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学前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相比义务教育,学前教育的支撑体系显得零散脆弱,与其重要地位、任务和作用极不相称,学前教育仍然是各级各类教育中的薄弱环节。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学前教育,《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对学前教育发展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本文就中等职业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建设提出了 改革建议和实施策略。
关键词:中职 学前教育专业 人才培养模式 课程体系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就加快职业教育发展作出重要指示。他强调,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大青年打开通往成功成才大门的重要途径,肩负着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责,必须高度重视、加快发展。这对新形势下职业学校学前教育的专业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社会需求
近年来,我国学前教育虽然得到了大力发展,但幼儿园专任教师配备仍难以满足现实需求,待遇、社会地位等因素困扰着幼儿教师群体的未来发展。据调查,大连市民办幼儿园教师月工资在1300元至1700元之间,公办幼儿园合同制教师月工资在1700元左右。北京市普通合同制幼儿教师的月工资也仅有2000多元。在南方相对发达地区如广州、深圳、珠海等地合同制幼儿教师最高月工资仅在3000元至3500元之间,幼儿教师已经成为低收入群体。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填补了本科层次师资不足的空缺,而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的毕业生又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较高的职业素养和现实的就业定位,能够承担起幼儿园保育和教育的双重职能,完善的成人教育也为其学历提升提供了保障,这就为中职学校开办学前教育专业拓宽了空间。
二、构建“校·园合作三阶段”人才培养模式
深化校·园融合,探索并实施“校·园合作三阶段”人才培养模式。“校·园融合”是通过在学校内部与幼儿园合作共建对外服务性实训幼儿园,使学生在校内(顶岗实习前)就能够在真实的幼儿园环境下,进行工作情境下的教学实践学习,感受行业文化,学习知识技能,体验岗位实践,真正实现教学内容与岗位内容、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的交融。
通过实施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学生在学校教育环境中,通过课堂学习获得岗位标准所需的文化知识及思想道德素质,经过校内的“校·园融合”的实习实训教学,进行了岗位见习,掌握岗位实操技能,完成了顶岗前的岗位培新,在此基础上学生进入幼儿园顶岗实习,通过行业的实际教学环境的教育实践,强化学生职业道德的养成和职业能力的提高。
三、课程体系改革
在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依据课程体系构建框架和培养目标要求,形成以活动项目为主要内容的培养综合职业能力的课程体系。通过课程体系的建设工作,围绕幼儿教学活动项目,使学生具备了相应的专业知识、技能和素质。
优化“公共课程 核心课程 教学项目”课程体系,进行教学资源的开发,开发教学软件,开发多媒体课件,编写校本教材,打造核心精品课程。在进行精品课程建设过程中,与行业专家共同制订教学计划、课程标准,建立教学资源库,实现电子教案、多媒体课件、实训项目、教学案例、考核试题等资源共享。通过课程体系建设工作,使学生能够掌握音乐、舞蹈、键盘、美术、保教、制作等幼儿教师基本技能。
四、“幼儿教学活动导向”教学模式改革
实行“幼儿教学活动导向”教学模式改革,以工作过程为导向,采用项目教学、模拟教学、场景教学等教学方法,增强学生对幼儿园教学活动的感性认识。整体规划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幼儿模拟实训室、舞蹈实训室。校内实训幼儿园包括:美工技能训练室、奥尔夫音乐室、仿真幼儿园活动室、蒙台梭利观察实训室、微格教室等。同时把实训基地建成专业群内共享、共融的综合性校内实训基地,营造良好的职业氛围和环境,为学生适应岗位需求提供保障。
五、评价模式改革
构建校内评价和社会评价相结合的全面多元化评价体系。由用人单位、行业协会、学校多方共同参与的评价方式与评价机制,加大企业、行业对学生的评价力度(由原来评价比率40%提高到50%),构建多方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采取单项评价与综合评价相结合、主观评价与客观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建立人才需求、人才质量、专业人才的适应性等信息收集和反馈系统,形成人才培养与生产需求之间的主动适应和不断更新机制。
六、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运行机制建设
