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城乡规划类型复杂,影响因素多样,传统的人工绘图手工测量费时费力,规划数据也不准确,未来势必会被淘汰。当下很多基于工程计算机辅助绘图、二维统计图表辅助规划设计的规划模式也稍显落后,现在GIS技术被广泛应用到城乡规划中来,新形势下会对城乡规划产生深远影响。本文从GIS技术在地方高等院校城乡规划专业的应用出发,探究城乡规划专业GIS实践教学改革的实践方案。
【关键词】地方高等院校 城乡规划专业 GIS 实践教学 改革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18-0232-02
1.GIS技术在地方高等院校城乡规划专业的应用
GIS技术本质上是一种针对现实地理建立的数学模型,将城乡规划地的地理信息存储在GIS系统中,对系统中的信息实时更新、动态分析,因此在城乡规划领域有非常高的可操作性。GIS技术在城乡规划领域主要应用在城乡规划现状分析和规划分析,能将土地利用功能区划、经济指标统计测算和多种规划方案评价直观展现在计算机中,加上计算的过程都是由计算机实现,能避免简单粗略的手动测算分析带来的误差。
GIS技术能为城乡规划的结果做出趋势预测,也能为决策者分析方案、风险评定提出一定的借鉴意义。GIS技术具有科学性、动态性、实时性的特点,因此在城乡规划、灾情评估、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发展前景是相当不错的。以城市规划专业学生为例,掌握了GIS技术的原理和应用对其就业和发展都非常有帮助。GIS技术在地方高等院校城乡规划专业的应用也是非常广泛,加上技术的前景广阔也意味着学生需要掌握更多的理论技能和实践技能。地方高等院校城乡规划专业的学生,在进行GIS技术研究的时候一般会学习GIS技术理论知识、GIS平台软件和Auto CAD、Photoshop等软件的使用。
2.地方高等院校城乡规划专业GIS实践教学改革实践
2.1 以学生发展为本,推进“4+1”人才培养模式
高校方面应当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未来发展为准则,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计划,推进“4+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将实践与学习紧密结合,学生在校的1-8学期在高校学习,第9-10学期去企业实践。在前三年的校园学习中也应当加大实践课程的开展,在校模拟工作场景,让学生更好地适应第五年的校外实践。
2.2 打造双师型教师团队,理论实践同步教学
因为高校的很多老师在毕业后直接进入教学课堂,在工作经验上的缺失也导致不能将GIS实践教学落实到实处,在城乡规划专业学生的日常授课中,地方高校也应当以打造双师型团队为己任,聘请校外的城市规划行业的专业人士或者合作企业的专业人员担任实践教师,与校内老师共同开展学生的教学工作。
2.3 创新教学形式,加大第二课堂的教学力度
高校应当创新教学模式,加快GIS实践教学创新,在进行课堂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加大第二课堂的建设力度,建立校内实践基地和GIS专业化实验室,并配备专业的数字化仪、磁带机、光栅式绘图机等,给学生广阔的实践机会。开拓学生视野,与当地高校联合举办GIS技术竞赛,遥感图像处理、GIS软件设计等比赛。鼓励高校学生放飞思想、进行开放性多层次的开放实验训练。教师在授课的时候也可以采取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将学生当作课堂的主体,教师担任“教学顾问”的身份,让学生在网课学习、小组研讨中将知识学进脑中。
2.4 完善实习就业平台,校企合作“订单式”培养
完善实习平台,不仅要搭建校内实践基地,也要与校外企业达成合作,积极为学生的实习搭建良好的平台。此外,高校应当以解决学生就业为导向,充分发挥人才优势,与校外用人单位签署合作培养人才计划,根据用人单位的需求灵活招生,在毕业后学生可以与用人单位直接签订就业协议进入公司工作。
2.5 灵活考评制度,探索产学研结合的考评体系
因为城乡规划专业GIS教学偏向实践方面,所以在考评上单纯依靠上课考评、期末成绩来评判就显得片面了,教师在考核的时候应当建立产学研相结合的考评体系。重视实践分数,灵活考试制度和评价制度,将学生的课上表现、课下作业、实习报告、GIS相关专业竞赛和企业评分,按照百分比的形式综合评判分数,进而给学生一个更加客观真实的评价。
3.结语
总之,城乡规划近两年在中国广泛兴起,是统筹城市规划和乡村空间布局的必要手段。城市化进程加快,城乡规划也进入了黄金时期,GIS技术是城乡规划设计的发展主流,通过将大量的地理信息进行存储,在系统整合和分析之下实现地理空间的分析查询、模拟预测和动态规划,因为人才的稀缺性也导致城乡规划专业的就业前景非常不错,这就需要高校依托本地资源,进行GIS实践教学改革,让学生掌握更加扎实的实践能力,为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李洋洋,唐艳,刘芬.地方应用型大学地理信息系统课程实践教学改革研究——以德州学院为例[J].高師理科学刊,2019(07):107-110.
