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提要本文试探美之特有本质,认为美之本质为情象。情象者,形神栩栩、多样统一之象,与想理萦寓、愉快倾爱之情,两相交融,所生之新质生命体。
关键词 情象 象 情 象情交融 生韵天和
〔中图分类号〕I0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47-662X(2007)04-0137-05
崇美,人类精神生活之妙境,钟灵本性之崇高表现。然美究为何物,其特质何在哉?
情象,美之特有本质。情象者,形神栩栩、多样统一之象,与想理萦寓、愉快倾爱之情,两相交融,所生之玉莹冰透新质生命体也。
情象为客体、主体两相交会,相互转化,合二为一之产物。
情象之客体,或审美对象,为自然界、社会间具有特质之物、人、心、事,或为艺术家精心创作之艺术品。此种客体,虽客观存在,但仅系生成情象之一方,须与主体意识一方,化而为一,始成情象。而其所以能为情象生成之一方者,在于具有下述特质:一曰形神栩栩。形者,情象客体之特有形态。由客体特有各种成份(即色、形、音、臭、质、温)及其各个部分(如色之红、黄、蓝,形之线、面、体、姿,音之高音、低音、强音、弱音等),以及各依其规律形成之整体或结构模式所构成。如曲枝青絮之垂柳,直茎苍针之劲松,按一定节奏、旋律规则组成之乐音系列即乐曲。神者,情象客体之特有精神。系由客体形式各成份、各部分之整体所显现之特有神韵。如青絮曲枝所现垂柳之柔,苍针直茎所现劲松之刚。故形,客体之外在表象;神,客体之内在性灵。神藉形以显露风采,形因神而蕴藉生机。形环绕神,神主宰形。有其形必有其神,有何神必具何形。形神一致,形神一体。形神互促,形神互化。栩栩如生,跃跃欲动。情象客体,始告生成。二曰多样统一。此种特质,就动态言,则为变化归宗。或为阶段与通程之协调;或为分相与通相之一致。就静态言,则为比例适当。或为成份与成份之均衡;或为部分与全体之协和。就关系言,则为主从相属。或为从位与主位之内在相属;或为从位与主位之外在相属。就神韵言,则为灵犀相通。或为个体与整体之外体相通;或为个性与共性之内性相通。凡此种种,以至形式美之对称、照应、反复、节奏、简化、适宜,均为多样统一之变相。而多样统一又为复合型对立统一在情象中之变相。多样统一之核心,在于构成客体之部分(或阶段、分相、成份、从位、个体、个性等,下同)与部分间、部分与整体间,或构成要素相互间及其与整体间,以一统多,以主统次,以总统分,以通统段,格局和谐,内外融通,共同形成自身圆满之统一体。客体之形如此,客体之神亦如此。故多样统一,亦可视为栩栩形神完形结构之模式体现。
于此,形神栩栩,多样统一之客体,特称之曰象。故象,非一般物、人、心、事,而系形神栩栩、多样统一之特殊物、人、心、事。作为客体之艺术品,亦应如是。
情象之主体,为进入审美状态之人,主要为人之审美意识,或审美心理活动。审美意识,乃由审美对象所引发,以审美情感为核心而形成之人类独有意识之一。构成审美意识之基本因素,为审美中之感觉、知觉、情感、想象与理念。凡此种种,均有异于一般。其一,审美感觉异于一般感觉之点:一在于刺激感官、引发感觉者,系情象客体或审美对象。而非其他事物;二在于感觉状态为不假思索,直接感受,具体感受。而非间接感受,抽象感受;三在于所感受者为情象客体外形之各个个别成份(即或色,或形,或音,或其他成份),及各个个别部分(如色之红者、黄者,形之某线、某面、某姿势,音之高者、低者、强者、弱者等),或各个要素。而非其全部与整体。其二,审美知觉之异于一般知觉者:一在于引发知觉者,不仅为情象客体之全部整体外形表相,且兼其内在性灵;二在于知觉状态,为不经逻辑思维,可意会而难言传之直接知觉状态;三在于所知觉者,不仅为客体情象外形各成份、各部分、各要素有机生成而非相加总和之整体或完形,而且具有完形所现客体之内在性灵。即所知觉者,形神栩栩、多样统一之情象客体也。其三,审美情感异于一般情感之特质:一为引发情感者,乃形先而神著、多变而统一之情象客体,即象;二为情感之质,与情象客体特殊之形及其所现特殊之神,彼此相应,两相匹配。如见垂柳之柔,发婉顺之情。观劲松之刚,发豪放之情;三为所生之情,初虽与日常喜怒哀惧爱恶欲之情存在一定联系,但其本身总为一种强烈审美快感。此种快感,乃基于肉体生理快感而升华、超越之精神心理快感。而于精神心理快感中,又为求美过程象情交融、天人同一之快感;而非求理过程物道我知、两理相通之快感;亦非求爱过程人欢我怜、两情相许之快感。此种求美快感,含有愉快与倾爱两重心态,乐感与爱感双重感受。由象形象神引发心灵愉快,因心灵愉快而倾心钟爱,随倾心钟爱而注情入象。但此种愉快与倾爱,又非日常欢快、爱恋之情。而系主客融合时,见象心欢,情所独钟,情拥象抱,若痴若醉,超脱尘杂,忘却一切之愉快与倾爱。即使主客同声一哭,也感相得一快;四为此情,乃根于人类童心,发自自我赤诚,积于五内,梗于喉间,感于真象,突然奔涌,不吐不快,自然倾流。绝非鹦鹉学舌,故作多情,滚墨噪吼,强笑佯哭。其四,审美想象异于一般想象之处:首先在于想象者,须与所想象者即情象客体之形之神肖似,使其形其神更富生气,益添韵致。“云想衣裳花想容”,“无边丝雨细如愁”,是也;其次在于想象必与情感协调,既与情调性质一致,又使感触扩化、浓化、深化、具象化、理想化。“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是也;再次在于想象与联想结合,通过联想丰富想象,通过想象充实联想。“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是也。其五,至于审美中之理念,含观念、理想,其所异于一般理念者,则在其发自情象客体之形之神,通过直悟而得。缥缈乎想象之中,于情感之内。若隐若现,似有似无。于现象中含本质,具象中显抽象,有限中寓无限,实态中见空灵。故特表现为象外之象,情外之情,韵外之韵,味外之味。因之与经过逻辑思维所获之明确结论决然不同。“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看到乱红飞去,顿悟天上人间,一切无不生生死死,变化无穷。而于泪问不语间,更悟得凡此莫不自在自得,无可奈何,一切尽在“飞过”中,一切尽在“不语”中。人何问焉!?花何语哉!?是想耶?非想耶?是情耶?非情耶?有理耶?无理耶?
