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审计风险准则及其影响

来源 :财会学习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astlle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纵观我国审计准则的制定历程,道路坎坷而成就非凡,风雨兼程但前景灿烂。2006年2月15日新发布的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借鉴了国际审计理论与实务的最新成果。顺应了我国CPA行业发展的需要,标志着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与国际趋同的审计准则体系成功建立。
  
  一、风险导向审计概述
  
  (一)审计方法发展的回顾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审计目标的变化相适应,审计模式的发展大敛可分为三个阶段:
  1.账项基础审计阶段
  由于早期获取审计证据的方法比较简单,审计人员所关注的是查错防弊,CPA将大部分精力投向会计凭证和账簿的详细检查,这种审计方法就是账项基础审计方法。
  2.制度基础审计阶段
  随着公司制企业出现,被审计单位的规模扩大,组织结构、业务日趋复杂,逐笔详细审计已不再可能;同时,报表使用者从单纯关注资产负债表转向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并重。从20世纪50年代起,以内部控制测试为基础的抽样审计在西方国家得到广泛应用,该种方法被称作制度基础审计方法。
  3.风险导向审计阶段
  在制度基础审计的实施当中,往往使审计人员的注意力过于集中在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制度方面,却忽视了审计风险产生的其他环节,同时由于企业竞争的激化以及企业不稳定性的增加,审计人员需要应对的风险因素也大幅增多,以“审计风险=固有风险×控制风险×检查风险”模型为核心的风险导向审计方法应运而生。
  
  (二)风险导向审计方法的改进
  CPA在运用传统风险导向审计方法时,通常因难以对固有风险做出准确评估直接将其设定为高水平(100%),而从较低层面上评估风险,依照检查风险来决定实质性测试的实施。但企业所处行业状况、经济环境、经营目标以及战略风险最终对会计报表产生重大影响。而且当企业管理当局舞弊时,内部控制是失效的,CPA不能把审计视角扩展到内部控制以外,很容易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错误。因此,随着企业财务欺诈案件的不断出现,国外一些会计师事务所在上世纪90年代对传统风险导向审计方法进行改进。
  首先,注重对被审计单位行业状况和经营计划进行分析,从宏观上把握审计面临的风险,重视大量风险基础审计工作;其次,注重运用分析性程序,以识别可能存在的重大错报风险,减少对接近预期值的各种交易、账户余额的测试。将趋势分析、结构比例分析等发现波动较大的项目作为重点审计领域,注重对例外项目进行详细审计;再次,CPA形成审计结论所依据的证据不仅包括实施控制测试和实质性测试获取的证据,还包括了解企业及其环境获取的证据。
  职业界对传统风险导向审计方法的改进,引起了审计准则制定机构的关注。2003年10月,国际审计与鉴证准则理事会决定于2004年底正式施行审计风险准则。
  
  二、我国新审计准则体系中的审计风险准则
  
  (一)我国审计风险准则实施的必然性
  首先,CPA面临的审计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目前,企业的经营环境正在发生巨大变化,企业组织机构及其经营活动的方式日益复杂,全球化和科学技术的影响日益加深,会计准则要求的判断和估计日益增加,企业管理当局进行财务舞弊的动机和压力日益增大,从而给CPA带来审计风险。
  另外,实践中对风险导向审计方法认识存在误差。一些会计师事务所实际审计业务过程中仍存在许多局限,从而隐藏大量审计风险。有的事务所注重对企业的经营战略及其业务流程的了解,忽视对重要的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和披露的实质性测试;有的注重对企业及其环境的了解,认为内部控制测试已经过时而忽视对内部控制的了解和测试,审计质量难以保证。
  近几年,国内外爆发了一系列上市公司会计舞弊案件,促使我国的准则制定机构对独立审计准则涉及审计风险的项目进行了认真研究,结论为传统的审计风险模型已经不能满足CPA执行审计业务的需要,进行修改迫在眉睫。
  
