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的“活化石”

来源 :瞭望东方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bben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道外区民间民俗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有10个系列近100个种类
  2016年7月底的一天,天刚见亮,位于哈尔滨北三道街的李氏熏酱的伙计已经在店门口支上了大铁锅开始熏肉。不远处,一家熟食店也点着了烤炉,挂在上面的一圈圈洗净的鸭子肥腴诱人。
  不久后,胡同里、大院内叫喊的起床声、倒泔水声、嬉闹声远近响起,老道外热闹起来,新的一天又开始了。 作为哈尔滨的开埠区,道外区历史上曾是东北三省最著名的国际商埠之一。 一百多年前,山东、河北、山西等地的移民“闯关东”涌入哈尔滨。彼时,道里区、南岗区还是沙俄的“国中之国”,处于中东铁路附属地以外的道外区,则开始成为老百姓的聚居地,变得日益热闹和拥挤,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老道外文化。
  历史变迁,岁月流转。而今,几经浮沉的老道外,开始再度转身。

中西合璧的“圈楼”


  走在哈尔滨老道外,历史的印记在老照片一样的街景里跳跃:中西结合的建筑、陈旧的木质窗楣、胡同拐角随意停放的独轮车,以及不时响在耳畔的商铺吆喝声……让人感受到与在钢筋水泥灌注的城市里完全不一样的生活状态。 在老道外,全国保留面积最大的中华巴洛克建筑群正坐落此间。历经百年沧桑,这些建筑默默记录着一个地区的历史背景、故事和城市文化的个性。
  巴洛克一词源自欧洲,意为“不规则的珍珠”,中华巴洛克即西方巴洛克艺术与中国建筑艺术的奇妙结合。 道外区文体局副局长胡燕翔告诉《瞭望东方周刊》,中华巴洛克建筑最能彰显老道外独特的民俗魅力。它在外立面上保留了兴起于17世纪的西方巴洛克建筑的精美造型和追求新颖奇特的艺术效果,同时又在平面布局上结合了中国传统的四合院风格,并大量应用字匾、铜钱、蝙蝠、牡丹、石榴、仙鹤等中国元素进行装饰。 这些建筑大多建于上世纪10至30年代。当时,掘到第一桶金的民族资本家仿效洋人,在道外建起自己的“小洋楼”。
哈尔滨中华巴洛克民俗文化节上,民间艺人为游人们展示满族绣工

  胡燕翔说,19世纪末,中东铁路修建和松花江通航,使哈尔滨成为东北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在道外南头道街一带,一些小的商号开张,陆续又有一批精明干练、有头脑、有胆识的民族工商业精英聚集,在南二道街大开商铺、置办实业。 后来,这些民族经济最初的探路者在道外腹地置地盖房,盖楼的样式开始追求西方的“华丽”与“摩登”,于是中西合璧的中华巴洛克式建筑群落就此诞生。
  一些当地人习惯把中华巴洛克建筑称作“圈楼”,这些由早期民族企业家建造的“小洋楼”综合了居住、经商、开店等多种需求,有属于自己的特色,并非简单地模仿西方。 本刊记者实地探访发现,南六道街、七道街的几处中华巴洛克建筑的楼房一般为二至三层,形成合围式的“四合楼”。
  这些老房子外观华丽、设计繁复,欧陆风情浓郁。但走进院内,别有洞天,地道的中式四合院、天桥、回廊,一股回归中国故居的“深情”扑面而来。 目前,道外区内西起景阳街、东至十道街、北起升平街、南至南勋街的这片面积53.11公顷的街区,因建有大量的中华巴洛克建筑,已被哈尔滨城市规划局划定为“哈尔滨道外传统商市历史文化街区”。