上述审美感觉、知觉、情感、想象与理念,不仅各有特征,且须相互结合。其间,情感为一切审美意识因素之中心因素。情感如心,感觉、知觉如眼,想象如翅,理念如脑,共同有机构成情象主体审美意识。故以审美中愉快而倾爱之情感为核心、为主宰,感觉、知觉为基础、为前提,更经想象萦绕而幻化,理念含寓而深化,从而有机构成之特殊意识系列,可特谓之曰审美情感系列,简称之曰情。要言之,即想理萦寓,愉快倾爱之主体审美情感系列,特称之曰情。故情,非一般情感,而系想理萦寓、愉快倾爱之特殊情感。
情象,为象与情两相交融之结果。故象情交融过程,亦即情象之诞生过程。此种过程,从主体意识角度而言,乃由直观、直觉及直悟三阶段共同构成之整体过程,可称之为审美领悟过程。其中:
一、直观阶段。情象客体特有形式之各个成分、各个部分、各个要素直接刺激情象主体以视、听为主之各相应感官神经末梢(如色之红绿及形之曲线、直线刺视官目,音之高低刺听官耳,臭之香者刺嗅官鼻,质之粗细软硬涩滑及温之凉热温灼刺触官身),经传入神经,传至中枢神经(主要为脑),直接形成种种相应印象。此种印象,亦即审美对象特有外形之各成份、各部分、各要素在审美者脑中直接留印之各样感觉系列。当审美对象为艺术品且以间接方式表现时(如文学作品),此种印象之形成尚需想象予以补充。
二、直觉阶段。情象客体特有形式之完形整体或结构模式及其所体现之特有内容,经刺激感官,传入情象主体中枢神经及脑,直接形成表象。此种表象,亦即审美者于上阶段所得印象基础上,加入通过知觉直接感得审美对象特有形式之完形整体及其所现特有内容时,所进而形成之“准情象”或情象之“半成品”。若将上述直观阶段视为量变过程,则此直觉阶段应系于上一量变过程基础上进而发展之质变过程,系象情交融整体过程之第一次质变,第一次飞跃。盖因上阶段所生印象,仅为片段、表面之形式美。而此阶段所生表象,则系既具整体形式,又具特定内容之美,即形神兼具,生意跃然之美,故耳。
三、直悟阶段。又可分为兴情、注情(或生情、移情)两小段。兴情者,触象兴情,情以象夺也。注情者,注情入象,象以情迁也。详言之,即于第一或兴情小段中,表象在情象主体中枢神经,直接激发既与表象形神一致、又具主体个性特征之情感;情感又引发与表象形神及主体情感相应之想象,而此想象又转来浓化情感;此种浓化情感更与其相应想象及表象结合,进而促进主体直接顿悟相应之宇宙本原、万物核心、天地机律、人生真谛之某一侧面或其整体精髓,形成一定理念,而此理念更转来深化业已浓化之情感及其相应想象与表象。于是,此种情感,以自己为核心,以直感、直觉中所得印象与表象为基础,外裹想象,内怀理念,共同构成一种特定之情感系列。尤有进者,于第二或注情小段中,此一情感系列形成之初,又立即整体移注、投射、反馈于表象之中,成为来自主体之新鲜有机成份,并即与之交融互化,合二为一,使表象情感化,象征化,理念化,最终化而为完整、圆满之情象。此一阶段,为象情交融整体过程中直觉阶段质变后之第二次质变,第二次飞跃。盖因于此阶段中,表象在移注主体相应情感系列后,转化为情象,最终生成既形神兼具、又象情交融之美,故耳。
以上三阶段,无论就情象形成或快感感受之程度与性质言,均系先后依次相连相含,由低级向高级逐步发展之统一过程。只进入第一阶段而未进入第二、三阶段,只能观得印象之美,即有形无神更无情之形美。此时所获快感,为由印象激发,以生理或感官为主之形式型低级快感;进入第一、二阶段而未进入第三阶段,亦仅能觉得表象之美,即虽形神兼具但却有象无情之“半成品”美。此时所获快感,系由表象激发,由生理快感与心理快感两相揉合,由感官快感向心灵快感过渡之神形兼具型中级快感;唯有依次进入第一、二、三阶段,才能悟得情象之美,即形神兼具、象情交融之完整美、圆满美。此时所获快感,则为由情象激发,以心理或心灵快感为主之象情交融、天人同一型高级快感。如斯低、中、高三级型段,就结构观,亦可视为由外向内之情象构成中,审美领悟深浅程度之三重层面。
由此可见,情象生成过程中就象情两者关系言,有象无情不成美,有情无象不成美。有象有情而不两相交融,仍不成美。故象情之交融,于情象生成中举足轻重。象情之交融,绝非两者混合,更非简单相加,其要涵为:一,象情融会。象兴情,情注象。情感象之和谐而生愉快之欢,由愉快之欢而顿注倾爱之忱,因倾爱之注而象更张绚丽之姿。二,象情融化。象化情,情化象。情中有象,象中有情。象虽有生,非情化而无人气;情虽有致,非象化而少天机。情因象而物化,象因情而人化。象情互化,物人升华。三,象情融合。象情两元素,于特定时空条件下,因缘和合,正反扬弃,“变异”更新,创生一代特质有生之物,即情象。故情象,有情有象,非情非象。基于象情,超乎象情。至于情象生成中之时空定位,就空间观,情象存在于象情两相交会融合之交点。此交点,既不在我情,亦不在彼象,而在象情之间两者反向相会交融所经直线之一定点上。就时间言,情象生成于象情两相会化融合之一瞬间。此瞬间,既不在触象之初,亦不在兴情之后,而在注情入象,既快又爱,彼此互化,和合创生之一定时刻。至于一定交点之远近,一定时刻之迟早,当随象情及其交融情况之不同而定。
