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足深部感染病原菌分布与耐药性变迁分析

来源 :延边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zjg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 分析糖尿病足深部感染病原菌分布和耐药性变迁。方法: 从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来我院就诊的糖尿病足深部感染患者中,选取100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55例,女性45例,年龄范围为41岁至79岁,平均年龄为(61.3±2.6)岁,病程范围为一年至14年,平均病程为8年。对这些患者足创面分离出的115株病原菌以及其耐药性进行分析。结果: 糖尿病足感染主要是阳性革兰菌,高达64株,占总病原菌的55.7%,较高为阴性革兰菌,46株,占总病原菌株数的40%,真菌5株,占总病原菌的4.3%。其中,阳性革兰菌呈现不断上升趋势,相反地,阴性革兰菌则呈现下降趋势,而上升最为显著的是真菌,P小于0.01,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病原菌是引发糖尿病足感染的主要原因,一般具有多重性耐药性,检测糖尿病深部感染病原菌以及其耐药性,可以为糖尿病足感染的预防以及治疗提供参考价值,意义重大。
  关键词:糖尿病足 深部感染 病原菌分布 耐药性
  糖尿病是因为长期高血糖而导致内分泌代谢紊乱,使得患者免疫功能下降,容易发生各种感染。糖尿病足合并深部感染会引发病人截肢,甚至威胁患者的生命。有效准确地分析感染病原体,有利于糖尿病足感染的预防和治疗,但是关于此课题研究,我国目前还为数甚少。近几年,随着第三代头孢菌素等抗生素的普遍是使用,感染的控制效果有了提高,不过病原菌对于抗菌药物的敏感性也变得越来越迟钝,其耐药性呈现出加强趋势。笔者为了研究糖尿病足合并感染常见病原菌的分布和耐药性,对来我院诊治的相关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以希望为后续的糖尿病足深部感染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
  1 资料和方法
  1.1 资料
  从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来我院就诊的糖尿病足深部感染患者中,选取100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55例,女性45例,年龄范围为41岁至79岁,平均年龄为(61.3±2.6)岁,病程范围为一年至14年,平均病程为8年。对这些患者足创面分离出的115株病原菌以及其耐药性进行分析。所有患者都符合糖尿病足诊断标准,其临床症状主要有,局部皮肤温度升高、肿胀、麻痛、坏疽、发红。根据《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年)分级标准,将糖尿病足进行分类,分为六级,即0级,手脚冰凉、麻痛,或者感觉迟钝甚至感觉消失;I级,皮肤瘙痒,起水泡,足部冻伤、烫伤,不过并未深入恶化;II级,皮肤出现轻微溃疡,而且深入到深层肌肉,深部组织发生组织炎,不过肌腱、韧带完好;III级,骨质受到损害,有坏死现象,肌腱损伤,足趾坏疽,不过骨质受到损害现象不突出;IV级,骨质受到损害程度深,骨关节发生坏死现象,伴有骨髓炎;V级,足大部分甚至全部坏死。根据该Wagner分级标准,本次所选的100名糖尿病足深部感染患者中,I级有12人,所占比例为12%,II级有18人,所占比例为18%,III级28例,所占比例为28%,IV级有36例,所占比例为36%,V级6例,所占比例为6%。所有糖尿病足感染患者都合并其他疾病,比如高血压、冠心病、高血脂、肺部感染、糖尿病肾病等。
  1.2 方法
   本次所选所有患者都在住院后,采用抗菌药物进行第一次换药过程中,均实施了病原菌培养和药敏实验行动。药敏试验使用的是美国DADE公司生产的全自动微生物检定仪器,并根据相关标准,按照其微量稀释法检测出的最小抑菌浓度即MIC,来判定细菌的药敏程度[1]。
