敲响首槌

来源 :中国收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4673295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73年,癸丑牛年,香港开埠第133年。这一年在香港的历史上很特殊。3月9日,恒生指数飙升至历史新高点1774.96点,然而,4月底,却迅速滑落到816.39的水平。1973年年底,恒指再跌至433.7点。这就是著名的“1973年香港股灾”,这是香港股票普及化后的第一次股灾,也是香港股市史上最大规模的股灾,恒生指数于一年内大跌超过九成,数以万计的香港市民因此而破产,甚至自杀。
  虽然股灾横行,但香港人依旧不忘娱乐。6月,著名的无线电视(TVB)举办了第一届香港小姐选举。作为过渡期,1973年诞生了两位香港小姐,即分别是“香港东方选美会”选出的狄波拉和无线电视选出的孙泳恩。而狄波拉正是现在家喻户晓的大明星谢霆锋的母亲。也是在1973年,著名武打明星李小龙暴毙,享年32岁。
  总之,1973年对香港来讲很特殊,而对于当时已逐渐露出“拍卖业巨头”之雏形的苏富比来讲也同样很特殊。
  业务扩展
  1958年,苏富比推出了歌尔史密特拍卖会。因为正值印象派与现代绘画热潮急速蹿升,该场拍卖短短21分钟就卖出了7幅画作,成交总额高达7.81万英镑,这在当时堪称天文数字,这场拍卖也成为有史以来成交额最高的艺术品拍卖会。
  当时的苏富比总裁彼得·威尔森 (Peter Wilson)敏锐地察觉到艺术市场并非小众,而是会逐渐渗透至国际市场的每一个角落。于是,苏富比于1955年设立了纽约办事处。1964年,苏富比大手笔买下美国最大的艺术拍卖商帕克·博涅特(Parket-Bernet)公司。
  帕克·博涅特公司在印象派与现代画作蓬勃发展的北美市场中,扮演着极为关键性的角色,从此,毕加索、雷诺阿、塞尚、梵高、鲁本斯等绘画大师遗世的“灵魂”之作,得以绽放在国际拍坛。而这也使得苏富比在上世纪60年代奠定了市场领导的地位。
  此时,虽然苏富比的核心业务仍集中于始创自1917年的伦敦总部,以及急速发展的纽约市场,但是,身为美国最大的拍卖商,同时也是苏富比的一份子,帕克·博涅特开始向外寻求更多的机会,海外办事处便如雨后春笋般地接连开张—1967年,巴黎、洛杉矶、休斯敦分公司成立;1968年,墨尔本、佛罗伦萨、多伦多分公司成立;1969年,苏黎世、慕尼黑、爱丁堡也成为苏富比拓展业务的目标??
  到上世纪70年代,苏富比陆续将拍卖业务推广到香港、蒙特卡罗、日内瓦等国际都市,并在世界主要城市设立办事处,广为搜罗各国艺术品,逐步形成了国际艺术品拍卖的格局和规范。上世纪50年代末,苏富比公司的年营业额不过600多万英镑,而到了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年营业额已达上亿英镑。
  首次亮相
  1967年是朱汤生加入苏富比的第四个年头,此时的朱汤生已升任为苏富比中国艺术部主管,此后,他担任这个职务达15年之久。
  1969年,一直觊觎亚洲市场的苏富比,试探性地在东京举办了一次拍卖活动。之所以选择东京,是鉴于当时日本的收藏家在国际拍卖市场上表现十分活跃。
  受惠于经济的增长,日本收藏家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始出现在拍卖市场上,主要购买对象就是中国瓷器和东方艺术。从20世纪60年代晚期开始直到1974年之前,由于日本藏家的介入,拍卖市场上瓷器的价格攀升至银器的水平,当时一件青花盘可以卖到16万英镑(相当于现在的175万美元)。然而,这场在东京举办的拍卖却并没有取得预想的效果,苏富比深切感受到“日本拍卖市场是个排外性甚重的市场”。于是,朱汤生将目光转向了香港,并竭力说服伦敦总部同意在香港成立拍卖公司,他判断,“香港有可能成为继伦敦、纽约之后的另一个艺术品世界交易中心。”
  朱汤生的判断显然精准。
  首先在地理上,香港位于珠江口东侧,背靠中国大陆,面朝南海,为珠江内河与南海交通的咽喉,南中国的门户;又地处欧亚大陆东南部、南海与台湾海峡之交,是亚洲及世界的航道要冲。