据上可知,情象者,即形神栩栩、多样统一之审美对象,即象,被其自身引发之审美者想理萦寓、愉快倾爱之审美情感系列;即情,倾入之后,象情两相交融,主客结合,物人互化,天人同一所新生之特质生命体也。此为情象内涵之一般,亦可视为理论情象。而现实生活中之每一具体情象,则于秉赋情象一般内涵外,其形神情理及交融过程,尚各独有其特妙之境。
象情交融,生成情象,乃对立统一规律及天人同一关系于美中之特殊表现。因此,情象具有生韵天和之本性。生韵天和,含有三义:其一,生动。对立统一,则乾坤运行。万物皆有生,万物皆运动。天人同一,则生态平衡。一切生意盎然,一切生生不息。故象,物人心事之栩栩者。其形,生之舍。其神,生之菁;情,人生灵性之佼佼者。其想,生之华。其理,生之道;情象,于象情交感运动中诞生,形神情理具备,乃一新质生命。故生机勃勃,神韵充沛,情象之天予本性;生气跃跃,光华四照,情象之本来面目。其二,和谐。和谐即对立之统一,正反和合、天人同化之最佳情态。而生命既跃跃,生命亦必融融。故于情象中:象,形随神,一统多;情,想绕情,情蕴理;象情间,触象生情,移情入象。象化情,情化象。天象人情,水乳交融。凡此种种,无不协调无碍,圆融无缺。多样因素间匹配适当,步调齐楚;统一整体内完满周遍,流转通脱。静态安顺,动态和畅。为量适质,恰如分际。其三,自然。对立统一,本系自然规律。天人同一,亦系天然现象。生动,既属对立统一,天人同一之骄子,自必天性率真,天行无为。和谐,既属对立之统一,天人之一体,自必“和以天倪”,“交彼天和”。生动必和谐,和谐必自然。而情象既生动而和谐,情象亦必自然而朴真。故象,自然本色。情,自然流露。象本天生,情随性发。真情实象,尽是神斧天工,毋需丝毫人意。而象情交融,直感直觉直悟,融会融化融合,更如万物阴阳交会,合自天成。由上三义,可知情象本系生韵天和之情象。根于生动,显于和谐,归于自然。故生动,和谐,自然,乃天赋情象生命之天性、天分、天色也。
象情交融形成情象,与一般事物及人类其他活动相较,具有审美客体之孤立性、审美主体之超脱性及主客交会所成情象之独创性与典型性四种联系性特征。孤立性,指在象情交融生成情象过程中,象或审美客体,处于独立绝缘状态,与周匝一切环境条件隔离,惟以形神栩栩、多样统一之象,呈现于审美主体之前,舍此而外,不具有其他任何自然(如物理、化学、生物等)或社会(如政治、经济、伦理等)意义。超脱性,指在同一过程中,情或审美主体处于非功利即超脱一切功利状态。恬静自得,心如净土。舍与象交融外,别无目的。而在与象交融中,物我两忘。非为求食求色,亦非求理求爱。但沉醉于情象之美,若领悟于幻觉之中。独创性,指象情交融,主客交会所成情象,各有独立韵致,互不相同。不仅不同象情所生情象,各呈异性异态;即使同一象情,不同交融过程所生情象,亦各独具风姿。其所以然者,既因象异情别,又因主体于此过程具有创造性。每次交融,主体各以此时此地不同情感系列并以各异方式将其移注对象之中所致也。典型性。则指情象乃特殊与一般、个性与共性,两相结合之统一体。既非仅具特殊个性之事物,亦非泛含一般共性之概念。而系于特殊中现一般,个性中具共性。对现实中特殊个性言,情象具一般共性,所谓一雀虽小,肝胆俱全也;而对观念中一般共性言,情象又具特殊个性,所谓见秋之叶,见天之尘也。其所以然者,情象客体本身,即系特殊个性事物,但又内寓一般共性;而情象主体之情感系列,又既具审美者个人情感系列特征,复涵人类情感系列一般本质。如此主客交融,自当产生以实为主、实中寓虚、虚实融合之典型情象。审美中,客体不孤立,不能清涤一切非美杂质,形不华,神不灵;主体不超脱,不能排除一切世俗杂念,想安妙,情安钟;孤立客体与超脱主体交融,华形灵神,妙想钟情,因缘际会,自然胚生一茎独新、一枝独秀之翠竹黄花,象征大千天地、万载人生之本体真谛。
情象于交融过程中诞生及存在,故情象必系动态情象,因而又具有一时性、一代性与恒久性三种运动性特征。盖象,一时之形,一时之神;情,尔时之感,尔时之悟;此一时之象之情,交融于注情入象、既快又爱之一眨瞬间,遂生此一情象。此时一逝,则此一情象灭,合成情象之主客因缘亦随之散解。故此一情象,生则有,灭则空,因具一时性。象,乃自然与社会嬗变中一代之象;情,乃人类自身演化及社会发展一定阶段之情;此象此情,交融于一定时期之山河世态中,故所生情象,自具时代特征。时代更替,则情象亦易。此即情象之一代性。然此象灭,则彼象生。人类情感则与人类同在。任其一时一代之情象如何生灭,如何差异,但天地在,人类在,则天象人情所融情象,亦当与天地人类同在。此又情象之恒久性也。一时一代灿烂情象之怒放,乃恒久情象之瞬间各态展现,而万古长青之恒久情象,则又为各时各代各放异彩情象之永世共同根基。
情象所呈妙境:可大可小。大如长河落日,小如枝头红杏;可繁可简。繁如连场红楼之梦,哀怨起伏。简如一声悠扬之笛,谁家庭院;可动可静。动如大浪淘江,静如缺月栖桐;可内可外。内如心头别般滋味,外如旧桥波心,冷月无声。然无论大小、繁简、动静、内外,但能情真象真,引人入胜,则各竟其妙,各呈其美。而两境相融,彼此协和,则尤难能可贵。
