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地球是由诸多生物组成的,保持生态平衡、环境稳定,在很大程度上依靠地球上生存的各种生物,尤其是面对当前人们对大自然造成的规模性破坏,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使得天然的自然生物得到恢复,这不仅可以推动经济发展,而且能够保护自然生态环境使其保持调节,使我国的生态、经济实现良性循环。本文就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以及生物对环境因素的调节作用作简要探讨,希望能为我国环境的变化个调节提供借鉴。
[关键词]生物;环境因素;调节变化
中图分类号:Q1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17-0176-01
众所周知,地球上存在各种各样的生物,生物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它们都在依靠地球这个大环境得以生存。生物之所以得以生存,就是艺考生物圈提供的各种条件:水、空气、阳光和营养,以及足够的空间和合适的温度。各类生物对环境的影响不同,植物的荣枯可以对土壤的肥力起到调节作用,空气湿度在很大程度上靠其蒸腾作用加以调节;动物的粪便、本身性能对土壤进行改良;微生物消耗动植物尸体,对其进行物质转化来提升土壤的营养。
一、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讨论
在讨论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问题时,有两种观点值得重视,更有意思的是这两种看法相互矛盾和对立:一种认识是,因为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和运行轨道最为适中,其物理条件对生命活动十分有利而且相当独特,自然生物对当前居住和生存的条件相当适应,各种生物依靠本身具有的系统能够对生态环境进行改变。经过漫长的进化过程,生物自身的系统就逐渐适应了外界不断变化的环境。例如,在很久以前的古代社会,外界的大气是还原性的,随着大气性质逐渐向着氧化性转变,地球上的生物开始呈现对氧气的需求,这就造成了需氧生物的出现,先前的厌氧性生物为了适应生存环境,一部分转变成了对局部环境的厌氧性适应,另一部分因为无法很快的适应生存环境而灭亡了;另一种认识,对地球环境的不稳定性更加重视,这类专家认为,地球上的环境因素在物理学层面向着火星、金星转变,地球之所以依然还有生命存在,主要原因就在于多种生物群落的存在,生物对环境的调节作用是维持地球生命的主要机制。
二、生物对环境因素的调节作用
(一)保证地球气候的长期稳定
地球气候特征的主要决定性因素是温度,存在生命的温度条件范围相当小,大致条件是要求水在液体状态下存在的温度。只有鸟类或是哺乳类动物等温血动物才能在零度以下生存,在正常情况下水接近沸点的100度条件下,热泉细菌是唯一可以仍旧存活的生物,15度左右是大部分生物生存的最佳温度。尽管近年来不断出现温室效应等现象,地球在10亿年中仍旧长期保持这一温度,很大程度上都因为地球上生存的生物依靠自身的功能对地球环境的重大调节,他们调节单设率,改变温室效应保持大气稳定,大气环境受到整个生命系统对其进行的调节和控制。除此之外,我国地域庞大,自然环境多样,对生物多样性的维持作用重大,对多种生物的生长环境相当重要,这也在很大程度上维持了生态平衡,保证了地球气候的稳定。
(二)植物对环境的影响
1、调节生态系统
(1)净化空气,使得空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等物质维持平衡。因为呼吸和燃烧的那个活动,导致城市内的大气环境中的二氧化碳含量逐增,消耗的氧气也增多,当二氧化碳含量超标时,人和动植物的呼吸活动就受到影响,危害到人类健康和动植物生长。但是,绿色植物的主要特点就是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这样就在很大程度上使得大气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保持平衡,而且绿色植物释放能量的方式是光合作用,其对氧气的制造了远远大于呼吸消耗的。
(2) 吸收污染物,降低空气当中有害气体的含量和浓度。目前经过调查研究得出,影响空气质量的有害气体有上百种,其中臭氧、二氧化碳、甲烷、氟化氢、二氧化硫、氯气等是危害比较大的。但是绿色植物的叶片可以很好地积累和吸收这些有毒气体,最终降低了气体的含量和浓度。例如,松树、杉树能够很好地吸收二氧化碳;氯气可以吸收紫外线并且有比二氧化碳更强的危害性,阔叶林中的兰桉、枫、一品红等植物可以吸收氯气。绿色植物的另一个强大作用是,将有害气体吸收之后再体内进行转化,最终使其成为无毒的,而且阔叶林将其附近的区域流动的空气对流减缓,最终做到稀释、扩散有毒气体[1]。
2、减弱光和噪音污染,净化污水
