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张文质先生在《教育是慢的艺术》一文中这样写道:“有时候我们简直就没有办法使一个人学得更多、学得更好,也没办法让他迅速形成所谓‘良好的’习惯,我们经常无法对自己的教育行为作出恰当的判断,也无法洞悉一个成长中的儿童最需要的究竟是什么,我们怎样才能恰到好处地保护和帮助他,教育其实就是一种互相寻找、发现,彼此增进理解的过程。”
——题记
这个孩子很“特别”
新学期开始了。教师会后,拿到学生名册,我迫不及待地跑到原班主任那里去了解学生情况。前任班主任在介绍小陆时,特地在小陆的名字前面大大地画了个圈。他告诉我,这是一个父母离异的孩子,总是沉默寡言,下课时喜欢独自一人看同学活动,同学们都不愿意让他加入。他从不做作业,上课也只顾干自己的事,学习成绩一塌糊涂,同学还常欺负他……为什么一个智力健全的孩子学习会这么差?为什么一个本该活蹦乱跳的男孩却郁郁寡欢?一团团迷雾也只能暂时放一放,等学生报到再说吧。
“笨”孩子的第一节课
新学期的第一节课,我特意请小陆发言。孩子们都用诧异的眼神注视着我。一种不祥的预感油然而生。果不出所料,他一脸茫然地站着。几秒钟后,仍不见他吭声。急性子的“小平头”嚷起来:“老师,他很笨的!”“对啊,我和他一起读书很多年了,他从来都不回答问题的!老师也从来没有要求他回答问题!”一个女孩嘟着嘴嚷嚷着。更多的孩子面挂“微笑”,看着热闹。
教室里像炸开了锅。我的心里却布满了阴霾。孩子们竟会这样众口一词地伤害自己的伙伴!更可悲的是,当我请小陆坐下时,小陆竟漠然地一声不吭!我必须改变这种状况,我得找个机会跟他聊聊。
“我不需要朋友”
我找他谈话了。他低着头,手绞着衣角不开口。我问他:“老师发现同学们都不和你玩,需要老师帮你找朋友吗?”他抬起头,想了好一会儿,又把头埋到衣服里,然后从嘴里蹦出一句:“我不需要朋友!”太令人震惊了。我顿时觉得束手无策,这次谈话只能草草收场。
我该怎么办?看来只有从了解小陆的“历史”入手了。
了解“历史”
说来也巧,曾在一、二年级做他班主任的邵老师和我同一个办公室。她告诉我,小陆的父母在他很小时就离婚了,他一直跟父亲生活。由于父亲忙于工作,经常不在家,很少和他沟通。他由爷爷、奶奶隔代照料。在学习方面,他几乎得不到任何帮助。内向的他,早就被同学落在了身后。由于他的内向,男生、女生都爱欺负他。而年老的爷爷、奶奶,抱着“息事宁人”的想法,不把情况告诉老师,老师就帮不上他了。所以,每每受到欺负,在孤立无援的情况下,他开始用“非常手段”进行反击,比如吐口水,甚至是咬人。时间久了,他在其他孩子眼中俨然成了一个“恶魔”,没人愿意和他玩了。渐渐地,他把自己封闭起来了。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看物是这样,看人又何尝不是这样?邵老师的话,让我豁然开朗,看来,要让小陆振作起来,或许就该从他的长处入手,先走进他的内心去。只要找到了他的症结,我就有办法医治。
找到突破口
我开始留意起小陆来,发现他无论是上课还是下课,不管是什么课,总是捧着课外书不放。原来这小子爱看书啊。
我又找小陆谈话了。这次,他按我的意思坐了下来。但是依然不敢看我。我开始和他谈起他的爱好——阅读。他起初一愣,但最终和我展开了话题。他说他喜欢阅读,他用零花钱买了很多书,镇上的书店里爱看的书都买了。爸爸工作很忙,没有时间带他去城里买书,他现在最大的愿望就是能看到一些新书。这让我马上想到了我正打算在教室里建个图书角,正愁没有学生来管理呢,或许小陆能胜任。我把我的想法告诉了他,他抬起头,眼神充满了不可思议,但更多了一份欣喜。带着笑容他离开了我的办公室。
“高升”
今天中午,我带着小陆去了图书馆,和他一起借了许多书,他也从家里带了些书过来。我向全班学生宣布,教室里将设立“图书角”,而小陆就是首任管理员。话音未落,教室里一片哗然。孩子们哪想得到,这样一个“不学无术”的家伙竟能担当如此重任。而小陆也显得手足无措。他低着头,微微泛红的脸上洋溢着腼腆的笑容。在我的提醒下,教室里响起了一些稀稀拉拉的掌声,进而变得愈加热烈。我看了小陆一眼,他的脸更红了。不管这群孩子承不承认,我想,在他们心中,小陆的形象正在发生改变。
“小陆交作业啦!”