  其次,在经济上,香港第一次经济转型发生于上世纪50年代初,朝鲜战争爆发后,联合国宣布向中国大陆实施禁运,大批的内地资本家带来大量的资金和技术,使得香港顺利从细小的转口港转化为劳工密集的制造业中心。
  在文化方面,由于殖民统治与西方文化的侵袭,上世纪50年代之前,香港本土文化落后,对中国文物研究及发扬中国文化的活动甚为贫弱,被一些人讥讽为“文化沙漠”。但是,这一状况在上世纪50年代后发生了改变。大批从内地来的文化人和文物收藏家移居香港,他们的到来使中国传统文化的力量得到了壮大,尤其是江浙文物收藏家的到来大幅提高了香港的文物鉴赏水平,如王己千、黄宝熙、王南屏、庄贵仑等。到了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这种收藏风尚主要集中于香港的一些专业人士身上,包括医生、律师、建筑师、会计师等,他们继承了旧上海的文物收藏传统,糅合英美鉴赏经验,造就了新一代的香港文物收藏家。苏富比前主席及行政总裁William.F.Ruprecht曾这样评价香港藏家:“香港的收藏家们长久以来由一群文人学者组成,他们多年来对中国艺术品的鉴赏及爱好,已孕育出一股强大的文化及经济根基,至今已形成中国艺术作品的重要支柱。”
  此外,香港拥有健全的法制,而且没有艺术品及资金进出限制,也没有艺术关税,这一切都使得香港成为举办国际艺术品拍卖的理想地点。
  1973年,苏富比伦敦总部终于同意了朱汤生的建议,香港苏富比成立,开始近距离接近亚洲尤其是中国本土。香港苏富比第一场拍卖会设在了刚开办不久的香港文华酒店,出乎意料的是,香港藏家们对苏富比表现出极大的热情,首拍一炮打响,这使得朱汤生信心大增。
  然而,苏富比在香港的发展却并非一帆风顺。就在首场拍卖会的翌年,全球性的石油危机爆发。1973年底,受石油危机的影响,西方各国爆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最为严重的经济危机,至1974底,伦敦股指跌幅达70%,全球经济一片萧条。同时,依赖中东石油的日本开始离开艺术市场,这也使得中国瓷器的平均价格跌到了石油危机前的三分之一。1974年11月,香港苏富比举办了第二场拍卖会,虽然当时朱汤生搜罗到不少珍贵的拍品,但由于经济形势不景气,外加拍卖会举办的前几天,台风嘉曼袭港,带来连场暴雨,导致不少外埠藏家无法抵港,使得那场拍卖会的拍品大量流拍。   不过,随着经济形势的逐渐好转,同时香港苏富比得到了一批来自广东的珍藏,于1975年11月17日推出了一场拍卖会,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于是,从1976年开始,香港苏富比每年定期举办春秋两季拍卖会,大量珍贵的拍品屡屡创造佳绩。应该说,虽然华人收藏古代艺术品的历史十分悠久,但真正在华人收藏圈中起到市场影响作用的,应当是从苏富比在香港成立公司的1973年算起。
  市场特点
  香港苏富比最初举办的拍卖项目仅集中于中国瓷器及工艺品,从当时的拍卖成交情况可以看出上世纪70年代市场的一些特点。
  查阅香港苏富比1973年首次拍卖的图录,篇幅主要集中在早期的古玉、铜器及陶器。此类古董文物,由于受到欧美买家追捧,早已转售于纽约及伦敦市场,多年来不复再现。在瓷器方面,上世纪70年代,藏家们更为欣赏宋代五大名窑以及明代瓷器。
  在香港苏富比上世纪70年代的拍卖中,宋代及明代早期瓷器是拍卖行和买家关注的焦点。如1975年香港苏富比推出了一件宋钧窑天蓝釉花盆,成交价达3.96万英镑;1978年推出的一件高15.4厘米的明永乐祭红釉高足杯拍得15.4万港元;1977年5月16日,一件明宣德青花缠枝花卉纹高足杯拍得126.5万港元的高价。
  而当前受到热捧的清三代官窑于上世纪70年代却并不起眼。据资深市场人士统计,在1978年香港苏富比11月份的拍卖中,一对清乾隆墨地绿彩水仙花石纹盘仅以19.8万港元成交。在1979年11月的拍卖中,一件清乾隆粉彩花蝶纹如意双耳葫芦瓶成交价仅55万港元;21年后,此件拍品于2000年4月30日再次上拍,最终以3304.5万港元被著名古董商埃斯肯纳兹买走。而在2007年香港苏富比春拍中出现的清雍正斗彩水波团花纹天球瓶,以3081万港元成交,创下了当时斗彩瓷器的拍卖记录。然而,就是这件拍品在1978年香港苏富比举办的春拍中,成交价仅为13.2万港元。对比前后成交价,可以很清楚地看到当时清瓷的市场地位。
