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针对目前生物教学中存在的被动式学习、灌输式学习等弊端,我们应按照新课程改革提出的要求进行改革。改革具体表现在:在课堂中创设情景、让学生进行体验探索、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注重团队学习等方面。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生物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1-8437(2012)01-0101-01
新的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要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的素养和倡导探究性学习这三个课程理念。也就是说在课程设计上要面向学生周围的日常生活、已有生活经验和未来生活的发展趋势;要在生物教学过程中突出以人为本,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科学素养为目的。
实施新课程的关键是教师。教师要将教材的普遍性知识与学生各自的实际生活环境联系起来,建构一些既具有知识普遍性又具有生活特殊性的学生主体活动。在教学活动中采取一种新型的教学观和教学形式,如开展探究性学习与活动性学习。
一、新型教育方式的必要性
1 新课程改革的需要。传统的课堂中,教师一个人在唱独角戏,学生进行的是被动式的学习,教学方法比较单一,这样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我国义务教育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是改变人才培养模式,倡导探究性学习,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变革。教学方式的改革必须实现的转变是有效地将“活动”引入课堂,让学生真正动起来。因此,“活动化教学”是实施新课程学科课堂教学较为适宜的教学方式。
2 生物学科本身教学特点的需要。生物学科本就是一门探究性的学科,探究性学习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探索性学习是指导学生基于自身兴趣和既定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活动。它相对于传统教学其最大的区别在于传统教学是接受是教学,老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老师教多少学生学多少,久而久之,学生的学习欲望开始降低,学习兴趣开始下降。而探究性学习是学生自己带着问题,自己去解决问题。这种学习方式可以提高学生的求知欲望,因为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会有一种满足感,一种成就感。
3 课堂教学的发展性需要。“教学与发展”是教学理论与实践的一个永恒主题。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状态,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教学的根本任务。那么,发展究竟指什么?按照建构主义的观点,发展不是外界强加的,而是一个主动的建构的过程。新课程教学的走向:传统的知识性教学转向现代的发展性教学。知识性教学以学科为本位。传授知识;发展性教学以人为本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4 促使教师成长的需要。新理念、新课程、新课堂,实际上对教师提出了成为教育专业工作者的要求,这就要求教师要成为学生成长的引领者,学生潜能的唤醒者,教学内容的研究者,教学艺术的探索者,学生知识建构的促进者……因此,教师必须关注自我发展。理想的课堂是:在师生共同的生活世界中教学相长。学生在教师的发展中成长,教师在学生的成长中发展。
二、新课堂的教学方式
课堂是什么?课堂不是教师单独表演的舞台,而是师生之间交往、互动的舞台;不仅是对学生进行训练的场所,而是引导学生发展的场所;不只是传授知识的场所,而是探究知识的场所;不应是教师行为模式化动作的场所,而是教师教育智慧充分展现的场所。新课程的改革如果没有真正触动课堂的话,那么这种改革就是不彻底的。因此,在新课程下的课堂应该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1 创设情景。依据教材特点,采取适宜的教学模式创设情镜,让学生尽快进入角色,产生情感的共鸣、认同,在融洽的情镜中,教师循循善诱,激活学生想像,并为学生提供相关的图文信息资料、数据,或呈现生物的标本、模型及生活环境,或从学生的生活经验中提出问题,从社会关注的生物学有关的热点问题等方面切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如:在讲到《眼与视觉》时,可以这样导入:在我们班里。有一些同学的眼睛近视了,也有的同学是远视,为什么会这样呢?在讲到《病毒》一节时,可联想非典、禽流感等。由于这些与我们密切相关,从而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为以后的学习作好铺垫。
2 体验探索。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过程,是学习者实践探索的过程。而传统教学的弊端之一就是“重结论,轻过程”。它从源头上剥离了知识与智力的内在联系,限制了学生的思考与个性的发展。现代课堂应该是一个学生体验探索世界的过程,“让学生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科学探究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生物学知识、领悟科学研究方法而进行的一系列活动。我在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活动时。大多数是分小组来完成的。科学探究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生物学知识、掌握科学研究方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另外,在进行探究活动时要给予及时、有效的评价,发现并表扬能起示范作用的小组或个人,使学生的积极性得到提高。
3 展示创新能力。“创新能力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素质教育的灵魂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课堂应该成为提升学生个人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舞台。学生学习的创新,在课堂中应体现为学生通过自主活动去发现、去探索。
4 注重团队学习。可借助“合作学习”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激发他们的自信心和表现欲,激发他们的竞争意识,促使他们在较好的气氛中坦诚交流,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自由地发表意见。这样有利于学习小组紧紧地团结在一起,形成一个高效、愉快、充满激情的学习团体。
总之,课程中生物学科的价值不只体现在它的结论中,更在于它的发现和发展过程之中。这些仅靠接受和记忆学习是不能获得的,只有通过对科学发展过程的体验才能获得。而学生也只有在实践中才能真正了解学习的过程、明白学习的价值,才能养成探索和追求真理的顽强精神,才能使学习成为人生活有机中的一部分。因此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的改变,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只有不断“充电”,提高自身的素质,在“学会”到“会学’的转变上下大功夫,才能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协同者、合作者,学生才能真正学有所得,学有所为。这是我所期盼的,也是我们所有生物教师共同努力的目标。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生物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1-8437(2012)01-0101-01
