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茨杰拉德长篇小说中的多重主题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uantity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菲茨杰拉德成功地推出长篇小说《人间天堂》《漂亮冤家》和《了不起的盖茨比》之后,他雄心勃勃地创作出了一部具有自传性质的长篇小说——《夜色温柔》。评论家们称其为“最难以评判的,自然也成为评论家们最能各抒己见的一部作品”。[1]它成了“心理小说”、“社会小说”、“爵士乐小说”、“历史小说”的代表。本文就菲氏系列长篇小说的创作历程和对作品的思考,解读每部代表作品的主题意义。
  《人间天堂》这是菲氏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极具强烈的自传色彩,书中人物众多,情节都来自于菲氏在日常生活中所见到的真人真事。作家通过阿莫瑞·布莱恩这个浪漫的自我主义者的经历,描写那个年代的大学生追求浪漫纯真的爱情的经历。《漂亮冤家》则更多地鞭挞了20世纪20年代美国社会中金钱至上的生存法则,贯穿着作者对金钱和道德的思考。被认为菲氏最好的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在美国社会经济真正崩溃之前问世,强烈地表现出了“美国梦”的幻灭这一主题。《夜色温柔》的出版并未引起读者的广泛兴趣,尽管作家力求通过对人性、道德、爱情的再认识和再思考等方面把握主题。
  “美国梦”是许多文学和影视作品的主题,即人们必须通过自己的勤奋工作,凭借自己的勇气、创意和决心迈向富裕,而非依赖于特定的社会阶层和他人援助。[2]“美国梦”吸引着世界各地人民移民美国,然而,它的含义随着历史演进而逐渐改变。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梦”,不单单指物质财富的获得和经济地位的确立,其背后更是无奈地隐含了寻梦过程中的不择手段和圆梦之后的堕落沉沦。《了》反映了20世纪20年代“迷茫的一代”生活中的物质奢华和精神迷茫,在追寻梦想的过程中逐步失去了自我,走向了毁灭。
  贯穿于美国文学的一个永恒主题便是“美国梦”。“差不多所有的美国作家都写过‘美国梦’这一主题,但是就描写的广度和深度而言,却无人能与菲茨杰拉德相匹敌。”人们借助菲茨杰拉德的另一部著作《了不起的盖茨比》研究“美国梦”的成果居多,但《夜》同样如《了》一样,萦绕着整个“爵士时代”年轻人心中的梦想。“美国梦”是在特定的条件下形成并发展起来的一种理想追求。那些能够在美洲新大陆上通过自身奋斗实现梦想的人群成为美国人的象征,他们奋发图强、乐观向上;他们代表美国人的形象、理想和价值观。“美国梦”作为一种真诚的信念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美国人生生不息地奋斗;随着资本主义物质文明的高度发展,美国人的那种人人可以通过努力发财致富、出人头地的梦想开始破灭;那些涌入大城市里寻求财富和社会地位的年轻人,在残忍的现实面前迷失了自我;他们赖以生存的价值准则和道德观念遭到冲击和践踏,在拥有着丰富物质的同时,精神世界一片荒芜。
  如果说盖茨比致死都还对“爱”的梦幻执迷不悟的话,那么迪克的及时醒悟并重新开辟自己的人生之路就是一个值得庆幸的结局。菲氏在《夜》中,将读者的希望留下,留在美国的某座小镇上,“不是在这个小镇,就是在那个小镇”。[3]正是这些不知名的小镇,代表了美国社会的良知、荣誉、礼貌和勇气。迪克是带着一颗滴血的心和赎罪的使命感去往那座不知名的小镇的,他早已被上流社会吸干了精气,故在这片故土上再也没有力量重塑自我,所以他步步衰落,最后消隐在一片迷蒙难辨的版图上。
  菲氏在《夜》中,用细腻精湛的笔触展示出了20世纪初期美国人的生活方式和真实内心。每个人的心中都埋藏着伟大的梦想,但是在一个金钱至上的社会里,普通人无论怎么努力梦想也难以实现。于是,这些沮丧挫败的年轻人变得越来越迷茫、愤怒;疏离自己的亲朋好友,最终就丧失了人情味。现代社会扭曲了人们的思想,人际关系不再如之前社会里那么亲密,变得冷漠并疏离。例如《夜》中妮珂儿与父亲之间的感情相当冷淡,却在外人眼里他们是一对融洽幸福的父女。父亲导致妮珂儿患上精神分裂症,都不愿意承担责任,不愿意付出真心的关爱。妮珂儿身上的腐败品质导致了迪克整个人生的失败,因为妮珂儿的美貌和财富是迪克人生梦想的一部分,迪克盘算着依仗沃伦家族的财富成为一名上流社会的人物,获得成功的人生。在这样的现实社会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纯粹是建立在利益至上的。在上流人士的心目中,金钱能解决一切问题,而关心他人爱护他人等诸多传统美德都不可能经受得住金钱的考验,爱情和婚姻或许也是如此。菲氏把握住了现代主义这一主题,将自己对现实社会的深刻理解充分地体现了出来。