  不过,清瓷凭着其卓越的技艺、美轮美奂的外形,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受到瞩目,而当时明瓷价格被推至顶峰,也令清瓷变得物有所值。
  ·链接·
  朱汤生笔下的创业史
  30年前,中国艺术品早已活跃于欧美市场,并分别在伦敦及纽约成立拍卖中心,另一边厢,日本的中国艺术收藏家及行家也异常活跃,在世界拍卖会占着重要席位。在香港设立办事处的四年前,苏富比曾于东京试办过一次拍卖活动,可惜作为外国的拍卖商,要进入日本市场殊不容易。与此同时,香港收藏家在国际市场初露头角,适逢连卡佛的何邓菊如提出双方在香港的合作建议,我立即认为提议很值得研究。当时可以肯定在香港找买家并不困难,但如何觅得拍卖品则要仔细研究,试想一个在亚洲举办的中国艺术拍卖会需要由欧美提供货源的话,不但令事情失去意义,并会与伦敦和纽约构成不必要的竞争。
  为了解情况,我当时特别走访香港一趟,并约见了本地收藏家赵从衍及利荣森等人,以及Art of Asia杂志编辑Tuyet Nguyet,他们均认为在香港搜罗珍品不成问题,并予以相当的鼓励与支持。香港位处东京及新加坡之间,因利乘便成为东亚地区的中心点,尽占地理优势。加上,香港没有艺术品及资金进出限制,也没有艺术关税或纷繁的法制,有利的营商环境,促使我能成功说服伦敦总部同意这个当时被认为相当冒险的建议。
  筹备首个拍卖会期间,除了本地行家外,还有不少收藏家乐意向我们提供拍卖品的。在收集藏品方面,我们连获两大喜讯:企业家林秀峰愿意出售数件罕见的珍贵瓷器;其次,有人将一件明成化的青花碟用报纸包裹着,送到我们的办公室要求委托拍卖。即使以现时的标准衡量,当年的拍卖品质素仍很优越。但当时更令我们高兴的则属下列两项事件:其一,香港的中国艺术鉴赏家对我们的莅临表示欢迎;其二,我们在文华酒店举办的首个拍卖会获得出乎意料的成功。
  所谓好的开始就是成功的一半。首个拍卖会之后,我们对外来的发展方向已勾画出大概的轮廓。由于明清瓷器远较青铜器及早期陶器更受本地买家追捧,苏富比于是将中国艺术品划分为两个市场,早期的文物由伦敦及纽约负责推广,香港则主力搜罗及拍卖宋代以后的瓷器及工艺品。
  初尝成功滋味,我们在翌年,即1974年的秋季再接再厉,搜罗大量上乘珍品,可惜当时爆发的石油危机影响全球经济,拍卖前的一场飓风更令外地藏家无法抵港,导致是次拍卖成绩大受影响。但一年后命运再次逆转,凭着一批来自广东的珍贵收藏,令1975年的拍卖会再次报捷。从1976年开始,香港便每年定期举办春秋两季拍卖会,迅速成为第三个中国艺术拍卖市场,与伦敦及纽约相互配合及补足。早年拍卖会的成功亦为艺术收藏界造就一大贡献:由于经拍卖行出手的收藏品都经过专家鉴定,令更多新晋买家愿意加入市场,亦意味着香港和东南亚的艺术市场可获更蓬勃的发展。
  节选自朱汤生为《香港苏富比三十年》撰写的前言
其他文献
圣象的摆件现代虽不多见,但在历史的长河中一直源源不断地涌现,从青铜制器到民间的剪纸窗花,都会出现以“象”为题材的艺术品,当然用翡翠为原料来体现更别有韵味。  这件翡翠太平圣象在其特有的玻璃质感光泽下,有细腻温润的种质。圣象饱满的身形、微卧的姿态显示出它祥和温顺的气息,圆滑的脑型和身躯都透着紫罗兰的神秘色彩。象身的背部披挂着如意的盛装,如盛大的庆典中会带给人们幸福与好运吉祥之物。圣象宽大厚实的扇耳生
期刊
2011年12月9日,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下发了《关于2012年关税实施方案的通知》(税委会27号),决定自2012年起,将艺术品进口关税税率由12%降至6%。那么,这一举措会对艺术品市场产生哪些影响呢?  我们知道,在我国现行的关税中,艺术品被列为进口商品的第21类,与奢侈品列为一类,艺术品进口时需申报缴纳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进口关税根据艺术品种类不同适用0-14%的税率,其中古董艺术品适
期刊
