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1世纪是一个注重自我实现的时代,是创新创业的最佳时机。创业,既是就业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也是实现大学毕业生人生理想的一条捷径。大学生创业越来越被政府、高职院校所倡导。所以,高职学生创业既符合时代要求,也是学校积极鼓励、政策扶持的重点方向。
高职学生创业存在的问题
现实告诉我们:绝大多数高职生初次创业大多以失败告终。那么,在高职学生的创业过程中,普遍存在哪些问题呢?
首先,创业的主体是出生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的高职毕业生,作为独生子女家庭成长起来的孩子,对于创业吃苦的心理准备不足;相对于他们的上一辈,眼高手低是其比较突出的缺点;通过互联网等各类媒体所接触到的创业事例以成功为主,失败教育欠缺,受挫后其心理承受能力较差;多数高职学生在知识和能力方面较本科院校的学生差,并且创新能力不足。
其次,不少高职院校把“以就业为导向”这个培养目标仅局限在就业的初级层面,忽视创业是就业的高级形式,同时高职院校创业领域的师资较匮乏,缺乏系统的教育,对高职学生的创业培训明显不足。
再次,高职毕业生刚跨出校门,并且绝大多数高职学生出身农民家庭或者城市低收入家庭,存在着启动资金来源有限、经营管理经验不足、所学知识无法在实际工作中得到运用等问题,这也是影响创业成功的关键因素。
创业前应做好的准备
1.大学生创业的灵魂—了解自己
人人都可以创业,却不是人人创业都可以成功。这其间有着许许多多成功创业的小秘诀,而这些秘诀并非都来自创业成功个案的经验,很多是从失败的例子中去反省、领悟而来的。综合这些经验而谈,创业者首先必须做的便是决定要从事哪一种行业、哪一类项目,在你下决定之前,最好先为自己做个小小的测验,了解自己在哪方面较有创意和潜力;哪方面的事业较能吸引自己的注意力,并鞭策自己勇往直前。一旦做好选择,接下来的许多课题便需要创业者一步步地去执行,才能逐渐地迈向成功之路。
2.大学生创业的主体—确定目标
创业不仅需要激情,也需要理性。大学生创业,往往是激情大于理性,其个人的创业更是如此。然而,“创业不是脑子一热就行的。不是一个大学生听了一场激情澎湃的演讲,马上充满热情地开始干就可以成功的”。因此,大学生开始创业前,需要在市场调研的基础上进行理性分析。然而,这项工作不是一名充满激情的大学生创业者能够独立完成的,它需要若干志同道合的创业者共同设计、实施、整理和分析,给自己这个团队树立一个目标。
3.大学生创业的基础—市场调研
创业前要进行有针对性的市场调研。没有市场调研,大学生的创业就会“无的放矢”。只有在得出可行的结论并据此扬长避短,才能真正开始创业。市场调研包括消费者情况、竞争者情况以及行业周边环境的基本状况等一系列将与创业密切相关的方面。为准备创业所做的市场调研,一般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是针对创业的可能性做范围广泛的调查,最终作为创业意向决定参考之用,重点在于预定营业额的确定及企业规模的概要决定,所以此阶段的内容应涵盖调查企业地区的市场特性,同时还要对该地区的大致情形有所了解。第二阶段主要是根据第一阶段的结果,对消费者生活方式做深入的研讨,作为决定创业的具体营业方针的参考,重点在于企业具体的商品构成、定价及促销策略的确定,所以此阶段应该提供深入分析消费生活方式及确定企业格调等方面的基础资料。只有进行了充分的市场调研后,才能为今后的创业之路打下坚实的基础。
4.大学生创业的源泉—把握创业机会
对创业者而言,创业机会无时不在。只有创业机会源源不断,才会有大学生创业管理思路、智慧等相关元素的出现。没有创业机会,大学生创业只能是空谈。需要指出的是,并不是所有机会都适合大学生创业,关键是要认清哪些是大学生的创业机会。
5.大学生创业的“路标”—确定创业计划
在抓住了创业机会以后,制定或详或略的创业计划是必不可少的。创业计划书既要明确经营思想,又要评价自身优劣,指出创业目的,考虑创业手段。一份完整的创业计划书的制定,就像一项创业活动的沙盘路演。这是提高创业成功率的一项措施,也是理性的创业者必须要做的准备工作。大学生创业计划应该比一般创业计划更详细、更完整,要充分考虑操作程序、逻辑关系、阶段目标、质量反馈等相关元素,使创业活动清晰流畅。
6.大学生创业的“支撑”—资金筹备
创业最重要的也是最需要做的一个准备就是资金的筹备。如果没有资金,以前做的一切工作都将是空中楼阁。创业资金的筹集可以通过团队自筹、寻找成功企业领导人支持、向银行贷款、国家政策扶持、找风险投资公司等方式获得;当然开办一个企业还要有办公场所和生产设备等。有了这些基本的资源,大学生创业活动才可能正常进行;没有这些或缺少哪一方面的资源,大学生创业活动将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只有不断寻找创业资源,才能够“支撑”大学生创业活动的连续性。
