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托尔斯泰也说过:“成功的教育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数学教学中,应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1.创设趣味情境。在课堂教学中,借助一些电教手段来精心设计有趣的教学情境,诱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以最佳的心理状态,投入到探索新知识的学习活动中。如:我在教学“比0小的数”时,先用课件演示了:电视画面上的“-13”,表示气温比0℃低13℃;地图上的“-155”,表示吐鲁番盆地最低处的海拔高度比海平面低155m;资料卡片中的“-117.3”,表示酒精凝固的温度比0℃低117.3℃;新闻报道中的2000年上海常住人口的自然增长率为“-0.03%”,这个数比0小0.0003。像这样比0小的数我们给它们起个什么样的名字呢?这些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具有怎样的作用呢?通过课件的演示及教师这短短几句诱导式的提问,创设了学习的情境,激起了学生积极探求知识的欲望。
2.现代教学手段。信息技术在高速发展,二十一世纪是信息的世纪,是竞争的世纪。在数学教学中,要创造条件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辅助教学。如使用多媒体、幻灯、投影等教学,将抽象数学知识变为具体形象知识,以此提高教学效果,达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3.运用精彩表演。讲台就是舞台,教师既是导演也是演员,教师幽默、风趣、优美、准确、诙谐的语言,抑扬顿挫的语调,恰如其分的表演动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体验中获取知识。如在勾股定理教学中,我首先引导学生拼图证明勾股定理,而后引导学生根据第二个图形,问能否通过引入辅助线构造一个直角梯形来证明?当学生获得证法后,我适时地告诉学生,这是1868年一位美国人发现并证明的,他在不久后就当选为美国的第二十任总统,真是英雄所见略同,说明同学们也具有总统的才华!这时,学生的兴趣被激发了,对勾股定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4.实用数学导学。利用知识自身的魅力,巧设疑问,巧设悬念,剌激学生的求知欲,根据数学本身的科学性、逻辑性等特点和教材内容的需要设置有意义、有探索价值、有趣味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发学生的求知欲,激发解决问题的兴趣。如:在教学勾股定理以后,我出了这样一道习题让学生讨论。“今有一个边长为4米的正方形水池,水池中央有一株荷花露出水面1米,一阵风吹来,将荷花吹地倾斜了,荷花正好与水面相平,并且落在池边,求这个水池的水深?”学生的解题兴趣顿时被激发出来。
5.设置悬念情节。人的思维在解决具体问题时才会积极起来,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为学生设置一些“疑问”和“悬念”,就可以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探索问题的积极性。如,在教学“线段垂直平分线”一节时,我是这样导入新课的:“由于水源被污染,A、B、C三个村庄决定合建一个自来水厂P,怎样确定水厂位置,使P到三村A、B、C的距离相等?”学生们先独立思考,然后小声讨论,不得其果,这时我问同学们:“我这里有一个方案,同学们想不想知道?”同学们喊:“想!”我又问:“到底想不想?”同学们大喊:“想!”我接着平静地说:“那好,我们在学习本节课的知识后,自己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了,大家说好不好?”同学们高喊:“好!”这样将学生的兴趣就激发出来了。
6.直观形象操作。直观性原则是一条重要的教学原则,无论是实物直观、模型直观、图像直观,还是语言直观都能引起学生的极大兴趣。如在教学圆柱体和圆锥体的表面积、体积等内容,用实物或多媒体课件展示圆柱体和圆锥的展开图,可使学生直观形象地理解新知,突破难点。
根据初中生好奇、爱动的特点,让每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摆一摆、拼一拼、画一画、折一折等实践活动,让他们亲自动手操作,一方面可以满足初中生动手、动脑和求知的需要,另一方面可以为数学概念的建立打下形象、生动的表象基础,这样就容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7.密切师生关系。俗话说:“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在教育工作中,单方面的说教、灌输已越来越引起学生的反感。学生们要求被理解、被尊重。这就要求教师转变教育观念,蹲下来和学生说话,静下心来倾听对方的心声,这本身也是教育,是一种从教育神坛走下来的教育。因而学生喜欢什么学科,与任课教师有着密切联系。作为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的教师,只有使学生感到可敬可亲,才能强有力地吸引学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大量的教育实践证明,只有在一个民主、平等、和谐、活跃的教学环境和气氛中,师生彼此的尊重、信任,体验丰富的想象力,才能真正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才会把学习的过程当作一种享受、体验成功的过程。
总之,兴趣的激发在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对提高教学质量具有深远意义,广大教育工作者,在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要注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不再把学习数学当作一种沉重的负担,让他们在浓厚的兴趣中获取更多的知识。
