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家创业19年、两次融资的动漫公司,至今仍未上市,但创始人团队也未流失。他们在坚持什么?未来要往何处去?
最后一行字幕刚刚消失,就有个男人一蹦一跳地到了荧幕跟前。他高个子,谈不上有多苗条,对台下的观众一口一个“亲们”。考虑到他44岁的年纪,这一幕显得有点儿滑稽。从他的位置看下去,200多个位子的放映厅里连一个空位都没剩下。
2011年7月8日,国产动画电影《魁拔》开始全国公映。这是一个以孙悟空为蓝本的少年热血故事,号称“中国版七龙珠”。影片出品方是北京青青树动漫科技有限公司。跳上舞台的男人就是这家公司的总裁兼工艺总监,名叫匡宇奇。此刻的气氛,让他很难不对票房充满期待。
后来发生的事情并不如他的意。《魁拔》上映头三天,全国票房135万,平均每场观众10人。这部历时6年、耗费3500万制作完成的电影,国内票房最终定格在350万。对比《喜羊羊和灰太狼》和《麦兜响当当》近亿的票房,《魁拔》似乎是继《莫比斯环》之后又一个国产动画电影的悲剧标本。
针对国内票房,青青树CEO武寒青在7月15日的微博中写道:“我们对国内市场的需求、观影习惯把握不定,所以对这块阵地既不会放弃,又不敢过度依赖。”她又说:“海外发行能保证收回影片制作成本。而且《魁拔》是一个长线的动画项目,包括电影、小说、漫画、游戏、周边产品等一系列衍生品,第一部电影只是作为一个大广告打出来。”
2011年,青青树的办公室已经搬到了望京科技园。在武寒青背后的书架上,摆着一张醒目的合影照片:四个男的,就她一个女的,每一个人都年轻得要命。在这张1992年的照片里,武寒青跟现在一样,是个大眼睛小个子的姑娘。她是北大中文系毕业生、北京电影制片厂编剧;她左边的书生气小伙子是她的大学同班同学、男朋友、人民日报社记者王川;再往边上一点儿,有个年轻人眉目间依稀和那个说“亲”的男人有点儿相似,但是瘦得出奇,神情孤傲,他是匡宇奇,王川的同事;他身后还有两个人,一个是张建伟,人民大学经济系毕业生,在建设银行工作;一个是吴冠英,中央工艺美院的老师。
19年前,中国的地产商还没开始盖房子呢,这5个年轻人就攒在一块儿开了家公司,做动画片。19年过去,这5个人还在一起。王川和武寒青结了婚,买了房子,又为公司卖了房子。他们好不容易弄出了《魁拔》,但是一家成立19年、融资两次的公司,仍未上市,它的未来将去向何处?
五人团队
青青树的诞生,其实是一个意外。
1992年的一天,一位书商朋友找到武寒青和她的朋友们,请他们帮忙制作一部200集的动画片。那一年,武寒青28岁,在北京电影制片厂做编剧。促使她接下这单生意的,是王川的同事匡宇奇。当时,他接受报社安排,调研中国动画行业现状。
上世纪80年代,中国电视业迅速发展,但国产动画数量完全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以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为例,作为中国当时最专业的动画电影制片厂,美影厂的产量被国家规定为每年300--400分钟,仅仅相当于二十集片子的产能。
匡宇奇在全国转了一圈,又重点研究了迪士尼的赚钱逻辑。回到北京,匡宇奇告诉武寒青和王川,动画特别能挣钱,是个朝阳产业。在匡宇奇的撺掇下,他们找来了工艺美院教师吴冠英、在建设银行上班的张建伟。武和王是导演,匡当制片,吴和张分管美术设计和财务。5个人的状态就像照片上的笑容一样单纯:没有专业背景,没有国家支持,没有播出平台,仅有一腔热情。
创业期的跌宕简直是一定的。不到一年,书商跑了。5个人自掏腰包,熬到了1995年。这一年,青青树的动画片《飞天小猴王》开始在北京电视台试播,效果不错。1997年,情势急转直下。受金融危机影响,《飞天小猴王》海外销售价格直线下跌。不久,国家出台政策,规定动画片禁带贴片广告,青青树最大的一块基础性收入也泡汤了。
