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教师,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人类文化科学知识、社会思想和道德风尚的传递者,是继承和发扬人类文化遗产的桥梁,终身学习是教师职业道德的重要内容。作为一名教师,我在乡村教育道路上走了20多年了,深感乡村读书道路上的艰难,但我仍然执着,踽踽而行。
我这个人好静,其他人业余时间出入茶馆、歌厅或外出游玩的时候,我却喜欢独自坐在家里看书读报。也许因为自己是教师的缘故,我特别钟爱有关教育方面的报刊杂志。
1984年,我中师毕业,怀着对教师职业的无限憧憬,准备踏上从教的征程。可万万没有想到,我被分配到当时广安最偏僻的光辉乡的一所最偏僻的村小任教。那可是一个前不挨村、后不着店的地方啊!当我和父亲腿脚酸软地爬了好几个钟头的山坡来到学校时,那农家小院似的校舍、简陋的教室、参差朽烂的课桌,让我顿时傻眼了。这就是学校?这就是我梦寐以求的地方?这就是我的未来和希望?眼前的景象,让我的眼泪格外的不听话,直向外涌。天啊,我该怎么办?我真想提起行李往回走,可面对着家长们的热情,孩子们那一双双渴求的眼睛和陪同我一同前来的父亲的劝说,我止住了脚步。就这样,我有些许无奈地留了下来。白天和学生在一起,倒还快乐,可一到晚上,面对昏暗油灯下的孤影,我倍感寂寞,于是,我只有拼命读书。可那样的偏僻乡村,哪里有书呀,我只有把自己带来的师范课本,不厌其烦的读。在偏僻的村小里,读书伴我度过了一个又一个的夜晚,我也因此很快获得了大专和本科文凭。
后来,我调回本地的一所乡中心校工作,条件稍微好一点,学校行政办公室有一些教育方面的报刊杂志,我向校长提出借阅每期的报刊杂志来看看,校长同意了(说实话,那些年头,农村学校办公经费紧张,订阅的报刊不多,基本上存放在学校行政办公室,教师阅览的机会很少)。每次我拿着报纸回到宿舍,都会如饥似渴地一口气读完上面的所有文章,这些报刊和我一起愉快度过了自己的业余时光。它让我大开眼界,倍长见识。
再后来,学校终于开通了网络,我省吃俭用,买了一台电脑,也开通了网络,这下读书的机会多了。《成长论坛》《教书育人论坛》《教育在线论坛》《中国教师报读者论坛》《中国教育网》《中青在线》等,我是经常“进”的。不少名师的作品,如郑杰的《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李镇西的《教有所思》、王晓春的《今天怎样做教师——点评100个教育案例》、窦桂梅的《玫瑰与教育》、万玮的《班主任兵法》、张文质的《生命化教育的责任与梦想》和《慢教育》、张丽丽的《初中生心理辅导案例解析》等,成了我如饥似渴的精神食粮。在高手如云的论坛、网络里,我更加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结识了很多能人,学到了很多教育教学和管理经验,犹如猛虎添翼。以后,我便陆续在《教育导报》《大夏书系》《现代教育导报》《山西教育》《教育时报》《四川教育》《半月谈》《中国德育》《中国教师报》《中国教育报》等30多家刊物上发表了教育教学论文170多篇,多次参加省市区教育论文评比获奖。
2008年,我加盟了中国教育原规则研究第一人——钟发全创建的教育原规则研究团队,参与写作和编辑的《教师不跪着成长》《教师笑着教师》已由吉林大学出版社出版并在全国公开发行,我和钟发全执行主编的《在写自己的故事中成长——教育叙事采撷》一书,已由天津教育出版社出版并在全国公开发行。最近,我参与编写的教育原规则系列书《课堂教学原规则》和《学生学习原规则》也即将出版发行。
回顾自己20多年在乡村教育路上的读书经历,在别人眼里,我是孤寂的。因为,别人外出游玩时,我独自在家里看书;别人聊天休息时,我在凝神思考;别人打牌娱乐时,我在潜心写作;别人息灯就寝时,我还在论坛里和同行朋友交流……我就是想利用别人“喝咖啡”的工夫熟读经典,写出经典作品,把自己“打磨”成完美珍贵的“玉器”。