今天一到学校,数学课代表便跑到我跟前,诧异地告诉我:“老师,不得了了,今天小陆交家庭作业了!”“真的吗?”“是的,千真万确!”我迫不及待地翻开他的家庭作业,里面漏洞百出,但对于小陆和我来说,已经是一大进步了。
我终于看到他在数学课上抬起了头,他开始关注我的课了。这让我感到了上课的乐趣又回归了,我心头的阴霾渐渐散去。
“你蹲下来了,虽然表面看矮了许多,但你的形象却在孩子心目中逐渐高大起来了。”不记得这句话是谁说的,但是我坚信这是真理。小陆的改变更加证明了这一点。
那一刻,他笑了
学校要开展古诗考级活动,在我和语文老师的引导下,孩子们都迷上了背古诗。半学期下来,很多孩子已经能背50多首了。没想到,小陆竟然也能背40多首。我决心以此为突破口,找回他的尊严和自信。
放学后,我悄悄地找到小陆:“明天,我们要进行背古诗比赛,晚上你把会背的这几首再去练一练,争取明天背得很流利。我只把这个消息告诉你,你能保密吗?”他使劲点了点头。
第二天,我和语文老师随机抽查了大家的背诵情况,有些孩子招架不住,举手投降。连那些平时很优秀的孩子也败下阵来。这时候,我点到了小陆。我看到了他眼里的慌乱和紧张,也看到了其他孩子眼中的疑惑。我充满期待地望着他,说了三首诗题,他都断断续续地背了下来。看到其他孩子伸着脖子,侧目惊奇,我偷着乐。我趁机说:“同学们,小陆挺聪明的,不信?我们再来试试!”我又请同学点了三首古诗,结果他也背出来了,教室里顿时起了骚动。许多孩子在嘀咕:“这么厉害!”“这么强啊!”“比班长都好啊!”小陆的头扬得高高的,那一刻,我看到自信爬上了他的笑脸。
这时,一缕阳光透过窗子照进教室,天气真好。
不是结局
经历这些事后,小陆依旧很普通,数学测验有时还是会不及格,他与优秀学生的标准还差得很远。可我很有成就感,因为,他开始振作起来,开始有了伙伴,开始完成作业,开始听课了……每当我的眼光扫过他那稚嫩的脸庞,他总会报以甜美的微笑。有时,他会在下课时凑到讲台前,和我聊上几句。看到他认真地管理图书,看到他陶醉于游戏,我为之兴奋。也许,他的一生会平平凡凡,可那又怎么样呢?我们不都是这样吗?也许恰恰相反,谁又能说得准呢?但有一点我可以肯定,小陆现在的每一天真的很开心。
反思:在刘良华教授的《教育自传》中看到这样的句子:每个睡梦中的孩子都是天使。他是说孩子在睡梦中最纯真,最容易打动人。在《教育是慢的艺术》中,我又读到了张文质老师的“不要偷走孩子们的梦”。在这里,我的心没有了甜蜜和安静。反教育行为下的孩子正在慢慢失去自己的本真,身体遭受摧残,心灵备受煎熬。拔苗助长的故事在我们的小学课本出现了这么多年,我们一直煞有介事地教育学生要遵循事物的发展规律,不要急于求成。可我们呢?如果学生是禾苗,我们这些老农在干着一些什么事情呢?想来,真是心虚啊。那些在班里的问题学生,为什么会这样,难道没有一个教师敢于负责吗?刘良华教授说:那些好学生哪里是你教出来的,那些差生才是你教育的结果!不去伤害他(她),学会守望和期待的教育才是有希望的教育。做个和孩子一同做梦的人吧,在纯真中感受真和善,在梦想中体味苦与甜。生命化教育的意蕴里有同情和理解,走近孩子,我们可以听见他们最有力的心跳……
其实,太阳每天都在对你微笑,只不过我们常让心中的乌云遮住了自己的眼睛。如果能把每个学生都当做可塑造的对象,给予每个孩子实实在在的帮助,自己就会变得充实、快乐,心灵的天空也一定会如晨曦泛起般明亮!有的班主任认为自己的工作就是完成一条条的工作条例,这样的结果是逐渐对班主任工作失去了兴趣,原本充满教育惊喜的工作变得枯燥乏味;而我们也可以看到有的班主任,不是将条例当做线来执行,而是将自己的工作画出一个圆,凡是班主任的工作范畴,她(他)都用极大的热情去创造性地完成。线的工作态度和圆的工作态度,彰显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工作状态。我相信在圆的工作态度下,每个老师都在享受工作。记得一位老师曾经说过:“我的课堂我做主!”即使给我们一个班,我们也应该在这块自留地里种出最绚丽的花朵。想起海子的诗: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题记
