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背景分析
笔者很荣幸能参与在镇江、扬州、南通、鹽城四地同课异构活动。语法课做为单元学习的其中一个板块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是Reading的延续又是为Task 板块的单元输出服务,为了寻求以单元为整体板块学习,笔者设计了在链式情境中进行任务型语法教学。笔者以Natural disasters 单元话题为主线,按照 During/after the earthquake 到During/after the snowstorm再到 During/after the rainstorm的顺序形成情境链,链接多个自然灾害的情境,又以用过去进行时态和 when/while/as描述自然灾害活动任务为主导,搭建学生学习语法的平台,培养学生用英语做事情的能力。
二、第一次课试教
【发现的问题】1.自主探究只追求形式,不注重实效,学生互动效果较差。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广和实施,以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为特征的小组合作活动受到了重视,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小组划分不科学、学生的角色落实不到位、教师的评价方式不当等影响了小组合作的实效性。2.课堂时间安排不合理,导致写作任务没有在课堂中完成。笔者在导入和小组合作中总共用了20多分钟,随后又让学生完成了2个练习,用了15分钟左右。在最后讨论环节又用了5分钟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而本节课最重要的任务写作展示却被边缘化了。
【调整思路】1.整合自主探究活动,将一次自主探究分为三次自主探究,前两次应为半开放性活动,即是由师生共同探究,或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探究。①What is the tense? The structure?②Why are some verbs “was/were doing”? Why are some“did”?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探究了这两个问题后。最后再放手由学生小组活动探究,讨论 How to use when/while/as?2.将完成第97页的对话的活动后的表演对话改为make a report,这样加大了练习的量、练习的面和活动练习的针对性。3.留出时间让学生讨论The rainstorm hit Yangzhou,最后以书面形式完成作文并当堂展示,以激发学生的课堂表达激情。
三、第二次课改进
【发现的问题】1.学生对when/while/as掌握的并不到位,练习的量并不够。2.在最后After the snowstorm的练习中,学生明显完成效果不好。3.学生在写作中思维仅限于教师提供的图片,没有凸显学生的自主想象。
【调整思路】1.教师应调整After the snowstorm练习环节,帮助学生扫清认知障碍,设计有层次的利于学生掌握的练习。2.教师结合课本图片和写作活动的图片,采用头脑风暴式的活动让学生发挥想象,鼓励学生能有自己的创造。
四、第三次课改进
第三次研究课,笔者加强了在互动过程中关注学生有意义的生成,并对学生进行了进一步的活动指导,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教学片断】
为了解决学生想象力不丰富的问题,笔者在A rainstorm hit Yangzhou让学生看图说话后,接着问以下问题,采取头脑风暴的形式引发学生更多的想象的产生。What were you doing when the rainstorm started? What about your classmates and your parents?在这样的问题下打开学生思维,发展了学生思维的灵动性和丰富性,大大地增加了写作任务的输出。
五、链式情境中任务型教学的有效策略
1.链式语境的设计。语法教学是中学学英语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种语言知识,它是各种语言结构的基础,实在具体的语言环境背景下学习语法,才有可能帮助学生真正把所学的知识转化为能力,从而提高语法学习的质量。语境如何创设?贴近生活,贴近单元话题。建构主义提出,语言学习是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情境相联系的。英语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通过创设接近实际生活的各种语境,采用循序渐进的语言实践活动以及各种强调过程与结果并重的教学途径和方法,如任务型语言教学途径等,培养学生用英语做事情的能力。为了避免单一情境给学生带来思维上的断续和跳跃,我们还要创设趣味性强,贴近学生生活,适合目标语法的链式情境,让学生充分体验并掌握语法知识。也就是说,可创设多个相关的情境下,让学生一步一步地按照情境的发展变化而学习。
2.促进学生思维的课堂提问。语言与思维密不可分,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对2001年以来的英语课程改革的最为显著的发展就是将思维品质作为外语教学的显性目标加以规定,从而在本质上丰富外语教学的目标体系,更加彰显了英语课程的课程特性。作为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思维品质,包括辨析语言和文化表现的各种现象;分类、概括信息;建构新的概念;分析判断信息的逻辑关系,正确评判各种思想观点,理性表达自己的观点,形成英语思维习惯,提高多种思维能力。基于思维能力发展的已有实践,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发展这些思维品质最为便捷的方式就是通过教师对课堂提问的设计而实现。这不仅包括教师自己提出问题,也包括通过教师的提问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
3.有梯度的活动的设计。在本节课语法教学中,笔者设计了竞猜、头脑风暴、造句连连看等活动任务,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操练语法、感悟与法、归纳语法和运用语法,活动设计环环相扣,由简到繁,步步推进。依托话题,设计任务,驱动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达到优化语法教学的目的。这种活动设计模式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理念。让学生通过体验、实践、参与、探究和合作等方式,发现语言规律,逐步掌握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不断调整情感态度,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
总之,语法教学是每个英语教师不可回避的问题,既不要过度偏重语法知识,也不要过分淡化语法教学,在今后的语法教学中,作为教师,我们应让备课时的有意设计和课堂上的无意呈现,像一条主线或是一条情境链依托课堂活动将教学内容缝合得天衣无缝。
