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笔者观察发现,目前许多幼儿缺乏分享意识,习惯以自我为中心,导致幼儿出现抢夺同伴玩具等不良行为,这不但影响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而且不利于幼儿社会意识的培养。导致幼儿分享意识薄弱的因素有多个方面,包括优越的社会条件、家庭的溺爱、传统的社会文化以及儿童心理因素等。因此,应重视分享教育,开展分享活动,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紧密结合起来,提高幼儿的分享意识。
关键词:幼儿;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分享意识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要培养幼儿乐意与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有同情心。”目前,很多幼儿生活在优越的家庭环境中,缺少严格的教育和引导,使大多数幼儿在家里想要什么就可以轻而易举地得到。狭小的交往环境和淡漠的人际关系导致很多幼儿习惯以自我为中心,在幼儿园中不愿意与其他小朋友分享,常常为了争夺玩具而大吵大闹。有的幼儿不懂得如何关心他人,体会不到与他人分享爱获得的快乐。幼儿的分享意识属于亲社会行为,如果幼儿缺乏分享意识,不但不利于身心健康发展,也不利于其成长成才。因此,提高幼儿分享意识尤为重要。
一、在活动中感知分享
幼儿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幼儿园中度过的,教师可以开展各种各样的分享活动让幼儿学习分享。比如,每天开展一次故事分享,每周开展一次游戏分享,每月开展一次主题分享活动。
教师可以灵活利用时间,让幼儿主动在班级为大家分享有趣的故事或者有趣的经历。萧伯纳说:“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我们交换,各自还是只有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我们交换,每人就有两种思想。”幼儿通过分享故事和经历,可以收获新的故事,这样可以让幼儿感知到分享的快乐和收获。
笔者观察到,有的幼儿园每周开展一次分享活动,教师让幼儿从家中带一件喜欢的玩具或者一本书到幼儿园,然后在开展活动的时候与其他小朋友交换。由于现在大多数幼儿都是独生子女,在家中想要什么东西通常都会得到满足,因此,幼儿在家中无法体会与他人分享物品的快乐。
二、从榜样中体验分享
幼儿期的孩子正处于模仿的阶段,其大多数知识和技能都是通过模仿获得的。幼儿教师可以通过榜样示范作用对幼儿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比如,教师上“認识茶叶”一课时,把自己家中的果茶带到幼儿园与幼儿一起分享。教师先让幼儿摸一摸、闻一闻,然后将果茶用茶壶泡好,给每一名幼儿都倒一小碗茶水,让幼儿在品尝果茶的过程中了解茶叶,体验分享的快乐。
教师以身作则,起到了很好的榜样作用;让缺乏分享意识的幼儿先体验分享的快乐,再学着与他人分享。缺乏分享意识的幼儿往往会以自我为中心,还会表现出争强好胜的心理,他们更加希望自己得到关注。例如,在区角游戏中,教师观察到一名叫亮亮的小朋友在参与“烧烤”活动时,正在“烧烤架”认真地“工作”,突然另外一名小朋友走过去也想要“烤烧烤”,亮亮主动让给那位小朋友玩。活动结束后,教师及时将这个事例在班上讲给幼儿听,并且对亮亮进行表扬,让幼儿明白了与同伴分享玩具是一种友好的行为。
因此,教师不但要发挥自己的榜样作用,还要有意识地发挥幼儿的榜样示范作用,利用幼儿渴望得到表扬的心理,促进幼儿树立分享意识。
三、在家庭中强化分享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缺一不可,都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起到很大的作用。有人说“5+2=0”就是指幼儿在学校接受了5天的学校教育后,仍然面临2天的家庭教育,而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脱节,会导致幼儿的教育受到极大的影响。由此可见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紧密结合的重要性。
当今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是家庭中的“小太阳”,受到百般宠爱,得到长辈无微不至的“爱”,导致幼儿大都认为家长给予的爱是应该的,得到了的东西就是自己的,甚至父母想要与他们分享玩具,都会遭到拒绝。另一方面,家长疼爱孩子,也不愿分享孩子的东西。久而久之,幼兒就形成了独享的意识。
2015年10月,国家颁布了二胎政策,社会上掀起二胎时代的热潮,但随之也带来许多的问题。有的孩子无法接受父母生二胎,怕弟弟或者妹妹抢走了父母对自己的爱;有的孩子为了威胁父母,直接离家出走或者踢打母亲肚子,甚至还会以死相逼,让父母放弃二胎。这些行为都源于幼儿缺乏分享意识,不愿意分享爱。如果父母在家庭教育中不及时对孩子进行疏导教育,很容易导致孩子产生心理问题。所以家长在家庭教育中要注意加强对孩子分享意识的培养,教育孩子要有责任感,让弟弟或者妹妹和他们一起分享父母的爱。
