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的:探讨中医传统疗法配合认知行为疗法(CBT)治疗失眠症的效果。方法:将失眠症患者79例分为治疗组(42例)与对照组(37例),治疗组采取中医传统疗法中药浴足和足部按摩配合认知行为疗法进行治疗,对照组采取口服阳性药物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四周后PSQI量表比较,治疗组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睡眠药物、日间功能障碍及总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中医症状积分疗效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中医传统疗法,尤其是中药足浴加按摩,配合认知行为疗法(CBT)治疗失眠症,与口服阳性药物具有同样的疗效。同时还能避免患者对镇静安眠药产生依赖,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值得在临床推广。
【关键词】失眠症;中医传统疗法;认知行为疗法
【中图分类号】R74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3-0450-02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及社会压力的逐渐增加,失眠症的发病率逐年增加。原发性失眠症患者多具有不良的睡眠卫生和心理行为问题, 这也是促进失眠慢性化的重要原因[1]。西医治疗失眠症存在耐药性、成瘾性及戒断性反应等副作用明显,且治疗中大多仅仅关注于使用药物改善睡眠,而忽略所有引起并维持失眠的因素。本研究通过对失眠症患者进行中医传统疗法:中药浴足、足部按摩,配合认知行为疗法(CBT)和阳性药物治疗进行比较,以观察中医传统疗法配合CBT治疗失眠症的治疗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患者均为我院2010年12月至2011年12月脑病科及老年病科门诊患者,共79例。其中男33例,女46例;年龄23~55岁,平均33岁;病程6个月~9年,平均3.5年。纳入标准:(1)符合失眠的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学会制定的《中国精神病分类与诊断标准(CCDM-3-R)》;(2)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计分不低于7分者;(3)受试者自愿参加临床试验,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者;(4)年龄在18—65岁之间。排除标准:(1)凡是全身性疾病如疼痛、发热、咳嗽、手术等,以及生活习惯改变及外界环境干扰因素引起的失眠患者;(2)合并有心血管、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情感性精神障碍、精神分裂症和其它严重精神障碍患者;(3)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和中医症状计分低于7分者;(4)妊娠或准备妊娠者;(5)一个月内参加其它临床试验者。
1.2 分组
79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2例、对照组37例,通过相关统计学检验后显示,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等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1.3 方法
治疗组采取中医传统疗法配合CBT进行治疗:将中药泡足方(磁石30克、吴茱萸15克、菖蒲15克、远志15克、菊花15克、艾叶15克、夜交藤15克、黄芩15克、薄荷15克、冰片10克)药物打粉装袋,医护人员浴足前应对患者进行心理调护,详细解释浴足的作用及方法,以取得患者的配合。病室环境宜安静舒适,室温适中,不要直接吹风,最好配以柔和的灯光和音乐,让患者心旷神怡,精神放松。护理人员指导病人早晚2次中药泡脚。先在容器中倒入2500-3000ml温水,再加入中药泡脚粉及白醋25克,水温40-50℃为宜,稍冷后及时添加热水。配合足部按摩:先取脚趾、足背、足跟、脚掌、小腿前后及足三里、承山、涌泉等穴,再按摩相应放射区。至下肢及背部微微汗出,每次20-30min,结束后及时擦干双脚,注意保暖。手法:一指禅推法、揉法、抹法、按法、拿法等。认知行为疗法(CBT)具体方法:采用认知行为疗法的频率为1次/周,每次一般持续50分钟。相关的医护人员首先要与失眠症患者建立良好的沟通治疗关系,要能够理解、接纳失眠症患者,对于其不良情绪进行及时的疏导,同时帮助失眠症患者建立战胜失眠症的信心。其次,相关医护人员要帮助失眠症患者逐步重建合理认知,并对其睡眠习惯、方式、方法等进行必要的指导和训练。最后要向失眠症患者讲解认知行为疗法的具体实施步骤,要让他们清楚地了解每一步的要点。同时相关的医护人员要为失眠症患者建立相关的治疗计划,并有针对的开展、实施。
【关键词】失眠症;中医传统疗法;认知行为疗法
【中图分类号】R74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3-0450-02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及社会压力的逐渐增加,失眠症的发病率逐年增加。原发性失眠症患者多具有不良的睡眠卫生和心理行为问题, 这也是促进失眠慢性化的重要原因[1]。西医治疗失眠症存在耐药性、成瘾性及戒断性反应等副作用明显,且治疗中大多仅仅关注于使用药物改善睡眠,而忽略所有引起并维持失眠的因素。本研究通过对失眠症患者进行中医传统疗法:中药浴足、足部按摩,配合认知行为疗法(CBT)和阳性药物治疗进行比较,以观察中医传统疗法配合CBT治疗失眠症的治疗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患者均为我院2010年12月至2011年12月脑病科及老年病科门诊患者,共79例。其中男33例,女46例;年龄23~55岁,平均33岁;病程6个月~9年,平均3.5年。纳入标准:(1)符合失眠的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学会制定的《中国精神病分类与诊断标准(CCDM-3-R)》;(2)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计分不低于7分者;(3)受试者自愿参加临床试验,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者;(4)年龄在18—65岁之间。排除标准:(1)凡是全身性疾病如疼痛、发热、咳嗽、手术等,以及生活习惯改变及外界环境干扰因素引起的失眠患者;(2)合并有心血管、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情感性精神障碍、精神分裂症和其它严重精神障碍患者;(3)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和中医症状计分低于7分者;(4)妊娠或准备妊娠者;(5)一个月内参加其它临床试验者。
1.2 分组
79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2例、对照组37例,通过相关统计学检验后显示,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等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1.3 方法
治疗组采取中医传统疗法配合CBT进行治疗:将中药泡足方(磁石30克、吴茱萸15克、菖蒲15克、远志15克、菊花15克、艾叶15克、夜交藤15克、黄芩15克、薄荷15克、冰片10克)药物打粉装袋,医护人员浴足前应对患者进行心理调护,详细解释浴足的作用及方法,以取得患者的配合。病室环境宜安静舒适,室温适中,不要直接吹风,最好配以柔和的灯光和音乐,让患者心旷神怡,精神放松。护理人员指导病人早晚2次中药泡脚。先在容器中倒入2500-3000ml温水,再加入中药泡脚粉及白醋25克,水温40-50℃为宜,稍冷后及时添加热水。配合足部按摩:先取脚趾、足背、足跟、脚掌、小腿前后及足三里、承山、涌泉等穴,再按摩相应放射区。至下肢及背部微微汗出,每次20-30min,结束后及时擦干双脚,注意保暖。手法:一指禅推法、揉法、抹法、按法、拿法等。认知行为疗法(CBT)具体方法:采用认知行为疗法的频率为1次/周,每次一般持续50分钟。相关的医护人员首先要与失眠症患者建立良好的沟通治疗关系,要能够理解、接纳失眠症患者,对于其不良情绪进行及时的疏导,同时帮助失眠症患者建立战胜失眠症的信心。其次,相关医护人员要帮助失眠症患者逐步重建合理认知,并对其睡眠习惯、方式、方法等进行必要的指导和训练。最后要向失眠症患者讲解认知行为疗法的具体实施步骤,要让他们清楚地了解每一步的要点。同时相关的医护人员要为失眠症患者建立相关的治疗计划,并有针对的开展、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