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前的高职教育还不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的要求,还需要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尤其要提高学生的首岗胜任能力。文章分析了高职教育存在的现实问题,以建材专业为例阐述了首岗胜任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提出完善建材专业人才的职业素质培养、强化合作企业“外包”学生的职业能力训练、创设高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实践教学软环境等措施。
[关键词]首岗胜任人才培养模式产业升级能力培养
[作者简介]毛瑞(1965- ),女,广东南雄人,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高级工程师,硕士,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建筑材料教学与科研;陈燕升(1979- ),男,广东汕头人,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项目管理教学与科研。(广东广州510300)张立功(1968- ),男,湖北武汉人,广东比亚德涂装工程项目管理有限公司,工程师,硕士,研究方向为化工材料应用与生产管理。(广东东莞523000)
[基金项目]本文系广东省教育科研“十二五”规划2012年度研究项目“培养首岗胜任高技能人才助中小微企业产业升级的对策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2012JK089)、2013年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教育教学改革项目“高职基础教育与从业素质双向融合培养‘准员工’的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JG201318)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71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4)17-0052-02
一、引言
近两年我国教育系统多次对全国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进行评估,揭示我国高职人才培养的现状,特别是对首岗胜任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迫切要求高等职业教育不断提升行业服务能力,形成紧密追踪与提升产业发展的意识,彰显职业院校自身价值及其在校企合作中的吸引力,以满足国家中长期发展的需要。
伴随着房地产市场的持续快速发展,建筑装饰行业的人才需求不但从数量上不断上升,而且对人才质量的要求也不断提高,要求受过岗前专业培训的声音不断出现。但是,从社会现状来看,处于新的历史时期的建筑装饰专业发展不容乐观,这是因为目前的招生竞争非常激烈,而高职院校的办学条件又受到各方面客观原因的限制。一方面,很多高职院校招收的学生基本素质偏低,经过几年的培养,专业综合能力与企业实际需求还是存在一定差距;另一方面,高职教育质量无法得到合理保证,很多学校不注重学生整体职业能力的培养,使得学生在就业时很难达到岗位要求。
为了提高高职毕业生的岗位胜任能力,高职教育应该面向未来,以现代产业体系为依托,坚持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利共赢的原则,强化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技能的培养,培养首岗胜任高技能人才。在专业培养方面,学校的教学方案应该最大限度地适应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升级的需要,与经济的快速发展同步接轨,使学生一毕业就能够具备较强的适应产业发展和岗位迁移的基本能力。培养首岗胜任高技能人才不仅是为学生将来的专业深度发展考虑,同时也为了积极主动与行业企业合作,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提高国家教育质量,增强学生发展能力,提升就业质量。
二、高职教育存在的现实问题
据有关部门的科学统计,我国目前的技术工人中,初级工所占比例为60%,中级工所占比例为35%,高级工所占比例仅为5%。由此可见,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高职教育培养技术型、实用型人才的重要性日益突出。然而,随着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的进一步扩大和升级,我国劳动力供给总量快速增长,就业压力日趋严重。有关部门的相关预测显示,2020年前,15~64岁的劳动人口还将持续增加1.4亿,将占总人口比重的70%左右。从目前的社会就业整体局势来看,“就业难”与“招工难”二者之间的矛盾并存,并且随着企业对人才专业水平要求的提高而日益激化。由此可见,由于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之间的脱节、滞后,高等职业教育的价值仍未能在就业市场和用人单位中得到充分体现。