情象之美,可依其象其情及交融快感之不同,析为雄伟、谐趣、秀韵、淡远四种风格。雄伟之美,巍峨其姿,磅礴其气,使人于先惊后喜中获得快感。“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是也。谐趣之美,貌露崎岖,神蕴隽永,使人于初腻继畅中获得快感。“摩挲青莓苔,莫嗔惊着汝。”是也。秀韵之美,面似芙蓉,情若春丝,使人于迷醉与缠绵中获得快感。“流莺自惜春将去,衔住飞花不忍啼。”是也。淡远之美,神态飘逸,胸怀旷达,使人于闲适与超脱中获得快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也。雄伟与谐趣,合为阳刚之美;秀韵与淡远,合为阴柔之美。前者以统一中之对立、矛盾、冲突、斗争为主,崇高、豪放、伟大、强悍、奇突,乃其主旋律,辄使人于狂飙巨浪、疾雷骤雨之中感到快畅;后者以对立中之统一、均衡、和顺、融洽为主,清丽、婉约、纤巧、温柔、平淡,乃其主旋律,辄使人于日暖风清、小桥流水之侧享取舒适。阳刚阴柔,雄谐秀淡,各竞厥美。情象可雄可谐,或秀或淡;可刚可柔,或阳或阴;亦可刚柔相济,阴阳融合。但各随其性分而异也。而刚柔两相融合,尤属最佳境界。
世间有美自有丑,美丑相对,丑为美反。丑者,其形秽僵,其神乖戾,杂而无章,枯而无华。故与形神栩栩、多样统一之象相反。如此客相,自难引发主体愉快倾爱之情,反使主体顿生苦涩之痛,因苦涩之痛,更对客相产生厌恶之心。于是主客背离,物我交恶,丑态丑感现矣。故秽僵乖戾之相,引发苦涩厌恶之心,而致物我交恶,即丑也。现实世界,纯美纯丑,鲜乎难觅。白圭有瑕,顽石蕴玉,非美非丑,亦美亦丑,迎目皆然。且美丑于特定条件下,亦可相互转化。牡丹枯瓣,西子腐尸。此自然转化也。生活中乖戾蛮野之丑,经艺术加工,亦可化为谐趣、雄伟之艺术美,如戏剧中之“丑”“净”然。此人为转化也。而美丑转化,宜随其度。粗犷、纤弱,逾度亦丑,此又量转质之变也。
总上种种,约言之,即:一、审美客体,乃形神栩栩,多样统一,以神主形,以一统多之象;二、审美主体,乃想萦理寓,赤如童心,愉快倾爱,唯象独钟之情;三、主客关系,以象为基,以情为主,于直感、直觉、直悟中,象情两相融会、融化、融合,天人同一、正反和合于一定交点与瞬间,从而新生之物,即情象。互放之光,即美;四、故情象,即形神栩栩、多样统一之象,想理萦寓、愉快倾爱之情,两相交融所生之新质生命体。美乃情象之光华表相,情象乃美之内蕴特质;五、情象乃对立统一、天人同一于美中之表现,故具生韵天和,即生动、和谐、自然之本性;六、情象较其它事物,具有客体孤立性、主体超脱性、主客交融物之独创性与典型性四种联系性特征;七、情象就动态观,具有一时性、一代性,与恒久性三种运动性特征;八、情象之境界,可大可小,可繁可简,可动可静,可内可外,各竞其艳;九、情象之风格,雄伟,谐趣,秀韵,淡远,各随其性;十、美丑相反。秽僵乖戾之相,引发苦涩厌恶之心,而致物我交恶,即丑。但美丑亦可于特定条件下相互转化。至美至丑,凤毛麟角。不美不丑,丛草繁枝。
试以东坡咏杨花词《水龙吟》为例进而明之,并概前述各义。“似花还似非花”,杨花生来谐妙之形。“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杨花特秉娇柔之神。如此形神独具、孤立物外之花,象也。“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见花飞伤离情,移离情入飞花。离情因花飞而得舒畅愉快,飞花因情偎而被倾爱胜郎。乃情感之兴发与移注。似花非花,非花似人,花飘如梦,随梦寻郎,乃想象之丰润情感。“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因花飞人渺,飘杨化萍,直悟宇宙万物聚散变幻之理,乃抽象理念之寓于具象情感,象外象,情外情也。如此润以想象、寓以哲理之离伤,情感系列也,超脱俗外之情也。而由见杨飘得花象,感花飞兴离情,注离情入花象,经此象情交融过程之花之人、之象之情,已“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花化之泪,泪化之花。花样泪,泪样花。花之泪,泪之花。便是东坡经直感、直觉、直悟所独悟独创之典型情象也。情象既悟,则花之象,人之情,一一皆融入情象,化成花泪、泪花。似花非花,似泪非泪。超飞花,超离泪。活人花,活花人。显然已经非花非人,别是一般生命矣。如斯外触内感、两相交融之花泪、泪花,更经诗人以奇秀妙韵之花笔,神注全篇,再现之为词,即艺术成品。而于此过程中,花之非花其形,柔媚其神,随风寻梦,梦渺踪遗;人之离情兴注,随花愉爱,寻郎逐梦,悟理萍碎。花之化泪,泪之化花。以及诗人神来之笔。无不生意盎然,神态活现。妙自天生,和自天成。花超物外,人脱尘俗。花泪、泪花,独具风姿,深蕴情理。此虽一时之感兴,一代之情怀,然但有杨花在,离情在,则花泪、泪花之情象及其咏叹之笔,必能千年不朽,永唱人间。
作者单位:西安交通大学
责任编辑:心 远
关键词 情象 象 情 象情交融 生韵天和
〔中图分类号〕I0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47-662X(2007)04-0137-05
崇美,人类精神生活之妙境,钟灵本性之崇高表现。然美究为何物,其特质何在哉?