  菲氏长篇小说的内容是丰富的:悲剧命运、“美国梦”的破灭、现代主义特征等主题都被一一呈现,记录下了20世纪初期的美国社会生活主题。这位小说天才以激情而犀利的文笔创作出了不朽的巨著,书写了自己传奇的人生经历。他笔下的人物其实就是他本人经历的真实再现:一边纵情地融入了“爵士时代”的疯狂追逐;一边冷艳旁观着社会的变迁,用作品诠释出了自己的一生。
  参考文献:
  [1]F·斯歌德·菲茨杰拉德著.主万,叶尊译.夜色温柔.人民文学出版社,2007.
  [2]Boritt,Gabor S.Lincoln and Econ omics of the American Dream[M].USA:University of Illinois Press,1994:1.
  [3]Bruccoli,Matthew J.ed.,F.Scott Fitzgerald:A Life in Letters[M].New York:Charles Scribner’s Sons,1994.
  本文为长江师范学院2013年校级科研项目青年项目“菲茨杰拉德长篇小说多重主题研究”(项目编号:2013XJQN033)成果之一。
其他文献
党的十八大描绘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蓝图,向全党全社会发出朝着“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动员令。2013年9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联合国“教育第一”全球倡议行动一周年纪念活动上发表视频贺词,进一步指出:中国将坚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不断扩大投入,努力发展全民教育、终身教育,建设学习型社会,努力让每个孩子都享有受教育的机会,努力让13亿
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PRRS)是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virus,PRRSV)引起
一、课题研究的意义  (一)课题研究的社会意义。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各类企业对熟练技术人才职业能力的要求不断提高,在社会经济和科学水平高速发展的今天,高职高专教材中的实训教学项目很不切合实际,和企业的需求存在脱节现象,在这种状况下,很难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技能型人才,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在于学校应走校企结合之路,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紧紧锁定自己的服务对象,力争与企业零距离接触,以企业用
1.研究背景  目前,无论是在中小学还是在大学,都正进行教学改革,如中小学的课程改革,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这些教学改革带来了诸如教学理念、教学环境、课程设置等的变化。这些教学改革的变化对于教师的专业知识与能力、角色调整、学科身份归属等都提出了挑战,教师原有的专业认同受到了冲击。教师是教学质量的保证人,是教育改革的执行者,如果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能得到有效发挥,就会部分阻碍教学改革的深入。因此,在教
一、问题的提出  1.调查研究现状。  刘铁芳在《乡村的逃离与回归》中提出,乡村文化的构成包括:一是乡村独特的自然生态景观及建立在这种生态之上的村民们的劳作与生存方式;二是相对稳定的乡村生活之间不断孕育、传递的民间故事、文化与情感的交融[1]。然而,乡村文化正陷入尴尬的文化困境中。城市化与现代化进程步伐的加快,功利主义的膨胀,网络文化的兴起,对乡村文化造成严重破坏。乡村的自然生态环境、经济与政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