噪音污染会危害人的健康导致寿命降低,污水更是时刻危害着人们的健康,在这种情况下,植物的作用无可代替。苔藓可以检测环境的污染程度,芦荟减少水中30%的悬浮物、60%的有机氮、66%的氨化物、91%的卤化物、20%的磷酸盐、减少水33%的硬度。在工厂附近、交通要道和路边的居民时刻受到噪音的干扰,植物的枝叶能够吸收噪音,据实验证明,宽45米的林带平均减弱16分贝左右的音量,15米宽的灌木、乔木最多降低一半的音量。
3、吸收放射性物质
绿色植物对放射性物质的吸收很可观,以鸭跖草为例,其雄蕊上的茸毛细胞对放射物质有很强的吸收作用,有害物质刺激的情况下,红色细胞由粉红变蓝,鸭跖草中的四分孢子可以检测放射性物质的污染情况,在矿场附近设置上此类的绿化带就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放射污染。
(三) 微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1、微生物的抗毒作用。微生物具有容易發生突变、新陈代谢速度快和能力强、数量大、繁殖非常快、个体微小等特点,与其他生物比较来看,居于更强的环境适应能力。当外界环境发生变化时,像是出现了新化合物,微生物自身会出现变化以适应新的环境,例如经过自然性的突然变化形成新的微生物变种,还可以通过微生物自身从细胞开始产生变异,生成新功能来对环境进行适应,这些都是微生物降解污染的主力。
2、降解和化解作用。微生物中有很多是可以将外源物质通过化学方式进行转化的,将体积和毒性较大的物质转化为毒性小、容易被降解的物质。例如微生物降解炸药、和杀虫剂。微生物转化外源生物的形式有几种:DDT脱氯;脱卤;还原硝基等外源生物中的取代基;水合反应等[2]。
3、促进碳循环。在自然环境当中含有大量的碳元素,微生物在繁殖、生长的过程中可以氧化、发酵大量的的碳化合物,这对修复水体生物非常有利。在纵向上分析,水体表层可以分为无氧和有氧区,表层当中的有氧区内含有一定量真菌和细菌,这些微生物对淀粉、纤维素等进行氧化分解,最终将其转化、生成二氧化碳;在无氧区内,微生物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氢气等气体,其中二氧化碳还能够被植物和藻类经过光合作用等转化为有机物,为两栖和水生动物的成长提供糖类和二氧化碳,这就形成了一整套的循环。
综上所述,生物对保护环境的作用非常重大,同时也推动了生产力的基本不喝发展。人类目前面临的最大生态任务,就是对污染气体的排放、保护生态环境和生物群落,但是,因为我国拥有众多人口,在解决温饱并实现富国强民基础上保证环境良好循环是一个重大问题,最终实现环境的治理和开发,在经济建设的基础上协调生态平衡,这是当前我国在保证经济、社会平稳发展的过程中,急需解决的环境问题。
参考文献:
[1]李坤宝.童耕雷.郑雪松.试论生物对环境的调节作用[J].生态学杂志.2002,21:49-52.
[2]尹玲莉.张学英.微生物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J].2007,02:57-58.
[关键词]生物;环境因素;调节变化
中图分类号:Q1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17-0176-01
众所周知,地球上存在各种各样的生物,生物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它们都在依靠地球这个大环境得以生存。生物之所以得以生存,就是艺考生物圈提供的各种条件:水、空气、阳光和营养,以及足够的空间和合适的温度。各类生物对环境的影响不同,植物的荣枯可以对土壤的肥力起到调节作用,空气湿度在很大程度上靠其蒸腾作用加以调节;动物的粪便、本身性能对土壤进行改良;微生物消耗动植物尸体,对其进行物质转化来提升土壤的营养。
一、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讨论
在讨论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问题时,有两种观点值得重视,更有意思的是这两种看法相互矛盾和对立:一种认识是,因为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和运行轨道最为适中,其物理条件对生命活动十分有利而且相当独特,自然生物对当前居住和生存的条件相当适应,各种生物依靠本身具有的系统能够对生态环境进行改变。经过漫长的进化过程,生物自身的系统就逐渐适应了外界不断变化的环境。例如,在很久以前的古代社会,外界的大气是还原性的,随着大气性质逐渐向着氧化性转变,地球上的生物开始呈现对氧气的需求,这就造成了需氧生物的出现,先前的厌氧性生物为了适应生存环境,一部分转变成了对局部环境的厌氧性适应,另一部分因为无法很快的适应生存环境而灭亡了;另一种认识,对地球环境的不稳定性更加重视,这类专家认为,地球上的环境因素在物理学层面向着火星、金星转变,地球之所以依然还有生命存在,主要原因就在于多种生物群落的存在,生物对环境的调节作用是维持地球生命的主要机制。
二、生物对环境因素的调节作用
(一)保证地球气候的长期稳定
