在音乐方面,众所周知,很多的条件属于先天性的,而非后天习得。犹太人很注重胎教,他们的孕妇在孕期做难度很大的数学题、每天听音乐,诸如此类,他们认为这样有助于婴儿智力的发育并且有效地为孩子提供初期的兴趣支持。不可否认,在世界范围内的确是犹太人占据科学家、银行家、数学家等榜首。如果这得益于胎教,那么藏族的婴儿在母腹中就已经是格萨尔说唱的受众了。特别是说唱音乐中的唱段旋律也作为手段之一成为胎教中不可或缺的最重要一环。可以说,在母腹中的婴儿已经大量摄取到说唱音乐,在未来的时机这样的内隐记忆会被激发。美国纽约大学教育中心托马斯·伯尼博士以大量的研究成果,着重论述了胎儿的潜在能力,他认为胎儿具有思维、感觉和记忆能力。胎儿的记忆能力尽管很微弱,但确实存在,胎儿的记忆力使胎儿能在胎内学习。科学家的研究发现,当婴儿还是胎儿的时候就有了听觉,并且能感知音乐。刚出生的孩子对人类的语言有同步反应,能够分辨乐音与噪音。
通过以上对艺人青春期、幼儿期、怀孕期的分析,史诗说唱成为一种音乐外部听觉,这种外界的音响刺激作用于人的听觉器官,经人脑信息加工而产生对个别属性的反映,即被称为音乐感觉。心理学家认为,音乐能渗入人们的心灵,激起人们无意识超境界的幻觉,并能唤起平时被抑制了的记忆。借助音乐记忆,能内在地想像出声音的音高、旋律、节奏、音色、想像出音乐形象。这也证明有些艺人说唱时,眼前浮现的是他所说唱内容的场景。
参考文献:
[1]罗家英.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M].科学出版社,2007.9.1.
[2][苏]列昂节夫等.孙晔等译[M].苏联心理科学.第1卷,科学出版社,1962年版.
(作者简介:郭晓虹,青海民族大学艺术系副教授,专业方向:音乐人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