5人团队经历了最严峻的考验。那年冬天的某个晚上,北京还未通暖气,屋里滴水成冰。武寒青从门外迎进匡宇奇和张建伟,两人表情严肃。他们告知,明天该给员工发工资了,账上已经弹尽粮绝,是否考虑关门散伙?几人在沉重的气氛中沉默着,最后王川发话:“再等等!”《飞天小猴王》的创作早已叫停,王川和武寒青拼命接活写剧本,前脚拿稿费,后脚发薪水。当晚,武寒青用BP机呼一位欠稿费的制片人。第二天,她用此人送来的一摞10元大钞解了围。此后,没人再提过关门散伙。
正是这种窘境,催生出青青树此后的两块新业务。第一块是合作制片。1998年,北京电视台和青青树合作52集系列动画片《学问猫教汉字》,电视台出资金,青青树出劳务,后期音像版权收益两家平分。这个模式后来被多次复制。第二块业务则是给国外动画做代工。青青树的公司画册上,列举着自1997年以来承制代工的23部作品。
合作制片和动画代工两块业务的发展,为青青树慢慢攒起了口碑。“2004年之前,青青树在圈里的牌子很响的。”武寒青说。没错,一直到2004年,青青树都过着武寒青口中“小富即安”的日子,武寒青手里攥着3000多万人民币。这样已经超越创业时候的想象了。
陈晓旭
夸张点儿说,陈晓旭的出现,引发了青青树此后长达6年的不挣钱。
2004年,在北影厂一位导演的介绍下,陈晓旭和武寒青在一家素食馆见了面。这位《红楼梦》中林妹妹的扮演者信仰佛教,她想把《地藏经》改编成动画片,弘扬佛法。离开前,陈将《地藏经》项目托付给了青青树。
这个项目虽大,但不是业务重点,武寒青断断续续地做着。过了几个月,发生一件事情,这件事情深刻改变了青青树的发展轨迹。这件事情之后,陈晓旭和《地藏经》项目带来的灵感激发了武寒青的新思路。
2004年,国家广电总局下发文件,要求电视台每季度播出国产动画的比例不少于60%。第二年,政策变更为“各频道的黄金时段(17点至21点)必须播出国产动画片”。政策刺激下,全国各地纷纷兴建动漫基地,政府对达到规定产量的企业按分钟数进行补贴奖励。一时间,动画行业淘金者众。
当时,广电总局曾邀请武寒青参加会议。武的预判是,国家政策一出台,会有很多人往里跳,把原先的行业生态全部破坏,这对不会拉关系的他们很不利。
后来,事情进程印证了武的判断。在补贴政策的刺激下,中国动画年产量在2010年达到日本的3倍、法国的4倍,出现大量简陋的FLASH动画片;电视台购片价格从原先的一万元/分钟降到了最低四五百元/分钟,能拿到补贴的公司不在乎市场价格,拿不到补贴的慢慢死去。据某业内人士的说法,“经调查,各地兴建的动漫基地80%以上以房地产为主”。
此时,青青树做出了自己的决定,开始长达6年、尚未终结的转型。从2005年开始,青青树在业内几乎匿迹,不做代工,没有宣传,也没有其他项目,还流失了大批员工。他们没有加入速成套现 的动漫产业大合唱,靠着手头的3000万,埋头做起了大项目技术研发。在武寒青看来,以《地藏》项目的精度,研发出来后不可能没有商业家价值。他们决定暂时搁置生僻的《地藏》题材,转而用同一技术研发新项目《魁拔》。
“太看重一时收支状况的人,做的是小产业。一个活不是做完挣钱就完了,我们要把它做到最好,我们关心观众的感受。”王川解释说。
这是一群理想主义者乌托邦式的冒险。事实上,武寒青和王川骨子里就是文艺青年。这一点,在创业1 9年之后也未曾更改。王川的下巴上留着一小撮精心修剪的胡子,和他妻子的中式蓝布印花裙子恰好相配。王川大学时是个刺头,毕业论文是一篇自己写的小说。武寒青喜欢《百年孤独》和伯格曼的电影,毕业论文研究的是一位非常生僻的台湾作家。
一开始,文艺情结和学院出身赋予了青青树与众不同的基因。青青树一出手,第一部作品《飞天小猴王》就已经有极强的剧本原创能力。一位当年的粉丝说:
