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音乐教学大纲》明确规定:音乐教学要突出以美育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的特点。小学音乐课是深受少年儿童喜爱的艺术课之一,它伴随着孩子们的健康成长。在实行素质教育的今天,音乐欣赏作为一种自由的主体审美活动,具有独特而复杂的心理活动过程。由于音乐存在着不具象、无语义等美学品格,因此,欣赏过程中的创造性思维活动占有重要的位置。在中小学阶段,创造性思维表现为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想象力,深层的思维能力,迅速、流畅、独特地解决问题能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可以说是创造力的核心。从价值意义上说,创造性思维发挥、参与的程度不仅决定着音乐审美感受的水平,而且还影响着创造精神乃至音乐创造力的培养,在教学中要重视对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一、音乐欣赏对培养学生创适性思维的作用
1.音乐欣赏能开发智力,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形成。创造性思维又称创新思维,是人类在各种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富有创见性的高级精神活动。由于它可以提供新颖独创而有价值的思维成果,因此是开拓人类未知领域,进行科学研究和艺术活动,推动社会前进的动力。“衡量一个人智商的高低,关键在于右脑的开发。”“人的右脑记忆容量是左脑的100万倍。右脑又是主司记忆、情绪、想象、创意和感受时间、空间、把握大局的脑。”而音乐欣赏活动因为在欣赏过程当中需要学生对主旋律的记忆,对情感、情绪的体验,对音乐形象的想象,这一切都不断地刺激着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活动,使右半脑的功能得到充分的发展,有利于智商的提高。
2.音乐欣赏能激发想象力,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在音乐欣赏这种审美活动中,是通过音响激起情感体验,从而展开想像、联想的。这一心理活动既遵循了一般文学艺术欣赏过程的普遍规律,也有着音乐审美的特殊内涵。造型艺术(绘画、雕塑等)的欣赏是以视觉形象为依据,文学欣赏则以语言和文字所描写的人物形象和客观事物为依据,它们都有产生想像、联想的具体对象和依托,都是在作品内容确立的“实体”范围内进行再创造想像的。但音乐欣赏的对象既看不见,摸不着,又没有具体的语义内容(歌曲中的歌词系文学性质,歌曲是音乐与文学的综合艺术,当作别论),存在着表现内容不确定的美学特征,因此,音乐欣赏中的想像、联想更为自由、更为广阔,不仅有再造想像因素,而且还具有创造想像的成分。学生在聆听音乐的过程中可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进行自由的想像和联想。当音乐欣赏的想像、联想等心理按照思维网络运转时,就需要展开全面性、开放性、广泛性的思维活动。这种发散性思维可以使同一首乐曲在不同听赏者的心中产生不同的“音乐形象”,而这些“音乐形象”绝无雷同。
3.音乐欣赏能诱发创造灵感,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和所有的艺术审美活动一样,音乐欣赏也必须从直觉感受出发,通过音响激起想像、联想,从而进入形象思维过程。和其他艺术欣赏相比,只不过音乐形象思维是以对音响激起的感情体验为基础的。由于每个人的生活经历、情感积淀、文化修养不同,
因此对音乐感受时的情感体验也不尽相同。
二、音乐欣赏课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策略
音乐欣赏课中,要使学生欣赏兴趣持之以恒,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这就要求教师要充分地利用教材作品,联系学生实际,改进教学方法,寻求更有利于创造性思维培养的教学模式。
1.讲授知识与指导学法相结合。作为一名音乐老师,我也曾了解到,许多音乐教师教授欣赏课,从来不提及主题、动机、发展、曲式结构等问题,而是一味地告诉学生这是什么,音乐在干什么。有的老师甚至对每一句音乐的内容都事先给予了说明。这样,老师虽然能说会道,但学生的思维就被界定在一定的范围内,一味地接受老师给予的观点,全然被剥夺了思考的机会。我们应该给学生主动欣赏的机会,这样,学生才能通过对几部作品的欣赏,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学会分析作品,理解作品,从而具备独立欣赏的能力。
