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当今,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教育质量,强调着力解决好教育的针对性、时效性,文章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基本观点和辩证唯物主义理论为基础,提出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分层次教育的必要性;阐述了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施分层次教育的含义和原则,并就具体措施作简要介绍。
关键词: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分层次教育 实施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经济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作用,对于各项工作的开展都具有重大意义。高校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摇篮,作为未来中国改革和发展的骨干力量——大学生,其思想政治素质直接关系到国家民族的命运,因此,国家高度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方面,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另一方面,中共中央、国务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指出应“坚持德育为先”,要“构建有效衔接的德育体系,创新德育形式,丰富德育内容,不断提高德育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高等院校只有顺应新形势的要求,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分层次对学生进行德育工作,才能有效发挥高等学校的教育、管理和服务功能[1]。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施分层次教育的必要性
(一)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趋于多元化。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一体化的进程不断加快,各种社会问题层出不穷,对大学生产生了深刻影响。在这一进程中,传统与现代、本土文化与西方文明交织在一起,使大学生面临着困惑,也使大学生政治信仰、理想信念、价值取向模糊甚至是产生错误的认识。在这一进程中,我们在积极吸纳世界现代文明的同时,西方种种腐朽的思想观念也乘虚而入,严重搅乱了大学生原有的思想道德观念。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取向面临前所未有的冲击,国家民族观念可能淡化,社会主义价值观将会受到严重挑战。
(二)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大学生获得知识和信息的方式呈现多样化。
互联网的兴起,网络信息的高速传播,打破了时空的阻隔,给大学生学习和获得信息开辟了新的渠道,为他们交往提供了方便、高效的工具,极大地改变着他们的生活、学习、交往和娱乐方式,对他们思想观念的形成产生重要而深刻的影响。但由于网络立法的滞后性、网络技术的欠完善性,给“黄、赌、毒、邪”等腐败没落文化以可乘之机,致使少数大学生精神空虚,行为失范,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同时,境内外一些敌对势力经常利用网络对高校进行渗透,一些错误思潮和观点不时在高校网络出现。这一切都给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
(三)严峻的竞争和就业形势,使大学生心理障碍日渐严重。
大学是一个网聚精英、人才辈出的地方,许多学生刚从高中升入大学,原有的优越感一下子消失殆尽。于是,许多人产生自卑心理逐渐走向自我封闭,产生心理障碍,最终自甘堕落甚至滑向犯罪的深渊。同时,随着高校的扩招,大学生毕业面向市场,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等的就业方式在逐步取代“铁饭碗”的传统模式,就业困难逐步彰显。一些大学生不善于接纳变化,只局限于所学专业。一些学生自我定位不清,缺乏对困难的自我处理能力。此外,对生活的困惑、人际关系不佳,以及社会上一些不合理的现象的影响,使很多在校大学生感到前途渺茫,学习积极性受挫,政治热情下降。
(四)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使思想政治教育的阵地逐渐缺失。
由于受到商品经济大潮的冲击,高校后勤改革不断深入,不断社会化。一些社会机构和个人参与到学校后勤建设中来,其功利取向十分突出,这给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极其严峻的挑战。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势单力薄,相继失守。比如大学生公寓历来都是学校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阵地。随着高校后勤服务的社会化,以及外界投资的介入,使传统的学生宿舍的管理和服务育人的功能相继缺失。同时,市场经济激发了人们的主体意识,诱发个人主义和拜金主义的思想,这一切都给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不利的因素。
二、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施分层次教育的认识
分层次教育作为一项常见的教育实践,出现于很多国家的教育中。近年,一些高校也渐渐引入分层次教育,其主要原因是:人们普遍认为,教一群各方面都类似的学生相对比较容易,效果更好。然而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进行分层次教育却很少被提及,这也是本文的意义所在。
Wotherspoon(1998)认为,从教育学角度分析,实施分层次教育的理由是:在由具有相似背景、相似兴趣和相似能力的学生组成的集体实施教育,比在由不同类型的学生混合成的集体实施教育,会更有效率和效果。为了达到教育的目的,分层次教育必然要根据特定的兴趣和需要等标准,把学生分成不同的类别。学生被分类之后,给他们提供的课程和对他们实施的教育,都被认为是适合他们能力的,并且与对每一个学生前途的评估相称(Wheelock,1992)。这样,分层次教育可以使教育与受教育者更加密切相关,使学生接受到更适合于他们能力和未来发展的教育。
