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往成熟的最重要阶段

来源 :家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wzh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生理上看,人在25岁彻底结束生长发育期,但心智的发育却一直持续,许多人往往要人到中年时心理才算完全成熟。
  通往成熟的道路上,要经过几个关卡。一是上学,代表个体生活向社交群体生活的融合;二是就业,表示承担起独自生存养活自己的社会责任;三是婚姻,没有血缘关系的两人组成新家庭,承担更多社会责任;四是为人父母,表示个体彻底摆脱“孩子”身份,担负起抚育下一代的重责。
  养育孩子成为父母,是最重要也是对人影响最深刻的关卡。爱的能力在这里得到升华。体内生物激素的变化,促使父母产生牺牲自我保护下一代的伟大情怀。一旦升级为父母,狭义的男女之爱被广袤、无需计较回报的亲情之爱代替。古希腊哲学家爱比克泰德说:“孩子一旦诞生,要想不爱他已为时过晚。”一个人有了孩子,人性中慈爱、柔软的东西就会复苏。
  有了孩子后,家庭核心必然转移到孩子身上。有了牵挂和后顾之忧,年轻的父母在考虑事情时会更周全理智,较少被感性左右。因为必须考虑到抚育后代的压力,冲动辞职、跳槽等行为会最大程度减弱。因此企业在招聘时尤其青睐已成家、有孩子的应聘者,因为他们对稳定的渴望更重,忠诚度更高。
  再次,为人父母会让人对生命的体验更深刻。将我们对生命的感悟绘制出来,是一条U型线。孩子是向上的转折点,他复苏了父母对生命的敏锐感觉、与世界的紧密联系。因为披上父母这层身份,许多人得以在迷惘后重新找到生活坐标,重塑生活信心。
  大量研究数据都证明,成为父母后,抗压能力和信心恢复速度都超过丁克家庭夫妻。因为在培养孩子的过程中父母也获得成熟的人生观和世界观,自杀率远低于单身或者无子女者。
  从父母中来,又复归为父母,为人父母后,生命才算是真的自然成熟完整。当主流声音集体指责即将成为父母主力军的独一代不成熟、逃避责任时,不要忘记:他们并非不能直面身份的改变,只是缺乏独自走向成熟的机会。一个证据是:目前,中外媒体都感叹中国的“独生父母”正在改变孩子的教育模式、给予独二代们更民主开放的成长空间。即便内心里不愿长大,当面对现实时,他们中的大多数能坦然接受为人父母的身份,有足够能力在通往成熟的最后一关上走得更好。
其他文献
十年夫妻两茫茫,这是宋雅红对她和杜双华这十年感情的注脚。而极具讽刺意味的是,正是这十年,杜双华的日照钢铁却得以飞速发展。是钱腐蚀了婚姻,还是本来就难以逆转的背叛,宋雅红分不清,也不想再分清。    2010年9月,47岁的宋雅红正忙于向北京海淀区人民法院提起离婚诉讼,令她没想到的是,开庭之日,口口声声“不离婚,我们感情很好”的丈夫杜双华,却委托律师递上一份公文:原来,早在十年前,在她缺席的情况下,
期刊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智障女儿的婚事,成了夏茂仙最简单的心愿和最大的奢望。    2011年4月,夏茂仙为女儿夏虹的终身大事已经奔波了快4个年头,但依旧没看到希望。  当记者敲门说明来意,夏茂仙的脸上透出惊喜,她快步将女儿夏虹推至记者面前,“夏虹,快叫姐姐。”  夏虹却只愣愣地看着记者问:“有那个人吗?”看似没头没脑的一句话,夏茂仙却深知其中的含义。“那个人”是指的适合女儿的婚恋对象,平常人再简单不
期刊