新的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要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的素养和倡导探究性学习这三个课程理念。也就是说在课程设计上要面向学生周围的日常生活、已有生活经验和未来生活的发展趋势;要在生物教学过程中突出以人为本,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科学素养为目的。
实施新课程的关键是教师。教师要将教材的普遍性知识与学生各自的实际生活环境联系起来,建构一些既具有知识普遍性又具有生活特殊性的学生主体活动。在教学活动中采取一种新型的教学观和教学形式,如开展探究性学习与活动性学习。
一、新型教育方式的必要性
1 新课程改革的需要。传统的课堂中,教师一个人在唱独角戏,学生进行的是被动式的学习,教学方法比较单一,这样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我国义务教育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是改变人才培养模式,倡导探究性学习,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变革。教学方式的改革必须实现的转变是有效地将“活动”引入课堂,让学生真正动起来。因此,“活动化教学”是实施新课程学科课堂教学较为适宜的教学方式。
2 生物学科本身教学特点的需要。生物学科本就是一门探究性的学科,探究性学习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探索性学习是指导学生基于自身兴趣和既定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活动。它相对于传统教学其最大的区别在于传统教学是接受是教学,老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老师教多少学生学多少,久而久之,学生的学习欲望开始降低,学习兴趣开始下降。而探究性学习是学生自己带着问题,自己去解决问题。这种学习方式可以提高学生的求知欲望,因为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会有一种满足感,一种成就感。
3 课堂教学的发展性需要。“教学与发展”是教学理论与实践的一个永恒主题。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状态,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教学的根本任务。那么,发展究竟指什么?按照建构主义的观点,发展不是外界强加的,而是一个主动的建构的过程。新课程教学的走向:传统的知识性教学转向现代的发展性教学。知识性教学以学科为本位。传授知识;发展性教学以人为本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4 促使教师成长的需要。新理念、新课程、新课堂,实际上对教师提出了成为教育专业工作者的要求,这就要求教师要成为学生成长的引领者,学生潜能的唤醒者,教学内容的研究者,教学艺术的探索者,学生知识建构的促进者……因此,教师必须关注自我发展。理想的课堂是:在师生共同的生活世界中教学相长。学生在教师的发展中成长,教师在学生的成长中发展。
二、新课堂的教学方式
课堂是什么?课堂不是教师单独表演的舞台,而是师生之间交往、互动的舞台;不仅是对学生进行训练的场所,而是引导学生发展的场所;不只是传授知识的场所,而是探究知识的场所;不应是教师行为模式化动作的场所,而是教师教育智慧充分展现的场所。新课程的改革如果没有真正触动课堂的话,那么这种改革就是不彻底的。因此,在新课程下的课堂应该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1 创设情景。依据教材特点,采取适宜的教学模式创设情镜,让学生尽快进入角色,产生情感的共鸣、认同,在融洽的情镜中,教师循循善诱,激活学生想像,并为学生提供相关的图文信息资料、数据,或呈现生物的标本、模型及生活环境,或从学生的生活经验中提出问题,从社会关注的生物学有关的热点问题等方面切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如:在讲到《眼与视觉》时,可以这样导入:在我们班里。有一些同学的眼睛近视了,也有的同学是远视,为什么会这样呢?在讲到《病毒》一节时,可联想非典、禽流感等。由于这些与我们密切相关,从而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为以后的学习作好铺垫。
2 体验探索。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过程,是学习者实践探索的过程。而传统教学的弊端之一就是“重结论,轻过程”。它从源头上剥离了知识与智力的内在联系,限制了学生的思考与个性的发展。现代课堂应该是一个学生体验探索世界的过程,“让学生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科学探究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生物学知识、领悟科学研究方法而进行的一系列活动。我在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活动时。大多数是分小组来完成的。科学探究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生物学知识、掌握科学研究方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另外,在进行探究活动时要给予及时、有效的评价,发现并表扬能起示范作用的小组或个人,使学生的积极性得到提高。
3 展示创新能力。“创新能力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素质教育的灵魂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课堂应该成为提升学生个人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舞台。学生学习的创新,在课堂中应体现为学生通过自主活动去发现、去探索。
4 注重团队学习。可借助“合作学习”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激发他们的自信心和表现欲,激发他们的竞争意识,促使他们在较好的气氛中坦诚交流,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自由地发表意见。这样有利于学习小组紧紧地团结在一起,形成一个高效、愉快、充满激情的学习团体。
总之,课程中生物学科的价值不只体现在它的结论中,更在于它的发现和发展过程之中。这些仅靠接受和记忆学习是不能获得的,只有通过对科学发展过程的体验才能获得。而学生也只有在实践中才能真正了解学习的过程、明白学习的价值,才能养成探索和追求真理的顽强精神,才能使学习成为人生活有机中的一部分。因此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的改变,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只有不断“充电”,提高自身的素质,在“学会”到“会学’的转变上下大功夫,才能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协同者、合作者,学生才能真正学有所得,学有所为。这是我所期盼的,也是我们所有生物教师共同努力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