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施分层次教育的原则及理论依据
分层次教育是引导同类群体独特性发展的教育。它以尊重差异为前提,以提供多样化教育资源和自主选择为手段,以促进个体生命的自由而充分的发展为目的。根据此定位,分层次教育作为一种思想,贯彻在教育实践过程中,要遵循如下最基本的原则。
(一)分化性原则。
尊重差异性是分层次教育的前提。尊重差异就意味着承认学生之间发展的差异性。教育就是使每个人“各得其所”。我们要在集体教育中更好地“关注学生的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这就需要贯彻分化性原则:分化性原则就是在集体教育的框架中,根据一类学生或个别学生之间的差异性,进行分层教学、分类指导,使教育尽可能适合每个学生,促进他们充分、自由、独特地发展。因此,安排教育教学活动时要尽可能适应学生的差异性,根据一类学生之间的差异,尽可能进行分层教育、分类指导,促进学生充分、自由地发展。
(二)自主性原则[2]。
自主性原则是针对强制性教育、他主教育而言的。反思我们长期以来的教育,剥夺了人的主动权,不是“生本”教育。这样的教育把学生形成积极、主动、自主的自我的可能性扼杀了。但教育不能压制人的自主性,发展的主动权永远属于个体自身。教育就在于为个体生命的自主发展创造所需要的条件,让生命自主、自由地发展,分层次教育就可以达到这样的效果。
(三)“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3]。
分层次教育的依据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分层次教育的基本原则。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才会使分层次教育具有针对性。一方面,我们要根据专业需要或补充的实际确定分层次教学的课程和内容。另一方面,我们要根据学生身心各方面需求和学校教育资源实际确定分层次教学的形式。学生个体的身心各方面也表现出很大的差异。只有适合个体差异的教育,才真正是“以学生为本”的教育。
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施分层教育的措施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分层次教育是一个鼓励先进、照顾多数,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切合人们思想实际的教育实践。新时期,我们在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目标、内容和方法上,实施全方位和立体化分层。
(一)在对象上,要根据学生的不同思想状况,进行分层次归类。
第一,根据受教育对象的专业特征的层次差异性进行分类。对于理科生,我们要加大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知识的传授,而对于文科生,我们则可侧重思想政治教育方面思想较为深刻的思想的提高。而对于文科生中的思想政治专业的学生,我们则要更多地为他们提供学科前沿和热点的知识。
第二,根据受教育对象的年级特征的层次差异性进行分类[4]。对于刚升入大学的新生,社会环境、学习方式等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他们在思想及行动上,往往不适应,我们要侧重于提高他们的适应能力。而二、三年级大学生由于对大学环境的熟悉和对专业知识的进一步理解,我们要侧重于开拓他们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扎实专业基础。毕业年级的大学生处在由学校走向社会的转折阶段,他们大都“思想活跃、心绪不定”,既要考虑毕业生们所关心的共同问题,又在政治追求和职业选择等问题上表现得矛盾重重,我们要侧重于做好他们的就业指导工作。总之,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心理、生理和思想行为的特征表现也不同,我们要分层次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二)在目标上,要根据人们的不同思想状况,作出分层次要求[5]。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多层次的系统,坚持分层次教育原则就要把教育的先进性和广泛性加以区别,承认多元价值取向的合理性。例如,无私奉献精神是人类几千年来世代相传的一种高尚美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应大力提倡无私奉献精神,以削弱拜金主义带来的负面影响,但并不等于全社会的人都能达到无私奉献的境界。在实践中,对奉献的要求应该是分层次的。在最高层次上,无私奉献是对共产党人的要求。在一般层次上,不以损人利己来保全自己的个人利益也是可行的。在低层次上,在不违法的前提下,即便“有私”奉献仍是现行政策允许的。
(三)在教育的内容上,要体现由低到高逐步深化的层次顺序[5]。
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按问题性质分类,第一个层次是政治问题,即政治方向和原则问题。第二个层次要解决意识、思想问题,即“三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第三个层次是解决认识问题,即“四科”: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第四个层次是解决实际问题。由于人们生活的环境不同,受教育的程度不同,人格判断力高低不同,因此每个人的需要也不同。
(四)在方法上,依据各群体不同的特点和需要,选择不同的方法。
认真分析群体的心态、观念出现的差异,根据不同群体认识特点,选择适合他们的方法。思想政治教育要对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需要给予充分重视,在选择方法时,因时、因地制宜,因人利导,不能千篇一律。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坚持教育对象的层次性与差异性的存在,强调要从教育对象的特点出发,因人施教,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教育,坚持共性与个性的统一。
参考文献:
[1]刘黎等.分层次培养:理意与实践[J].辽宁教育研究,2004,(5):48-50.
[2]冯建军.试论个性化教育的原则[J].江西教育科研,2004,(5):3-5.
[3]杨琳.关于分层次教学的哲学思考[J].职教论坛,2004,(2):22-23.
[4]巴勇.关于高校按年级分层次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J].教育探索,2002,(11):33.
