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习成果导向教育其核心理念认为教学实施和教学设计目标是学生通过教育过程所达到的学习成果,重视学生学习过程结束后所获得的真正能力,是学生在顺利完成某阶段学习过程后应理解和掌握的方面。
为将高职学生培养成适合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对技术技能需求人才,更好地为学好专业技能提供有力支撑,在基础相对薄弱的情况下,合理安排高等数学课程的知识结构,丰富教学内容是非常有必要的。本文以学习成果为导向,以惠州某职业院校的各专业高职生为例,对他们的数学学习态度、应用和学习持续评价进行问卷调查。以期背靠粤港澳大湾区飞速发展的极大优势,培养能够利用数学专业知识结合专业运用能力处理发展中遇到各类数据问题的专业技能型人才。
(一)调查对象
调查对象是惠州某职业学院2017—2020级高职各专业学生,分为三组,第一组为刚入学新生,即2020级新生,第二组为在校已学高等数学的学生,即2019级已学习高等数学的班级的学生,第三组为已就业或实习的学习了高等数学的学生,即2018级和2017级部分学生。以统计助手的形式随机发放调查问卷,共收到882份问卷反馈。笔者对882份的三组不同调查问卷进行数据录入、整理、统计和分析。
(二)调查内容
该问卷是基于学习成果为导向的高等数学教学的问卷,所以在纵向的不同年级中用了不同的问卷,主要涉及数学的学习态度(体现学生的现状和期望)、应用(体现学生为什么学)和评价(体现了如何有效取得成果)等三个方面进行设计,在题型设计上,态度和应用的调查均以选择题为主,评价的调查则另外设置了开放题。
(一)对数学学习态度的情况
克雷奇(Kreeh)等人1948年在《社会心理学的理论和问题》一书中提出态度是个体对自己所生活世界中某些现象的动机过程、情感过程、知觉过程的持久组织。因此在设计的时候将态度分为现状、情感、兴趣和动力四个方面。
根据问卷结果,大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现状是比较不满意的,尤其是刚入学的学生,认为自己成绩较差的达46.85%,而第二组和第三组认为比较差的则分别减少至14.84%和27.07%。
对高等数学的理解,三组过半的学生认为难以理解。认为可以解决很多实际问题的学生也比较多,分别为29.28%、48.44%和23.31%,说明大部分的学生对高等数学还是认同的,尤其是第二组的学生。
在对高等数学的学习兴趣方面,第一组和第二组的情况相近,分别有50.9%和61.72%的学生感兴趣,而第三组只有30.26%的学生是感兴趣的。
针对学习高等数学的动力调查结果中,缺少动力的较少,为考试的学生居多,主动学习数学的学生占比不高。
(二)对数学应用价值的情况
对于高等数学学习的应用价值的调查中,第一组只有一个关于期待用处的选择题,而第二组和第三组还涉及与专业课关系的问题。对于数学学习的用处,新生对数学的学习期待比已学习过的第二组、第三组的情况较好,只有1.2%的学生认为无用,而第二组和第三组逐渐增加为2.17%和3.2%。雖然大部分学生对数学的应用是肯定的,对于在校的第二组学生认为对训练思维和与后续专业的学习有用的比例高于已经就业的第三组,但是第三组的学生选择对学习工作有用的比例最高,说明就业的学生明显感觉到数学对工作上的用处。
关于高等数学与专业课间的关系,对第二组和第三组的调查结果显示,只有14%的学生认为是密切的,70%的学生认为一般,16%的学生认为两者间没有什么关系。
通过问卷了解到,已经学习过高等数学的学生认为一元微积分对专业比较重要,这与我们目前的教学内容比较相符。
综合有关高等数学的教学应用的调查结果可得,虽然学生知道高等数学有应用价值,但是具体有什么用,与专业是否能融合等不够了解,应用意识不够强。
(三)对数学学习评价的情况
在对我校的高等数学教学内容是否满足学生目前学习专业需求的选择题中,只有8.18%的学生表示不够满足,其他基本满足,所以目前我们的教学内容是可以满足基本专业需求的。
在“你觉得高等数学的学习是否为本专业学生开发理性思维能力提供了基石”的选择题中,86.06%的学生认为是有为专业的理性思维能力提供基石的。
在对高等数学的任课教师的教学方式、考核方式和教学内容等方面的建议的开放题中,大部分学生提到:在教学内容中希望能以现实生活中的例子入手,让学生确实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例题希望能由简到难,从而树立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减少过多的枯燥的计算内容,重心在思维开拓与观察应用上,应注重解决问题,而非复杂的计算;在教学方法中希望能增加趣味性和實用性,多师生互动的环节,激活教学氛围,提高学习兴趣;在考核方面希望标准和难度降低些,多一些过程性考核等。
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的数学理论基础知识较薄弱,能意识到数学是可以辅助解决一些专业问题的工具,但是不知道怎么用,且解决相关问题的能力有待加强。
所以我们需要让学生知道他们学习高等数学要掌握什么内容,怎么样取得这样的学习成果。即要将学习成果为导向的理念融合到高等数学的教学当中,聚焦学生预期学习成果,将现行的学科导向逐步转变为成果导向。
