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高台魏晋墓室壁画的艺术表现形式

来源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lk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甘肃高台出土大量魏晋墓室壁画与壁画砖,这一时期美学观念有了深刻转变:从粗犷古拙到冲淡平和,从繁密内凝到情驰神纵,由概念到具体,由粗及细,由装饰性绘画向绘画独立性强的独幅画发展,其历史传承、审美取向和形式内容,对进一步研究魏晋绘画和建筑的审美风尚及演变具有极大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高台魏晋墓;壁画艺术;表现形式
  自1944年西北科学考察团在敦煌佛爷庙湾首次发现魏晋壁画墓以来,河西地区东起武威、西至敦煌先后发现52座魏晋壁画墓。高台地处河西走廊中段,境内保存有大量汉、魏、晋时期的墓葬。1994年7月,随着骆驼城画像砖案的破获,高台首次发现魏晋时期壁画墓。1999至2007年间,高台地区先后发现11座魏晋至十六国时期的壁画墓。高台魏晋墓墓室形制分为砖室墓和土洞墓两种。2007年地埂坡墓群清理土洞壁画墓5座,墓室形制独特,少数民族人物形象鲜明。
  一、高台魏晋墓室壁画的构图
  高台魏晋墓室壁画有一砖一画的,砖面用白垩涂底,丹砂饰边,中间用墨色、丹砂作画的(骆驼城95年墓、2001年苦水墓);有直接在灰砖砖面上墨线勾勒的(99年氐族纪元砖墓);也有直接绘制在黄土壁上或先在黄土壁上用白垩或石膏铺底,然后作画的(2007年地埂坡墓)。高台墓室壁画从整体布局来看就是横式排列,像长长的卷轴画舒展开来。
  先秦绘画构图采取人物上下平列。汉画构图中常见横分割分层排列,将不同时间、空间的事物组织在一起。高台墓室壁画采取独幅画的形式使用单层排列。“出行”类题材在构图上尤为讲究疏密有致。墓主人安排在最为疏散的地方,突显主体人物;画面最为密集的地方排列着从骑武吏和武士,既突出主体人物,又丰富了画面。《虢国夫人游春图》的构图形式似乎在这里就可以找到渊源,这为后来唐代人物画的构图提供了范本。《牧鹿图》斜视横列用俯视的角度来描绘放牧的全景图,从较高的视点将全景都描绘在壁画砖中,不会因前后叠压而影响全景呈现。1995年魏晋墓出土的《放牧图》(图1)突出放牧人的主体地位,骆驼与马的形象运用墨骨法产生前后虚实变化,主体部分做具象描绘,次要部分做简略的艺术处理。高台地埂坡墓用大面积黑色画廊檐或梁柱,人物被安排在建筑的环境中,在一种近似象征性的符号中将墓室的狭小空间引向墓主人生前的生活空间,表现出真实的生活情态,死亡之所中充满着生的气息。
  二、高台魏晋墓室壁画与壁画砖的线条
  从艺术精神的本质来讲,中国的艺术如果离开了线条也许会面目全非。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描述东晋画家顾恺之的线条“紧劲连绵,循环超忽……意存笔先,画尽意在”;变革草书之法的书法家张芝强调“一笔而成,气脉通联,隔行不断”的笔法体势。当时的民间画工,依旧受上层阶级审美喜好的影响。河西汉画的线描显得平弱,高台壁画线描的起笔收笔变化明显,粗细变化大。用毛笔的中锋画成,线条凝练,而且运腕自如,非常熟练,多是富有弹性的圆弧线,运动感很强,在描绘不同的对象时采用顿挫、粗细、快慢、刚柔不同的笔法。本文中着重描述的四座墓室每座风格都有不同。
  1995年,魏晋墓壁画线条最为成熟。从《牵马图》(图2)中我们可以找到顾恺之线条的踪迹,线描有一挥而就、酣畅淋漓的生动气韵。这种风驰电掣的运笔很快的弧线,同样见于辽阳魏晋墓室壁画,要比汉画的线条更加活泼流畅而气韵雄壮。在表现女性坐姿时,在处理衣袖衣纹时都用几笔连弧线,画下衣也是顺势在前面画四条线,后面用三条曲线表现衣纹的叠压,根据人物关节运动的不同方向将衣纹分组,最后用多条细短的线条来表现后拽的裙边。
