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宁夏,我是行动者

来源 :宁夏画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answ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摄影/辛怡丽 杨晓彤
  在荒野、在城市、在社区,在那些大多数人匆匆一瞥却未必留心的地方,他们的身影却在重复出现,他们是身穿“天空蓝”马甲的志愿者,将年复一年的志愿活动凝聚成活力四射的公益力量。
  吴尚轩,“80后”生态环保志愿者,也是宁夏生态文明促进会副会长。多年来,他主要负责与全区环保组织及环保志愿者的联络,动员社会力量开展“守卫母亲河”“湖小青河小志”等项目,组织开展活动40多个场次、800多人次参与河流巡护工作;带领志愿者3000人次,累计植树过千亩;通过开展30多场次的大讲堂系列活动提升居民环保意识。7月2日,他当选为由生态环境部、中央文明办联合推选的“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 2020年最美生态环保志愿者。
   2010年,吴尚轩从退伍军人的身份转变为民政厅的一名公职人员。当初被安排负责慈善公益工作的时候,吴尚轩是傻眼的。从军校到部队,他从来没有接触过这方面的工作,也完全不知道该怎么干,只能跟着领导有一说一。直到在一次组织爱心人士认养孤儿公益活动中,他遇到了两个人:一位月薪800元的保安,一张口就要认养3个孤儿,而当时一个孩子1年的费用最低都得800元;另一位是大学生,拿着1万元询问可以认养几个孩子。吴尚轩被他们深深地感动了。那时起,他真正地认识到这份工作的意义。也是在这份工作中,这个曾在部队里流血不流泪、自认为坚强的硬汉,在走访困难家庭的时候,竟哭了一整天……
  这些,让吴尚轩更加坚定地走在公益之路上。
  在诸多的志愿服务方向中,吴尚轩选择了曾经有切身感受的环保领域。谈及投身环保志愿的初衷,吴尚轩说,作为土生土长的石嘴山人,小时候,家门口的河水被污染,黑绿色水体臭气熏天,避而不及。在去爬贺兰山的途中,看到的树叶,永远是黑绿色的,轻抚树叶,手指会沾一层煤灰。对于环境污染,他从小深有感触。
  2012年,吴尚轩自发组织了以高校社团为主的宁夏青年环保教育联盟,通过随手拍发微博呼吁更多人关注环境污染,也得到了很好的反响。受到各界人士鼓励后,信心大增的他选择辞掉公职,成为一名专职志愿者。
  2014年,在自治区团委的支持下,宁夏生态文明促进会成立,吴尚轩与志愿者一起关注环境治理和保护,其中一项主要工作是搜集、查找各河流的污染情况,暗访偷排乱排的企业,并向环保部门反映问题。协会成立不久,吴尚轩就发现银川市银新干沟水质污染严重,沟中鱼类绝迹,甚至连水草都难以生长,小范围内的生态平衡遭到严重破坏。
  从银川市兴庆区到贺兰县的3个乡镇6个行政村,再到入黄河口,10多天時间里,吴尚轩和伙伴们将长达21.1公里的银新干沟沿线走了一遍,并发现“病因”——未经处理的养殖场废水、工业废水、农田退水、污水处理厂排水和居民生活污水全部流入银新干沟。令人触目惊心的是,在永宁段入黄口,黑色的水沿着银新干沟缓缓流入黄河,黑黄交替,蔓延数公里,最终完全融入黄河。经过他们的调查取证,在有关部门的共同治理下,银新干沟最终得到有效治理,“污水河”变成了“清水河”。
  调研取证的过程中,虽然他们也遭遇过被企业围堵、威胁的情况,却从来没有被吓退过,依然坚持取样调查,将检测报告递交环保部门。