虽然高职教育在近年来推进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取得了一系列进步,但是在具体的培养专业人才的方法和深度等方面还存在一些值得深思的问题:一是随着高职教育的不断发展,高职院校办学规模的急剧扩张与教学、师资、教育理念缺乏形成“快半拍”和“慢半拍”的矛盾;二是受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不少高职教育实施者对工学结合的认识至今仍然停留在解决学生顶岗实习问题的低层面上,对于如何推行与深化职业教育以服务行业企业为宗旨,以促使就业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本位,缺乏整体的规划和科学的管理与监督;三是校企合作新课改教育理念的全面贯彻使得许多没有企业经验的高职教师不适应,教师对能力素质教育的理解有所偏差,在课堂上所教的课程内容不完全适应学生将来从事的工作,教学过程仍带有很浓的学科体系特点,没有真正融入社会与服务社会;四是忙于生产经营的企业对高职教育的认识也有限,对寓教于行业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理解不深,或者不甘于作为学生的培养工厂与跳板,致使企业能工巧匠指导学生顶岗实习的机制尚未真正建立,很难达到师傅带徒弟的效果。
以上现实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到高职教育的持续蓬勃发展,阻碍了高职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高职院校要尽快培养适应行业企业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就必须深度融入企业元素与职业元素,使学生在高职教育阶段就能养成在做中学、在学中练的习惯,以便为毕业之后的首岗胜任实施提供基本保证。
三、以高职建材专业为例构建首岗胜任人才培养模式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建筑装饰材料及检测专业(以下简称“高职建材专业”)立足广东省“十二五”期间经济社会与产业转型升级的发展实际,通过与合作企业组建施工队伍,构建了“首岗胜任”高职建材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指导学生独自完成招投标与提供涂料及施工一条龙的整体解决方案,解决了企业生产技术与用工紧缺两大难题,同时,也解决了制约中小微企业发展的人才和技术瓶颈。
(一)培养模式的基本框架内容
培养首岗胜任高技能人才的模式具有一定的框架体系,其主要内容包括分析解读并融入国家职业标准和企业岗位要求,积极引入企业的现场施工实践技能培训和企业资源,构建建筑装饰材料及检测专业“2+1”教学模式下以职业素质培养、职业能力训练、职业技能鉴定为一体的工学结合体系。目前,我国的建筑施工人才培养主要采用“2+0.5+0.5”的教学模式,实际上仍然是升格为高职前的中职教学模式,显然难以满足。
项目组通过细致的项目研究,提出了以人才培养为核心的培养首岗胜任高技能人才的对策,主要通过三大支撑系统来安排高职教育的日常教学内容:第一,由专业基础能力、工学结合课程,“教、学、做”核心课程,专业职业规划构成的职业素质培养体系;第二,通过打造教学软环境、经过源于企业“内训”项目的训练、进行合作企业的“外包”训练、努力满足国家职业标准要求形成的职业能力训练;第三,由企业证书、职业技能鉴定平台、职业技能鉴定资源库、社会服务功能构成的职业技能鉴定体系。
(二)培养模式的实施方法
1.完善建材专业人才的职业素质培养。建材专业人才的职业素质培养主要包括系统接受建材化学基础、建材分析基础、室内环境与检测、装饰材料气体污染检测与治理实训、建筑装饰材料识别与选用、涂料与涂装技术基础、建筑装饰材料、色彩与构成、建筑装饰制图与识图、建筑装饰效果图制作、室内设计、建筑装饰工程预结算、建筑装饰装修构造与施工技术、装饰材料推销技术、客户服务与管理、建筑装饰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等专业基础能力的培养。
2.强化合作企业“外包”学生的职业能力训练。企业“外包”的职业能力训练是将企业的现场施工实践技能与学生在校系统学习专业基础能力相融合,利用企业已有的外墙维护(翻新)、内墙维护、涂装工具、调色、防水、外墙肌理、内墙肌理、外墙平涂、内墙平涂、内外墙腻子、外墙保温、地坪防护、干粉砂浆、钢结构防护等16大涂装系统施工标准结合企业承包的工程项目作为实践场地。在开展大学生创业实践的同时,让大学生接受企业的现场施工实践技能如调色师、样板技师、涂装工程师、涂装监理、服务工程师等涂装行业人才的专业技术能力训练。“外包”训练将驱动有效的社会实践,为师生从事真实工作提供机会和锻炼空间,实现学以致用,增强高职生的就业竞争力。
3.引入企业经历证书,完善和优化“双证书”机制及支撑体系。切实发挥职业资格和技能证书的导向作用,构建职业技能鉴定平台(包括相应的实训基地),开发和建设涂装工职业技能鉴定资源库。构建“企业本位”人才培养评价体系,评价主体转移至企业,评价标准源自国家职业标准,评价方式与手段同步于企业。明确人才培养评价体系是学生促进发展、发现潜能、树立自信心、调整自我规划方案的平台。