1.创设趣味情境。在课堂教学中,借助一些电教手段来精心设计有趣的教学情境,诱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以最佳的心理状态,投入到探索新知识的学习活动中。如:我在教学“比0小的数”时,先用课件演示了:电视画面上的“-13”,表示气温比0℃低13℃;地图上的“-155”,表示吐鲁番盆地最低处的海拔高度比海平面低155m;资料卡片中的“-117.3”,表示酒精凝固的温度比0℃低117.3℃;新闻报道中的2000年上海常住人口的自然增长率为“-0.03%”,这个数比0小0.0003。像这样比0小的数我们给它们起个什么样的名字呢?这些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具有怎样的作用呢?通过课件的演示及教师这短短几句诱导式的提问,创设了学习的情境,激起了学生积极探求知识的欲望。
2.现代教学手段。信息技术在高速发展,二十一世纪是信息的世纪,是竞争的世纪。在数学教学中,要创造条件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辅助教学。如使用多媒体、幻灯、投影等教学,将抽象数学知识变为具体形象知识,以此提高教学效果,达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3.运用精彩表演。讲台就是舞台,教师既是导演也是演员,教师幽默、风趣、优美、准确、诙谐的语言,抑扬顿挫的语调,恰如其分的表演动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体验中获取知识。如在勾股定理教学中,我首先引导学生拼图证明勾股定理,而后引导学生根据第二个图形,问能否通过引入辅助线构造一个直角梯形来证明?当学生获得证法后,我适时地告诉学生,这是1868年一位美国人发现并证明的,他在不久后就当选为美国的第二十任总统,真是英雄所见略同,说明同学们也具有总统的才华!这时,学生的兴趣被激发了,对勾股定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4.实用数学导学。利用知识自身的魅力,巧设疑问,巧设悬念,剌激学生的求知欲,根据数学本身的科学性、逻辑性等特点和教材内容的需要设置有意义、有探索价值、有趣味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发学生的求知欲,激发解决问题的兴趣。如:在教学勾股定理以后,我出了这样一道习题让学生讨论。“今有一个边长为4米的正方形水池,水池中央有一株荷花露出水面1米,一阵风吹来,将荷花吹地倾斜了,荷花正好与水面相平,并且落在池边,求这个水池的水深?”学生的解题兴趣顿时被激发出来。
5.设置悬念情节。人的思维在解决具体问题时才会积极起来,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为学生设置一些“疑问”和“悬念”,就可以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探索问题的积极性。如,在教学“线段垂直平分线”一节时,我是这样导入新课的:“由于水源被污染,A、B、C三个村庄决定合建一个自来水厂P,怎样确定水厂位置,使P到三村A、B、C的距离相等?”学生们先独立思考,然后小声讨论,不得其果,这时我问同学们:“我这里有一个方案,同学们想不想知道?”同学们喊:“想!”我又问:“到底想不想?”同学们大喊:“想!”我接着平静地说:“那好,我们在学习本节课的知识后,自己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了,大家说好不好?”同学们高喊:“好!”这样将学生的兴趣就激发出来了。
6.直观形象操作。直观性原则是一条重要的教学原则,无论是实物直观、模型直观、图像直观,还是语言直观都能引起学生的极大兴趣。如在教学圆柱体和圆锥体的表面积、体积等内容,用实物或多媒体课件展示圆柱体和圆锥的展开图,可使学生直观形象地理解新知,突破难点。
根据初中生好奇、爱动的特点,让每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摆一摆、拼一拼、画一画、折一折等实践活动,让他们亲自动手操作,一方面可以满足初中生动手、动脑和求知的需要,另一方面可以为数学概念的建立打下形象、生动的表象基础,这样就容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7.密切师生关系。俗话说:“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在教育工作中,单方面的说教、灌输已越来越引起学生的反感。学生们要求被理解、被尊重。这就要求教师转变教育观念,蹲下来和学生说话,静下心来倾听对方的心声,这本身也是教育,是一种从教育神坛走下来的教育。因而学生喜欢什么学科,与任课教师有着密切联系。作为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的教师,只有使学生感到可敬可亲,才能强有力地吸引学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大量的教育实践证明,只有在一个民主、平等、和谐、活跃的教学环境和气氛中,师生彼此的尊重、信任,体验丰富的想象力,才能真正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才会把学习的过程当作一种享受、体验成功的过程。
总之,兴趣的激发在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对提高教学质量具有深远意义,广大教育工作者,在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要注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不再把学习数学当作一种沉重的负担,让他们在浓厚的兴趣中获取更多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