笔者很荣幸能参与在镇江、扬州、南通、鹽城四地同课异构活动。语法课做为单元学习的其中一个板块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是Reading的延续又是为Task 板块的单元输出服务,为了寻求以单元为整体板块学习,笔者设计了在链式情境中进行任务型语法教学。笔者以Natural disasters 单元话题为主线,按照 During/after the earthquake 到During/after the snowstorm再到 During/after the rainstorm的顺序形成情境链,链接多个自然灾害的情境,又以用过去进行时态和 when/while/as描述自然灾害活动任务为主导,搭建学生学习语法的平台,培养学生用英语做事情的能力。
二、第一次课试教
【发现的问题】1.自主探究只追求形式,不注重实效,学生互动效果较差。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广和实施,以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为特征的小组合作活动受到了重视,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小组划分不科学、学生的角色落实不到位、教师的评价方式不当等影响了小组合作的实效性。2.课堂时间安排不合理,导致写作任务没有在课堂中完成。笔者在导入和小组合作中总共用了20多分钟,随后又让学生完成了2个练习,用了15分钟左右。在最后讨论环节又用了5分钟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而本节课最重要的任务写作展示却被边缘化了。
【调整思路】1.整合自主探究活动,将一次自主探究分为三次自主探究,前两次应为半开放性活动,即是由师生共同探究,或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探究。①What is the tense? The structure?②Why are some verbs “was/were doing”? Why are some“did”?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探究了这两个问题后。最后再放手由学生小组活动探究,讨论 How to use when/while/as?2.将完成第97页的对话的活动后的表演对话改为make a report,这样加大了练习的量、练习的面和活动练习的针对性。3.留出时间让学生讨论The rainstorm hit Yangzhou,最后以书面形式完成作文并当堂展示,以激发学生的课堂表达激情。
三、第二次课改进
【发现的问题】1.学生对when/while/as掌握的并不到位,练习的量并不够。2.在最后After the snowstorm的练习中,学生明显完成效果不好。3.学生在写作中思维仅限于教师提供的图片,没有凸显学生的自主想象。
【调整思路】1.教师应调整After the snowstorm练习环节,帮助学生扫清认知障碍,设计有层次的利于学生掌握的练习。2.教师结合课本图片和写作活动的图片,采用头脑风暴式的活动让学生发挥想象,鼓励学生能有自己的创造。
四、第三次课改进
第三次研究课,笔者加强了在互动过程中关注学生有意义的生成,并对学生进行了进一步的活动指导,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教学片断】
为了解决学生想象力不丰富的问题,笔者在A rainstorm hit Yangzhou让学生看图说话后,接着问以下问题,采取头脑风暴的形式引发学生更多的想象的产生。What were you doing when the rainstorm started? What about your classmates and your parents?在这样的问题下打开学生思维,发展了学生思维的灵动性和丰富性,大大地增加了写作任务的输出。
五、链式情境中任务型教学的有效策略
1.链式语境的设计。语法教学是中学学英语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种语言知识,它是各种语言结构的基础,实在具体的语言环境背景下学习语法,才有可能帮助学生真正把所学的知识转化为能力,从而提高语法学习的质量。语境如何创设?贴近生活,贴近单元话题。建构主义提出,语言学习是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情境相联系的。英语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通过创设接近实际生活的各种语境,采用循序渐进的语言实践活动以及各种强调过程与结果并重的教学途径和方法,如任务型语言教学途径等,培养学生用英语做事情的能力。为了避免单一情境给学生带来思维上的断续和跳跃,我们还要创设趣味性强,贴近学生生活,适合目标语法的链式情境,让学生充分体验并掌握语法知识。也就是说,可创设多个相关的情境下,让学生一步一步地按照情境的发展变化而学习。
2.促进学生思维的课堂提问。语言与思维密不可分,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对2001年以来的英语课程改革的最为显著的发展就是将思维品质作为外语教学的显性目标加以规定,从而在本质上丰富外语教学的目标体系,更加彰显了英语课程的课程特性。作为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思维品质,包括辨析语言和文化表现的各种现象;分类、概括信息;建构新的概念;分析判断信息的逻辑关系,正确评判各种思想观点,理性表达自己的观点,形成英语思维习惯,提高多种思维能力。基于思维能力发展的已有实践,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发展这些思维品质最为便捷的方式就是通过教师对课堂提问的设计而实现。这不仅包括教师自己提出问题,也包括通过教师的提问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
3.有梯度的活动的设计。在本节课语法教学中,笔者设计了竞猜、头脑风暴、造句连连看等活动任务,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操练语法、感悟与法、归纳语法和运用语法,活动设计环环相扣,由简到繁,步步推进。依托话题,设计任务,驱动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达到优化语法教学的目的。这种活动设计模式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理念。让学生通过体验、实践、参与、探究和合作等方式,发现语言规律,逐步掌握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不断调整情感态度,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
总之,语法教学是每个英语教师不可回避的问题,既不要过度偏重语法知识,也不要过分淡化语法教学,在今后的语法教学中,作为教师,我们应让备课时的有意设计和课堂上的无意呈现,像一条主线或是一条情境链依托课堂活动将教学内容缝合得天衣无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