2.作品欣赏与再创作活动相结合。音乐欣赏的过程本身,是进行作品的第三度创作。如果在理解作品的基础上,教师设计一些活动,让学生进行再创作,那将是对作品理解的一种升华。
总之,音乐欣赏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不仅增长学生的音乐知识和音乐技能,而且要在音乐课中发挥它的特殊功能。通过音乐的欣赏,音乐教育培养学生的欣赏音乐美的能力,激发学生热爱人类、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思想情操。
一、音乐欣赏对培养学生创适性思维的作用
1.音乐欣赏能开发智力,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形成。创造性思维又称创新思维,是人类在各种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富有创见性的高级精神活动。由于它可以提供新颖独创而有价值的思维成果,因此是开拓人类未知领域,进行科学研究和艺术活动,推动社会前进的动力。“衡量一个人智商的高低,关键在于右脑的开发。”“人的右脑记忆容量是左脑的100万倍。右脑又是主司记忆、情绪、想象、创意和感受时间、空间、把握大局的脑。”而音乐欣赏活动因为在欣赏过程当中需要学生对主旋律的记忆,对情感、情绪的体验,对音乐形象的想象,这一切都不断地刺激着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活动,使右半脑的功能得到充分的发展,有利于智商的提高。
2.音乐欣赏能激发想象力,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在音乐欣赏这种审美活动中,是通过音响激起情感体验,从而展开想像、联想的。这一心理活动既遵循了一般文学艺术欣赏过程的普遍规律,也有着音乐审美的特殊内涵。造型艺术(绘画、雕塑等)的欣赏是以视觉形象为依据,文学欣赏则以语言和文字所描写的人物形象和客观事物为依据,它们都有产生想像、联想的具体对象和依托,都是在作品内容确立的“实体”范围内进行再创造想像的。但音乐欣赏的对象既看不见,摸不着,又没有具体的语义内容(歌曲中的歌词系文学性质,歌曲是音乐与文学的综合艺术,当作别论),存在着表现内容不确定的美学特征,因此,音乐欣赏中的想像、联想更为自由、更为广阔,不仅有再造想像因素,而且还具有创造想像的成分。学生在聆听音乐的过程中可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进行自由的想像和联想。当音乐欣赏的想像、联想等心理按照思维网络运转时,就需要展开全面性、开放性、广泛性的思维活动。这种发散性思维可以使同一首乐曲在不同听赏者的心中产生不同的“音乐形象”,而这些“音乐形象”绝无雷同。
3.音乐欣赏能诱发创造灵感,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和所有的艺术审美活动一样,音乐欣赏也必须从直觉感受出发,通过音响激起想像、联想,从而进入形象思维过程。和其他艺术欣赏相比,只不过音乐形象思维是以对音响激起的感情体验为基础的。由于每个人的生活经历、情感积淀、文化修养不同,
因此对音乐感受时的情感体验也不尽相同。
二、音乐欣赏课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策略
音乐欣赏课中,要使学生欣赏兴趣持之以恒,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这就要求教师要充分地利用教材作品,联系学生实际,改进教学方法,寻求更有利于创造性思维培养的教学模式。
1.讲授知识与指导学法相结合。作为一名音乐老师,我也曾了解到,许多音乐教师教授欣赏课,从来不提及主题、动机、发展、曲式结构等问题,而是一味地告诉学生这是什么,音乐在干什么。有的老师甚至对每一句音乐的内容都事先给予了说明。这样,老师虽然能说会道,但学生的思维就被界定在一定的范围内,一味地接受老师给予的观点,全然被剥夺了思考的机会。我们应该给学生主动欣赏的机会,这样,学生才能通过对几部作品的欣赏,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学会分析作品,理解作品,从而具备独立欣赏的能力。
2.作品欣赏与再创作活动相结合。音乐欣赏的过程本身,是进行作品的第三度创作。如果在理解作品的基础上,教师设计一些活动,让学生进行再创作,那将是对作品理解的一种升华。
总之,音乐欣赏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不仅增长学生的音乐知识和音乐技能,而且要在音乐课中发挥它的特殊功能。通过音乐的欣赏,音乐教育培养学生的欣赏音乐美的能力,激发学生热爱人类、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思想情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