4.创设高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实践教学软环境。彻底改造传统的实验室,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建设实训室,并在原有实训基地的基础上增加生产性、服务性功能,满足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需要。进一步修正建筑装饰材料及检测专业的实训项目与设备配置方案,模拟职业能力培养,深度融入行业元素、企业元素与职业元素,使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练,为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提供保障。
5.打造高水平、高素质的专业教师队伍。为实现高职中长期的发展需要,迫切需要高技能职业教育不断提升行业服务能力。针对目前存在的教师直接出自校门而未与企业对接、很难满足产业发展要求,专业教师追踪产业发展的意识淡薄、知识更新和技术进步跟不上行业发展要求等问题,高职院校应以项目为依托,以合作企业为平台,围绕面向生活产业的专业定位,培养和造就一批高水平、高素质的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重视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建设,注重专任教师实践能力的提高,从而更好地实现高职院校的社会服务功能。
四、结语
我国高职教育经过快速发展,在校生规模已占全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培养了大量高技能人才,也成为区域经济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支撑。社会对高职教育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同时也寄予了更高的期望。特别是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高技能教育应主动适应行业与产业的发展要求,更加重视培养学生所擅长专业的发展能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坚持学校素质教育与职业技能培训并举,重塑高职人才培养方案,构建合作企业“外包”学生的职业能力训练,导入源于企业“内训”项目驱动的社会实践,健全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体制,彰显职业院校自身价值及其在校企合作中的吸引力,实现高职院校的社会服务功能。
[参考文献]
[1]姜大源.中国职业教育发展与改革:经验与规律[J].职业技术教育,2011(19).
[2]叶展翔.“首岗适应、多岗迁移”的网络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2010(5).
[3]王瑾.高职教育一专多能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7(6).
[4]徐建华.高职多层次、全方位“校企一体化”的系统思维与实践[J].职教论坛,2009(12).
[5]凌翌.以岗位为导向的高职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J].首都教育学报,2010(10).
[关键词]首岗胜任人才培养模式产业升级能力培养
[作者简介]毛瑞(1965- ),女,广东南雄人,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高级工程师,硕士,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建筑材料教学与科研;陈燕升(1979- ),男,广东汕头人,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项目管理教学与科研。(广东广州510300)张立功(1968- ),男,湖北武汉人,广东比亚德涂装工程项目管理有限公司,工程师,硕士,研究方向为化工材料应用与生产管理。(广东东莞523000)
[基金项目]本文系广东省教育科研“十二五”规划2012年度研究项目“培养首岗胜任高技能人才助中小微企业产业升级的对策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2012JK089)、2013年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教育教学改革项目“高职基础教育与从业素质双向融合培养‘准员工’的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JG201318)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71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4)17-0052-02
一、引言
近两年我国教育系统多次对全国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进行评估,揭示我国高职人才培养的现状,特别是对首岗胜任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迫切要求高等职业教育不断提升行业服务能力,形成紧密追踪与提升产业发展的意识,彰显职业院校自身价值及其在校企合作中的吸引力,以满足国家中长期发展的需要。