这个孩子很“特别”
新学期开始了。教师会后,拿到学生名册,我迫不及待地跑到原班主任那里去了解学生情况。前任班主任在介绍小陆时,特地在小陆的名字前面大大地画了个圈。他告诉我,这是一个父母离异的孩子,总是沉默寡言,下课时喜欢独自一人看同学活动,同学们都不愿意让他加入。他从不做作业,上课也只顾干自己的事,学习成绩一塌糊涂,同学还常欺负他……为什么一个智力健全的孩子学习会这么差?为什么一个本该活蹦乱跳的男孩却郁郁寡欢?一团团迷雾也只能暂时放一放,等学生报到再说吧。
“笨”孩子的第一节课
新学期的第一节课,我特意请小陆发言。孩子们都用诧异的眼神注视着我。一种不祥的预感油然而生。果不出所料,他一脸茫然地站着。几秒钟后,仍不见他吭声。急性子的“小平头”嚷起来:“老师,他很笨的!”“对啊,我和他一起读书很多年了,他从来都不回答问题的!老师也从来没有要求他回答问题!”一个女孩嘟着嘴嚷嚷着。更多的孩子面挂“微笑”,看着热闹。
教室里像炸开了锅。我的心里却布满了阴霾。孩子们竟会这样众口一词地伤害自己的伙伴!更可悲的是,当我请小陆坐下时,小陆竟漠然地一声不吭!我必须改变这种状况,我得找个机会跟他聊聊。
“我不需要朋友”
我找他谈话了。他低着头,手绞着衣角不开口。我问他:“老师发现同学们都不和你玩,需要老师帮你找朋友吗?”他抬起头,想了好一会儿,又把头埋到衣服里,然后从嘴里蹦出一句:“我不需要朋友!”太令人震惊了。我顿时觉得束手无策,这次谈话只能草草收场。
我该怎么办?看来只有从了解小陆的“历史”入手了。
了解“历史”
说来也巧,曾在一、二年级做他班主任的邵老师和我同一个办公室。她告诉我,小陆的父母在他很小时就离婚了,他一直跟父亲生活。由于父亲忙于工作,经常不在家,很少和他沟通。他由爷爷、奶奶隔代照料。在学习方面,他几乎得不到任何帮助。内向的他,早就被同学落在了身后。由于他的内向,男生、女生都爱欺负他。而年老的爷爷、奶奶,抱着“息事宁人”的想法,不把情况告诉老师,老师就帮不上他了。所以,每每受到欺负,在孤立无援的情况下,他开始用“非常手段”进行反击,比如吐口水,甚至是咬人。时间久了,他在其他孩子眼中俨然成了一个“恶魔”,没人愿意和他玩了。渐渐地,他把自己封闭起来了。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看物是这样,看人又何尝不是这样?邵老师的话,让我豁然开朗,看来,要让小陆振作起来,或许就该从他的长处入手,先走进他的内心去。只要找到了他的症结,我就有办法医治。
找到突破口
我开始留意起小陆来,发现他无论是上课还是下课,不管是什么课,总是捧着课外书不放。原来这小子爱看书啊。
我又找小陆谈话了。这次,他按我的意思坐了下来。但是依然不敢看我。我开始和他谈起他的爱好——阅读。他起初一愣,但最终和我展开了话题。他说他喜欢阅读,他用零花钱买了很多书,镇上的书店里爱看的书都买了。爸爸工作很忙,没有时间带他去城里买书,他现在最大的愿望就是能看到一些新书。这让我马上想到了我正打算在教室里建个图书角,正愁没有学生来管理呢,或许小陆能胜任。我把我的想法告诉了他,他抬起头,眼神充满了不可思议,但更多了一份欣喜。带着笑容他离开了我的办公室。
“高升”
今天中午,我带着小陆去了图书馆,和他一起借了许多书,他也从家里带了些书过来。我向全班学生宣布,教室里将设立“图书角”,而小陆就是首任管理员。话音未落,教室里一片哗然。孩子们哪想得到,这样一个“不学无术”的家伙竟能担当如此重任。而小陆也显得手足无措。他低着头,微微泛红的脸上洋溢着腼腆的笑容。在我的提醒下,教室里响起了一些稀稀拉拉的掌声,进而变得愈加热烈。我看了小陆一眼,他的脸更红了。不管这群孩子承不承认,我想,在他们心中,小陆的形象正在发生改变。
“小陆交作业啦!”