这里的口味最正宗


  作为哈尔滨城市记忆的重要见证者,老道外除了有极具特色的中华巴洛克建筑群,还有整个哈尔滨最多的老字号和特色小吃,五行八作、十样杂耍群英荟萃,民间艺人竞相争艳。
  所有这些,一步步积淀着城市的文化底蕴。 可以说,老道外小吃是哈尔滨的美食精华所在。行走在这里,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场景:不少人慕名而来,共同挤在一张小方桌边,一边吃一边啧啧赞叹。 老道外人很会生活,赚钱不是第一位的,很多饭店只在中午或晚上营业,饭菜也不管够,卖没了,今天就歇业了。 据胡燕翔介绍,道外的地方小吃光品种就有300多个。最早的老字号是1902 年开设的张包铺,随后老边饺子、油茶元宵、缸炉烧饼、耳朵眼儿炸糕、回头等特色小吃陆续出现,风味特色别具一格。 中午时分,丰润街上的一处扒肉店,外表老旧,里面也老旧,时光在这里好像又回到了数十年前。踱进店内,熙熙攘攘,座无虚席,一些人就算等位也要尝上一口这属于哈尔滨人的老味道。
  “这里的口味最正宗,别处哪比得了。”一位常来的食客说。
  老道外的民间艺术也不少。远在清朝末年,道外区就出现了曲艺茶园,实质是小剧场。至民国时期,各种茶园、舞台的建立达到鼎盛,享有“独冠关东”之称。 此外,大量关内移民带来了精湛的手工艺技术,曲靖扎的跑驴、李国清绘制的红火脸谱、黄学武的刺绣艺术、穆宝奎和柳进德老人制作的风筝等,不胜枚举。 例如,道外区著名的皮影艺术已经有140 多年的历史。当初的河北乐亭“驴皮影”传入东北,经过融合逐渐演变成具有北方特色的皮影戏。 胡燕翔说,民间艺人喜欢展示和竞技,比比谁的玩意儿好、谁的技艺精,老百姓也乐于欣赏能人的绝技,这种氛围造就了道外区民间艺术种类多、能工巧匠层出不穷的局面。
  目前,道外区民间民俗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有10个系列近100个种类,被业内许多专家学者称为哈尔滨社会历史的“活化石”。

老字号的理念


  黑龙江省社科院研究员董鸿扬告诉《瞭望东方周刊》,在哈尔滨的多元文化结构中,老道外文化是最具底色性、本土性的城区地域亚文化。在这里,关东文化、黑土文化彼此交融,孕育了百折不挠、自强不息、艰苦创业的“闯”劲和进取开拓的文化精神,对哈尔滨人产生了各方面影响。 道外区是哈尔滨民族工商业的诞生地。上个世纪初,老道外已经显现出商业中心的迹象,众多老字号和商铺林立,经营品种齐全,且独具一格,最多时已经有商铺1000多家。   73岁的老人王福生从小就生活在道外。他向《瞭望东方周刊》回忆,以民族企业同记、老鼎丰为代表的道外商业文化直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还很繁荣,从靖宇大街上看,商铺能从北头道街绵延到北二十道街,这样的盛况一直让他怀念。 即使到现在,一些百年老字号企业依然经营良好,它们在长期的发展和探索中形成了一套自己的经验。
  《哈尔滨市道外区志(续志)》对这些老字号的经营有这样的记载:“一是独具一格、以我为先;二是质量第一、信誉第一;三是管理严格,有章必循;四是启用能人、不徇私情。” 这样的经商理念,在今天来看仍然可以借鉴。

开发文化遗存


  临街的一家茶馆,光线略暗的屋内古色古香,安静闲适。
  透过小窗向外望,不时可以看见背着双肩旅游包、手拿相机或自拍杆的游客驻足穿梭。不远处,一个短发少女撑着遮阳伞在一栋老楼前正欢快地摆出各种造型,不时传来一阵笑声。一旁,摄影师正在弯腰拍照,时光在他们身边定格。 本刊记者获悉,2004年区划调整以来,道外区把发展旅游业当作推动全区发展的关键,提出了建设旅游大区的发展目标。
  “我们以开发文化遗存为重点,建设老城区的旅游项目,复建了哈尔滨关道遗址文化公园,建设老道外中华巴洛克历史文化区,汇聚老道外的传统民俗文化、商贾文化和饮食文化,成为老哈尔滨城市的缩影。”
  胡燕翔说。 近年来,旅游业成为哈尔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哈尔滨市旅游局提供的数据显示,2015年哈尔滨接待游客数量达到6490.9万人次,旅游总收入907.9亿元,总收入同比增长15.4%。旅游收入占全市GDP比重达10%以上,成为支柱产业。
  面对巨大的“旅游蛋糕”,拥有深厚文化底蕴和资源的道外区自然要迎头而上。 走进位于街区中部的哈尔滨民间艺术展览馆,种类不下百种的布艺手工艺品、桦树皮画、皮影等各类民俗商品让人目不暇接。相邻的戏剧社内,包括相声、评书、京剧在内的不同种类的曲艺节目每天轮番上演,两个剧场的上座率平均都在70%左右。 负责运营老街的哈尔滨好民居资产运营管理有限公司招商部门经理王金龙向《瞭望东方周刊》介绍,目前中外游客的到访量在不断增多,2015年整个老街接待的游客数量达到了180余万人次,与2014年同期相比增加了三成左右。