“对于古典作品的解构,《飞天小猴王》不在周星驰《大话西游》之下。”
不过,在青青树公司化、商业化的过程中,这些基因也成了障碍。有人评价说:“青青树剧本很强,但是始终没有一个很牛的产品经理。以香港的麦兜为例,同样是夫妇创业,谢家碧只管画画,谢立文却是一个很好的产品经理,他从澳洲留学回来,学商务的,很知道怎么包装和推广自己的动漫形象。”
可以想见的是,青青树这种“只出不进”的做法,必然导致公司资金日渐吃紧。在风险投资进入前,武寒青夫妇卖掉了自己的房子。
“他们太理想化了。”一位动漫资深人士评价说,“一家动漫公司介入游戏和潮牌产业,那是另外一种基因。你自己做不了,跟别人合作,你弱势,别人还不见得乐意。”
罗茁也认为青青树缺少对市场冷静的判断,有时过于沉醉在自己的小圈子里。“他们得去招一个有能力的员工,或找一个得力的合作伙伴,以填补自己在市场上的弱项。否则资金链一旦断裂,就什么都没有了。”
“一开始,我们想往少了做,做中国的皮克斯。做着做着,我们发现,我们做不成皮克斯,现在又要逼着自己做迪士尼,什么都往多了做。”
融资与未来
如果没有资本介入,《魁拔》不会在今年上映。
第一个投资方是启迪创投。2008年,启迪的董事总经理罗茁想找人请教动画行业状况,意外接触到了青青树。他对这家“办公室拥挤而富有艺术气息”的典型小公司印象深刻,早在十年前,他就追看过一部名叫《飞天小猴王》的动画片。
照常理讲,启迪是一家专注于投资早期高科技企业的基金,罗茁本人作为摄影爱好者也再三强调过,投资和摄影一样,讲究的是时机。一家当时已16岁“高龄”的动画公司本来很难成为他们的投资对象。但罗解释说:“青青树虽然成立时间很久,但做的事情还很早期……中国需要这样的文化产业公司,不是青青树,就会是其他。”
另一家进入的投资机构是真格基金。创始人徐小平是王川与武寒青在北大的老师。徐创办新东方后,他们失去了联系。2010年国庆前后,三人通过博客重聚,一气聊了6个多小时。据说徐看到《魁拔》样片时,“激动得起了一身鸡皮疙瘩”。2010年底,真格基金成为青青树的第二轮投资者。
在青青树的规划中,《魁拔》的发展是这样的:电影有五部曲,第一部只是起到广告效果;卡通形象授权严格控制。他们心中的《魁拔》网游,得是跟《魔兽世界》一个水准的。盛大曾经协商网游合作,被拒;在周边衍生品市场,做高端手办产品,“小孩愿意成千上万地花钱”。这是一种价格不菲的卡通模型,在日本、港台属于高端潮牌市场。
总有人拿魁拔和喜羊羊对比。2009年,制作成本仅600万的《喜羊羊与灰太狼之牛气冲天》上映,最终票房突破8000万元。今年2月,拥有《喜》肖像权的动漫火车集团,被香港上市公司意马国际收购,“喜羊羊”变更门庭。
“意马国际背后是李嘉诚。这次收购很可能是想要进一步包装喜羊羊,然后卖给迪士尼。”有人这么分析说,“但是喜羊羊的成功很难在魁拔身上复制。从产品上讲,喜羊羊远不如魁拔。它是简陋的FLASH动画,连阴影都没有。但是喜羊羊有比魁拔强得多的电视动画铺垫,积累了大量幼儿粉丝。喜羊羊的市场推广也很精准。发行方甚至去幼儿园发免费电影票。小朋友肯定不会单独去看电影,一家人就是至少4张电影票。”
有时候,武寒青自己也感到困惑:“一开始,我们想往少了做,做中国的皮克斯。一个技术上很牛的公司,创始人和员工不用拉关系,可以靠着自己的本事吃饭。做着做着,我们发现,中国没有自己的迪士尼,也不可能有中国的皮克斯。我们做不成皮克斯,现在又要逼着自己做迪士尼,什么都往多了做,从产品到市场到衍生品开发,这又不是我们擅长的了。”
武寒青不说话了。过了一会儿,她送我们走到电梯口。这间办公楼是去年搬进来的,陈晓旭从未来过。2007年,陈晓旭最后一次找到武寒青。她问,《地藏》何时能够完成。武寒青答:“按现在的进度,还得十年。”陈呢喃了一句:“那真来不及了。”当时,武寒青不明白她的意思。几个月后,陈因乳腺癌在深圳去世。有时候,创业比人生还长,前途未卜。