一边是传二胎政策试点放开有人跃跃欲试,一边却是另一些人喜爱孩子却坚决不生。生养孩子,不再是“生活方式”这么简单,生与不生,成了个人观念与现实环境的角力。    我们不能断子绝孙    敢不敢要孩子?这并非一句套用网络流行语的调侃。  当今社会飞速发展,更开放的资讯扩充了人们的眼界,在生养孩子这个严肃问题上,一部分育龄夫妻选择了不生。理由很简单,也很无奈——不是不想生,而是不敢生。  繁衍后代,是人
期刊
一个民族连自己的下一代都保护不力,恐怕也没有人会觉得生活幸福。    也许人们从未像今天这样关注生存环境,“毒奶粉”、“烫脸门”、“山西疫苗”等代表社会乱象的关键词,已令人在衣食住行上倍感举步维艰,又遑论给孩子一个有保障的未来?    拿什么喂你,我的孩子  2008年9月初,毒奶粉事件见诸报端。事件背后商家不择手段赢利的失德,及国家食品监管体系失责的事实,无疑给中国父母拔凉的心,再添上了更深层次
期刊
调情的目的,是向伴侣传递自己想与对方亲密的欲望。    “调情”这个词起源于拉丁语中一种花卉的名称“弗洛斯”,后来在英语中成为一个动词,调情乃人的天性,是男女之间的相互游戏。调情的目的不是性交,而是向伴侣传递自己想与对方亲密的欲望。  生物进化学家研究发现,那些善于调情的人往往比其他人获得更多的人脉,从而有更多的机会延续后代和发展事业,当一个披着兽皮的原始人帅哥对旁边正拿鱼骨头剔牙的原始人MM大献
期刊
这个世界上,很难再出现像鲍勃·迪伦这样另类的人——他就像一块滚石,永不驻足地流浪。不屑世俗  桀骜不驯、崇尚自我、神秘莫测、衣衫褴褛、矛盾集合体,关于他的一切,除了音乐,都是谜。而他像吉普赛人一样的流浪,更为他的情感蒙上了一层神秘色彩。    2011年4 月,年近七旬的鲍勃·迪伦(Bob Dylan)首次来华,掀起了惊天波澜。这位出生于1941年二战时期的音乐奇才,是上世纪六十年代最重要、最有影
期刊
教会孩子学会追求自己的目标,学会享受达到目标以后的幸福感和满足感,你的孩子才会获得真正的幸福。    成人做事,有时会不知不觉给孩子展示不好的东西,对孩子本身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  带来重大影响。我们教孩子诚恳,但孩子诚恳后又在外面受别人欺负;我们教孩子善良,结果发现善良的孩子得不到社会的认可。我们反思,是不是该教孩子投机取巧一点?及更加凶悍一点?其实,这是我  们的教育方针出了问题。 
期刊
母亲去世不足百天,父亲就交了女朋友,两人感情一路升温,现已在谈婚论嫁。一直深爱父亲的女儿内心难以接受,愤怒的她为母亲抱屈,抱怨……    来信 我有一个薄情寡义的父亲    张娓:  你好,犹豫了许久,还是决定给你写信求助。  中国人的传统习惯是家丑不外扬。但我觉得家丑不外扬的结果是在家里包着烂,最终是全家人遭受毁灭性伤害。基于这个考虑,我决定勇敢来揭自家的家丑。其实,在给你写信之前,我已经跟家丑
期刊
如果将敢不敢生孩子的标准,定义为必须保证给孩子一个最好的未来,那只能说明这对育龄夫妻并没在心理上做好准备。大环境的优化或恶化,永远在掌控之外,孩子的未来并非父母能包办,最好的未来,无疑是理想主义者的强迫式追求。  金钱的多少、房产的数量、车子的品牌、权力的强弱,是物质匮乏一代的需要;绝对的食品安全、教育优良、医疗保障,则是面对不良现状而生的不安全心理的外向投射;进口奶粉、高档尿片、各种早教、兴趣班
期刊
“被抱大的一代”、“只生不养”、“妈妈男孩/女孩”,这些不光彩的头衔其实与独一代父母的家庭架构、接受的教育有因果关系。    七成年轻父母“只生不养”  “你到什么时候才能真正独立?”几乎每个周末夏颖都会被母亲质问。已经28岁、为人母的她在母亲眼中依旧是个孩子。“她不会做饭,不会给孩子洗澡,不知道哪些食物是一岁大的孩子不能吃的,她也懒得打扫整理房间。至于女婿的表现,我更不想说了。”夏颖的母亲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