老城改造不能丢“魂”


  上世纪90年代后,老道外逐渐走向衰落。 哈尔滨市房地产业协会副秘书长于志华告诉《瞭望东方周刊》,旧时的富商宅邸渐渐成为数十户百姓共同居住的杂院或挪作他用,虽然基本保持原样,但因年久失修,砖木结构的外墙体均有不同程度的老化、破损。 由于道路狭窄,缺少集中供热、下水、煤气等基础设施,生活环境很差,加之私建乱建严重,还存在极大火灾隐患。 据了解,因为失火、拆毁等原因,目前仅存的靖宇街部分老建筑和道外头道街、二道街、三道街、四道街的一些建筑仅是原建筑群的一半不到。未被商业开发的部分破旧不堪,而且穿插着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建的火柴盒式住宅,与老建筑群极不协调。 一些优秀传统文化,也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推进淡出人们视野。
  胡燕翔举例说,过去道外渔歌小调、扎龙灯、吹糖人、焊洋铁壶等随处可见,一代一代人靠手艺生存,传承着民间艺术,但现在老艺人越来越少,保留下来的艺术品种也不完善。 于志华认为,民间艺术和老建筑的生命不仅在于“美”,更在于它们是凝固的时间、跳跃的魂。对老城的改造既要发展,也要保护,不能把“真文物”变成“假古董”,否则将失去历史原汁原味的味道。 对于老道外的开发,人们有不同的看法。 正在中华巴洛克历史街区参观的一位无锡游客对本刊记者说,老建筑就是因为其沧桑感、原生态才引起人们的共鸣,“这里的原住民被异地腾迁,少了一些民间的味道,其实通过他们的生活和讲述可以了解到更多真实有趣的历史”。
  在董鸿扬看来,对一些胡同、大院、老店名店、老字号及戏曲、杂耍等能保留的要尽量保留,老道外的商业文化、餐饮文化、民俗文化更需要一个本真的载体。 而针对一些传统文化消失、缺少资金维护的现状,胡燕翔建议,政府部门应进一步拿出一定数额的经费,可以以区政府购买的形式,也可以奖代投,真正用到每年民间民俗文化的保护和开发上。
其他文献
“一部电影制作完成后,它并没有完全地完成,它只完成了其中的三分之二,剩下的三分之一是需要在电影院完成的。”导演此时的责任,就是“得在观众进场之前,做到我能做的一切,我觉得这也是电影的一部分”  以16.11亿元票房登顶2015年国内2D电影票房榜首、国产电影总票房年度亚军,《港囧》仍然没有让徐峥松口气。  从影片上映第一天就认真查看影评,感觉就像在好评和差评之间“坐过山车”,但即使被“吐槽塞到了冰
南水北调对水质保护的要求,给淅川戴上了“紧箍咒”,也成为撬动绿色转型的“金箍棒”  两岸青葱,鸟鸣低旋,一库清水静谧。3年前,清冽的丹江水从这儿奔涌而出,沿着千里长渠一路北上,流过中原、奔入京津。守着“大水缸”,握着“水龙头”,作为南水北调中线最重要的水源地,为守护好这一渠清水,河南省淅川县淘汰落后产业,向绿色发展转型。3年来,经历过转型阵痛的淅川开始尝到了绿色发展的甜头,更加坚定了前行的步伐。南
关于第三次工业革命的观点,比较有代表性的有两种,一种以保罗·麦基里(《经济学人》编辑)为代表,一种以杰里米·里夫金为代表。  什么是第三次工业革命  2012年4月,英国《经济学人》杂志发表了有关第三次工业革命的专题文章。该刊著名编辑保罗·麦基里认为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核心是数字化革命,标志是3D打印技术,关注点是数字化制造和新能源、新材料的应用。并对工业革命提出了新的观点,认为第三次工业革命就是现在
