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师校学生的就业问题是整个大学生就业问题中的重要部分。如何提高高师学校学生的就业能力,即是理论认知问题,更是实践问题。笔者认为,应该在分析高师学校学生就业心理的基础之上,构建系统的职业指导课程体系,进行就业心理培训,正确认识评价自己,学会用心理调节的方法进行自我调适,从而有效提高高师学校学生的就业能力。
1 高师学生就业的心理特点
高师学校学生与一般高等学校学生的就业心理特征既有相同之处,又有显著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1 焦虑、恐慌、茫然。相当一部分毕业生在面对就业时,一方面担心面对与大学本科生、研究生竞争;另一方面,因为就业方向单一、编制少、竞争激烈,因而未来缺乏信心,心存顾虑,表现出忧虑不安和茫然。
1.2 以自我为中心,强调自我。相当一部分毕业生以“自我”为中心,不愿离开教师行列,即使有部分同学愿意加入企业,也只关注收入、待遇,是否会加班。很少考虑社会和用人单位的需要,缺乏应有的社会责任感,最终会失去很多就业机会。
1.3 自信不足,心理素质较差。高师毕业生相对于大学毕业生年龄稍小,综合能力相对薄弱,他们对外界的环境抱有畏惧心理,缺乏大胆尝试的勇气,在择业目标选择上、在面临择业竞争时,期盼依赖家人、亲朋好友、国家、学校和老师帮助的一种消极依赖心理倾向。这一倾向与大学生的自身成长经历的局限性是分不开的。大学生毕竟只是经历了十几年的学习生涯,一直生活在象牙塔里,缺乏求职择业的经验,仅拥有较为简单的与家人、朋友、老师的社会关系。在突然要面对重大的人生选择时,就难免产生一定程度的依赖心理,但如果不设法消除这种依赖性,对他们的就业十分有害的。
2 心理辅导的途径对策
2.1 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择业观。高校要加强国情教育,教育毕业生要正确处理好国家需要和个人志愿的关系;教育毕业生要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充分运用自身的优势,为社会多做贡献;根据社会的需要调整自己的期望值。
2.2 全面提高毕业生综合素质,增强择业竞争力。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科学知识素质、专业技能素质、人文科学素质等。综合素质的提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首先,要培养学生掌握三方面的知识:一是宽而实的基础知识;二是精深的专业知识;三是现代管理和人文社会知识。学校要引导学生利用专业学习的空闲时间,多读些管理科学和社会科学等人文方面的书籍,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开阔自己的视野,不断增强对社会和现代管理科学的了解,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其次,在学校五年中,为他们制定一个个目标,如通过英语四六级考试、计算机初中级考试,普通话等各种职业技能证书等。
2.3 进行择业技巧的指导,开展健康的择业心理教育。学校有关部门、系部要加强就业指导工作。不要拘泥本地学校企业,要通过媒体、网络及时提供人才供求信息,使毕业生对择业环境有全方位的了解。与此同时,还应对毕业生进行有关求职择业的专业知识培训,使他们掌握求职的基本技能和技巧,如自荐材料的准备、面试的技巧等等。心理咨询中心可对学生的择业心态进行心理测试,帮助大学生客观地认识自己,分析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指导学生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提高心理承受能力。
2.4 进行相应的体验式培训。“体验式培训”采用科学的“多重感官学习法”,即包括小组讨论、深度会谈、情景活动、角色扮演、作业练习、行动指南等方式,使培训对象通过亲身体验获得自己的经验,从而在有限的时间内取得最大的收获,提高就业的有效性,使学生经过培训后能够比较清晰地明确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
3 引导学生必须正确地认识和评价自己