[5]祖嘉合.试论邓小平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特色[A].邓小平与当代中国和世界——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
关键词: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分层次教育 实施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经济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作用,对于各项工作的开展都具有重大意义。高校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摇篮,作为未来中国改革和发展的骨干力量——大学生,其思想政治素质直接关系到国家民族的命运,因此,国家高度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方面,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另一方面,中共中央、国务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指出应“坚持德育为先”,要“构建有效衔接的德育体系,创新德育形式,丰富德育内容,不断提高德育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高等院校只有顺应新形势的要求,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分层次对学生进行德育工作,才能有效发挥高等学校的教育、管理和服务功能[1]。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施分层次教育的必要性
(一)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趋于多元化。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一体化的进程不断加快,各种社会问题层出不穷,对大学生产生了深刻影响。在这一进程中,传统与现代、本土文化与西方文明交织在一起,使大学生面临着困惑,也使大学生政治信仰、理想信念、价值取向模糊甚至是产生错误的认识。在这一进程中,我们在积极吸纳世界现代文明的同时,西方种种腐朽的思想观念也乘虚而入,严重搅乱了大学生原有的思想道德观念。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取向面临前所未有的冲击,国家民族观念可能淡化,社会主义价值观将会受到严重挑战。
(二)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大学生获得知识和信息的方式呈现多样化。
互联网的兴起,网络信息的高速传播,打破了时空的阻隔,给大学生学习和获得信息开辟了新的渠道,为他们交往提供了方便、高效的工具,极大地改变着他们的生活、学习、交往和娱乐方式,对他们思想观念的形成产生重要而深刻的影响。但由于网络立法的滞后性、网络技术的欠完善性,给“黄、赌、毒、邪”等腐败没落文化以可乘之机,致使少数大学生精神空虚,行为失范,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同时,境内外一些敌对势力经常利用网络对高校进行渗透,一些错误思潮和观点不时在高校网络出现。这一切都给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
(三)严峻的竞争和就业形势,使大学生心理障碍日渐严重。
大学是一个网聚精英、人才辈出的地方,许多学生刚从高中升入大学,原有的优越感一下子消失殆尽。于是,许多人产生自卑心理逐渐走向自我封闭,产生心理障碍,最终自甘堕落甚至滑向犯罪的深渊。同时,随着高校的扩招,大学生毕业面向市场,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等的就业方式在逐步取代“铁饭碗”的传统模式,就业困难逐步彰显。一些大学生不善于接纳变化,只局限于所学专业。一些学生自我定位不清,缺乏对困难的自我处理能力。此外,对生活的困惑、人际关系不佳,以及社会上一些不合理的现象的影响,使很多在校大学生感到前途渺茫,学习积极性受挫,政治热情下降。
(四)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使思想政治教育的阵地逐渐缺失。
由于受到商品经济大潮的冲击,高校后勤改革不断深入,不断社会化。一些社会机构和个人参与到学校后勤建设中来,其功利取向十分突出,这给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极其严峻的挑战。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势单力薄,相继失守。比如大学生公寓历来都是学校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阵地。随着高校后勤服务的社会化,以及外界投资的介入,使传统的学生宿舍的管理和服务育人的功能相继缺失。同时,市场经济激发了人们的主体意识,诱发个人主义和拜金主义的思想,这一切都给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不利的因素。
二、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施分层次教育的认识
分层次教育作为一项常见的教育实践,出现于很多国家的教育中。近年,一些高校也渐渐引入分层次教育,其主要原因是:人们普遍认为,教一群各方面都类似的学生相对比较容易,效果更好。然而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进行分层次教育却很少被提及,这也是本文的意义所在。
Wotherspoon(1998)认为,从教育学角度分析,实施分层次教育的理由是:在由具有相似背景、相似兴趣和相似能力的学生组成的集体实施教育,比在由不同类型的学生混合成的集体实施教育,会更有效率和效果。为了达到教育的目的,分层次教育必然要根据特定的兴趣和需要等标准,把学生分成不同的类别。学生被分类之后,给他们提供的课程和对他们实施的教育,都被认为是适合他们能力的,并且与对每一个学生前途的评估相称(Wheelock,1992)。这样,分层次教育可以使教育与受教育者更加密切相关,使学生接受到更适合于他们能力和未来发展的教育。
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施分层次教育的原则及理论依据
分层次教育是引导同类群体独特性发展的教育。它以尊重差异为前提,以提供多样化教育资源和自主选择为手段,以促进个体生命的自由而充分的发展为目的。根据此定位,分层次教育作为一种思想,贯彻在教育实践过程中,要遵循如下最基本的原则。