情象,美之特有本质。情象者,形神栩栩、多样统一之象,与想理萦寓、愉快倾爱之情,两相交融,所生之玉莹冰透新质生命体也。
情象为客体、主体两相交会,相互转化,合二为一之产物。
情象之客体,或审美对象,为自然界、社会间具有特质之物、人、心、事,或为艺术家精心创作之艺术品。此种客体,虽客观存在,但仅系生成情象之一方,须与主体意识一方,化而为一,始成情象。而其所以能为情象生成之一方者,在于具有下述特质:一曰形神栩栩。形者,情象客体之特有形态。由客体特有各种成份(即色、形、音、臭、质、温)及其各个部分(如色之红、黄、蓝,形之线、面、体、姿,音之高音、低音、强音、弱音等),以及各依其规律形成之整体或结构模式所构成。如曲枝青絮之垂柳,直茎苍针之劲松,按一定节奏、旋律规则组成之乐音系列即乐曲。神者,情象客体之特有精神。系由客体形式各成份、各部分之整体所显现之特有神韵。如青絮曲枝所现垂柳之柔,苍针直茎所现劲松之刚。故形,客体之外在表象;神,客体之内在性灵。神藉形以显露风采,形因神而蕴藉生机。形环绕神,神主宰形。有其形必有其神,有何神必具何形。形神一致,形神一体。形神互促,形神互化。栩栩如生,跃跃欲动。情象客体,始告生成。二曰多样统一。此种特质,就动态言,则为变化归宗。或为阶段与通程之协调;或为分相与通相之一致。就静态言,则为比例适当。或为成份与成份之均衡;或为部分与全体之协和。就关系言,则为主从相属。或为从位与主位之内在相属;或为从位与主位之外在相属。就神韵言,则为灵犀相通。或为个体与整体之外体相通;或为个性与共性之内性相通。凡此种种,以至形式美之对称、照应、反复、节奏、简化、适宜,均为多样统一之变相。而多样统一又为复合型对立统一在情象中之变相。多样统一之核心,在于构成客体之部分(或阶段、分相、成份、从位、个体、个性等,下同)与部分间、部分与整体间,或构成要素相互间及其与整体间,以一统多,以主统次,以总统分,以通统段,格局和谐,内外融通,共同形成自身圆满之统一体。客体之形如此,客体之神亦如此。故多样统一,亦可视为栩栩形神完形结构之模式体现。
于此,形神栩栩,多样统一之客体,特称之曰象。故象,非一般物、人、心、事,而系形神栩栩、多样统一之特殊物、人、心、事。作为客体之艺术品,亦应如是。
情象之主体,为进入审美状态之人,主要为人之审美意识,或审美心理活动。审美意识,乃由审美对象所引发,以审美情感为核心而形成之人类独有意识之一。构成审美意识之基本因素,为审美中之感觉、知觉、情感、想象与理念。凡此种种,均有异于一般。其一,审美感觉异于一般感觉之点:一在于刺激感官、引发感觉者,系情象客体或审美对象。而非其他事物;二在于感觉状态为不假思索,直接感受,具体感受。而非间接感受,抽象感受;三在于所感受者为情象客体外形之各个个别成份(即或色,或形,或音,或其他成份),及各个个别部分(如色之红者、黄者,形之某线、某面、某姿势,音之高者、低者、强者、弱者等),或各个要素。而非其全部与整体。其二,审美知觉之异于一般知觉者:一在于引发知觉者,不仅为情象客体之全部整体外形表相,且兼其内在性灵;二在于知觉状态,为不经逻辑思维,可意会而难言传之直接知觉状态;三在于所知觉者,不仅为客体情象外形各成份、各部分、各要素有机生成而非相加总和之整体或完形,而且具有完形所现客体之内在性灵。即所知觉者,形神栩栩、多样统一之情象客体也。其三,审美情感异于一般情感之特质:一为引发情感者,乃形先而神著、多变而统一之情象客体,即象;二为情感之质,与情象客体特殊之形及其所现特殊之神,彼此相应,两相匹配。如见垂柳之柔,发婉顺之情。观劲松之刚,发豪放之情;三为所生之情,初虽与日常喜怒哀惧爱恶欲之情存在一定联系,但其本身总为一种强烈审美快感。此种快感,乃基于肉体生理快感而升华、超越之精神心理快感。而于精神心理快感中,又为求美过程象情交融、天人同一之快感;而非求理过程物道我知、两理相通之快感;亦非求爱过程人欢我怜、两情相许之快感。此种求美快感,含有愉快与倾爱两重心态,乐感与爱感双重感受。由象形象神引发心灵愉快,因心灵愉快而倾心钟爱,随倾心钟爱而注情入象。但此种愉快与倾爱,又非日常欢快、爱恋之情。而系主客融合时,见象心欢,情所独钟,情拥象抱,若痴若醉,超脱尘杂,忘却一切之愉快与倾爱。即使主客同声一哭,也感相得一快;四为此情,乃根于人类童心,发自自我赤诚,积于五内,梗于喉间,感于真象,突然奔涌,不吐不快,自然倾流。绝非鹦鹉学舌,故作多情,滚墨噪吼,强笑佯哭。其四,审美想象异于一般想象之处:首先在于想象者,须与所想象者即情象客体之形之神肖似,使其形其神更富生气,益添韵致。“云想衣裳花想容”,“无边丝雨细如愁”,是也;其次在于想象必与情感协调,既与情调性质一致,又使感触扩化、浓化、深化、具象化、理想化。“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是也;再次在于想象与联想结合,通过联想丰富想象,通过想象充实联想。“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是也。其五,至于审美中之理念,含观念、理想,其所异于一般理念者,则在其发自情象客体之形之神,通过直悟而得。缥缈乎想象之中,于情感之内。若隐若现,似有似无。于现象中含本质,具象中显抽象,有限中寓无限,实态中见空灵。故特表现为象外之象,情外之情,韵外之韵,味外之味。因之与经过逻辑思维所获之明确结论决然不同。“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看到乱红飞去,顿悟天上人间,一切无不生生死死,变化无穷。而于泪问不语间,更悟得凡此莫不自在自得,无可奈何,一切尽在“飞过”中,一切尽在“不语”中。人何问焉!?花何语哉!?是想耶?非想耶?是情耶?非情耶?有理耶?无理耶?