3.1 自我反省。首先要正确认识和评价自我,应明确自己未来职业发展的方向是什么,自己的性格特点怎样,自己的优势与不足在哪里,最适合干什么等。只有通过理智、冷静的自我思考,才能客观地评价自己,使自己在择业过程中处于主动、有利的地位。
3.2 社会比较。在客观上要寻找评价的参照尺度。可以与社会其他人员作比较,特别是与自己条件、情况相似的人进行比较,避免孤立地认识和评价自己。也可以通过社会人员对自己的态度及自己参加社会活动(如社会实践)结果的分析来认识和评价自己。
3.3 心理测验。大学生可根据自己的需要,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选择心理学的标准化测验表,对自己的性格、气质、能力、职业倾向等进行测验。通过结果分析,明确自己的个性特征,找出适合自己的职业类型,减少择业的盲目性。
4 教会学生用心理调节的方法进行自我调适措施
4.1 自我转化法。当就业不良情绪不易控制时,可以采取迂回的方式,把情感和精力转移到其他活动中去,如参加有兴趣的活动、学习一种新知识技能、假日郊游等,使自己减轻或消除不良情绪的影响,以求得心理平衡。
4.2 适度宣泄法。择业时遇到挫折而产生焦虑和紧张时,不能一味地把不良情绪藏在心底,应进行适度的宣泄。忧虑隐瞒得越久,受到的伤害就越大。宣泄情绪比较好的办法,是向知心朋友、老师倾诉,以及参加打球、爬山等运动量大的活动。宣泄时一定要注意场合、身份、气氛,注意适度,应该是无破坏性的。
4.3 松弛练习法。这是一种通过练习,学会放松身心的方法。放松训练可以帮助大学生迅速减轻或消除各种不良的身心反应,如焦虑、恐惧、紧张、失眠、头疼等。择业时遇到类似心理反应,可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尝试进行放松练习。
4.4 自我安慰法。择业时遇到困难和挫折,尽最大努力仍无法改变时,应说服自己适当让步,不必苛求,找一个自己可以接受的理由来保持内心的安宁,承认并接受现实,以求得解脱。
4.5 理性情绪法。情绪困扰并不一定由诱发事件直接引起,常常是由经历者对事件的非理性观念引起的,把非理性观念转为理性观念,就可消除情绪困扰,不良情绪就会得到调适。
高师学生的就业危机不能回避,而应当自我调适心态,走出就业的心理误区,积极应对变化的就业局势。就业工作者要根据学生的心理问题,积极制定对策,培训培养学生正确的就业心理,从而使学生找到合适的岗位,这是教育工作者的重大责任。
1 高师学生就业的心理特点
高师学校学生与一般高等学校学生的就业心理特征既有相同之处,又有显著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1 焦虑、恐慌、茫然。相当一部分毕业生在面对就业时,一方面担心面对与大学本科生、研究生竞争;另一方面,因为就业方向单一、编制少、竞争激烈,因而未来缺乏信心,心存顾虑,表现出忧虑不安和茫然。
1.2 以自我为中心,强调自我。相当一部分毕业生以“自我”为中心,不愿离开教师行列,即使有部分同学愿意加入企业,也只关注收入、待遇,是否会加班。很少考虑社会和用人单位的需要,缺乏应有的社会责任感,最终会失去很多就业机会。
1.3 自信不足,心理素质较差。高师毕业生相对于大学毕业生年龄稍小,综合能力相对薄弱,他们对外界的环境抱有畏惧心理,缺乏大胆尝试的勇气,在择业目标选择上、在面临择业竞争时,期盼依赖家人、亲朋好友、国家、学校和老师帮助的一种消极依赖心理倾向。这一倾向与大学生的自身成长经历的局限性是分不开的。大学生毕竟只是经历了十几年的学习生涯,一直生活在象牙塔里,缺乏求职择业的经验,仅拥有较为简单的与家人、朋友、老师的社会关系。在突然要面对重大的人生选择时,就难免产生一定程度的依赖心理,但如果不设法消除这种依赖性,对他们的就业十分有害的。
2 心理辅导的途径对策
2.1 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择业观。高校要加强国情教育,教育毕业生要正确处理好国家需要和个人志愿的关系;教育毕业生要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充分运用自身的优势,为社会多做贡献;根据社会的需要调整自己的期望值。