  随着志愿活动不断深入,让吴尚轩欣喜的是,企业偷排乱排的问题越来越少了。他的观念也发生了变化,“起初以为是环保部门的执法力度不够或者不作为,现在发现是我们没有养成全民参与的意识,包括企业、个人在内,还缺乏环保意识。我们志愿者更像是执法部门的‘副手’,辅助他们查漏补缺。”
  除了暗访偷排乱排的企业,吴尚轩更多的工作是河流巡查。2016年,吴尚轩与团队开展“守卫母亲河”项目,对黄河宁夏段全段巡查。2019年,他们发起“认领河流项目”,逐步推动宁夏每条入黄河流都被一个热心人士认领,长期巡护每条河流。2020年,他们又担负起“清水为零”项目银北地区河流污染的巡查工作。
  巡河是件枯燥又辛苦的工作,每天徒步在荒郊野外,随身携带着干粮和水,有时因路线太长,会徒步走一天。饱受风吹日晒的吴尚轩被伙伴们亲切地称为“小黑哥”,对于这样的称呼,吴尚轩也乐于接受,他笑言这是对自己工作的“认可”,也拉近了与伙伴们之间的距离。
  对于公益事业的“狂热”,吴尚轩坦言家人并不是很能理解,妻子总说他在工作中像是着了魔,像打了鸡血一样精力旺盛、不知疲惫。对于因此带来的家庭陪伴的缺失,吴尚轩认为“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他坚信所做的一切,是一种无形的积累,是在为自己为家人积善;而“狂热”,恰恰也让自己承受住更多的辛苦与操劳。
   眼下,吴尚轩正致力于推动宁夏民间环保组织及志愿者工作的发展,通过发起项目,让更多的人参与到环保志愿活动中。让吴尚轩欣慰的是不断壮大的志愿者队伍里有学生、公务员、大学教授、企业高管、律师……身份各异,却在为共同的目标发挥自己的专业能力。 吴尚轩也希望通过志愿者们的努力,带动身边的人,让每个人都多些环保意识。
  对于未来,吴尚轩开玩笑说,最好自己被迫“下岗”,所有的公益组织都不复存在,每个人都是生活中的志愿者。而那时,一定是环境优美、处处绿水青山,人与自然合谐共融。
其他文献
篇章七  摄影/金少波  仲夏,迎着清晨习习凉风,高闸镇周闸村3队村民马学琴忙着整理庭院,清扫地面、浇花洒水、归置杂物……一会儿工夫,小院被收拾得整洁有序。  “‘笑脸’就是俺家的门面,自己感到光荣,周围邻居都羡慕哩。”马学琴告诉记者,“去年我们村经过美丽村庄项目改造,家家户户院落整洁美观,村民们的居住环境有了很大提升。5月以来,镇里推行乡风文明‘笑脸’积分制后,家里的卫生状况有了明显改观,邻居们
期刊
篇章六   摄影/钟培源 张丽坤 吴 荣  2020年以来,吴忠市委、政府坚持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创城工作,确保“点、线、面”全面覆盖,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和大局意识,压实责任目标,切实做到落地见效果、出成绩,为打赢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攻坚战与全市疫情防控阻击战履职尽责。  坚持“两手抓”,紧盯重点区域  吴忠市政府及时掌握复工复产后辖区重点部位、重点区域的情况,街道主动作为,坚持“两手抓”,加
期刊
篇章八  今年以来,红寺堡区严格按照吴忠市的总体部署,紧扣测评体系,坚持创建为民、创建惠民、创建靠民、创建育民的理念,深入推进创城各项工作。  强化领导,完善机制  区委书记、政府区长带头“挂帅出征”,成立了由区委副书记、政府常务副区长、分管副区长为副组长,各责任单位“一把手”为成员的“双创”攻坚工作专班。压实了创城网格化责任区域包抓和街道“‘大工委’—社区‘联合党委’—小区‘党小组’”网格化管理
期刊
