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5-0-01
阅读是教学之母,阅读是教育之本,阅读能力是学习各门学科的基础能力,是一个人终生学习和发展的前提条件。所以,学校的各科教师都是阅读教师,都负有指導学生阅读活动、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任务,尤其是小学语文教师,更是学生阅读的启蒙老师。在小学阶段,养成的阅读习惯将会影响孩子的终生,但是调查发现,虽然教师们都注重提倡课内外阅读,但学生在选择读物方面都比较片面,下面是我们选取100名学生抽样调查的结果:
科普类:小说 寓言 漫画 童话 历史类 教辅 读物
男生:57 29 21 39 22 38 15
女生:11 35 28 36 29 20 46
以上合计:68 64 49 75 51 58 61
针对学生选择读物片面我们做了以下工作:
一、分析原因
(一)课外读物少,不知道如何选择;
(二)30.9%家长对学生读课外书的态度不够支持37.5%的家长认为读课外书会耽误孩子的成绩,只有21.6%的学生和家长认为读课外书是可以提高学习成绩;
(三)学生选择的好书不多:选择适合学生读的课外书籍尤为重要,然而调查结果却不容乐观,从以上两图中可知25%的学生喜欢读科普类,30%的学生喜欢读漫画类,只有36.8%的学生喜欢读文学类的书籍,更多家长意识中的课外书就是作文书。
二、具体措施
(一)家校联手,重视课外读物的选择,建议家长买课外书时不以教辅读物为主。
(二)倡导建立家庭图书角:
为了让家长参与到读书活动来,培养孩子读好书、勤读书、好读书、会读书、以书为伴、快乐读书的良好读书习惯,形成读书、爱书、藏书的品质,采取亲子共读的方法。学校提倡有条件的家庭开展建立“家庭图书角”的活动。
(三)利用阅读课开展“好书我推荐,快乐众分享”的读书活动:
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学生光有阅读兴趣和阅读量还不够,我们更应关注他们读书的兴趣所在,读的是什么书,这些书是否对他们的成长有帮助。因此,在课外读物的选择上,我们要结合给学生必要的建议。我们可以结合教材内容,适时进行扩充或推荐整本书阅读。比如:在教学老舍先生的《猫》时,可以让学生课后再去读读老舍先生的文章,那么学生就会对作者的生平、思想蕴涵有了更深的认识;如授完《冬阳.童年.骆驼队》一文后,给学生推荐《城南旧事》;学完《祖父的园子》后,推荐了《呼兰河传》;学习了《再见了,亲人》之后阅读书籍《谁是最可爱的人》。这种方式的推荐,将课内迁移到课外,往往更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更受学生欢迎。另外,教师还可以根据时代的特点,选择符合儿童情感的书籍进行介绍,如杨红缨系列丛书、郑渊洁的皮皮鲁系列丛书,以及曹文轩系列丛书等等,都是学生比较喜欢、乐于阅读的课外读物。
(四)开辟知识小专栏,为学生搭建展示课外阅读知识的小天地:
不同的性格的学生有不同的兴趣和爱好,根据学生特长,班级开设知识专栏,可以有:历史知识专栏、地理知识专栏、文学常识专栏、绘画手工专栏、感恩主题专栏等。
(五)见缝插针,抓紧阅读:
学生的大部分时间都用来学习和生活,可供他们阅读的时间比较零散。面对这种现实存在的问题,我们应该培养学生见缝插针、抓紧时间阅读的能力。因此,我们应该告诉学生:阅读的主动权其实就在我们自己手中,活动空余、自习课、阅读课上,其实我们都可以读几页书,只要坚持下去,积少成多,就会有所收获。
(六)科学指导,有效阅读:
很多学生看书时不求甚解,只重情节,不知道从书本中吸取养分。因此,教师要进行科学的方法指导,使学生的阅读更有效。在具体的阅读方法上,要求学生注意积累名词佳句,让学生读有所悟,边读边做批注,并引导学生做读书笔记,记下思维的灵感,留下阅读的痕迹,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课外阅读是一种习惯,选择课外阅读是一种能力。让学生多一些选择,多一份阅读的快乐,多读一些有益身心发展的课外读物,这就是培养学生学会选择的主要目标。
教学中采取了这些措施后,我们发现学生会选择读物了、选择的读物多了、积累的知识丰富了,阅读不仅仅是语文知识的提升,更是学生综合素养提高的载体。