   本次所有数据均采用软件SPSS17.0进行处理分析,主要是对病原菌分布前后、病原菌耐药率前后变化进行比较,P小于0.05,表示具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糖尿病足深部感染病原菌分布
   糖尿病足深部感染病原菌分布详见下表1,表中显示,糖尿病足感染病患者。
  其阳新革兰菌逐年呈上升趋势,而相反,阴性革兰菌逐年呈下降趋势,真菌和阳性革兰菌一样,也呈现上升趋势,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细胞的感染发生率分别为29.6%和21.7%,P<0.01,具有统计学差异。
  2.2 糖尿病足深部感染病原菌耐药性分析
   糖尿病足深部感染病原菌耐药率,详见下表2,表中数据显示,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药性呈现出逐年明显的上升趋势,对红霉素、庆大霉素、环丙沙星这些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呈现逐年上升趋势,不过对于复方新诺明、四环素的耐药性则有所下降,P<0.01,具有统计学差异。铜绿假单细胞呈现逐年下降趋势,对于红霉素、四环素具有百分之百的耐药性,对于复方新诺明、庆大霉素、环丙沙星的耐药性则呈明显上升趋势,P<0.01,具有统计学差异。
  3 讨论
   糖尿病足是引起糖尿病患者产生慢性并发症的缘由之一,糖尿病足每年有2%左右的发病率,并且其中有15%左右的糖尿病足产生足溃疡,中有40%左右的足溃疡可能会引起感染。足部并发症在众多类型的糖尿病并发症中,其治疗费用最多[2]。世界卫生组织相关调查结果表明,发达国家有5%左右的糖尿病患者产生足溃疡,其中15%的患者一生中至少经历过一次足溃疡。住院患者中,有20%左右的患者产生足溃疡,糖尿病足甚至会引发截肢,此种类型的截肢居于非创伤性截肢的首位。糖尿病足合并深部感染往往会引发患者截肢,合并下肢感染的糖尿病患者的截肢危险性远比没有合并下肢感染患者要高。糖尿病患者本身的免疫系统受到破坏,免疫力下降,会引起感染,所以糖尿病患者往往依赖抗生素的长期使用来控制感染,由此,各种病原菌的耐药性基本都在逐年提高,给糖尿病足患者带来沉重负担。
   该研究结果显示,糖尿病足深部感染的病原菌主要是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药性呈现出逐年明显上升趋势,这和本院抗菌药物的大量使用有密切关系[3]。作为皮肤寄生菌,属于浅表感染性病原菌。阴性革兰菌,是厌氧菌,具有致活性,可以在厌氧环境中生存,但是IV级、V级患者,其患肢供养降低,使得阴性革兰菌有了生长的环境。研究结果显示,金黄色葡萄球菌对红霉素、庆大霉素、环丙沙星都具有较高的耐药性,且呈现上升趋势,不过对复方新诺明、四环素的耐药性呈下降趋势。因此,需要慎选抗菌药物,以覆盖常见病原菌,控制感染。
   糖尿病足深部感染的预后与感染情况关系密切,医生应该根据患者感染病原菌的分布类型,和病原菌的耐药性情况,来合理选取抗生素,这样才能更好地控制感染,防止恶化,避免糖尿病足深部感染发生致死、致残的现象,以免给患者带来痛苦甚至威胁其生命安全[4]。可见,做好糖尿病足深部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和耐药性特点,意义重大,能够为正确选择抗菌药物提供参考依据,减少其患者痛苦,提高患者生命质量。
  参考文献:
  [1]周丽杰,张静萍,张静. 糖尿病足深部感染的病原菌分布与耐药性变迁[J].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09,02:121-123+129.
  [2]李静波,王欣,陈佰义. 糖尿病足合并感染171株病原菌的分布与耐药性变迁[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05:730-733.
  [3]李芝,张自才. 容桂地区糖尿病足合并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J]. 药物与人,2014,07:60-61.