最后一行字幕刚刚消失,就有个男人一蹦一跳地到了荧幕跟前。他高个子,谈不上有多苗条,对台下的观众一口一个“亲们”。考虑到他44岁的年纪,这一幕显得有点儿滑稽。从他的位置看下去,200多个位子的放映厅里连一个空位都没剩下。
2011年7月8日,国产动画电影《魁拔》开始全国公映。这是一个以孙悟空为蓝本的少年热血故事,号称“中国版七龙珠”。影片出品方是北京青青树动漫科技有限公司。跳上舞台的男人就是这家公司的总裁兼工艺总监,名叫匡宇奇。此刻的气氛,让他很难不对票房充满期待。
后来发生的事情并不如他的意。《魁拔》上映头三天,全国票房135万,平均每场观众10人。这部历时6年、耗费3500万制作完成的电影,国内票房最终定格在350万。对比《喜羊羊和灰太狼》和《麦兜响当当》近亿的票房,《魁拔》似乎是继《莫比斯环》之后又一个国产动画电影的悲剧标本。
针对国内票房,青青树CEO武寒青在7月15日的微博中写道:“我们对国内市场的需求、观影习惯把握不定,所以对这块阵地既不会放弃,又不敢过度依赖。”她又说:“海外发行能保证收回影片制作成本。而且《魁拔》是一个长线的动画项目,包括电影、小说、漫画、游戏、周边产品等一系列衍生品,第一部电影只是作为一个大广告打出来。”
2011年,青青树的办公室已经搬到了望京科技园。在武寒青背后的书架上,摆着一张醒目的合影照片:四个男的,就她一个女的,每一个人都年轻得要命。在这张1992年的照片里,武寒青跟现在一样,是个大眼睛小个子的姑娘。她是北大中文系毕业生、北京电影制片厂编剧;她左边的书生气小伙子是她的大学同班同学、男朋友、人民日报社记者王川;再往边上一点儿,有个年轻人眉目间依稀和那个说“亲”的男人有点儿相似,但是瘦得出奇,神情孤傲,他是匡宇奇,王川的同事;他身后还有两个人,一个是张建伟,人民大学经济系毕业生,在建设银行工作;一个是吴冠英,中央工艺美院的老师。
19年前,中国的地产商还没开始盖房子呢,这5个年轻人就攒在一块儿开了家公司,做动画片。19年过去,这5个人还在一起。王川和武寒青结了婚,买了房子,又为公司卖了房子。他们好不容易弄出了《魁拔》,但是一家成立19年、融资两次的公司,仍未上市,它的未来将去向何处?
五人团队
青青树的诞生,其实是一个意外。
1992年的一天,一位书商朋友找到武寒青和她的朋友们,请他们帮忙制作一部200集的动画片。那一年,武寒青28岁,在北京电影制片厂做编剧。促使她接下这单生意的,是王川的同事匡宇奇。当时,他接受报社安排,调研中国动画行业现状。
上世纪80年代,中国电视业迅速发展,但国产动画数量完全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以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为例,作为中国当时最专业的动画电影制片厂,美影厂的产量被国家规定为每年300--400分钟,仅仅相当于二十集片子的产能。
匡宇奇在全国转了一圈,又重点研究了迪士尼的赚钱逻辑。回到北京,匡宇奇告诉武寒青和王川,动画特别能挣钱,是个朝阳产业。在匡宇奇的撺掇下,他们找来了工艺美院教师吴冠英、在建设银行上班的张建伟。武和王是导演,匡当制片,吴和张分管美术设计和财务。5个人的状态就像照片上的笑容一样单纯:没有专业背景,没有国家支持,没有播出平台,仅有一腔热情。
创业期的跌宕简直是一定的。不到一年,书商跑了。5个人自掏腰包,熬到了1995年。这一年,青青树的动画片《飞天小猴王》开始在北京电视台试播,效果不错。1997年,情势急转直下。受金融危机影响,《飞天小猴王》海外销售价格直线下跌。不久,国家出台政策,规定动画片禁带贴片广告,青青树最大的一块基础性收入也泡汤了。