阅读是教学之母,阅读是教育之本,阅读能力是学习各门学科的基础能力,是一个人终生学习和发展的前提条件。所以,学校的各科教师都是阅读教师,都负有指導学生阅读活动、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任务,尤其是小学语文教师,更是学生阅读的启蒙老师。在小学阶段,养成的阅读习惯将会影响孩子的终生,但是调查发现,虽然教师们都注重提倡课内外阅读,但学生在选择读物方面都比较片面,下面是我们选取100名学生抽样调查的结果:
科普类:小说 寓言 漫画 童话 历史类 教辅 读物
男生:57 29 21 39 22 38 15
女生:11 35 28 36 29 20 46
以上合计:68 64 49 75 51 58 61
针对学生选择读物片面我们做了以下工作:
一、分析原因
(一)课外读物少,不知道如何选择;
(二)30.9%家长对学生读课外书的态度不够支持37.5%的家长认为读课外书会耽误孩子的成绩,只有21.6%的学生和家长认为读课外书是可以提高学习成绩;
(三)学生选择的好书不多:选择适合学生读的课外书籍尤为重要,然而调查结果却不容乐观,从以上两图中可知25%的学生喜欢读科普类,30%的学生喜欢读漫画类,只有36.8%的学生喜欢读文学类的书籍,更多家长意识中的课外书就是作文书。
二、具体措施
(一)家校联手,重视课外读物的选择,建议家长买课外书时不以教辅读物为主。
(二)倡导建立家庭图书角:
为了让家长参与到读书活动来,培养孩子读好书、勤读书、好读书、会读书、以书为伴、快乐读书的良好读书习惯,形成读书、爱书、藏书的品质,采取亲子共读的方法。学校提倡有条件的家庭开展建立“家庭图书角”的活动。
(三)利用阅读课开展“好书我推荐,快乐众分享”的读书活动:
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学生光有阅读兴趣和阅读量还不够,我们更应关注他们读书的兴趣所在,读的是什么书,这些书是否对他们的成长有帮助。因此,在课外读物的选择上,我们要结合给学生必要的建议。我们可以结合教材内容,适时进行扩充或推荐整本书阅读。比如:在教学老舍先生的《猫》时,可以让学生课后再去读读老舍先生的文章,那么学生就会对作者的生平、思想蕴涵有了更深的认识;如授完《冬阳.童年.骆驼队》一文后,给学生推荐《城南旧事》;学完《祖父的园子》后,推荐了《呼兰河传》;学习了《再见了,亲人》之后阅读书籍《谁是最可爱的人》。这种方式的推荐,将课内迁移到课外,往往更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更受学生欢迎。另外,教师还可以根据时代的特点,选择符合儿童情感的书籍进行介绍,如杨红缨系列丛书、郑渊洁的皮皮鲁系列丛书,以及曹文轩系列丛书等等,都是学生比较喜欢、乐于阅读的课外读物。
(四)开辟知识小专栏,为学生搭建展示课外阅读知识的小天地:
不同的性格的学生有不同的兴趣和爱好,根据学生特长,班级开设知识专栏,可以有:历史知识专栏、地理知识专栏、文学常识专栏、绘画手工专栏、感恩主题专栏等。
(五)见缝插针,抓紧阅读:
学生的大部分时间都用来学习和生活,可供他们阅读的时间比较零散。面对这种现实存在的问题,我们应该培养学生见缝插针、抓紧时间阅读的能力。因此,我们应该告诉学生:阅读的主动权其实就在我们自己手中,活动空余、自习课、阅读课上,其实我们都可以读几页书,只要坚持下去,积少成多,就会有所收获。
(六)科学指导,有效阅读:
很多学生看书时不求甚解,只重情节,不知道从书本中吸取养分。因此,教师要进行科学的方法指导,使学生的阅读更有效。在具体的阅读方法上,要求学生注意积累名词佳句,让学生读有所悟,边读边做批注,并引导学生做读书笔记,记下思维的灵感,留下阅读的痕迹,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课外阅读是一种习惯,选择课外阅读是一种能力。让学生多一些选择,多一份阅读的快乐,多读一些有益身心发展的课外读物,这就是培养学生学会选择的主要目标。
教学中采取了这些措施后,我们发现学生会选择读物了、选择的读物多了、积累的知识丰富了,阅读不仅仅是语文知识的提升,更是学生综合素养提高的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