伴随着房地产市场的持续快速发展,建筑装饰行业的人才需求不但从数量上不断上升,而且对人才质量的要求也不断提高,要求受过岗前专业培训的声音不断出现。但是,从社会现状来看,处于新的历史时期的建筑装饰专业发展不容乐观,这是因为目前的招生竞争非常激烈,而高职院校的办学条件又受到各方面客观原因的限制。一方面,很多高职院校招收的学生基本素质偏低,经过几年的培养,专业综合能力与企业实际需求还是存在一定差距;另一方面,高职教育质量无法得到合理保证,很多学校不注重学生整体职业能力的培养,使得学生在就业时很难达到岗位要求。
为了提高高职毕业生的岗位胜任能力,高职教育应该面向未来,以现代产业体系为依托,坚持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利共赢的原则,强化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技能的培养,培养首岗胜任高技能人才。在专业培养方面,学校的教学方案应该最大限度地适应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升级的需要,与经济的快速发展同步接轨,使学生一毕业就能够具备较强的适应产业发展和岗位迁移的基本能力。培养首岗胜任高技能人才不仅是为学生将来的专业深度发展考虑,同时也为了积极主动与行业企业合作,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提高国家教育质量,增强学生发展能力,提升就业质量。
二、高职教育存在的现实问题
据有关部门的科学统计,我国目前的技术工人中,初级工所占比例为60%,中级工所占比例为35%,高级工所占比例仅为5%。由此可见,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高职教育培养技术型、实用型人才的重要性日益突出。然而,随着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的进一步扩大和升级,我国劳动力供给总量快速增长,就业压力日趋严重。有关部门的相关预测显示,2020年前,15~64岁的劳动人口还将持续增加1.4亿,将占总人口比重的70%左右。从目前的社会就业整体局势来看,“就业难”与“招工难”二者之间的矛盾并存,并且随着企业对人才专业水平要求的提高而日益激化。由此可见,由于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之间的脱节、滞后,高等职业教育的价值仍未能在就业市场和用人单位中得到充分体现。
虽然高职教育在近年来推进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取得了一系列进步,但是在具体的培养专业人才的方法和深度等方面还存在一些值得深思的问题:一是随着高职教育的不断发展,高职院校办学规模的急剧扩张与教学、师资、教育理念缺乏形成“快半拍”和“慢半拍”的矛盾;二是受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不少高职教育实施者对工学结合的认识至今仍然停留在解决学生顶岗实习问题的低层面上,对于如何推行与深化职业教育以服务行业企业为宗旨,以促使就业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本位,缺乏整体的规划和科学的管理与监督;三是校企合作新课改教育理念的全面贯彻使得许多没有企业经验的高职教师不适应,教师对能力素质教育的理解有所偏差,在课堂上所教的课程内容不完全适应学生将来从事的工作,教学过程仍带有很浓的学科体系特点,没有真正融入社会与服务社会;四是忙于生产经营的企业对高职教育的认识也有限,对寓教于行业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理解不深,或者不甘于作为学生的培养工厂与跳板,致使企业能工巧匠指导学生顶岗实习的机制尚未真正建立,很难达到师傅带徒弟的效果。
以上现实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到高职教育的持续蓬勃发展,阻碍了高职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高职院校要尽快培养适应行业企业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就必须深度融入企业元素与职业元素,使学生在高职教育阶段就能养成在做中学、在学中练的习惯,以便为毕业之后的首岗胜任实施提供基本保证。
三、以高职建材专业为例构建首岗胜任人才培养模式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建筑装饰材料及检测专业(以下简称“高职建材专业”)立足广东省“十二五”期间经济社会与产业转型升级的发展实际,通过与合作企业组建施工队伍,构建了“首岗胜任”高职建材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指导学生独自完成招投标与提供涂料及施工一条龙的整体解决方案,解决了企业生产技术与用工紧缺两大难题,同时,也解决了制约中小微企业发展的人才和技术瓶颈。
(一)培养模式的基本框架内容
培养首岗胜任高技能人才的模式具有一定的框架体系,其主要内容包括分析解读并融入国家职业标准和企业岗位要求,积极引入企业的现场施工实践技能培训和企业资源,构建建筑装饰材料及检测专业“2+1”教学模式下以职业素质培养、职业能力训练、职业技能鉴定为一体的工学结合体系。目前,我国的建筑施工人才培养主要采用“2+0.5+0.5”的教学模式,实际上仍然是升格为高职前的中职教学模式,显然难以满足。
