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评价头孢呋辛钠治疗儿童下呼吸道感染的安全性、有效性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头孢呋辛钠治疗小儿呼吸道感染有效率达97%。结论:头孢呋辛钠治疗儿童下呼吸道感染疗效确切,药物不良反应少而轻。
关键词 头孢呋辛钠 头孢哌酮 下呼吸道感染
材料和方法
2006年3月~2006年8月收治儿童下呼吸道感染20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100例,男127例,女73例。新生儿7例,1个月~3岁婴幼儿106例,3~14岁儿童87例。病例选择:急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喘息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炎。
治疗方法:①实验组:头孢呋辛钠注射剂750mg/支,按60mg/(kg·日)溶于5%葡萄糖注射液中静滴,每日2次。②对照组:头孢哌酮注射剂1.0g/支,溶于5%葡萄糖注射液中静滴,每日2次。治疗期间不使用其他抗菌药物。
不良反应监测:用药前后均需进行血、尿常规、肝肾功能检查。
疗效判定标准:依据卫生部 “抗菌药物临床指导原则”,按四级评定。①痊愈: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及病原学4项指标均恢复正常。②显效:病情明显好转,但4项中1项未完全恢复正常。③进步:用药后病情有好转,但不明显。④无效:用药72小时后病情无进步或加重者。以痊愈与显效合计有效率。
结 果
临床评价与细菌学评价:头孢呋辛与头孢哌酮对照组病种分布相似,治愈率分别为74%、60%,统计处理差异有显著性(P=0.0353)。说明头孢呋辛组治疗下呼吸道感染显著优于头孢哌酮组;有效率分别为97%、95%。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P>0.1)。头孢呋辛与头孢哌酮两组细菌转归比较:两组细菌阳性率均为100%,病例细菌阴转率分别为96%、92%,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P>0.1)。
下呼吸道感染致病菌产生β-内酰胺酶鉴定结果:对临床分离的171株下呼吸道感染致病菌进行了β-内酰胺酶鉴定,分离到β-内酰胺酶产酶菌115株,总产酶率67.3%,其中头孢呋辛组产酶率70.4%,头孢哌酮产酶率64.4%。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3961)。
不良反应评价:对两组病例进行不良反应监测,入选214例中,因细菌阴性、合用其他抗生素等原因淘汰者外,最后共获得200例可观察病例。头孢呋辛组1例因用药2天出现全身红色丘疹而被迫停药,考虑与用药有关,2例出现少量皮疹,未影响治疗,不良反应发生率2.80%。头孢哌酮组有3例因出现全身皮疹被迫停药,1例用药过程中出现黑变,可能与用药有关。不良反应发生率3.73%。
讨 论
不论是院内下呼吸道感染,还是社区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阴性杆菌和产酶菌感染所占的比例均越来越高。
对于不能明确为何种病原菌感染的呼吸道疾病,选用抗菌谱较广的抗生素较为合适。对于长期应用多种抗生素,阴性杆菌或多种细菌感染尤其是产酶菌混合感染的机会增大,也以选用广谱抗生素为宜[1]。
头孢呋辛钠为半合成的第二代头孢菌素,抗菌谱广、抗菌作用强,对β-内酰胺酶高度稳定,能有效地渗透感染部位等特点[2,3],对各类感染包括呼吸道感染有较好疗效。这主要是因为头孢呋辛抗菌活性强,对β-内酰胺酶高度稳定且具有良好的药代动力学特性,如蛋白结合率低,游离血药浓度高,体内分布广泛,易进入组织体液中等。
通过以上对照实验表明,头孢呋辛对临床分离的产酶菌高度稳定,明显优于头孢哌酮,敏感菌株的清除率与头孢哌酮相似,显示出了痊愈率高、不良反应较小的优点。
综上所述,在目前一代和三代头孢菌素应用较多的情况下,选用二代头孢呋辛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疗效更为适合。
参考文献
1 黄怡,等.医院内外下呼吸道感染的对比研究及232例次分析.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1991,13:342.
2 戴玲,郑培德.头孢呋辛钠和头孢呋辛酯序贯疗法治疗下呼吸道感染22 例疗效评价.中国厂矿医学,2000,13(4):2601.