  (二)我国审计风险准则
  1.《财务报告审计的目标和一般原则》准则
  引进会计报表审计的基本目标、一般原则、职业怀疑态度和合理保证等概念,修改审计模型,确立以审计风险为导向的审计方法,以合理保证会计报表不存在重大错报。将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合并为重大错报风险,审计模型修改为“审计风险=重大错报风险×检查风险”,CPA应当评估重大错报风险,并根据评估结果设计和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以控制检查风险,从而利于CPA执行风险评估程序,使之更加符合审计的实际情况。
  2.《审计证据》准则
  进一步明确CPA审计证据的内容、数量、质量,以及为获取审计证据所实施的审计程序。修改“审计证据”的定义,不仅仅是有关交易、账户余额、列报与披露方面的证据,而且扩大到所有形成审计结论、发表审计意见所依据的信息,包括从企业内部、外部获取的会计记录以外的信息,通过询问、检查和观察程序所获得的信息和通过自行编制计算表进行分析推断所获取的信息等。同时取证方法从6种扩充为8种。
  3.《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并评估重大错报风险》准则
  涉及识别和评估重大错报风险问题,主要有:(1)风险评估程序与信息来源以及项目组内部讨论,包括项目组在计划、实施和报告出具等各阶段讨论出现重大错报的可能性;(2)不仅了解被审计单位内部6个方面的内部控制,而且要了解被审计单位所处行业状况、法律环境及监管环境等外部因素;(3)了解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以及控制环境,考虑导致重大错报风险的因素,了解战略、目标、经营风险、内部业绩衡量和评价等方面,分析可能存在重大错报的领域;(4)评估重大错报风险,包括会计报表整体交易与账户余额两个层次,不得越过风险评估程序直接进行实质性测试。
  4.《针对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实施的程序》准则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方法并不过分减少实质性测试,对各类重大交易、账户余额、列报与披露仍应作细节测试。主要内容为财务报告整体的重大错报风险、总体应对措施、职业怀疑态度、分派更有经验的CPA、利用专家协助工作、加强对项目的质量控制和督导人员的复核等。
  
  (三)审计风险准则发布的积极作用
  笔者认为,审计风险准则的发布不仅是我国审计理论的一次突破和创新,而且对于在审计实践中提高审计质量,降低审计风险具有深远的意义和作用。
  首先,原模型对审计工作记录的规定比较笼统,一些CPA在执业过程中并没有完全按照相关的要求去实施审计程序,或虽实施审计程序却没有形成有效的审计工作记录,而CPA出具审计报告的最重要依据就是审计工作记录,因此对审计质量控制和日后检查 造成不利影响。在审计风险准则中,既增加了CPA对风险评估程序的关键环节形成审计工作记录的要求,也增加了CPA对风险应对情况形成审计工作记录的要求,这一规定对明确CPA责任,加强CPA审计质量的控制具有重要作用。
  其次,原模型只要求CPA通过综合评估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来控制检查风险,由于固有风险一般被认为难以评估而直接将其设定为高水平,其审计过程为:符合性测试——实质性测试。在审计风险准则中,要求CPA在审计过程中应始终保持对重大错报风险的识别、评估与应对;CPA必须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包括内部控制,以评估重大错报风险,不得未经过风险评估,直接将风险设定为高水平,审计过程为:风险评估——符合性测试——实质性测试。此外,为了实现审计目标,要求CPA在计划和实施审计工作时,应当保持职业怀疑态度,充分考虑可能导致会计报表发生重大错报的情形。
  总之,正是因为审计风险准则以风险评估为审计起点,并要求CPA在审计过程中应始终保持对重大错报风险的识别、评估,从而使得CPA将审计视野从内部控制扩展到企业的战略目标和经营环境,所以有效地遏制了CPA在审计过程中所面临的重大错报风险。
  
  三、我国实施审计风险准则的影响
  
  (一)审计风险准则对CPA的影响
  1.对CPA审计理念的影响
  首先,CPA审计的主线始终是对重大错报风险的识别、评估与应对。为了实现审计目标,在计划和实施审计工作时,应当保持职业怀疑态度,充分考虑可能导致会计报表发生重大错报的情形。
  其次,CPA必须对会计报表重大错报风险进行评估。新的审计风险模型要求的审计起点为风险评估程序,CPA必须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包括内部控制,以评估重大错报风险。另外,无论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结果如何,CPA必须针对重大的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与披露实施实质性程序,不得只将实质性测试集中在例外事项上。
  再次,CPA必须做到有的放矢的实施审计程序。CPA将识别和评估的风险与审计程序相联系,在设计和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控制测试和实质性测试)时,应当将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与识别和评估的风险相联系,而非仅从形式上迎合独立审计准则对审计程序的要求。
  2.对CPA审计责任的影响
  在制定审计风险准则时,增加了对CPA形成审计工作记录的具体要求,工作底稿要求细化、具体化和针对化,以保证重要程序的履行和审计质量的控制,对明确CPA责任具有重要作用。
  首先,要求CPA对风险评估程序的关键环节形成审计工作记录,具体包括:审计项目组对因舞弊或错误导致的会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风险的讨论以及决策;对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各个方面的了解,包括对内部控制每个要素了解的要点、信息来源以及风险评估程序;在会计报表层次、认定层次识别和评估出的重大错报风险识别出的特别重大风险和仅通过实质性程序无法应对的重大错报风险,以及相关控制的评估。
  其次,要求CPA就实施的关键程序形成审计工作记录,具体包括:对评估的会计报表层次重大错报风险采取的总体应对措施;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控制测试和实质性测试)的性质、时间和范围;实施的进一步审计程序与评估的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的联系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的结果。
  