【关键词】地方高等院校 城乡规划专业 GIS 实践教学 改革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18-0232-02
1.GIS技术在地方高等院校城乡规划专业的应用
GIS技术本质上是一种针对现实地理建立的数学模型,将城乡规划地的地理信息存储在GIS系统中,对系统中的信息实时更新、动态分析,因此在城乡规划领域有非常高的可操作性。GIS技术在城乡规划领域主要应用在城乡规划现状分析和规划分析,能将土地利用功能区划、经济指标统计测算和多种规划方案评价直观展现在计算机中,加上计算的过程都是由计算机实现,能避免简单粗略的手动测算分析带来的误差。
GIS技术能为城乡规划的结果做出趋势预测,也能为决策者分析方案、风险评定提出一定的借鉴意义。GIS技术具有科学性、动态性、实时性的特点,因此在城乡规划、灾情评估、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发展前景是相当不错的。以城市规划专业学生为例,掌握了GIS技术的原理和应用对其就业和发展都非常有帮助。GIS技术在地方高等院校城乡规划专业的应用也是非常广泛,加上技术的前景广阔也意味着学生需要掌握更多的理论技能和实践技能。地方高等院校城乡规划专业的学生,在进行GIS技术研究的时候一般会学习GIS技术理论知识、GIS平台软件和Auto CAD、Photoshop等软件的使用。
2.地方高等院校城乡规划专业GIS实践教学改革实践
2.1 以学生发展为本,推进“4+1”人才培养模式
高校方面应当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未来发展为准则,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计划,推进“4+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将实践与学习紧密结合,学生在校的1-8学期在高校学习,第9-10学期去企业实践。在前三年的校园学习中也应当加大实践课程的开展,在校模拟工作场景,让学生更好地适应第五年的校外实践。
2.2 打造双师型教师团队,理论实践同步教学
因为高校的很多老师在毕业后直接进入教学课堂,在工作经验上的缺失也导致不能将GIS实践教学落实到实处,在城乡规划专业学生的日常授课中,地方高校也应当以打造双师型团队为己任,聘请校外的城市规划行业的专业人士或者合作企业的专业人员担任实践教师,与校内老师共同开展学生的教学工作。
2.3 创新教学形式,加大第二课堂的教学力度
高校应当创新教学模式,加快GIS实践教学创新,在进行课堂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加大第二课堂的建设力度,建立校内实践基地和GIS专业化实验室,并配备专业的数字化仪、磁带机、光栅式绘图机等,给学生广阔的实践机会。开拓学生视野,与当地高校联合举办GIS技术竞赛,遥感图像处理、GIS软件设计等比赛。鼓励高校学生放飞思想、进行开放性多层次的开放实验训练。教师在授课的时候也可以采取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将学生当作课堂的主体,教师担任“教学顾问”的身份,让学生在网课学习、小组研讨中将知识学进脑中。
2.4 完善实习就业平台,校企合作“订单式”培养
完善实习平台,不仅要搭建校内实践基地,也要与校外企业达成合作,积极为学生的实习搭建良好的平台。此外,高校应当以解决学生就业为导向,充分发挥人才优势,与校外用人单位签署合作培养人才计划,根据用人单位的需求灵活招生,在毕业后学生可以与用人单位直接签订就业协议进入公司工作。
2.5 灵活考评制度,探索产学研结合的考评体系
因为城乡规划专业GIS教学偏向实践方面,所以在考评上单纯依靠上课考评、期末成绩来评判就显得片面了,教师在考核的时候应当建立产学研相结合的考评体系。重视实践分数,灵活考试制度和评价制度,将学生的课上表现、课下作业、实习报告、GIS相关专业竞赛和企业评分,按照百分比的形式综合评判分数,进而给学生一个更加客观真实的评价。
3.结语
总之,城乡规划近两年在中国广泛兴起,是统筹城市规划和乡村空间布局的必要手段。城市化进程加快,城乡规划也进入了黄金时期,GIS技术是城乡规划设计的发展主流,通过将大量的地理信息进行存储,在系统整合和分析之下实现地理空间的分析查询、模拟预测和动态规划,因为人才的稀缺性也导致城乡规划专业的就业前景非常不错,这就需要高校依托本地资源,进行GIS实践教学改革,让学生掌握更加扎实的实践能力,为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李洋洋,唐艳,刘芬.地方应用型大学地理信息系统课程实践教学改革研究——以德州学院为例[J].高師理科学刊,2019(07):107-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