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孩子的“快乐质量”

来源 :中华家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congcong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走出孩子的“快乐误区”


  快乐是人类讨论的永恒话题。到底什么是快乐呢?快乐是人的需求在生理、心理上得到了满足而表现出的一种反应。每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康快乐。很多父母都有这样的观点:“孩子快乐就好”,“让孩子有个快乐的童年”。可是,对孩子来说什么是真正的快乐呢?哪样的快乐才更有积极的价值?比如孩子吃垃圾食品总是快乐的,天天喝可乐是快乐的,长时间玩手机是快乐的,整天待在家看电视也是快乐的。如果孩子只有这些快乐,那就走进了“快乐误区”,这样的快乐会给孩子带来消极的影响。再比如,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过:“如果您给孩子买了一只带发条的老鼠玩具,整天都上紧了老鼠的发条让它走,而孩子将整天看着这只老鼠并且非常高兴。其实这个游戏没有任何好处。在这个游戏中孩子的状态是消极的,他的全部参与就是观看。如果您的孩子只是做一些这样的游戏,他将成长为一个消极的人,习惯于观看别人的工作,缺乏主动性,而对工作中的创新、对克服困难却很不习惯。”根据马卡连柯的观点,这就是消极的、没有价值的快乐。所以,父母不仅应该关注孩子的快乐内容,更应该关注孩子的“快乐质量”。

區分孩子的“快乐类型”


  关于孩子的快乐,大概可以分为两类:一是感官的快乐。这类快乐大多是欲望的快乐和感觉的快乐,如饱、暖、物、欲等,这类快乐是短暂的、不可复制的、需要不断刺激的。二是心灵的快乐。包括理智的快乐、感情和审美的快乐以及道德情感的快乐,比如观察、思考、阅读、写作、学习、创造、艺术、合作、奉献等。心灵的快乐比单纯感官的快乐更加持久、更加深入内心也更加有保障,成本更小,所具有的价值要远高于单纯感官的快乐。

提升孩子的“快乐质量”


  父母如何带领孩子提升“快乐质量”呢?一是适当减少感官上的消极快乐。如适当减少物质满足和舒适愉悦;减少自动玩具、消极玩具;不要过度旅游过早喂饱好奇心;不开展没有任务的游戏,减少孩子习惯于观看,缺乏主动性的游戏项目。二是增加积极的心灵快乐。如让孩子学东西、做事,感受做事和学习东西带来的成就感;专注做一件事带来心灵体验;人际友情互动、助人带来的情感愉悦;通过阅读、获得知识、探究问题等智力体验;还有就是让孩子能够通过创造的、获得胜利、审美体验等带来快乐。
  让孩子获得感官的快乐,父母更容易做到,相对比较简单,提供物质、花钱就可以。而让孩子获得心灵的快乐,需要父母的用心陪伴、耐心付出和科学引导。最后值得关注的是,父母满足孩子快乐时,要学会内观,父母是在真正满足孩子,还是在满足家长自己内心曾经饱尝的匮乏感?
其他文献
一、手工制作的概念及优势分析手工制作,是通过自己的双手制作出来的物品。通常,手工制作出来的物品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是具备一定实用价值的生活用品;第二类是主要用于修饰
汉中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也是优秀旅游城市,方济众是长安画派的重要代表画家,也是汉中文化艺术的代表性人物,他的艺术成就早已得到艺术界的肯定。近年来,对方济众艺术的研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艺术是人的精神家园。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层、更持久的力量。中华文化独一无二的理念、智慧、气度、神韵,增添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内心深处的自信和自
期刊
摘要:健美操是校园体育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师生最喜爱的运动项目之一。信息时代下,信息化手段的快速发展推动了体育教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也暴露出一些典型问题。为促进高职校健美操的良性发展,必须以信息化手段为依托优化健美操教学路径,提高健美操教学活动的质量,使其真正成为高职校校园体育的一道靓丽风景。  关键词:健美操;信息化;高职校  在网络技术迅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信息技术在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都得
因为喜欢织毛衣,又有大把时间,所以女儿小时候有很多手编的毛衣。插肩连帽的、胸前有小兔子卡通形象的、套色不规则几何图案拼接的……不管脑子里有什么新鲜创意,我都会尽快付诸实践让孩子穿在身上。而她也一直陶醉在周围的小朋友艳羡的目光,和老师、同学家长对她的毛衣的赞美中。我相信那时候,她一定觉得有个巧手的妈妈是件很骄傲的事。  她10岁那年,我开始写作,从此便一门心思扎在这里面。女儿目睹了我从勤奋创作,到遭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人们工作的机械化、自动化、电子化程度不断提高,使得人们的闲暇时间不断增多,休闲体育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开展休闲体育活动已成为一种时尚,但由于休闲体育经营管理人才缺乏,人們还不能进行科学的休闲体育活动。本文提出开展休闲体育的原则和要求,以指导人们科学的进行休闲体育活动。  关键词:休闲体育;身心健康;科学;社会  一、休闲体育与身心健康的概念  休闲体育是指人们在
李万春的功夫是“打”出来的  李万春从小生就一副好嗓子,本来可以专攻文戏,以唱为主。但父亲李永利眼光长远,认为不能埋没那副好嗓子,主张他既学文又学武。每天天不亮,小万春睡眼朦胧,就被父亲叫起来到偏僻的地方练武功和喊嗓子。天亮后,回到家里休息会儿,就到“大世界”舞台上实践了。李永利迫切希望儿子文武并进,想出个法子:在屋顶上钉个钩子,用粗绳子拴上滑轮儿。吊嗓子之前,先让他把脚伸进绳子套里,用滑轮儿把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