寒夜漫漫、拥炉取暖,任窗外白雪飘落,内心却充满了惬意与满足??此情此景,怎能不叫人心生向往?而要享受这种温情,手炉是一样必不可少的道具。  美得神秘  提到古玩,人们的第一反应通常会集中在瓷器、玉器、青铜器、字画这几大门类上。诚然,我们不能去否定它们的艺术价值和历史地位,不过依照笔者所感,上述这些门类之所以众所周知,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它们被开发认识得早,并且不乏后来者前赴后继地去探索、去研究,
期刊
年画在我国历史悠久,也是我国最古老的民俗文化之一,它主要是采取一种绘画形式,将生活风俗、民族文化等用绘画的方式描绘出来。年画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从一些年画中能让人们领略到时代的变迁。  近年来,年画在收藏市场成了热门货,其价格也是逐年倍增,这一现象引起了众多藏家的广泛关注。  新中国成立后,年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是1949年11月23日,文化部部长沈雁冰署名发表文化部《关于开展新年画工作的
期刊
收藏行为肇始于皇家自是不言而喻的事实,历朝历代的收藏皆以皇家为主、民间为辅的制式而绵延。从目前的史料来看,真正民间收藏行为的兴盛应出现在唐代。  收藏行为肇始于皇家自是不言而喻的事实,历朝历代的收藏皆以皇家为主、民间为辅的制式而绵延。收藏对于皇家,其政治性远大于文化性,这一特质更体现在唐王朝之前的朝代中,书画收藏行为亦然。张彦远说:“图画之妙,爰自秦汉可得而记??魏晋之代固多藏蓄。”这就点明了在秦
期刊
歌以传情,诗常咏志。这是世之常理,但用瓷器来表达爱国思想,却是少有。所幸的是建川博物馆就藏有几件这样的瓷器,无不讲述着那段救亡图存岁月背后的传奇。  印在瓷器上的“吼声” 这是一件瓷墨盒,正面绘有一幅传统的中国山水画,山谷间小桥流水,青松凉亭,一派和平宁静的景象。然而,画面上方题写的文字却是慷慨激昂的《义勇军进行曲》歌词。从落款看出,这件瓷墨盒是为了纪念“九·一八”事变七周年而烧制的,也是迄今为
期刊
作为全球最顶级的古董展会,第26届巴黎古董双年展不仅展示了最顶级的艺术品位和生活格调,也成为一窥高端艺术品市场的窗口。  9月的巴黎弥漫着浓浓的秋韵。这个著名的世界古城、博物馆之都,似乎连空气中都有一股艺术的气息。而巴黎古董双年展作为全球最顶级的古董展会,标榜的自然是最顶级的艺术品位和格调。  9月14日至23日,第26届巴黎古董双年展华丽上演。十五大种类、数千件经过逐一挑选的艺术珍品、150位国
期刊
端砚的开采与制作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为我国诸砚之首。其之所以位列诸砚之首,除了悠久的历史、精湛的工艺、厚重的文化以外,根本在于端砚的砚料为诸砚之首,历来有“紫玉”、“紫云”的美誉。因此,端砚材料的好坏也就成了决定一方端砚价值高低的基础,也是鉴赏一方端砚的基本前提。  坑口如同出身  端砚砚料的产地相对集中,皆产于今广东省肇庆市范围内。产地虽然集中,但坑口众多,花色纹理丰富,所以端砚的品质差
期刊
最近,第一财经频道的“头脑风暴”播出了一档节目,标题就叫《收藏2012 投还是不投》。节目邀请了收藏者、拍卖行、学术研究、艺术品经纪、财经评论和媒体等行业相关的10位嘉宾参与。其中收藏者中两位是收藏书画的,一位收藏酒,还有一位是收藏邮票的。  不知从哪天起,艺术品和高档酒、邮票等都属同类投资产品了,所以,节目策划把不同收藏门类的人员放在一起做节目,谈同一个话题,可能考虑的就是这个原因吧!但是,节目
期刊
上海品牌众多,不同年代的人有着不同的时代情结和不同的品牌情结。这些品牌,在一个时代里代表着时尚。  某种程度上,时尚或者时髦并不是所谓的观念,也不是潮流,而只是商品,一种种堆积起来的商品。而这些商品,就是某些有代表性的品牌。  我们的时尚或时髦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都是由上海品牌来代表的,这个时间段大约从上世纪30年代到改革开放初期的80年代,至少50年。在这个时间段里,上海货就是时尚和时髦。  从口腔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