高职院校也要积极为毕业生创造创业条件
1.树立创业教育新理念
学校是学生学习生活的环境,对其影响较深,所以教育部门和学校必须认识到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教师必须树立创业教育理念,并用这种理念来指导教学。创业指导师资的培养应该作为学校一项重要的工作来抓,培养一批创业指导专家来教会学生如何去了解创业,如何去准备创业,如何去真正的创业。
2.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
学校具有浓厚的学术研究气氛,有利于学生创新。创新可以促进创业,将知识转化为生产力,将创业的可能性转化为现实性。有条件的学校要开放校内市场,让学生在校内承包店面开展经营实践活动,是营造良好创业环境的一个有效方式。
高职院校除了从教育这方面提供条件外,还应该从软条件方面提供方便,如可以通过组织创业者联盟性社团、邀请创业成功人士回校进行创业讲座、举办创业计划竞赛等形式的活动,加大创业理想和理念的宣传,创造浓厚的大学生创业文化氛围,使整个校园中充满创业的气息,让学生更近地接触创业。
3.创业理论教育研究
在毕业生创业刚起步的阶段,教育界对如何开展创业教育、怎样设置课程、有哪些创业所必须掌握的知识和理论等问题还处于初步探索阶段,对创业教育的研究还要继续展开并深入下去,逐步形成一套完整的、成熟的创业教育理论体系,指导教师教学和学生创业。
总之,高职院校大学生创业还存在其对创业认识肤浅,缺乏创新精神和社会经验;高职院校对毕业生创业存在轻视现象,认为高职学生创业不太现实,所以致使本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明显薄弱,跟不上时代发展的需要。要想改变目前这种状况需要多方共同努力,作为毕业生应该清楚地认识自己、了解自己,努力掌握创业知识、切实做好创业准备;作为高职院校应该加大毕业生的创业教育、加大投资力度为学生营造更好的创业环境,对学生的创业活动进行大力的支持等。只有在学生的努力、政府的扶持、院校的支持下,大学生创业才能不断向着成功迈进。
(作者单位: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责任编辑:张 雯]
高职学生创业存在的问题
现实告诉我们:绝大多数高职生初次创业大多以失败告终。那么,在高职学生的创业过程中,普遍存在哪些问题呢?
首先,创业的主体是出生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的高职毕业生,作为独生子女家庭成长起来的孩子,对于创业吃苦的心理准备不足;相对于他们的上一辈,眼高手低是其比较突出的缺点;通过互联网等各类媒体所接触到的创业事例以成功为主,失败教育欠缺,受挫后其心理承受能力较差;多数高职学生在知识和能力方面较本科院校的学生差,并且创新能力不足。
其次,不少高职院校把“以就业为导向”这个培养目标仅局限在就业的初级层面,忽视创业是就业的高级形式,同时高职院校创业领域的师资较匮乏,缺乏系统的教育,对高职学生的创业培训明显不足。
再次,高职毕业生刚跨出校门,并且绝大多数高职学生出身农民家庭或者城市低收入家庭,存在着启动资金来源有限、经营管理经验不足、所学知识无法在实际工作中得到运用等问题,这也是影响创业成功的关键因素。
创业前应做好的准备
1.大学生创业的灵魂—了解自己
人人都可以创业,却不是人人创业都可以成功。这其间有着许许多多成功创业的小秘诀,而这些秘诀并非都来自创业成功个案的经验,很多是从失败的例子中去反省、领悟而来的。综合这些经验而谈,创业者首先必须做的便是决定要从事哪一种行业、哪一类项目,在你下决定之前,最好先为自己做个小小的测验,了解自己在哪方面较有创意和潜力;哪方面的事业较能吸引自己的注意力,并鞭策自己勇往直前。一旦做好选择,接下来的许多课题便需要创业者一步步地去执行,才能逐渐地迈向成功之路。
2.大学生创业的主体—确定目标
创业不仅需要激情,也需要理性。大学生创业,往往是激情大于理性,其个人的创业更是如此。然而,“创业不是脑子一热就行的。不是一个大学生听了一场激情澎湃的演讲,马上充满热情地开始干就可以成功的”。因此,大学生开始创业前,需要在市场调研的基础上进行理性分析。然而,这项工作不是一名充满激情的大学生创业者能够独立完成的,它需要若干志同道合的创业者共同设计、实施、整理和分析,给自己这个团队树立一个目标。
3.大学生创业的基础—市场调研