除了特别会做饭,还要具有丰富的饮食历史文化知识,  在此基础上,再发掘出自己的料理特长并开发出有特色的食谱  第一次在日本的料理杂志上看到“料理研究家”这个词,以为是指研究料理的专家学者。但后来发现,这些人中很多是家庭主妇,介绍的也只是面向普通家庭的日常料理食谱,于是觉得很奇怪——普通人也能被称为“研究家”?  这个疑问,到数年之后才得以解开。  日本料理之所以在世界范围内以美味、健康、极具美感著
在实现“网货下乡、农产品进城”双向流通功能的过程中,  以买卖为切口,打造农村医疗、健康、旅游等生态链以及智慧县域、智慧乡村的梦想,正在贵州逐渐变成现实  从贵阳龙洞堡机场出发,车行近4个小时后在前往习水县二里乡红工村的途中,不断闯入视线的,除了绿洲红城特有的秀美风光,还有黔北大山深处的高崖险路。  不过,大街小巷的“农村淘宝要啥有啥”、“与其在外东奔西跑,不如在家农村淘宝”等宣传标语,又在提醒着
根据我们最新针对中国雇主所做的调查,2016年,首席财务官(CFO)、IT技术人员和业务发展经理在中国市场上拥有较大需求。拥有这些专业技能的员工有望在2016年实现较大的职业发展。  从企业类别来看,银行及其他金融服务机构、教育机构、快速成长的中小型企业、创业公司和IT公司将是今年招聘更为积极的雇主。    “我们特别注意到,中小型企业和创业公司在中国正飞速发展,因其业务发展成功而产生了更多的新职
作为中国白酒领军品牌,承载着千年酒文化精髓的五粮液曾在1915年的“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名扬世界。如今百年过去,以五粮液为代表的中国白酒正酝酿着在更广阔的国际舞台上光荣绽放。  5月25日,主题为“百年世博荣耀绽放”的五粮液“耀世之旅”全球文化巡展活动结束了成都站的首秀,来到了第二站上海。  这是一场文化气息浓厚的美酒盛宴,包含文化品鉴、文化论坛、美酒品鉴三大板块,来自华东地区的企业事业单位、高校
一些不法分子篡造病历、诊断证明假冒“求助者”,通过“轻松筹”平台在微信朋友圈转发,吸收数额不等的捐款。此种行为达到一定数额即符合诈骗罪的情形,将依法面临刑事制裁。  当然,还有一种情形值得研究:当求助人得到的捐款所得高于实际需求时,多余款项如何处理?目前,实践中认为,多余的捐款属于求助人不当得利,应按照不当得利的法律规则处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九十二条规定,应当将取得的不当利益返还受损失
对于口头遗嘱,法院建议,必须以遗嘱人突发疾病和意外并危及生命为前提,由两名以上无利害关系的见证人在场见证,且遗嘱人最终确因该突发变故去世、没有机会选择其他遗嘱,订立口头遗嘱过程应尽量录音录像。  口头遗嘱只在危急情况下适用,危急情况消失后,所立的口头遗嘱即歸于无效。录音遗嘱由于形成及保存的方式不方便,实践中很少被采用。大部分人所立的遗嘱通常是自书遗嘱和代书遗嘱。  当立遗嘱人因病卧床或在年老体衰、
呼唤“工匠精神”不是说要回到工业化革命之前那种手工作坊的生产方式,而是与现代化的技术手段更好地结合  以往中国的企业似乎总喜欢谈“做大”,今天回过头来看,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品牌附加值低,只能通过扩大规模来保持利润。然而,在资源能源越来越紧张、环境污染情况越来越严重以及人口红利逐渐消失的今天,单纯靠成本优势和规模效应挤出来的利润,已经捉襟见肘。  无数曾经风光无限的企业忽然发现,失去成本优势的同时,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