摄影/杜鹏军 李 玉  每年的七月份,我都要去趟南部山区,如约赴会般到乡村走走,享受油菜花开的盛宴。  车子驶出高速公路穿过隆德县城,一直向北行驶10余公里,转过一道弯,前面山脚下一片油菜花田挡住了视线,再往前,道路两边的油菜花也在竞相开放。车子停下,大家蜂拥下车。拍照留念、近观远眺、慢慢品味,如同快乐的鸟儿找到森林般兴奋不已。  行走在田梗,两边油菜绿色的枝叶如行云流水般潇洒柔畅,衬托着开得正艳
期刊
摄影/辛怡丽  西吉县吉强镇芦子沟村,位于该镇西北6公里,下辖7个村民小组,全村有422户1480口人,党员41名。全村耕地面积7735亩,小二型水库3座,水域面积100亩。近年来,芦子沟村充分发挥党组织引领作用,村支部带领群众从通水、通电、通路开始,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植树造林、种植特色小杂粮,使村集体经济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强到优,实现百姓安居乐业,生活欣欣向荣。  支部支招促增收  201
期刊
盛夏的宁夏大地,葳蕤蓊郁,万物蓬勃,气象万千。  黄河岸边的平罗县红瑞村,村屋齐整、红瓦耀眼,砖木结构的住房,宽敞舒适;村部、小学、幼儿园、卫生院、农贸市场,一应俱全。和谐,安详的气氛弥漫在这片充满活力的新土地上。  10年前,西吉县火石寨乡、马莲乡等11个乡镇和堡湾村、杨坪村、打岔村等34个行政村异地搬迁至此,建成红瑞村。有生态移民近万人,耕地万亩。现今,被企业流转9600亩田地,种植青贮玉米、
期刊
摄影/钟培源 郭 涛  七月,宁夏进入了一年中气温最高的时候,作为人们重要的消暑水果——西瓜,也迎来了又一年的丰收季。  香山是宁夏最早种植硒砂瓜的地区,西瓜的品质上乘,知名度高,硒砂瓜的种植已是当地的主打产业,同时带动了周边中卫、中宁、海原、红寺堡等市县区种植硒砂瓜,种植面积动辄达几十万亩,足见其在当地产业发展中的分量。  随着硒砂瓜的成熟,香山进入了一年中最繁忙的季节。  香山位于中卫市东南,
期刊
坐落于大武口区中心地带的石嘴山市新华书店,门头是醒目的新华红底色,上书毛体“新华书店”四个大字,遒劲有力。走进书店,设计感十足的装饰,宽敞的通道,传递着书店的艺术美感。店堂内灯光明亮,书架布局有序,图书分类明晰,独具特色的“倡导全民阅读,共建书香社会”图书分类标识牌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石嘴山市新华书店在2011年被北京书刊发行业协会评选为出版物发行行业“文明店堂”,2018年在第二十八届全国图
期刊
摄影/张军武  7月10日,在宁夏吴忠市盐池县黄花菜种植核心区,大片大片的黄花菜抽节拔穗,朵朵黄花盛开田间,农户和采摘志愿队深入田间地头,双手上下齐飞,迎来了当地黄花菜采收旺季。  当天10时,盐池县“母亲花开 忘忧盐州”母亲花节新时代文明践行活动正式拉开帷幕。现场为11位“最美母亲”制作一束绽放的黄花,表达对母亲的真挚祝福;对“最美家庭”“最美家庭女性”“文明家庭”“百孝之星”获得者进行表彰。现
期刊
摄影/钟培源 郭 涛  100年前,在西海固这片贫瘠的土地上,发生了震惊世界的海原大地震。令人称奇的是在震中断裂带有5棵柳树并没有倒下。它们挺过了灾难,顽强地生存下来,并成为海原人民坚韧不拔、自强不息精神的象征。  10年前,一群西气东输人秉承“苦干实干”的石油人精神在自然条件十分恶劣的情况下,不到1年建成西二線东段的首座压气站。  10年间,一代代海原西气东输人排除一切困难,确保了管道生产安全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