创业前要进行有针对性的市场调研。没有市场调研,大学生的创业就会“无的放矢”。只有在得出可行的结论并据此扬长避短,才能真正开始创业。市场调研包括消费者情况、竞争者情况以及行业周边环境的基本状况等一系列将与创业密切相关的方面。为准备创业所做的市场调研,一般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是针对创业的可能性做范围广泛的调查,最终作为创业意向决定参考之用,重点在于预定营业额的确定及企业规模的概要决定,所以此阶段的内容应涵盖调查企业地区的市场特性,同时还要对该地区的大致情形有所了解。第二阶段主要是根据第一阶段的结果,对消费者生活方式做深入的研讨,作为决定创业的具体营业方针的参考,重点在于企业具体的商品构成、定价及促销策略的确定,所以此阶段应该提供深入分析消费生活方式及确定企业格调等方面的基础资料。只有进行了充分的市场调研后,才能为今后的创业之路打下坚实的基础。
4.大学生创业的源泉—把握创业机会
对创业者而言,创业机会无时不在。只有创业机会源源不断,才会有大学生创业管理思路、智慧等相关元素的出现。没有创业机会,大学生创业只能是空谈。需要指出的是,并不是所有机会都适合大学生创业,关键是要认清哪些是大学生的创业机会。
5.大学生创业的“路标”—确定创业计划
在抓住了创业机会以后,制定或详或略的创业计划是必不可少的。创业计划书既要明确经营思想,又要评价自身优劣,指出创业目的,考虑创业手段。一份完整的创业计划书的制定,就像一项创业活动的沙盘路演。这是提高创业成功率的一项措施,也是理性的创业者必须要做的准备工作。大学生创业计划应该比一般创业计划更详细、更完整,要充分考虑操作程序、逻辑关系、阶段目标、质量反馈等相关元素,使创业活动清晰流畅。
6.大学生创业的“支撑”—资金筹备
创业最重要的也是最需要做的一个准备就是资金的筹备。如果没有资金,以前做的一切工作都将是空中楼阁。创业资金的筹集可以通过团队自筹、寻找成功企业领导人支持、向银行贷款、国家政策扶持、找风险投资公司等方式获得;当然开办一个企业还要有办公场所和生产设备等。有了这些基本的资源,大学生创业活动才可能正常进行;没有这些或缺少哪一方面的资源,大学生创业活动将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只有不断寻找创业资源,才能够“支撑”大学生创业活动的连续性。
高职院校也要积极为毕业生创造创业条件
1.树立创业教育新理念
学校是学生学习生活的环境,对其影响较深,所以教育部门和学校必须认识到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教师必须树立创业教育理念,并用这种理念来指导教学。创业指导师资的培养应该作为学校一项重要的工作来抓,培养一批创业指导专家来教会学生如何去了解创业,如何去准备创业,如何去真正的创业。
2.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
学校具有浓厚的学术研究气氛,有利于学生创新。创新可以促进创业,将知识转化为生产力,将创业的可能性转化为现实性。有条件的学校要开放校内市场,让学生在校内承包店面开展经营实践活动,是营造良好创业环境的一个有效方式。
高职院校除了从教育这方面提供条件外,还应该从软条件方面提供方便,如可以通过组织创业者联盟性社团、邀请创业成功人士回校进行创业讲座、举办创业计划竞赛等形式的活动,加大创业理想和理念的宣传,创造浓厚的大学生创业文化氛围,使整个校园中充满创业的气息,让学生更近地接触创业。
3.创业理论教育研究
在毕业生创业刚起步的阶段,教育界对如何开展创业教育、怎样设置课程、有哪些创业所必须掌握的知识和理论等问题还处于初步探索阶段,对创业教育的研究还要继续展开并深入下去,逐步形成一套完整的、成熟的创业教育理论体系,指导教师教学和学生创业。
总之,高职院校大学生创业还存在其对创业认识肤浅,缺乏创新精神和社会经验;高职院校对毕业生创业存在轻视现象,认为高职学生创业不太现实,所以致使本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明显薄弱,跟不上时代发展的需要。要想改变目前这种状况需要多方共同努力,作为毕业生应该清楚地认识自己、了解自己,努力掌握创业知识、切实做好创业准备;作为高职院校应该加大毕业生的创业教育、加大投资力度为学生营造更好的创业环境,对学生的创业活动进行大力的支持等。只有在学生的努力、政府的扶持、院校的支持下,大学生创业才能不断向着成功迈进。
(作者单位: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责任编辑:张 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