地球气候特征的主要决定性因素是温度,存在生命的温度条件范围相当小,大致条件是要求水在液体状态下存在的温度。只有鸟类或是哺乳类动物等温血动物才能在零度以下生存,在正常情况下水接近沸点的100度条件下,热泉细菌是唯一可以仍旧存活的生物,15度左右是大部分生物生存的最佳温度。尽管近年来不断出现温室效应等现象,地球在10亿年中仍旧长期保持这一温度,很大程度上都因为地球上生存的生物依靠自身的功能对地球环境的重大调节,他们调节单设率,改变温室效应保持大气稳定,大气环境受到整个生命系统对其进行的调节和控制。除此之外,我国地域庞大,自然环境多样,对生物多样性的维持作用重大,对多种生物的生长环境相当重要,这也在很大程度上维持了生态平衡,保证了地球气候的稳定。
(二)植物对环境的影响
1、调节生态系统
(1)净化空气,使得空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等物质维持平衡。因为呼吸和燃烧的那个活动,导致城市内的大气环境中的二氧化碳含量逐增,消耗的氧气也增多,当二氧化碳含量超标时,人和动植物的呼吸活动就受到影响,危害到人类健康和动植物生长。但是,绿色植物的主要特点就是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这样就在很大程度上使得大气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保持平衡,而且绿色植物释放能量的方式是光合作用,其对氧气的制造了远远大于呼吸消耗的。
(2) 吸收污染物,降低空气当中有害气体的含量和浓度。目前经过调查研究得出,影响空气质量的有害气体有上百种,其中臭氧、二氧化碳、甲烷、氟化氢、二氧化硫、氯气等是危害比较大的。但是绿色植物的叶片可以很好地积累和吸收这些有毒气体,最终降低了气体的含量和浓度。例如,松树、杉树能够很好地吸收二氧化碳;氯气可以吸收紫外线并且有比二氧化碳更强的危害性,阔叶林中的兰桉、枫、一品红等植物可以吸收氯气。绿色植物的另一个强大作用是,将有害气体吸收之后再体内进行转化,最终使其成为无毒的,而且阔叶林将其附近的区域流动的空气对流减缓,最终做到稀释、扩散有毒气体[1]。
2、减弱光和噪音污染,净化污水
噪音污染会危害人的健康导致寿命降低,污水更是时刻危害着人们的健康,在这种情况下,植物的作用无可代替。苔藓可以检测环境的污染程度,芦荟减少水中30%的悬浮物、60%的有机氮、66%的氨化物、91%的卤化物、20%的磷酸盐、减少水33%的硬度。在工厂附近、交通要道和路边的居民时刻受到噪音的干扰,植物的枝叶能够吸收噪音,据实验证明,宽45米的林带平均减弱16分贝左右的音量,15米宽的灌木、乔木最多降低一半的音量。
3、吸收放射性物质
绿色植物对放射性物质的吸收很可观,以鸭跖草为例,其雄蕊上的茸毛细胞对放射物质有很强的吸收作用,有害物质刺激的情况下,红色细胞由粉红变蓝,鸭跖草中的四分孢子可以检测放射性物质的污染情况,在矿场附近设置上此类的绿化带就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放射污染。
(三) 微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1、微生物的抗毒作用。微生物具有容易發生突变、新陈代谢速度快和能力强、数量大、繁殖非常快、个体微小等特点,与其他生物比较来看,居于更强的环境适应能力。当外界环境发生变化时,像是出现了新化合物,微生物自身会出现变化以适应新的环境,例如经过自然性的突然变化形成新的微生物变种,还可以通过微生物自身从细胞开始产生变异,生成新功能来对环境进行适应,这些都是微生物降解污染的主力。
2、降解和化解作用。微生物中有很多是可以将外源物质通过化学方式进行转化的,将体积和毒性较大的物质转化为毒性小、容易被降解的物质。例如微生物降解炸药、和杀虫剂。微生物转化外源生物的形式有几种:DDT脱氯;脱卤;还原硝基等外源生物中的取代基;水合反应等[2]。
3、促进碳循环。在自然环境当中含有大量的碳元素,微生物在繁殖、生长的过程中可以氧化、发酵大量的的碳化合物,这对修复水体生物非常有利。在纵向上分析,水体表层可以分为无氧和有氧区,表层当中的有氧区内含有一定量真菌和细菌,这些微生物对淀粉、纤维素等进行氧化分解,最终将其转化、生成二氧化碳;在无氧区内,微生物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氢气等气体,其中二氧化碳还能够被植物和藻类经过光合作用等转化为有机物,为两栖和水生动物的成长提供糖类和二氧化碳,这就形成了一整套的循环。
综上所述,生物对保护环境的作用非常重大,同时也推动了生产力的基本不喝发展。人类目前面临的最大生态任务,就是对污染气体的排放、保护生态环境和生物群落,但是,因为我国拥有众多人口,在解决温饱并实现富国强民基础上保证环境良好循环是一个重大问题,最终实现环境的治理和开发,在经济建设的基础上协调生态平衡,这是当前我国在保证经济、社会平稳发展的过程中,急需解决的环境问题。
参考文献:
[1]李坤宝.童耕雷.郑雪松.试论生物对环境的调节作用[J].生态学杂志.2002,21:49-52.
[2]尹玲莉.张学英.微生物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J].2007,02:5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