总之,不管在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中,要重视培养幼儿的分享意识,让幼儿感受到分享的快乐,以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关键词:幼儿;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分享意识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要培养幼儿乐意与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有同情心。”目前,很多幼儿生活在优越的家庭环境中,缺少严格的教育和引导,使大多数幼儿在家里想要什么就可以轻而易举地得到。狭小的交往环境和淡漠的人际关系导致很多幼儿习惯以自我为中心,在幼儿园中不愿意与其他小朋友分享,常常为了争夺玩具而大吵大闹。有的幼儿不懂得如何关心他人,体会不到与他人分享爱获得的快乐。幼儿的分享意识属于亲社会行为,如果幼儿缺乏分享意识,不但不利于身心健康发展,也不利于其成长成才。因此,提高幼儿分享意识尤为重要。
一、在活动中感知分享
幼儿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幼儿园中度过的,教师可以开展各种各样的分享活动让幼儿学习分享。比如,每天开展一次故事分享,每周开展一次游戏分享,每月开展一次主题分享活动。
教师可以灵活利用时间,让幼儿主动在班级为大家分享有趣的故事或者有趣的经历。萧伯纳说:“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我们交换,各自还是只有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我们交换,每人就有两种思想。”幼儿通过分享故事和经历,可以收获新的故事,这样可以让幼儿感知到分享的快乐和收获。
笔者观察到,有的幼儿园每周开展一次分享活动,教师让幼儿从家中带一件喜欢的玩具或者一本书到幼儿园,然后在开展活动的时候与其他小朋友交换。由于现在大多数幼儿都是独生子女,在家中想要什么东西通常都会得到满足,因此,幼儿在家中无法体会与他人分享物品的快乐。
二、从榜样中体验分享
幼儿期的孩子正处于模仿的阶段,其大多数知识和技能都是通过模仿获得的。幼儿教师可以通过榜样示范作用对幼儿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比如,教师上“認识茶叶”一课时,把自己家中的果茶带到幼儿园与幼儿一起分享。教师先让幼儿摸一摸、闻一闻,然后将果茶用茶壶泡好,给每一名幼儿都倒一小碗茶水,让幼儿在品尝果茶的过程中了解茶叶,体验分享的快乐。
教师以身作则,起到了很好的榜样作用;让缺乏分享意识的幼儿先体验分享的快乐,再学着与他人分享。缺乏分享意识的幼儿往往会以自我为中心,还会表现出争强好胜的心理,他们更加希望自己得到关注。例如,在区角游戏中,教师观察到一名叫亮亮的小朋友在参与“烧烤”活动时,正在“烧烤架”认真地“工作”,突然另外一名小朋友走过去也想要“烤烧烤”,亮亮主动让给那位小朋友玩。活动结束后,教师及时将这个事例在班上讲给幼儿听,并且对亮亮进行表扬,让幼儿明白了与同伴分享玩具是一种友好的行为。
因此,教师不但要发挥自己的榜样作用,还要有意识地发挥幼儿的榜样示范作用,利用幼儿渴望得到表扬的心理,促进幼儿树立分享意识。
三、在家庭中强化分享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缺一不可,都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起到很大的作用。有人说“5+2=0”就是指幼儿在学校接受了5天的学校教育后,仍然面临2天的家庭教育,而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脱节,会导致幼儿的教育受到极大的影响。由此可见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紧密结合的重要性。
当今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是家庭中的“小太阳”,受到百般宠爱,得到长辈无微不至的“爱”,导致幼儿大都认为家长给予的爱是应该的,得到了的东西就是自己的,甚至父母想要与他们分享玩具,都会遭到拒绝。另一方面,家长疼爱孩子,也不愿分享孩子的东西。久而久之,幼兒就形成了独享的意识。
2015年10月,国家颁布了二胎政策,社会上掀起二胎时代的热潮,但随之也带来许多的问题。有的孩子无法接受父母生二胎,怕弟弟或者妹妹抢走了父母对自己的爱;有的孩子为了威胁父母,直接离家出走或者踢打母亲肚子,甚至还会以死相逼,让父母放弃二胎。这些行为都源于幼儿缺乏分享意识,不愿意分享爱。如果父母在家庭教育中不及时对孩子进行疏导教育,很容易导致孩子产生心理问题。所以家长在家庭教育中要注意加强对孩子分享意识的培养,教育孩子要有责任感,让弟弟或者妹妹和他们一起分享父母的爱。
总之,不管在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中,要重视培养幼儿的分享意识,让幼儿感受到分享的快乐,以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