(一)融入课程思政教育,确立三维教学目标
在确立三维教学目标时,就要跳出数学基础理论知识的框架,逐渐淡化知识的系统性和理论性,旨在将学生的培养目标与毕业要求达成一致。在知识与技能目标上,根据专业的需求和毕业的要求选择适合专业需求的知识目标,并根据实践需要划定重难点;过程与方法上要坚持“线上+线下”,不放弃“黑板+粉笔”的线下演算教学过程,同时借助现代化信息技术,结合“互联网+”的模式,运用“学习通”等平台有序教学,既有严谨的演算教学过程又能突出学生的主体,有课堂但不局限于课堂的教学可以满足绝大多数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根据教学内容多融入知识点的发展史,尤其是中国古代的数学发展和现代数学的应用,渗透数学思维注重自我体验和感悟,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正确的价值观。
(二)确定学生学习需求,重组与专业融合的数学教材建设
不同的专业对数学的需求不尽相同,如财经类的除了微积分以外,还需要数理与统计的相关内容,如计算机类专业,需要强调逻辑和算法等,所以在教材的建设上,数学内容的选择要满足既能体现数学素养又能为专业服务,即需要增强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问题的联系,加强数学知识与专业课内容的衔接,以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真正体会数学的应用性。因此哪怕是同样的教材,在不同的专业中,教学内容的选择也要结合学生的专业进行选择,从而开展有效的教学,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三)强调过程性考核,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基于学习成果为导向设计的高等数学教学,考核评价也需要遵循成果导向。我们需要有效地对学生学习成果进行考核,不能简单通过期末考核来体现,而应该多元化多维度地考量,强调过程性的考核。如可运用SOLO分类理论科学合理地制定出明确的量化指标。通过考核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知识的运用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等方面来不断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为将高职学生培养成适合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对技术技能需求人才,更好地为学好专业技能提供有力支撑,在基础相对薄弱的情况下,合理安排高等数学课程的知识结构,丰富教学内容是非常有必要的。本文以学习成果为导向,以惠州某职业院校的各专业高职生为例,对他们的数学学习态度、应用和学习持续评价进行问卷调查。以期背靠粤港澳大湾区飞速发展的极大优势,培养能够利用数学专业知识结合专业运用能力处理发展中遇到各类数据问题的专业技能型人才。
一、调查问卷的基本情况
(一)调查对象
调查对象是惠州某职业学院2017—2020级高职各专业学生,分为三组,第一组为刚入学新生,即2020级新生,第二组为在校已学高等数学的学生,即2019级已学习高等数学的班级的学生,第三组为已就业或实习的学习了高等数学的学生,即2018级和2017级部分学生。以统计助手的形式随机发放调查问卷,共收到882份问卷反馈。笔者对882份的三组不同调查问卷进行数据录入、整理、统计和分析。
(二)调查内容
该问卷是基于学习成果为导向的高等数学教学的问卷,所以在纵向的不同年级中用了不同的问卷,主要涉及数学的学习态度(体现学生的现状和期望)、应用(体现学生为什么学)和评价(体现了如何有效取得成果)等三个方面进行设计,在题型设计上,态度和应用的调查均以选择题为主,评价的调查则另外设置了开放题。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对数学学习态度的情况
克雷奇(Kreeh)等人1948年在《社会心理学的理论和问题》一书中提出态度是个体对自己所生活世界中某些现象的动机过程、情感过程、知觉过程的持久组织。因此在设计的时候将态度分为现状、情感、兴趣和动力四个方面。
根据问卷结果,大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现状是比较不满意的,尤其是刚入学的学生,认为自己成绩较差的达46.85%,而第二组和第三组认为比较差的则分别减少至14.84%和27.07%。
对高等数学的理解,三组过半的学生认为难以理解。认为可以解决很多实际问题的学生也比较多,分别为29.28%、48.44%和23.31%,说明大部分的学生对高等数学还是认同的,尤其是第二组的学生。
在对高等数学的学习兴趣方面,第一组和第二组的情况相近,分别有50.9%和61.72%的学生感兴趣,而第三组只有30.26%的学生是感兴趣的。
针对学习高等数学的动力调查结果中,缺少动力的较少,为考试的学生居多,主动学习数学的学生占比不高。
表1 数学学习态度调查情况表
(二)对数学应用价值的情况