上述审美感觉、知觉、情感、想象与理念,不仅各有特征,且须相互结合。其间,情感为一切审美意识因素之中心因素。情感如心,感觉、知觉如眼,想象如翅,理念如脑,共同有机构成情象主体审美意识。故以审美中愉快而倾爱之情感为核心、为主宰,感觉、知觉为基础、为前提,更经想象萦绕而幻化,理念含寓而深化,从而有机构成之特殊意识系列,可特谓之曰审美情感系列,简称之曰情。要言之,即想理萦寓,愉快倾爱之主体审美情感系列,特称之曰情。故情,非一般情感,而系想理萦寓、愉快倾爱之特殊情感。
情象,为象与情两相交融之结果。故象情交融过程,亦即情象之诞生过程。此种过程,从主体意识角度而言,乃由直观、直觉及直悟三阶段共同构成之整体过程,可称之为审美领悟过程。其中:
一、直观阶段。情象客体特有形式之各个成分、各个部分、各个要素直接刺激情象主体以视、听为主之各相应感官神经末梢(如色之红绿及形之曲线、直线刺视官目,音之高低刺听官耳,臭之香者刺嗅官鼻,质之粗细软硬涩滑及温之凉热温灼刺触官身),经传入神经,传至中枢神经(主要为脑),直接形成种种相应印象。此种印象,亦即审美对象特有外形之各成份、各部分、各要素在审美者脑中直接留印之各样感觉系列。当审美对象为艺术品且以间接方式表现时(如文学作品),此种印象之形成尚需想象予以补充。
二、直觉阶段。情象客体特有形式之完形整体或结构模式及其所体现之特有内容,经刺激感官,传入情象主体中枢神经及脑,直接形成表象。此种表象,亦即审美者于上阶段所得印象基础上,加入通过知觉直接感得审美对象特有形式之完形整体及其所现特有内容时,所进而形成之“准情象”或情象之“半成品”。若将上述直观阶段视为量变过程,则此直觉阶段应系于上一量变过程基础上进而发展之质变过程,系象情交融整体过程之第一次质变,第一次飞跃。盖因上阶段所生印象,仅为片段、表面之形式美。而此阶段所生表象,则系既具整体形式,又具特定内容之美,即形神兼具,生意跃然之美,故耳。
三、直悟阶段。又可分为兴情、注情(或生情、移情)两小段。兴情者,触象兴情,情以象夺也。注情者,注情入象,象以情迁也。详言之,即于第一或兴情小段中,表象在情象主体中枢神经,直接激发既与表象形神一致、又具主体个性特征之情感;情感又引发与表象形神及主体情感相应之想象,而此想象又转来浓化情感;此种浓化情感更与其相应想象及表象结合,进而促进主体直接顿悟相应之宇宙本原、万物核心、天地机律、人生真谛之某一侧面或其整体精髓,形成一定理念,而此理念更转来深化业已浓化之情感及其相应想象与表象。于是,此种情感,以自己为核心,以直感、直觉中所得印象与表象为基础,外裹想象,内怀理念,共同构成一种特定之情感系列。尤有进者,于第二或注情小段中,此一情感系列形成之初,又立即整体移注、投射、反馈于表象之中,成为来自主体之新鲜有机成份,并即与之交融互化,合二为一,使表象情感化,象征化,理念化,最终化而为完整、圆满之情象。此一阶段,为象情交融整体过程中直觉阶段质变后之第二次质变,第二次飞跃。盖因于此阶段中,表象在移注主体相应情感系列后,转化为情象,最终生成既形神兼具、又象情交融之美,故耳。
以上三阶段,无论就情象形成或快感感受之程度与性质言,均系先后依次相连相含,由低级向高级逐步发展之统一过程。只进入第一阶段而未进入第二、三阶段,只能观得印象之美,即有形无神更无情之形美。此时所获快感,为由印象激发,以生理或感官为主之形式型低级快感;进入第一、二阶段而未进入第三阶段,亦仅能觉得表象之美,即虽形神兼具但却有象无情之“半成品”美。此时所获快感,系由表象激发,由生理快感与心理快感两相揉合,由感官快感向心灵快感过渡之神形兼具型中级快感;唯有依次进入第一、二、三阶段,才能悟得情象之美,即形神兼具、象情交融之完整美、圆满美。此时所获快感,则为由情象激发,以心理或心灵快感为主之象情交融、天人同一型高级快感。如斯低、中、高三级型段,就结构观,亦可视为由外向内之情象构成中,审美领悟深浅程度之三重层面。
由此可见,情象生成过程中就象情两者关系言,有象无情不成美,有情无象不成美。有象有情而不两相交融,仍不成美。故象情之交融,于情象生成中举足轻重。象情之交融,绝非两者混合,更非简单相加,其要涵为:一,象情融会。象兴情,情注象。情感象之和谐而生愉快之欢,由愉快之欢而顿注倾爱之忱,因倾爱之注而象更张绚丽之姿。二,象情融化。象化情,情化象。情中有象,象中有情。象虽有生,非情化而无人气;情虽有致,非象化而少天机。情因象而物化,象因情而人化。象情互化,物人升华。三,象情融合。象情两元素,于特定时空条件下,因缘和合,正反扬弃,“变异”更新,创生一代特质有生之物,即情象。故情象,有情有象,非情非象。基于象情,超乎象情。至于情象生成中之时空定位,就空间观,情象存在于象情两相交会融合之交点。此交点,既不在我情,亦不在彼象,而在象情之间两者反向相会交融所经直线之一定点上。就时间言,情象生成于象情两相会化融合之一瞬间。此瞬间,既不在触象之初,亦不在兴情之后,而在注情入象,既快又爱,彼此互化,和合创生之一定时刻。至于一定交点之远近,一定时刻之迟早,当随象情及其交融情况之不同而定。