3 戴自英,主编.实用抗菌药物学.上海: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131.
关键词 头孢呋辛钠 头孢哌酮 下呼吸道感染
材料和方法
2006年3月~2006年8月收治儿童下呼吸道感染20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100例,男127例,女73例。新生儿7例,1个月~3岁婴幼儿106例,3~14岁儿童87例。病例选择:急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喘息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炎。
治疗方法:①实验组:头孢呋辛钠注射剂750mg/支,按60mg/(kg·日)溶于5%葡萄糖注射液中静滴,每日2次。②对照组:头孢哌酮注射剂1.0g/支,溶于5%葡萄糖注射液中静滴,每日2次。治疗期间不使用其他抗菌药物。
不良反应监测:用药前后均需进行血、尿常规、肝肾功能检查。
疗效判定标准:依据卫生部 “抗菌药物临床指导原则”,按四级评定。①痊愈: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及病原学4项指标均恢复正常。②显效:病情明显好转,但4项中1项未完全恢复正常。③进步:用药后病情有好转,但不明显。④无效:用药72小时后病情无进步或加重者。以痊愈与显效合计有效率。
结 果
临床评价与细菌学评价:头孢呋辛与头孢哌酮对照组病种分布相似,治愈率分别为74%、60%,统计处理差异有显著性(P=0.0353)。说明头孢呋辛组治疗下呼吸道感染显著优于头孢哌酮组;有效率分别为97%、95%。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P>0.1)。头孢呋辛与头孢哌酮两组细菌转归比较:两组细菌阳性率均为100%,病例细菌阴转率分别为96%、92%,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P>0.1)。
下呼吸道感染致病菌产生β-内酰胺酶鉴定结果:对临床分离的171株下呼吸道感染致病菌进行了β-内酰胺酶鉴定,分离到β-内酰胺酶产酶菌115株,总产酶率67.3%,其中头孢呋辛组产酶率70.4%,头孢哌酮产酶率64.4%。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3961)。
不良反应评价:对两组病例进行不良反应监测,入选214例中,因细菌阴性、合用其他抗生素等原因淘汰者外,最后共获得200例可观察病例。头孢呋辛组1例因用药2天出现全身红色丘疹而被迫停药,考虑与用药有关,2例出现少量皮疹,未影响治疗,不良反应发生率2.80%。头孢哌酮组有3例因出现全身皮疹被迫停药,1例用药过程中出现黑变,可能与用药有关。不良反应发生率3.73%。
讨 论
不论是院内下呼吸道感染,还是社区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阴性杆菌和产酶菌感染所占的比例均越来越高。
对于不能明确为何种病原菌感染的呼吸道疾病,选用抗菌谱较广的抗生素较为合适。对于长期应用多种抗生素,阴性杆菌或多种细菌感染尤其是产酶菌混合感染的机会增大,也以选用广谱抗生素为宜[1]。
头孢呋辛钠为半合成的第二代头孢菌素,抗菌谱广、抗菌作用强,对β-内酰胺酶高度稳定,能有效地渗透感染部位等特点[2,3],对各类感染包括呼吸道感染有较好疗效。这主要是因为头孢呋辛抗菌活性强,对β-内酰胺酶高度稳定且具有良好的药代动力学特性,如蛋白结合率低,游离血药浓度高,体内分布广泛,易进入组织体液中等。
通过以上对照实验表明,头孢呋辛对临床分离的产酶菌高度稳定,明显优于头孢哌酮,敏感菌株的清除率与头孢哌酮相似,显示出了痊愈率高、不良反应较小的优点。
综上所述,在目前一代和三代头孢菌素应用较多的情况下,选用二代头孢呋辛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疗效更为适合。
参考文献
1 黄怡,等.医院内外下呼吸道感染的对比研究及232例次分析.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1991,13:342.
2 戴玲,郑培德.头孢呋辛钠和头孢呋辛酯序贯疗法治疗下呼吸道感染22 例疗效评价.中国厂矿医学,2000,13(4):2601.
3 戴自英,主编.实用抗菌药物学.上海: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