实行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全程参与专业建设的校·园合作运行机制,密切与大连市托幼协会的合作,与行业共同构建“校·园结合三阶段”人才培养模式,共同开发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在专业建设委员会的全程参与下,校·园共同商定学生顶岗实习的教育与管理事宜,从而形成了校·园融合的良好合作机制。
(作者单位:大连女子职业中专)
关键词:中职 学前教育专业 人才培养模式 课程体系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就加快职业教育发展作出重要指示。他强调,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大青年打开通往成功成才大门的重要途径,肩负着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责,必须高度重视、加快发展。这对新形势下职业学校学前教育的专业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社会需求
近年来,我国学前教育虽然得到了大力发展,但幼儿园专任教师配备仍难以满足现实需求,待遇、社会地位等因素困扰着幼儿教师群体的未来发展。据调查,大连市民办幼儿园教师月工资在1300元至1700元之间,公办幼儿园合同制教师月工资在1700元左右。北京市普通合同制幼儿教师的月工资也仅有2000多元。在南方相对发达地区如广州、深圳、珠海等地合同制幼儿教师最高月工资仅在3000元至3500元之间,幼儿教师已经成为低收入群体。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填补了本科层次师资不足的空缺,而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的毕业生又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较高的职业素养和现实的就业定位,能够承担起幼儿园保育和教育的双重职能,完善的成人教育也为其学历提升提供了保障,这就为中职学校开办学前教育专业拓宽了空间。
二、构建“校·园合作三阶段”人才培养模式
深化校·园融合,探索并实施“校·园合作三阶段”人才培养模式。“校·园融合”是通过在学校内部与幼儿园合作共建对外服务性实训幼儿园,使学生在校内(顶岗实习前)就能够在真实的幼儿园环境下,进行工作情境下的教学实践学习,感受行业文化,学习知识技能,体验岗位实践,真正实现教学内容与岗位内容、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的交融。
通过实施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学生在学校教育环境中,通过课堂学习获得岗位标准所需的文化知识及思想道德素质,经过校内的“校·园融合”的实习实训教学,进行了岗位见习,掌握岗位实操技能,完成了顶岗前的岗位培新,在此基础上学生进入幼儿园顶岗实习,通过行业的实际教学环境的教育实践,强化学生职业道德的养成和职业能力的提高。
三、课程体系改革
在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依据课程体系构建框架和培养目标要求,形成以活动项目为主要内容的培养综合职业能力的课程体系。通过课程体系的建设工作,围绕幼儿教学活动项目,使学生具备了相应的专业知识、技能和素质。
优化“公共课程 核心课程 教学项目”课程体系,进行教学资源的开发,开发教学软件,开发多媒体课件,编写校本教材,打造核心精品课程。在进行精品课程建设过程中,与行业专家共同制订教学计划、课程标准,建立教学资源库,实现电子教案、多媒体课件、实训项目、教学案例、考核试题等资源共享。通过课程体系建设工作,使学生能够掌握音乐、舞蹈、键盘、美术、保教、制作等幼儿教师基本技能。
四、“幼儿教学活动导向”教学模式改革
实行“幼儿教学活动导向”教学模式改革,以工作过程为导向,采用项目教学、模拟教学、场景教学等教学方法,增强学生对幼儿园教学活动的感性认识。整体规划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幼儿模拟实训室、舞蹈实训室。校内实训幼儿园包括:美工技能训练室、奥尔夫音乐室、仿真幼儿园活动室、蒙台梭利观察实训室、微格教室等。同时把实训基地建成专业群内共享、共融的综合性校内实训基地,营造良好的职业氛围和环境,为学生适应岗位需求提供保障。
五、评价模式改革
构建校内评价和社会评价相结合的全面多元化评价体系。由用人单位、行业协会、学校多方共同参与的评价方式与评价机制,加大企业、行业对学生的评价力度(由原来评价比率40%提高到50%),构建多方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采取单项评价与综合评价相结合、主观评价与客观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建立人才需求、人才质量、专业人才的适应性等信息收集和反馈系统,形成人才培养与生产需求之间的主动适应和不断更新机制。
六、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运行机制建设
实行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全程参与专业建设的校·园合作运行机制,密切与大连市托幼协会的合作,与行业共同构建“校·园结合三阶段”人才培养模式,共同开发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在专业建设委员会的全程参与下,校·园共同商定学生顶岗实习的教育与管理事宜,从而形成了校·园融合的良好合作机制。
(作者单位:大连女子职业中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