为了我的乡村教育梦想,我愿做人们眼中的踽踽读书者。
本栏责任编辑黄日暖
我这个人好静,其他人业余时间出入茶馆、歌厅或外出游玩的时候,我却喜欢独自坐在家里看书读报。也许因为自己是教师的缘故,我特别钟爱有关教育方面的报刊杂志。
1984年,我中师毕业,怀着对教师职业的无限憧憬,准备踏上从教的征程。可万万没有想到,我被分配到当时广安最偏僻的光辉乡的一所最偏僻的村小任教。那可是一个前不挨村、后不着店的地方啊!当我和父亲腿脚酸软地爬了好几个钟头的山坡来到学校时,那农家小院似的校舍、简陋的教室、参差朽烂的课桌,让我顿时傻眼了。这就是学校?这就是我梦寐以求的地方?这就是我的未来和希望?眼前的景象,让我的眼泪格外的不听话,直向外涌。天啊,我该怎么办?我真想提起行李往回走,可面对着家长们的热情,孩子们那一双双渴求的眼睛和陪同我一同前来的父亲的劝说,我止住了脚步。就这样,我有些许无奈地留了下来。白天和学生在一起,倒还快乐,可一到晚上,面对昏暗油灯下的孤影,我倍感寂寞,于是,我只有拼命读书。可那样的偏僻乡村,哪里有书呀,我只有把自己带来的师范课本,不厌其烦的读。在偏僻的村小里,读书伴我度过了一个又一个的夜晚,我也因此很快获得了大专和本科文凭。
后来,我调回本地的一所乡中心校工作,条件稍微好一点,学校行政办公室有一些教育方面的报刊杂志,我向校长提出借阅每期的报刊杂志来看看,校长同意了(说实话,那些年头,农村学校办公经费紧张,订阅的报刊不多,基本上存放在学校行政办公室,教师阅览的机会很少)。每次我拿着报纸回到宿舍,都会如饥似渴地一口气读完上面的所有文章,这些报刊和我一起愉快度过了自己的业余时光。它让我大开眼界,倍长见识。
再后来,学校终于开通了网络,我省吃俭用,买了一台电脑,也开通了网络,这下读书的机会多了。《成长论坛》《教书育人论坛》《教育在线论坛》《中国教师报读者论坛》《中国教育网》《中青在线》等,我是经常“进”的。不少名师的作品,如郑杰的《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李镇西的《教有所思》、王晓春的《今天怎样做教师——点评100个教育案例》、窦桂梅的《玫瑰与教育》、万玮的《班主任兵法》、张文质的《生命化教育的责任与梦想》和《慢教育》、张丽丽的《初中生心理辅导案例解析》等,成了我如饥似渴的精神食粮。在高手如云的论坛、网络里,我更加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结识了很多能人,学到了很多教育教学和管理经验,犹如猛虎添翼。以后,我便陆续在《教育导报》《大夏书系》《现代教育导报》《山西教育》《教育时报》《四川教育》《半月谈》《中国德育》《中国教师报》《中国教育报》等30多家刊物上发表了教育教学论文170多篇,多次参加省市区教育论文评比获奖。
2008年,我加盟了中国教育原规则研究第一人——钟发全创建的教育原规则研究团队,参与写作和编辑的《教师不跪着成长》《教师笑着教师》已由吉林大学出版社出版并在全国公开发行,我和钟发全执行主编的《在写自己的故事中成长——教育叙事采撷》一书,已由天津教育出版社出版并在全国公开发行。最近,我参与编写的教育原规则系列书《课堂教学原规则》和《学生学习原规则》也即将出版发行。
回顾自己20多年在乡村教育路上的读书经历,在别人眼里,我是孤寂的。因为,别人外出游玩时,我独自在家里看书;别人聊天休息时,我在凝神思考;别人打牌娱乐时,我在潜心写作;别人息灯就寝时,我还在论坛里和同行朋友交流……我就是想利用别人“喝咖啡”的工夫熟读经典,写出经典作品,把自己“打磨”成完美珍贵的“玉器”。
为了我的乡村教育梦想,我愿做人们眼中的踽踽读书者。
本栏责任编辑黄日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