(一)分化性原则。
尊重差异性是分层次教育的前提。尊重差异就意味着承认学生之间发展的差异性。教育就是使每个人“各得其所”。我们要在集体教育中更好地“关注学生的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这就需要贯彻分化性原则:分化性原则就是在集体教育的框架中,根据一类学生或个别学生之间的差异性,进行分层教学、分类指导,使教育尽可能适合每个学生,促进他们充分、自由、独特地发展。因此,安排教育教学活动时要尽可能适应学生的差异性,根据一类学生之间的差异,尽可能进行分层教育、分类指导,促进学生充分、自由地发展。
(二)自主性原则[2]。
自主性原则是针对强制性教育、他主教育而言的。反思我们长期以来的教育,剥夺了人的主动权,不是“生本”教育。这样的教育把学生形成积极、主动、自主的自我的可能性扼杀了。但教育不能压制人的自主性,发展的主动权永远属于个体自身。教育就在于为个体生命的自主发展创造所需要的条件,让生命自主、自由地发展,分层次教育就可以达到这样的效果。
(三)“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3]。
分层次教育的依据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分层次教育的基本原则。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才会使分层次教育具有针对性。一方面,我们要根据专业需要或补充的实际确定分层次教学的课程和内容。另一方面,我们要根据学生身心各方面需求和学校教育资源实际确定分层次教学的形式。学生个体的身心各方面也表现出很大的差异。只有适合个体差异的教育,才真正是“以学生为本”的教育。
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施分层教育的措施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分层次教育是一个鼓励先进、照顾多数,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切合人们思想实际的教育实践。新时期,我们在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目标、内容和方法上,实施全方位和立体化分层。
(一)在对象上,要根据学生的不同思想状况,进行分层次归类。
第一,根据受教育对象的专业特征的层次差异性进行分类。对于理科生,我们要加大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知识的传授,而对于文科生,我们则可侧重思想政治教育方面思想较为深刻的思想的提高。而对于文科生中的思想政治专业的学生,我们则要更多地为他们提供学科前沿和热点的知识。
第二,根据受教育对象的年级特征的层次差异性进行分类[4]。对于刚升入大学的新生,社会环境、学习方式等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他们在思想及行动上,往往不适应,我们要侧重于提高他们的适应能力。而二、三年级大学生由于对大学环境的熟悉和对专业知识的进一步理解,我们要侧重于开拓他们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扎实专业基础。毕业年级的大学生处在由学校走向社会的转折阶段,他们大都“思想活跃、心绪不定”,既要考虑毕业生们所关心的共同问题,又在政治追求和职业选择等问题上表现得矛盾重重,我们要侧重于做好他们的就业指导工作。总之,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心理、生理和思想行为的特征表现也不同,我们要分层次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二)在目标上,要根据人们的不同思想状况,作出分层次要求[5]。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多层次的系统,坚持分层次教育原则就要把教育的先进性和广泛性加以区别,承认多元价值取向的合理性。例如,无私奉献精神是人类几千年来世代相传的一种高尚美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应大力提倡无私奉献精神,以削弱拜金主义带来的负面影响,但并不等于全社会的人都能达到无私奉献的境界。在实践中,对奉献的要求应该是分层次的。在最高层次上,无私奉献是对共产党人的要求。在一般层次上,不以损人利己来保全自己的个人利益也是可行的。在低层次上,在不违法的前提下,即便“有私”奉献仍是现行政策允许的。
(三)在教育的内容上,要体现由低到高逐步深化的层次顺序[5]。
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按问题性质分类,第一个层次是政治问题,即政治方向和原则问题。第二个层次要解决意识、思想问题,即“三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第三个层次是解决认识问题,即“四科”: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第四个层次是解决实际问题。由于人们生活的环境不同,受教育的程度不同,人格判断力高低不同,因此每个人的需要也不同。
(四)在方法上,依据各群体不同的特点和需要,选择不同的方法。
认真分析群体的心态、观念出现的差异,根据不同群体认识特点,选择适合他们的方法。思想政治教育要对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需要给予充分重视,在选择方法时,因时、因地制宜,因人利导,不能千篇一律。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坚持教育对象的层次性与差异性的存在,强调要从教育对象的特点出发,因人施教,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教育,坚持共性与个性的统一。
参考文献:
[1]刘黎等.分层次培养:理意与实践[J].辽宁教育研究,2004,(5):48-50.
[2]冯建军.试论个性化教育的原则[J].江西教育科研,2004,(5):3-5.
[3]杨琳.关于分层次教学的哲学思考[J].职教论坛,2004,(2):22-23.
[4]巴勇.关于高校按年级分层次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J].教育探索,2002,(11):33.
[5]祖嘉合.试论邓小平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特色[A].邓小平与当代中国和世界——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