据上可知,情象者,即形神栩栩、多样统一之审美对象,即象,被其自身引发之审美者想理萦寓、愉快倾爱之审美情感系列;即情,倾入之后,象情两相交融,主客结合,物人互化,天人同一所新生之特质生命体也。此为情象内涵之一般,亦可视为理论情象。而现实生活中之每一具体情象,则于秉赋情象一般内涵外,其形神情理及交融过程,尚各独有其特妙之境。
象情交融,生成情象,乃对立统一规律及天人同一关系于美中之特殊表现。因此,情象具有生韵天和之本性。生韵天和,含有三义:其一,生动。对立统一,则乾坤运行。万物皆有生,万物皆运动。天人同一,则生态平衡。一切生意盎然,一切生生不息。故象,物人心事之栩栩者。其形,生之舍。其神,生之菁;情,人生灵性之佼佼者。其想,生之华。其理,生之道;情象,于象情交感运动中诞生,形神情理具备,乃一新质生命。故生机勃勃,神韵充沛,情象之天予本性;生气跃跃,光华四照,情象之本来面目。其二,和谐。和谐即对立之统一,正反和合、天人同化之最佳情态。而生命既跃跃,生命亦必融融。故于情象中:象,形随神,一统多;情,想绕情,情蕴理;象情间,触象生情,移情入象。象化情,情化象。天象人情,水乳交融。凡此种种,无不协调无碍,圆融无缺。多样因素间匹配适当,步调齐楚;统一整体内完满周遍,流转通脱。静态安顺,动态和畅。为量适质,恰如分际。其三,自然。对立统一,本系自然规律。天人同一,亦系天然现象。生动,既属对立统一,天人同一之骄子,自必天性率真,天行无为。和谐,既属对立之统一,天人之一体,自必“和以天倪”,“交彼天和”。生动必和谐,和谐必自然。而情象既生动而和谐,情象亦必自然而朴真。故象,自然本色。情,自然流露。象本天生,情随性发。真情实象,尽是神斧天工,毋需丝毫人意。而象情交融,直感直觉直悟,融会融化融合,更如万物阴阳交会,合自天成。由上三义,可知情象本系生韵天和之情象。根于生动,显于和谐,归于自然。故生动,和谐,自然,乃天赋情象生命之天性、天分、天色也。
象情交融形成情象,与一般事物及人类其他活动相较,具有审美客体之孤立性、审美主体之超脱性及主客交会所成情象之独创性与典型性四种联系性特征。孤立性,指在象情交融生成情象过程中,象或审美客体,处于独立绝缘状态,与周匝一切环境条件隔离,惟以形神栩栩、多样统一之象,呈现于审美主体之前,舍此而外,不具有其他任何自然(如物理、化学、生物等)或社会(如政治、经济、伦理等)意义。超脱性,指在同一过程中,情或审美主体处于非功利即超脱一切功利状态。恬静自得,心如净土。舍与象交融外,别无目的。而在与象交融中,物我两忘。非为求食求色,亦非求理求爱。但沉醉于情象之美,若领悟于幻觉之中。独创性,指象情交融,主客交会所成情象,各有独立韵致,互不相同。不仅不同象情所生情象,各呈异性异态;即使同一象情,不同交融过程所生情象,亦各独具风姿。其所以然者,既因象异情别,又因主体于此过程具有创造性。每次交融,主体各以此时此地不同情感系列并以各异方式将其移注对象之中所致也。典型性。则指情象乃特殊与一般、个性与共性,两相结合之统一体。既非仅具特殊个性之事物,亦非泛含一般共性之概念。而系于特殊中现一般,个性中具共性。对现实中特殊个性言,情象具一般共性,所谓一雀虽小,肝胆俱全也;而对观念中一般共性言,情象又具特殊个性,所谓见秋之叶,见天之尘也。其所以然者,情象客体本身,即系特殊个性事物,但又内寓一般共性;而情象主体之情感系列,又既具审美者个人情感系列特征,复涵人类情感系列一般本质。如此主客交融,自当产生以实为主、实中寓虚、虚实融合之典型情象。审美中,客体不孤立,不能清涤一切非美杂质,形不华,神不灵;主体不超脱,不能排除一切世俗杂念,想安妙,情安钟;孤立客体与超脱主体交融,华形灵神,妙想钟情,因缘际会,自然胚生一茎独新、一枝独秀之翠竹黄花,象征大千天地、万载人生之本体真谛。
情象于交融过程中诞生及存在,故情象必系动态情象,因而又具有一时性、一代性与恒久性三种运动性特征。盖象,一时之形,一时之神;情,尔时之感,尔时之悟;此一时之象之情,交融于注情入象、既快又爱之一眨瞬间,遂生此一情象。此时一逝,则此一情象灭,合成情象之主客因缘亦随之散解。故此一情象,生则有,灭则空,因具一时性。象,乃自然与社会嬗变中一代之象;情,乃人类自身演化及社会发展一定阶段之情;此象此情,交融于一定时期之山河世态中,故所生情象,自具时代特征。时代更替,则情象亦易。此即情象之一代性。然此象灭,则彼象生。人类情感则与人类同在。任其一时一代之情象如何生灭,如何差异,但天地在,人类在,则天象人情所融情象,亦当与天地人类同在。此又情象之恒久性也。一时一代灿烂情象之怒放,乃恒久情象之瞬间各态展现,而万古长青之恒久情象,则又为各时各代各放异彩情象之永世共同根基。
情象所呈妙境:可大可小。大如长河落日,小如枝头红杏;可繁可简。繁如连场红楼之梦,哀怨起伏。简如一声悠扬之笛,谁家庭院;可动可静。动如大浪淘江,静如缺月栖桐;可内可外。内如心头别般滋味,外如旧桥波心,冷月无声。然无论大小、繁简、动静、内外,但能情真象真,引人入胜,则各竟其妙,各呈其美。而两境相融,彼此协和,则尤难能可贵。
