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微笑教育与时下盛行的快乐教育、赏识教育、愉快教育、理解教育一样,是现代教育理论。它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树立热爱学习的观点,创造师生亲和的氛围,改变学生害怕老师的状况,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挖掘教材内容的情感教育因素,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受到积极的情感熏陶。它的核心是以教师友善的心态给学生一种亲和感,在亲和的师生关系、和谐的教学氛围、积极向上的学习情绪中进行教学活动,从而使学生“爱屋及乌”,把语文学习当作一种幸福、一种快乐。下面是我在语文课堂中运用微笑教学的一些体会:
一、要平视学生
记得有一天,天气异常闷热,学生显得昏昏欲睡,我想让学生读课文提提神。我微笑着说:“大家注意,开始读课文了,是你们读还是老师读?”想不到学生齐声说:“老师读。”我一愣,继而学生则笑起来。当时,我没有板面孔,更没有动辄声色俱厉地批评,而是温和地说:“我读就我读吧。”于是精神饱满地读了一阵,接着我说:“同学们,我吃力了,怎么办?”学生说:“那我们读吧。”一口气便读到底了,读完,士气大增,原来的昏昏欲睡之感顿时烟消云散了。
二、要善于倾听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沉得住气,耐心倾听学生的陈述。以前的教师提问了两三个学生,等不得“答案”就干脆自己说了。或张三李四没答出来,王五一答出来,立刻写在黑板上,算是这个环节或内容的教学结束了,继而处理下面的内容。仔细想想,答错的学生和没有回答问题的学生真的明白了么?即使没问题,学生们还会不会有另外的想法呢?课标追求的目标是三个维度的,其中要实现“过程和方法”的目标,就离不开“倾听”。只有善于倾听才可能了解学生的思维;只有善于倾听,才可能充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只有善于倾听,才真正有可能实现“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做到“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
三、要学会赏识
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长处,扬其所长,通过赏识其某一方面的素质,促成其素质的全面发展。另一方面对学生的思维火花也要抱欣赏的态度,不能轻易扼杀。鲁迅的小说《故乡》中有一句话:“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这里的“横”字妙在何处?比较好的理解是:横是平躺着的形象,远远看去死气沉沉,没有一些向上的景象,与萧索、荒凉的意境十分和谐。有一个学生说,那时房子比较低矮,小说中的“我”又是在低于地面的河中,这样看远处的房子,所以给人“横”的感觉。说明鲁迅写作很客观,用词很准确。学生的这种理解虽然肤浅了一点,但善于动脑筋,有自己的独特思考,值得肯定。
四、情真意切
俗话说:“演员表演只有进入角色才能打动观众。”那么,教师上课也要情真意切,声情并茂。教学是情感艺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教材内容。做到喜怒哀乐,真情流露。如教学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时,我先用悲伤的语调,绘声绘色地讲述故事:在一个狂风怒吼的深秋,一个年老体衰多病的老人,面对狂风卷走屋上的几层茅草,自己却无可奈何,而顽童公然抱走茅草跑入竹林去,除了呼喊外,实在无能为力……这位年老体衰的人是谁?他为什么失眠?他想到什么?然后老师再声情并茂地配乐朗诵全诗……读着,读着,我的眼睛湿润了,学生的眼睛也红了,这样我就把学生带入了一种悲凉凄恻的氛围中,使学生感同身受,入情入境,从而受到美的感染和熏陶,增强了学生兴趣,提高了人文素质。
一次详尽的讲解,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个无言的微笑……都会在学生心中打下深深的烙印,甚至终生难忘。所以,我们在语文课堂中应该摒弃一味的严厉态度,用你的爱心接近学生,用你的言语感染学生,用你的行为感化学生。这样的师生关系才是和谐的,这样的教育才是成功的教育。■
一、要平视学生
记得有一天,天气异常闷热,学生显得昏昏欲睡,我想让学生读课文提提神。我微笑着说:“大家注意,开始读课文了,是你们读还是老师读?”想不到学生齐声说:“老师读。”我一愣,继而学生则笑起来。当时,我没有板面孔,更没有动辄声色俱厉地批评,而是温和地说:“我读就我读吧。”于是精神饱满地读了一阵,接着我说:“同学们,我吃力了,怎么办?”学生说:“那我们读吧。”一口气便读到底了,读完,士气大增,原来的昏昏欲睡之感顿时烟消云散了。
二、要善于倾听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沉得住气,耐心倾听学生的陈述。以前的教师提问了两三个学生,等不得“答案”就干脆自己说了。或张三李四没答出来,王五一答出来,立刻写在黑板上,算是这个环节或内容的教学结束了,继而处理下面的内容。仔细想想,答错的学生和没有回答问题的学生真的明白了么?即使没问题,学生们还会不会有另外的想法呢?课标追求的目标是三个维度的,其中要实现“过程和方法”的目标,就离不开“倾听”。只有善于倾听才可能了解学生的思维;只有善于倾听,才可能充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只有善于倾听,才真正有可能实现“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做到“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
三、要学会赏识
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长处,扬其所长,通过赏识其某一方面的素质,促成其素质的全面发展。另一方面对学生的思维火花也要抱欣赏的态度,不能轻易扼杀。鲁迅的小说《故乡》中有一句话:“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这里的“横”字妙在何处?比较好的理解是:横是平躺着的形象,远远看去死气沉沉,没有一些向上的景象,与萧索、荒凉的意境十分和谐。有一个学生说,那时房子比较低矮,小说中的“我”又是在低于地面的河中,这样看远处的房子,所以给人“横”的感觉。说明鲁迅写作很客观,用词很准确。学生的这种理解虽然肤浅了一点,但善于动脑筋,有自己的独特思考,值得肯定。
四、情真意切
俗话说:“演员表演只有进入角色才能打动观众。”那么,教师上课也要情真意切,声情并茂。教学是情感艺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教材内容。做到喜怒哀乐,真情流露。如教学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时,我先用悲伤的语调,绘声绘色地讲述故事:在一个狂风怒吼的深秋,一个年老体衰多病的老人,面对狂风卷走屋上的几层茅草,自己却无可奈何,而顽童公然抱走茅草跑入竹林去,除了呼喊外,实在无能为力……这位年老体衰的人是谁?他为什么失眠?他想到什么?然后老师再声情并茂地配乐朗诵全诗……读着,读着,我的眼睛湿润了,学生的眼睛也红了,这样我就把学生带入了一种悲凉凄恻的氛围中,使学生感同身受,入情入境,从而受到美的感染和熏陶,增强了学生兴趣,提高了人文素质。
一次详尽的讲解,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个无言的微笑……都会在学生心中打下深深的烙印,甚至终生难忘。所以,我们在语文课堂中应该摒弃一味的严厉态度,用你的爱心接近学生,用你的言语感染学生,用你的行为感化学生。这样的师生关系才是和谐的,这样的教育才是成功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