5人团队经历了最严峻的考验。那年冬天的某个晚上,北京还未通暖气,屋里滴水成冰。武寒青从门外迎进匡宇奇和张建伟,两人表情严肃。他们告知,明天该给员工发工资了,账上已经弹尽粮绝,是否考虑关门散伙?几人在沉重的气氛中沉默着,最后王川发话:“再等等!”《飞天小猴王》的创作早已叫停,王川和武寒青拼命接活写剧本,前脚拿稿费,后脚发薪水。当晚,武寒青用BP机呼一位欠稿费的制片人。第二天,她用此人送来的一摞10元大钞解了围。此后,没人再提过关门散伙。
正是这种窘境,催生出青青树此后的两块新业务。第一块是合作制片。1998年,北京电视台和青青树合作52集系列动画片《学问猫教汉字》,电视台出资金,青青树出劳务,后期音像版权收益两家平分。这个模式后来被多次复制。第二块业务则是给国外动画做代工。青青树的公司画册上,列举着自1997年以来承制代工的23部作品。
合作制片和动画代工两块业务的发展,为青青树慢慢攒起了口碑。“2004年之前,青青树在圈里的牌子很响的。”武寒青说。没错,一直到2004年,青青树都过着武寒青口中“小富即安”的日子,武寒青手里攥着3000多万人民币。这样已经超越创业时候的想象了。
陈晓旭
夸张点儿说,陈晓旭的出现,引发了青青树此后长达6年的不挣钱。
2004年,在北影厂一位导演的介绍下,陈晓旭和武寒青在一家素食馆见了面。这位《红楼梦》中林妹妹的扮演者信仰佛教,她想把《地藏经》改编成动画片,弘扬佛法。离开前,陈将《地藏经》项目托付给了青青树。
这个项目虽大,但不是业务重点,武寒青断断续续地做着。过了几个月,发生一件事情,这件事情深刻改变了青青树的发展轨迹。这件事情之后,陈晓旭和《地藏经》项目带来的灵感激发了武寒青的新思路。
2004年,国家广电总局下发文件,要求电视台每季度播出国产动画的比例不少于60%。第二年,政策变更为“各频道的黄金时段(17点至21点)必须播出国产动画片”。政策刺激下,全国各地纷纷兴建动漫基地,政府对达到规定产量的企业按分钟数进行补贴奖励。一时间,动画行业淘金者众。
当时,广电总局曾邀请武寒青参加会议。武的预判是,国家政策一出台,会有很多人往里跳,把原先的行业生态全部破坏,这对不会拉关系的他们很不利。
后来,事情进程印证了武的判断。在补贴政策的刺激下,中国动画年产量在2010年达到日本的3倍、法国的4倍,出现大量简陋的FLASH动画片;电视台购片价格从原先的一万元/分钟降到了最低四五百元/分钟,能拿到补贴的公司不在乎市场价格,拿不到补贴的慢慢死去。据某业内人士的说法,“经调查,各地兴建的动漫基地80%以上以房地产为主”。
此时,青青树做出了自己的决定,开始长达6年、尚未终结的转型。从2005年开始,青青树在业内几乎匿迹,不做代工,没有宣传,也没有其他项目,还流失了大批员工。他们没有加入速成套现 的动漫产业大合唱,靠着手头的3000万,埋头做起了大项目技术研发。在武寒青看来,以《地藏》项目的精度,研发出来后不可能没有商业家价值。他们决定暂时搁置生僻的《地藏》题材,转而用同一技术研发新项目《魁拔》。
“太看重一时收支状况的人,做的是小产业。一个活不是做完挣钱就完了,我们要把它做到最好,我们关心观众的感受。”王川解释说。
这是一群理想主义者乌托邦式的冒险。事实上,武寒青和王川骨子里就是文艺青年。这一点,在创业1 9年之后也未曾更改。王川的下巴上留着一小撮精心修剪的胡子,和他妻子的中式蓝布印花裙子恰好相配。王川大学时是个刺头,毕业论文是一篇自己写的小说。武寒青喜欢《百年孤独》和伯格曼的电影,毕业论文研究的是一位非常生僻的台湾作家。
一开始,文艺情结和学院出身赋予了青青树与众不同的基因。青青树一出手,第一部作品《飞天小猴王》就已经有极强的剧本原创能力。一位当年的粉丝说:
“对于古典作品的解构,《飞天小猴王》不在周星驰《大话西游》之下。”