情象之美,可依其象其情及交融快感之不同,析为雄伟、谐趣、秀韵、淡远四种风格。雄伟之美,巍峨其姿,磅礴其气,使人于先惊后喜中获得快感。“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是也。谐趣之美,貌露崎岖,神蕴隽永,使人于初腻继畅中获得快感。“摩挲青莓苔,莫嗔惊着汝。”是也。秀韵之美,面似芙蓉,情若春丝,使人于迷醉与缠绵中获得快感。“流莺自惜春将去,衔住飞花不忍啼。”是也。淡远之美,神态飘逸,胸怀旷达,使人于闲适与超脱中获得快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也。雄伟与谐趣,合为阳刚之美;秀韵与淡远,合为阴柔之美。前者以统一中之对立、矛盾、冲突、斗争为主,崇高、豪放、伟大、强悍、奇突,乃其主旋律,辄使人于狂飙巨浪、疾雷骤雨之中感到快畅;后者以对立中之统一、均衡、和顺、融洽为主,清丽、婉约、纤巧、温柔、平淡,乃其主旋律,辄使人于日暖风清、小桥流水之侧享取舒适。阳刚阴柔,雄谐秀淡,各竞厥美。情象可雄可谐,或秀或淡;可刚可柔,或阳或阴;亦可刚柔相济,阴阳融合。但各随其性分而异也。而刚柔两相融合,尤属最佳境界。
世间有美自有丑,美丑相对,丑为美反。丑者,其形秽僵,其神乖戾,杂而无章,枯而无华。故与形神栩栩、多样统一之象相反。如此客相,自难引发主体愉快倾爱之情,反使主体顿生苦涩之痛,因苦涩之痛,更对客相产生厌恶之心。于是主客背离,物我交恶,丑态丑感现矣。故秽僵乖戾之相,引发苦涩厌恶之心,而致物我交恶,即丑也。现实世界,纯美纯丑,鲜乎难觅。白圭有瑕,顽石蕴玉,非美非丑,亦美亦丑,迎目皆然。且美丑于特定条件下,亦可相互转化。牡丹枯瓣,西子腐尸。此自然转化也。生活中乖戾蛮野之丑,经艺术加工,亦可化为谐趣、雄伟之艺术美,如戏剧中之“丑”“净”然。此人为转化也。而美丑转化,宜随其度。粗犷、纤弱,逾度亦丑,此又量转质之变也。
总上种种,约言之,即:一、审美客体,乃形神栩栩,多样统一,以神主形,以一统多之象;二、审美主体,乃想萦理寓,赤如童心,愉快倾爱,唯象独钟之情;三、主客关系,以象为基,以情为主,于直感、直觉、直悟中,象情两相融会、融化、融合,天人同一、正反和合于一定交点与瞬间,从而新生之物,即情象。互放之光,即美;四、故情象,即形神栩栩、多样统一之象,想理萦寓、愉快倾爱之情,两相交融所生之新质生命体。美乃情象之光华表相,情象乃美之内蕴特质;五、情象乃对立统一、天人同一于美中之表现,故具生韵天和,即生动、和谐、自然之本性;六、情象较其它事物,具有客体孤立性、主体超脱性、主客交融物之独创性与典型性四种联系性特征;七、情象就动态观,具有一时性、一代性,与恒久性三种运动性特征;八、情象之境界,可大可小,可繁可简,可动可静,可内可外,各竞其艳;九、情象之风格,雄伟,谐趣,秀韵,淡远,各随其性;十、美丑相反。秽僵乖戾之相,引发苦涩厌恶之心,而致物我交恶,即丑。但美丑亦可于特定条件下相互转化。至美至丑,凤毛麟角。不美不丑,丛草繁枝。
试以东坡咏杨花词《水龙吟》为例进而明之,并概前述各义。“似花还似非花”,杨花生来谐妙之形。“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杨花特秉娇柔之神。如此形神独具、孤立物外之花,象也。“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见花飞伤离情,移离情入飞花。离情因花飞而得舒畅愉快,飞花因情偎而被倾爱胜郎。乃情感之兴发与移注。似花非花,非花似人,花飘如梦,随梦寻郎,乃想象之丰润情感。“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因花飞人渺,飘杨化萍,直悟宇宙万物聚散变幻之理,乃抽象理念之寓于具象情感,象外象,情外情也。如此润以想象、寓以哲理之离伤,情感系列也,超脱俗外之情也。而由见杨飘得花象,感花飞兴离情,注离情入花象,经此象情交融过程之花之人、之象之情,已“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花化之泪,泪化之花。花样泪,泪样花。花之泪,泪之花。便是东坡经直感、直觉、直悟所独悟独创之典型情象也。情象既悟,则花之象,人之情,一一皆融入情象,化成花泪、泪花。似花非花,似泪非泪。超飞花,超离泪。活人花,活花人。显然已经非花非人,别是一般生命矣。如斯外触内感、两相交融之花泪、泪花,更经诗人以奇秀妙韵之花笔,神注全篇,再现之为词,即艺术成品。而于此过程中,花之非花其形,柔媚其神,随风寻梦,梦渺踪遗;人之离情兴注,随花愉爱,寻郎逐梦,悟理萍碎。花之化泪,泪之化花。以及诗人神来之笔。无不生意盎然,神态活现。妙自天生,和自天成。花超物外,人脱尘俗。花泪、泪花,独具风姿,深蕴情理。此虽一时之感兴,一代之情怀,然但有杨花在,离情在,则花泪、泪花之情象及其咏叹之笔,必能千年不朽,永唱人间。
作者单位:西安交通大学
责任编辑:心 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