今天一到学校,数学课代表便跑到我跟前,诧异地告诉我:“老师,不得了了,今天小陆交家庭作业了!”“真的吗?”“是的,千真万确!”我迫不及待地翻开他的家庭作业,里面漏洞百出,但对于小陆和我来说,已经是一大进步了。
我终于看到他在数学课上抬起了头,他开始关注我的课了。这让我感到了上课的乐趣又回归了,我心头的阴霾渐渐散去。
“你蹲下来了,虽然表面看矮了许多,但你的形象却在孩子心目中逐渐高大起来了。”不记得这句话是谁说的,但是我坚信这是真理。小陆的改变更加证明了这一点。
那一刻,他笑了
学校要开展古诗考级活动,在我和语文老师的引导下,孩子们都迷上了背古诗。半学期下来,很多孩子已经能背50多首了。没想到,小陆竟然也能背40多首。我决心以此为突破口,找回他的尊严和自信。
放学后,我悄悄地找到小陆:“明天,我们要进行背古诗比赛,晚上你把会背的这几首再去练一练,争取明天背得很流利。我只把这个消息告诉你,你能保密吗?”他使劲点了点头。
第二天,我和语文老师随机抽查了大家的背诵情况,有些孩子招架不住,举手投降。连那些平时很优秀的孩子也败下阵来。这时候,我点到了小陆。我看到了他眼里的慌乱和紧张,也看到了其他孩子眼中的疑惑。我充满期待地望着他,说了三首诗题,他都断断续续地背了下来。看到其他孩子伸着脖子,侧目惊奇,我偷着乐。我趁机说:“同学们,小陆挺聪明的,不信?我们再来试试!”我又请同学点了三首古诗,结果他也背出来了,教室里顿时起了骚动。许多孩子在嘀咕:“这么厉害!”“这么强啊!”“比班长都好啊!”小陆的头扬得高高的,那一刻,我看到自信爬上了他的笑脸。
这时,一缕阳光透过窗子照进教室,天气真好。
不是结局
经历这些事后,小陆依旧很普通,数学测验有时还是会不及格,他与优秀学生的标准还差得很远。可我很有成就感,因为,他开始振作起来,开始有了伙伴,开始完成作业,开始听课了……每当我的眼光扫过他那稚嫩的脸庞,他总会报以甜美的微笑。有时,他会在下课时凑到讲台前,和我聊上几句。看到他认真地管理图书,看到他陶醉于游戏,我为之兴奋。也许,他的一生会平平凡凡,可那又怎么样呢?我们不都是这样吗?也许恰恰相反,谁又能说得准呢?但有一点我可以肯定,小陆现在的每一天真的很开心。
反思:在刘良华教授的《教育自传》中看到这样的句子:每个睡梦中的孩子都是天使。他是说孩子在睡梦中最纯真,最容易打动人。在《教育是慢的艺术》中,我又读到了张文质老师的“不要偷走孩子们的梦”。在这里,我的心没有了甜蜜和安静。反教育行为下的孩子正在慢慢失去自己的本真,身体遭受摧残,心灵备受煎熬。拔苗助长的故事在我们的小学课本出现了这么多年,我们一直煞有介事地教育学生要遵循事物的发展规律,不要急于求成。可我们呢?如果学生是禾苗,我们这些老农在干着一些什么事情呢?想来,真是心虚啊。那些在班里的问题学生,为什么会这样,难道没有一个教师敢于负责吗?刘良华教授说:那些好学生哪里是你教出来的,那些差生才是你教育的结果!不去伤害他(她),学会守望和期待的教育才是有希望的教育。做个和孩子一同做梦的人吧,在纯真中感受真和善,在梦想中体味苦与甜。生命化教育的意蕴里有同情和理解,走近孩子,我们可以听见他们最有力的心跳……
其实,太阳每天都在对你微笑,只不过我们常让心中的乌云遮住了自己的眼睛。如果能把每个学生都当做可塑造的对象,给予每个孩子实实在在的帮助,自己就会变得充实、快乐,心灵的天空也一定会如晨曦泛起般明亮!有的班主任认为自己的工作就是完成一条条的工作条例,这样的结果是逐渐对班主任工作失去了兴趣,原本充满教育惊喜的工作变得枯燥乏味;而我们也可以看到有的班主任,不是将条例当做线来执行,而是将自己的工作画出一个圆,凡是班主任的工作范畴,她(他)都用极大的热情去创造性地完成。线的工作态度和圆的工作态度,彰显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工作状态。我相信在圆的工作态度下,每个老师都在享受工作。记得一位老师曾经说过:“我的课堂我做主!”即使给我们一个班,我们也应该在这块自留地里种出最绚丽的花朵。想起海子的诗:面朝大海,春暖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