不过,在青青树公司化、商业化的过程中,这些基因也成了障碍。有人评价说:“青青树剧本很强,但是始终没有一个很牛的产品经理。以香港的麦兜为例,同样是夫妇创业,谢家碧只管画画,谢立文却是一个很好的产品经理,他从澳洲留学回来,学商务的,很知道怎么包装和推广自己的动漫形象。”
可以想见的是,青青树这种“只出不进”的做法,必然导致公司资金日渐吃紧。在风险投资进入前,武寒青夫妇卖掉了自己的房子。
“他们太理想化了。”一位动漫资深人士评价说,“一家动漫公司介入游戏和潮牌产业,那是另外一种基因。你自己做不了,跟别人合作,你弱势,别人还不见得乐意。”
罗茁也认为青青树缺少对市场冷静的判断,有时过于沉醉在自己的小圈子里。“他们得去招一个有能力的员工,或找一个得力的合作伙伴,以填补自己在市场上的弱项。否则资金链一旦断裂,就什么都没有了。”
“一开始,我们想往少了做,做中国的皮克斯。做着做着,我们发现,我们做不成皮克斯,现在又要逼着自己做迪士尼,什么都往多了做。”
融资与未来
如果没有资本介入,《魁拔》不会在今年上映。
第一个投资方是启迪创投。2008年,启迪的董事总经理罗茁想找人请教动画行业状况,意外接触到了青青树。他对这家“办公室拥挤而富有艺术气息”的典型小公司印象深刻,早在十年前,他就追看过一部名叫《飞天小猴王》的动画片。
照常理讲,启迪是一家专注于投资早期高科技企业的基金,罗茁本人作为摄影爱好者也再三强调过,投资和摄影一样,讲究的是时机。一家当时已16岁“高龄”的动画公司本来很难成为他们的投资对象。但罗解释说:“青青树虽然成立时间很久,但做的事情还很早期……中国需要这样的文化产业公司,不是青青树,就会是其他。”
另一家进入的投资机构是真格基金。创始人徐小平是王川与武寒青在北大的老师。徐创办新东方后,他们失去了联系。2010年国庆前后,三人通过博客重聚,一气聊了6个多小时。据说徐看到《魁拔》样片时,“激动得起了一身鸡皮疙瘩”。2010年底,真格基金成为青青树的第二轮投资者。
在青青树的规划中,《魁拔》的发展是这样的:电影有五部曲,第一部只是起到广告效果;卡通形象授权严格控制。他们心中的《魁拔》网游,得是跟《魔兽世界》一个水准的。盛大曾经协商网游合作,被拒;在周边衍生品市场,做高端手办产品,“小孩愿意成千上万地花钱”。这是一种价格不菲的卡通模型,在日本、港台属于高端潮牌市场。
总有人拿魁拔和喜羊羊对比。2009年,制作成本仅600万的《喜羊羊与灰太狼之牛气冲天》上映,最终票房突破8000万元。今年2月,拥有《喜》肖像权的动漫火车集团,被香港上市公司意马国际收购,“喜羊羊”变更门庭。
“意马国际背后是李嘉诚。这次收购很可能是想要进一步包装喜羊羊,然后卖给迪士尼。”有人这么分析说,“但是喜羊羊的成功很难在魁拔身上复制。从产品上讲,喜羊羊远不如魁拔。它是简陋的FLASH动画,连阴影都没有。但是喜羊羊有比魁拔强得多的电视动画铺垫,积累了大量幼儿粉丝。喜羊羊的市场推广也很精准。发行方甚至去幼儿园发免费电影票。小朋友肯定不会单独去看电影,一家人就是至少4张电影票。”
有时候,武寒青自己也感到困惑:“一开始,我们想往少了做,做中国的皮克斯。一个技术上很牛的公司,创始人和员工不用拉关系,可以靠着自己的本事吃饭。做着做着,我们发现,中国没有自己的迪士尼,也不可能有中国的皮克斯。我们做不成皮克斯,现在又要逼着自己做迪士尼,什么都往多了做,从产品到市场到衍生品开发,这又不是我们擅长的了。”
武寒青不说话了。过了一会儿,她送我们走到电梯口。这间办公楼是去年搬进来的,陈晓旭从未来过。2007年,陈晓旭最后一次找到武寒青。她问,《地藏》何时能够完成。武寒青答:“按现在的进度,还得十年。”陈呢喃了一句:“那真来不及了。”当时,武寒青不明白她的意思。几个月后,陈因乳腺癌在深圳去世。有时候,创业比人生还长,前途未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