  (二)审计风险准则对会计师事务所的影响
  1.对技术瓶颈的争议
  审计风险准则一个最突出的要点就是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不仅包括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而且要了解被审计单位所处行业状况、法律环境及监管环境等外部因素。因此,对事务所和CPA的专业技术知识要求更加宽泛和提升。
  笔者认为,若使每个CPA对各行各业都精通诚然是不可能的,但是应当做到基本了解行业知识,并且能够有效利用其他专业人员为审计工作服务。同时,事务所应当细化项目小组,专门培养对某一行业熟知的专业审计队伍。在事务所内部管理工作中,对项目和相应人员的配备以及培养计划应当提高重视。另外,风险评估的关键是CPA科学地对风险进行专业分析和判断,因此大量实践经验的总结必不可少。我们应当尝试建立客户数据库,在积累的基础上建立行业数据库,以坚实的基本数据作为分析判断的支撑,保证审计结论的正确性。
  2.对成本问题的争议
  一种观点认为,审计风险准则要求CPA在审计之前对企业各个方面进行调查了解,并且需要更多有经验的合伙人及高级审计人员参与,人员成本会上升。另外,准则要求在审计的所有阶段都实施风险评估程序,一旦在审计过程中发现了问题,就要对既定的程序进行重新评估,如果企业经营管理不善,必然加大审计成本。
  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用绝对值来衡量成本的高低是片面的,如果企业的经营状况良好,审计风险准则的使用也会给他们带来很多的增值服务,比如可以为企业提供经营战略或内部控制建议等。因此,当市场接受这种审计方式时,所增加的成本相应有了更多的弥补。
  笔者认为,我们应当持辩证的态度面对这一问题。对企业来说,他们首先考虑的是是否会加大其成本,然后才会考虑增值服务效应。而对会计师事务所来说,他们首先考虑的是审计的价值。这种矛盾是必然的。我们应该根据企业不同的情况灵活把握审计风险准则的具体应用,以期在成本和风险中找到一个最佳平衡点。
  3.对事务所体制改革的建议
  审计风险准则以风险评估为审计起点,并要求CPA在审计过程应始终保持对重大错报风险的识别、评估,对CPA更好地评估重大错报风险、降低审计风险起到重大作用。笔者认为,可以相应的对会计师事务所体制进行改革从而更有效的控制审计风险。有限责任会计师事务所的缺点是由于股东以其认缴的出资额对公司承担有限责任,所以造成了有些事务所无视风险,出具虚假的审计报告。而合伙制会计师事务所是合伙人以各自的财产对事务所的债务承担无限连带责任,任何一个合伙人执业中的错误和舞弊行为都可能给整个会计师事务所带来严重的后果,这种组织形式不利于CPA行业的发展。
  笔者认为,有限合伙制是最佳选择。不仅因为它是国际会计师事务所的发展趋势,而且因为这种形式是迄今为止最好地解决了事务所责任和合伙人责任的一种形式。它保留了个人对审计失败承担无限责任而摈弃了合伙人之间的连带责任,满足了事务所规模化发展的需要;同时它保留了合伙制中有过错的合伙人承担无限责任的规定,对CPA的执业行为产生了较强的约束。它在充分体现CPA社会责任的同时,合理的保护了合伙人的利益,实现了公众利益与事务所利益之间的平衡。
其他文献
每一个企业的经营历程都会在企业界留下一条曲线,说它是曲线,是指经营企业不会一帆风顺、直达目标.会有一番曲折的历程,成功企业有。失败企业也有。进入市场经济,对企业的要求越来
商业银行使用金融工具的战略理念 20世纪70年代以来,金融工具及衍生产品的交易快速发展,期权、期货、互换等业务的活跃对银行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银行越来越多地使用金融工具来
●简介男,1965年11月生。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1987年7月在安徽财贸学院(现安徽财经大学)获经济学(会计学)学士学位;1992年2月在该校获经济学(会计学)硕士学位。1997年7月毕业于中国
首期“注册会计师行业领军人才培训班”开班,第三届注册会计师论坛在京举办
咨询 工业企业成本核算中,制造费用科目是一个非常重要同时核算内容也非常多的科目,请问其项目组成及具体内容是什么?
网络革命是一场比工业革命更彻底更深刻的革命.依存于网络与通讯技术飞速发展的电子商务更是给传统的商务观念和模式以巨大的冲击,电子商务实现了国际贸易过程的电子信息化,
珠三角的经济发展已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但产业结构高度化相对滞后。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推进和深化.经济规模的高速扩张,电力、钢材、化工原料等能源和原材料也一度出现供不应求的
在市场竞争条件下,企业并不需要企业家事必躬亲,而需要他在企业困难时为企业发展指出路来.能指出路来不光需要企业家的经验,更需要企业家对客观环境的准确分析和对经济规律的
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也是当今我国的大政方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坚持以人为本的目标。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提出、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容贯
中国一直有重视德育的优良传统,"教之道,德为先",重视德育更是新形势下中国教育工作的基本要求。面对新情况、新任务、新要求,如何突出德育的时代性,增强德育的影响力,提高德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