2.2 全面提高毕业生综合素质,增强择业竞争力。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科学知识素质、专业技能素质、人文科学素质等。综合素质的提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首先,要培养学生掌握三方面的知识:一是宽而实的基础知识;二是精深的专业知识;三是现代管理和人文社会知识。学校要引导学生利用专业学习的空闲时间,多读些管理科学和社会科学等人文方面的书籍,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开阔自己的视野,不断增强对社会和现代管理科学的了解,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其次,在学校五年中,为他们制定一个个目标,如通过英语四六级考试、计算机初中级考试,普通话等各种职业技能证书等。
2.3 进行择业技巧的指导,开展健康的择业心理教育。学校有关部门、系部要加强就业指导工作。不要拘泥本地学校企业,要通过媒体、网络及时提供人才供求信息,使毕业生对择业环境有全方位的了解。与此同时,还应对毕业生进行有关求职择业的专业知识培训,使他们掌握求职的基本技能和技巧,如自荐材料的准备、面试的技巧等等。心理咨询中心可对学生的择业心态进行心理测试,帮助大学生客观地认识自己,分析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指导学生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提高心理承受能力。
2.4 进行相应的体验式培训。“体验式培训”采用科学的“多重感官学习法”,即包括小组讨论、深度会谈、情景活动、角色扮演、作业练习、行动指南等方式,使培训对象通过亲身体验获得自己的经验,从而在有限的时间内取得最大的收获,提高就业的有效性,使学生经过培训后能够比较清晰地明确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
3 引导学生必须正确地认识和评价自己
3.1 自我反省。首先要正确认识和评价自我,应明确自己未来职业发展的方向是什么,自己的性格特点怎样,自己的优势与不足在哪里,最适合干什么等。只有通过理智、冷静的自我思考,才能客观地评价自己,使自己在择业过程中处于主动、有利的地位。
3.2 社会比较。在客观上要寻找评价的参照尺度。可以与社会其他人员作比较,特别是与自己条件、情况相似的人进行比较,避免孤立地认识和评价自己。也可以通过社会人员对自己的态度及自己参加社会活动(如社会实践)结果的分析来认识和评价自己。
3.3 心理测验。大学生可根据自己的需要,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选择心理学的标准化测验表,对自己的性格、气质、能力、职业倾向等进行测验。通过结果分析,明确自己的个性特征,找出适合自己的职业类型,减少择业的盲目性。
4 教会学生用心理调节的方法进行自我调适措施
4.1 自我转化法。当就业不良情绪不易控制时,可以采取迂回的方式,把情感和精力转移到其他活动中去,如参加有兴趣的活动、学习一种新知识技能、假日郊游等,使自己减轻或消除不良情绪的影响,以求得心理平衡。
4.2 适度宣泄法。择业时遇到挫折而产生焦虑和紧张时,不能一味地把不良情绪藏在心底,应进行适度的宣泄。忧虑隐瞒得越久,受到的伤害就越大。宣泄情绪比较好的办法,是向知心朋友、老师倾诉,以及参加打球、爬山等运动量大的活动。宣泄时一定要注意场合、身份、气氛,注意适度,应该是无破坏性的。
4.3 松弛练习法。这是一种通过练习,学会放松身心的方法。放松训练可以帮助大学生迅速减轻或消除各种不良的身心反应,如焦虑、恐惧、紧张、失眠、头疼等。择业时遇到类似心理反应,可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尝试进行放松练习。
4.4 自我安慰法。择业时遇到困难和挫折,尽最大努力仍无法改变时,应说服自己适当让步,不必苛求,找一个自己可以接受的理由来保持内心的安宁,承认并接受现实,以求得解脱。
4.5 理性情绪法。情绪困扰并不一定由诱发事件直接引起,常常是由经历者对事件的非理性观念引起的,把非理性观念转为理性观念,就可消除情绪困扰,不良情绪就会得到调适。
高师学生的就业危机不能回避,而应当自我调适心态,走出就业的心理误区,积极应对变化的就业局势。就业工作者要根据学生的心理问题,积极制定对策,培训培养学生正确的就业心理,从而使学生找到合适的岗位,这是教育工作者的重大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