  [4]付永丽,李婧波,张宜默. 糖尿病足感染病原菌耐药性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15:3629-3630+3633.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探究ICU肺部感染患者的病原菌分布情况,分析病原菌的耐药性特点。方法:选取从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于我院进行治疗的180例ICU肺部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各患者的痰液进行病原菌鉴定和药敏试验检测,并分析特点。结果:本研究共检出病原菌161株,其中革兰氏阴性菌113株,革兰氏阳性菌34株,真菌14株。革兰氏阴性菌主要为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革兰氏
期刊
摘要:目的:探析解郁活血法对冠心病伴焦虑症的疗效,评价其对患者情志改善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6月期间在我院就诊的100例冠心病伴焦虑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西药治疗,并给予黛力新以抗焦虑抑郁症;观察组在对照组患者用药基础上,加用解郁活血法药物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0.
期刊
摘要:目的:对比分析2014年长沙市精病医院前三季度与第四季度细菌耐药情况。方法:选取长沙市精神病医院2014年全年送检标本共2151份进行检查,对细菌进行常规药敏检测,观察其细菌耐药情况并将前三季度与第四季度的细菌耐药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2014年本院最常见的致病菌为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大肠埃希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2014年第四季度与前三季度相比,各常见致病菌对多种抗菌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左氧氟沙星联合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慢支并肺炎疗效-成本评价。方法:选取2013年9月-2014年9月在我院治疗的慢支并肺炎的患者共120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莫西沙星药物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采用左氧氟沙星联合头孢哌酮舒巴坦药物进行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及成本。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实验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并且实验组的经济性优于对照组。P<
期刊
摘要:目的: 探讨中医药疗法矫正无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后凸畸形的效果。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98例无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后凸畸形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9例。其中观察组采取中医药综合疗法治疗,对照组采取西医疗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100%,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治疗后1周、3个月VAS评分分别为(2.68±0.15)分、(0.97±0.53)分,均显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心房颤动重构时,在心房肌细胞中针对血管紧张素转换酶的有关抑制剂干预性的研究。方法:随机选取体征状况良好的杂种犬60只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和起搏组,其中对照组中的犬只进行心房电生理以及相关组织学方面的检查;起搏组中犬只采用颈部静脉植入起搏器途径进行研究;观察组中犬只采用和起搏组同样的方法进行研究,但是在进行植入起搏器的前3天直到实验结束后,对犬只采取口服50mg与卡托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中药炮制以及用法对药物作用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3月至2014年6月于我院采用中药治疗的90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将患者平均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各有45例患者,对照组45例患者采用没有通过炮制的中药治疗,治疗组45例患者采用通过炮制的中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56%,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3.33%,对比两组
期刊
摘要:目的:通过运用PDCA循环管理降低ICU血培养标本假阳性率。方法:通过追踪监测2012年1~6月所有血培养阳性标本,分析产生血培养污染假阳性率的原因并采取干预措施后,运用PDCA循环管理持续追踪2012年7~12月所有血培养阳性病例。结果:通过PDCA循环管理实施干预措施后血培养标本假阳性率显著降低(P<0.05)。结论:应用PDCA循环管理方法对血培养标本进行持续质量改进,可有效提高标本采
期刊
张士卿教授是首批甘肃省名中医、主任医师、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儿科学博士生导师,第三、四、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中国中医科学院临床医学(中医师承)博士生导师。师从于中医儿科大家王伯岳、甘肃省《伤寒》名家于己百、《内经》名家周信有等。从事中医临床、教学、科研四十余年,学验俱丰,临证常加减化裁活用经方,并吸收时方、验方之所长,对很多疾病的治疗均获良效。笔者有幸跟随张老师学习,现将其用乌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脑梗死恢复期患者采用奥拉西坦治疗后对于患者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收治的60例脑梗死恢复期患者按照随机抽签法分为实验组(在常规基础治疗基础上配合奥拉西坦治疗)和对照组(单独采用常规基础治疗),将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6.7%、70%,实验组治疗效果显著由于对照组(P<0.05)。在治疗期间,两组患者都没有出现严重的不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