项目组通过细致的项目研究,提出了以人才培养为核心的培养首岗胜任高技能人才的对策,主要通过三大支撑系统来安排高职教育的日常教学内容:第一,由专业基础能力、工学结合课程,“教、学、做”核心课程,专业职业规划构成的职业素质培养体系;第二,通过打造教学软环境、经过源于企业“内训”项目的训练、进行合作企业的“外包”训练、努力满足国家职业标准要求形成的职业能力训练;第三,由企业证书、职业技能鉴定平台、职业技能鉴定资源库、社会服务功能构成的职业技能鉴定体系。
(二)培养模式的实施方法
1.完善建材专业人才的职业素质培养。建材专业人才的职业素质培养主要包括系统接受建材化学基础、建材分析基础、室内环境与检测、装饰材料气体污染检测与治理实训、建筑装饰材料识别与选用、涂料与涂装技术基础、建筑装饰材料、色彩与构成、建筑装饰制图与识图、建筑装饰效果图制作、室内设计、建筑装饰工程预结算、建筑装饰装修构造与施工技术、装饰材料推销技术、客户服务与管理、建筑装饰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等专业基础能力的培养。
2.强化合作企业“外包”学生的职业能力训练。企业“外包”的职业能力训练是将企业的现场施工实践技能与学生在校系统学习专业基础能力相融合,利用企业已有的外墙维护(翻新)、内墙维护、涂装工具、调色、防水、外墙肌理、内墙肌理、外墙平涂、内墙平涂、内外墙腻子、外墙保温、地坪防护、干粉砂浆、钢结构防护等16大涂装系统施工标准结合企业承包的工程项目作为实践场地。在开展大学生创业实践的同时,让大学生接受企业的现场施工实践技能如调色师、样板技师、涂装工程师、涂装监理、服务工程师等涂装行业人才的专业技术能力训练。“外包”训练将驱动有效的社会实践,为师生从事真实工作提供机会和锻炼空间,实现学以致用,增强高职生的就业竞争力。
3.引入企业经历证书,完善和优化“双证书”机制及支撑体系。切实发挥职业资格和技能证书的导向作用,构建职业技能鉴定平台(包括相应的实训基地),开发和建设涂装工职业技能鉴定资源库。构建“企业本位”人才培养评价体系,评价主体转移至企业,评价标准源自国家职业标准,评价方式与手段同步于企业。明确人才培养评价体系是学生促进发展、发现潜能、树立自信心、调整自我规划方案的平台。
4.创设高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实践教学软环境。彻底改造传统的实验室,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建设实训室,并在原有实训基地的基础上增加生产性、服务性功能,满足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需要。进一步修正建筑装饰材料及检测专业的实训项目与设备配置方案,模拟职业能力培养,深度融入行业元素、企业元素与职业元素,使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练,为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提供保障。
5.打造高水平、高素质的专业教师队伍。为实现高职中长期的发展需要,迫切需要高技能职业教育不断提升行业服务能力。针对目前存在的教师直接出自校门而未与企业对接、很难满足产业发展要求,专业教师追踪产业发展的意识淡薄、知识更新和技术进步跟不上行业发展要求等问题,高职院校应以项目为依托,以合作企业为平台,围绕面向生活产业的专业定位,培养和造就一批高水平、高素质的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重视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建设,注重专任教师实践能力的提高,从而更好地实现高职院校的社会服务功能。
四、结语
我国高职教育经过快速发展,在校生规模已占全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培养了大量高技能人才,也成为区域经济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支撑。社会对高职教育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同时也寄予了更高的期望。特别是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高技能教育应主动适应行业与产业的发展要求,更加重视培养学生所擅长专业的发展能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坚持学校素质教育与职业技能培训并举,重塑高职人才培养方案,构建合作企业“外包”学生的职业能力训练,导入源于企业“内训”项目驱动的社会实践,健全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体制,彰显职业院校自身价值及其在校企合作中的吸引力,实现高职院校的社会服务功能。
[参考文献]
[1]姜大源.中国职业教育发展与改革:经验与规律[J].职业技术教育,2011(19).
[2]叶展翔.“首岗适应、多岗迁移”的网络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2010(5).
[3]王瑾.高职教育一专多能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7(6).
[4]徐建华.高职多层次、全方位“校企一体化”的系统思维与实践[J].职教论坛,2009(12).
[5]凌翌.以岗位为导向的高职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J].首都教育学报,20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