对于高等数学学习的应用价值的调查中,第一组只有一个关于期待用处的选择题,而第二组和第三组还涉及与专业课关系的问题。对于数学学习的用处,新生对数学的学习期待比已学习过的第二组、第三组的情况较好,只有1.2%的学生认为无用,而第二组和第三组逐渐增加为2.17%和3.2%。雖然大部分学生对数学的应用是肯定的,对于在校的第二组学生认为对训练思维和与后续专业的学习有用的比例高于已经就业的第三组,但是第三组的学生选择对学习工作有用的比例最高,说明就业的学生明显感觉到数学对工作上的用处。
关于高等数学与专业课间的关系,对第二组和第三组的调查结果显示,只有14%的学生认为是密切的,70%的学生认为一般,16%的学生认为两者间没有什么关系。
通过问卷了解到,已经学习过高等数学的学生认为一元微积分对专业比较重要,这与我们目前的教学内容比较相符。
综合有关高等数学的教学应用的调查结果可得,虽然学生知道高等数学有应用价值,但是具体有什么用,与专业是否能融合等不够了解,应用意识不够强。
(三)对数学学习评价的情况
在对我校的高等数学教学内容是否满足学生目前学习专业需求的选择题中,只有8.18%的学生表示不够满足,其他基本满足,所以目前我们的教学内容是可以满足基本专业需求的。
表2 教学内容是否满足专业需求
在“你觉得高等数学的学习是否为本专业学生开发理性思维能力提供了基石”的选择题中,86.06%的学生认为是有为专业的理性思维能力提供基石的。
表3 高等数学的学习是否为本专业学生开发理性思维能力提供了基石
在对高等数学的任课教师的教学方式、考核方式和教学内容等方面的建议的开放题中,大部分学生提到:在教学内容中希望能以现实生活中的例子入手,让学生确实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例题希望能由简到难,从而树立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减少过多的枯燥的计算内容,重心在思维开拓与观察应用上,应注重解决问题,而非复杂的计算;在教学方法中希望能增加趣味性和實用性,多师生互动的环节,激活教学氛围,提高学习兴趣;在考核方面希望标准和难度降低些,多一些过程性考核等。
三、建议与总结
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的数学理论基础知识较薄弱,能意识到数学是可以辅助解决一些专业问题的工具,但是不知道怎么用,且解决相关问题的能力有待加强。
所以我们需要让学生知道他们学习高等数学要掌握什么内容,怎么样取得这样的学习成果。即要将学习成果为导向的理念融合到高等数学的教学当中,聚焦学生预期学习成果,将现行的学科导向逐步转变为成果导向。
(一)融入课程思政教育,确立三维教学目标
在确立三维教学目标时,就要跳出数学基础理论知识的框架,逐渐淡化知识的系统性和理论性,旨在将学生的培养目标与毕业要求达成一致。在知识与技能目标上,根据专业的需求和毕业的要求选择适合专业需求的知识目标,并根据实践需要划定重难点;过程与方法上要坚持“线上+线下”,不放弃“黑板+粉笔”的线下演算教学过程,同时借助现代化信息技术,结合“互联网+”的模式,运用“学习通”等平台有序教学,既有严谨的演算教学过程又能突出学生的主体,有课堂但不局限于课堂的教学可以满足绝大多数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根据教学内容多融入知识点的发展史,尤其是中国古代的数学发展和现代数学的应用,渗透数学思维注重自我体验和感悟,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正确的价值观。
(二)确定学生学习需求,重组与专业融合的数学教材建设
不同的专业对数学的需求不尽相同,如财经类的除了微积分以外,还需要数理与统计的相关内容,如计算机类专业,需要强调逻辑和算法等,所以在教材的建设上,数学内容的选择要满足既能体现数学素养又能为专业服务,即需要增强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问题的联系,加强数学知识与专业课内容的衔接,以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真正体会数学的应用性。因此哪怕是同样的教材,在不同的专业中,教学内容的选择也要结合学生的专业进行选择,从而开展有效的教学,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三)强调过程性考核,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基于学习成果为导向设计的高等数学教学,考核评价也需要遵循成果导向。我们需要有效地对学生学习成果进行考核,不能简单通过期末考核来体现,而应该多元化多维度地考量,强调过程性的考核。如可运用SOLO分类理论科学合理地制定出明确的量化指标。通过考核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知识的运用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等方面来不断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