  1999年,骆驼城前秦建元纪年砖十四年墓是氐族政权统治北方时期建造的壁画砖墓,直接在砖面上仅用墨线勾勒,线条稍显生涩却多变。《牵驼图》尽管造型不尽完善,笔力朴拙,但线条多变,根据不同的形象采用不同笔法,线条还略带装饰性,有粗细的变化却无顿挫之感。由于毛笔中水分含量有多有少,产生了枯笔与湿笔两种笔墨形式的对比。《树下抚琴图》(图3)中在树的描绘中笔墨含水较多,使得树叶看起来有轻盈的意味。
  2001年苦水墓壁画线描很好地保留了汉代中原文化以线条为主、赭红点染的画法,但在表现形式上远没有两汉中原绘画手法丰富,却更加自由、张扬。《轺车图》中马的项鬃、臀部和尾巴都用粗笔一笔画成,一气呵成。马腿用曲线勾勒,造成马匹飞奔的气势,马蹄用细线勾勒出三角形,并且运用笔的不同速度,恰当地表现出它们不同的质感和形态。民间画工在墓葬绘画创作时牺牲形体方面的形似,大胆使用夸张变形的艺术手法表现神似。
  2007年地梗坡墓壁画建筑构建如柱枋、斗拱等用粗黑的线条平涂而成。壁画的人物强调外形的刻划,形象动态鲜明活泼,造型注重装饰性,不拘泥于细节的刻画(图4),多数线条粗细均匀、造型严谨、工整细密,没有那种飞动的感觉,整体绘画的风格更加趋向工笔的形式。
  南朝谢赫提出骨法用笔,“形似骨气皆本于立意,而归乎用笔”。有意识地总结中国造型艺术中线的功能和传统,第一次把中国特有的线的艺术在理论上明确建立起来。用线条来表现人物的生命、气韵,这才是中国绘画艺术的精髓。从顾恺之的“游丝描”到曹仲达的“铁线描 ”,从陆探微的“骨相”到张僧繇的“张家样”。这些都成为高台魏晋墓室壁画绘画技法演变的集中体现。
  三、高台魏晋墓室壁画与壁画砖的笔墨
  画工在顾恺之“春蚕吐丝”基础上,将自然流露、连绵不断的特点,改变为锐利、挺拔、刚劲的线型。陆探微创“一笔画”突出意境之深远,表现在墓室壁画中就是一气呵成的豁达与洒脱。张僧繇用简炼的线描概括形象“笔才一二 , 像已应焉”,表现在壁画造型中即为简洁、清淡。
  高台地梗坡墓室壁画笔墨的表现形式分为三种:一是墨线勾勒色彩平涂法;二是墨线单勾白描法;三是色彩墨骨形式直接勾勒。地梗坡墓室壁画因绘在黄土墙面上,尺寸较大,绘画本身受被装饰物材质的约束,没有画像砖的线条那样流畅。壁画中人物与动物多用中锋勾勒,一挥而就。线条粗细变化很大,在描绘不同的对象时采用粗细、快慢、曲直不同的笔法表现,具有曲与直、刚与柔、粗与细、动与静的对比。M1后室顶部四神的形象用粗重的线条表现神兽的外形骨力,再用长短曲直的辅线表现四神的羽翅、斑纹,而后用朱砂渲染四神的体积关系,对局部的细节给予足够的关照,反映绘画技术的发展和提高。   1995年骆驼城出土《放牧图》中的骆驼形象,采用没骨法绘制,并用墨色的浓淡来表现空间远近。地埂坡墓M4中鼓手头上飘带的绘制中也应运墨骨法,以此表现丝织物的轻盈飘举。树木的画法也是很有进步。建元纪元砖墓出土的《树下抚琴图》的树则有撑开、向上、垂下等不同的姿态,利用水在毛笔中含量的多少产生枯笔与湿笔的对比。
  四、高台魏晋墓室壁画与壁画砖的赋色
  高台墓室壁画砖大多采用土红色起稿,采用“勾勒点染”的画法,用墨线勾勒出轮廓,再用赭石和朱砂点染。色彩的总体效果热烈而明快,晚期的设色更加丰富多样,不仅仅出现墨线勾勒还出现了色线勾勒,使得画面的色彩感和层次感得以加强,是绘画技法的一个发展。
  地梗坡壁画在色彩运用上承袭汉代风尚,以黑白红为主色调,多采用勾勒填彩的画法,勾勒填彩的方式出现在秦汉时期,马王堆帛画即是这一画法的代表。土红色淡色起稿定形在河西墓室壁画中是非常常见的,可是在地梗坡墓室壁画上壁画中的建筑构建如柱枋、斗拱等采用单色平涂法。人物用勾勒填彩的方式,厚色平涂,绚丽浓重。奇禽异兽则直接用飞动的曲线描绘而成。河西魏晋墓室壁画,色彩单一,仅在画面形象的个别地方用色点染,地梗坡墓室壁画却用大面积的色块组合,不求色彩的细腻变化,画面对比强烈,具有装饰效果。鼓乐人物中的人物,身穿半袖画面强调外形的刻划,形象动态鲜明活泼,造型注重装饰性,不拘泥于细节的刻画(图5)。尤其是红色在人物的服饰上大面积厚色平涂,不同于河西其他魏晋墓中画像砖的点染。摩尼教尚白,摩尼教最初流行于中亚粟特人,高台地埂坡墓M4大量白色的应用判定高台地埂坡墓与中亚粟特人有关(图4)。
  “人的觉醒”带来了“文的自觉”。绘制者在长期的艺术实践活动中,根据题材内容运用线条的轻重、缓急、粗细、转折等技巧,绘制出不同艺术风格的墓室壁画。对“形”美的自觉追求基础上,借鉴中国绘画的线条功力,进入传神写意的阶段。在造型观念方面,两汉五彩缤纷的世界让位于魏晋五彩缤纷的人格。表现在绘画的造型上是“气韵生动”和“以形写神”,生动地表现出人的内在精神气质、格调风度。士人画家的参与和民间绘画的昌盛以及外来美术样式的大量传入,从而在绘画内容、题材、造型观念以至描绘技法等方面都在进行着一场模拟、容纳、同化的变革过程。
  参考文献:
  [1]冯丽娟.高台魏晋墓壁画形式与风格研究.西北师范大学研究生硕士论文[D].2009:6.
  [2]张国荣,冯丽娟.甘肃高台魏晋墓壁画与壁画砖的艺术特色[M]2009,(08):97-100.
  [3]马刚,尹立峰.魏晋时期河西墓室彩绘砖画的艺术特点[J].敦煌研究,2005,(06):56-60.
  [4]孙彦.试论魏晋十六国壁画题材的配置——以河西走廊墓葬壁画为例[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2011,(01):64-67.
  [5]肃省考古研究所,高台县博物馆.甘肃高台地梗坡晋墓发掘简报[J].文物,2008,(09):29-39.
  作者单位:
  河西学院美术学院
其他文献
<正>~~
期刊
程亚妮(1991.5~),女,湖北省麻城市,新疆师范大学2014级硕士,研究方向.国画。
中国漆画具有悠久的历史,现代漆画在发扬和尊重传统的基础之上勇于创新,在社会生活的多元化时代,在漆画创作过程中题材、画面意境应推陈出新,多元发展。
传统的TCP协议在有线网络中能够良好地工作,但用于无线自组织网络时则性能有所下降.其原因在于,传统的TCP协议无法分辨网络丢包原因,如网络拥塞、链路断开、信道错误或者链路
我国开展职业指导已有85年历史 ,最近10年国家对职业指导尤为重视。1991年 ,国务院下发55号文件 ,要求“在普通教育中积极开展职业指导。”1994年 ,国家教委、劳动部分别颁发了《普通中学职
职教课程的开发是一件意义重大、但任务却十分艰巨的工作。由于在实际的开发过程中,众多因素如可支配的时间和资金、开发者所受的内外压力、国家与地方对内容及内容水平的不同
借鉴心理学中有关视觉注意的研究成果,提出了一个基于视点转移和视区追踪的显著区域检测模型.它首先通过视点转移利用全局显著性度量找到显著区域的位置,然后通过视区追踪利用局部显著性度量确定显著区域的尺寸,并通过视点转移与视区追踪的循环交替依次得到一系列显著区域.根据该模型开发出了一个新的显著区域检测算法.将其应用于多种真实图像,在检测效果、运算速度和抗噪能力等方面均获得了较为满意的实验结果.
对2003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信息科学部计算机科学处面上项目、重点项目、杰出青年基金、重大研究计划的申请和资助情况进行了总结.由于面上项目涉及面广而且数量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