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与浊

来源 :思维与智慧·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ural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儒家人格,泾渭分明。一个人,不是君子,就是小人;不是清,就是浊,其间容不得一丝儿苟且。说白了,“喻于义”的君子,就是清;“喻于利”的小人,就是浊。当屈原说“举世皆浊我独清”的时候,也就在昭告天下:我是“喻于义”,你们都“喻于利”。
  道家人格与此不同。老子言:“大白若辱。”这明显表明,道家不是“非清即浊”的二元论。在道家看来,纯粹的清是不存在的,清中自然含藏着浊。且只有含藏着浊的清,才可保持长久。也就是在这个意义上,老子言:“察见渊鱼者不祥。”老子不是叫人万事睁只眼闭只眼,老子只是强调,不是每一件事,都必须争出个子丑寅卯的。含藏,包容,才是人生正义。
  讀《红楼梦》,发现宝玉的高明之处,是论人论史讲究实际,跳出了单纯道德论的框架。宝玉说:“那些个须眉浊物,只知道文死谏,武死战,这二者是大丈夫死名死节。竟何如不死的好。”庚辰本有绮园的眉批曰:“玉兄此论大觉痛快人心。”可见宝玉说出了大家的心声。不顾实际,只想图个清名,这是纯粹的道德至上。对于实际,其实无补费精神。
  所以儒家只顾清名的政治观,在曹雪芹的笔下,遭到挞伐,是历史的巨大进步。历史是复杂的,人性也是复杂的,不是简单的“清浊”二字所能概括。黄仁宇在《万历十五年》谈及海瑞,曾说:“个人道德之长,仍不能补救组织和技术之短。”纵使海瑞清正廉明,官至二品,死后仅留下白银十余两,不够殓葬之资,但他的所作所为,无法被接受为全体文官们办事的准则。说白了,他就是个另类。
  综观历史,我们发现,在一个法治不健全的时代,单纯凭借自己的清廉,想成就事功,实在于事无补,所以明代大学士张居正,也有他不得已的地方。标榜清廉不如标榜法治,这是历史的深刻教训。而从做人的角度,以清高自许,也容易将自己引入孤立的境地。《红楼梦》中黛玉“孤标傲世”,不比宝钗“随分从时”,结果非常被动,人生之悲,无过于此。
  《菜根谭》言:“完名美节,不宜独任,分些与人,可以远害全身;辱行污名,不宜全推,引些归己,可以韬光养德。”这段文字,与老子“大白若辱”的思想,是一脉相承的。清节戾名,过分高扬,会引来众人嫉恨,谣诼纷纭,身在是非窝中,容易成为众矢之的。而引些辱行污名,归到自己名下,反而能如沙漠中的动物,给自己涂上一层保护色,从而避免被天敌猎杀。道家的智慧,就是“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自然,我们肯定道家生存的智慧,肯定做事要符合实际,不能一味胶柱鼓瑟,标榜清高,也不能将儒家的道德论完全推倒。儒家清浊分明的人格,也有至大至刚的一面,充满一种洒落的浩然之气,儒家“舍生取义”的人格风标,令人高山仰止。
  至清很难做到。人性的复杂,决定了人见得阳光的一面,也有不大见得阳光的一面。商鞅不就是利用人们对军功的欲望,实现了富国强兵的目标吗?所以“浊”也有可资利用的价值,不可一概而论。人类历史的进步,很多时候,就是政治家顺应历史潮流,因势利导,将百姓纷繁的欲望引导到一个正确的方向。中国当代改革开放的成功,不也源于对百姓物质和精神上欲望的满足吗?
  所以对待清浊,应该有一个辩证的动态观。清可以变成浊,浊也可以澄清。清中自有浊,浊中也有清。清浊泾渭分明的人生,事实上是不存在的。至清有其弊害,至浊自然更该鄙弃。只有在保持清的底色基础上,灵活处理清浊关系,才能既保全自己,又实现既定的人生目标。
  唐人杜甫《佳人》诗云:“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如果离开“山”,就不能保持自己的“清”,这样的“清”,实在太脆弱,不要也罢。真正意义上的“清”,应该如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编辑
其他文献
学习山,感悟山,人生的风景将会别有一番风味。  山坚定不移。山厚重、坚定,外力无法撼动;山仁厚、本然、沉静……人当像山那样,坚守“初心”不动摇;人当像山那样,厚道、真实和缄默。  山皆有“特色”。喜马拉雅山之“高”、泰山之“雄”、华山之“险”、衡山之“秀”、恒山之“幽”、嵩山之“峻”……泰山如“坐”、华山如“立”、衡山如“飞”、恒山如“行”、嵩山如“卧”……因而,游者如织。人之魅力在于“特色”,“
幸福是什么?幸福是一种心灵的感觉,幸福常常是小小的、朦胧的,幸福总是藏在每个如常的日子里,在不经意间缓缓流淌,轻轻荡漾。  我喜欢早起,早早地起床,一天的光阴就是完整的。早起并非因为“一日之计在于晨”的紧迫感,而是内心可以更从容地开始一天的生活。记得梭罗说过,每一个早晨,都是一个愉快的邀请。几年前,搬家至远离闹市的宁静小区,绿树成荫的优美环境让这儿成了鸟的幸福家园。每个清晨,鸟儿细细碎碎又清澈如山
清脆的鸟鸣一声声唤醒了清晨的光阴,也唤醒了在睡梦中的我。睁开睡眼又静躺了片刻,然后穿衣起床,用清凉的水洗脸、刷牙、漱口,来到敞开的窗前,问候在这里流连了一晚的清风,邀请明媚的阳光在我的小屋里落座。  用文火慢慢熬一锅粥,用新碾的小米、新摘的绿豆,金黄中点缀着碧翠,将一场食色煮得活泼生香,沸沸扬扬。然后,骑着自行车去早市上买菜,那里,乡下来的菜农卖菜的农用车上的蔬菜还挂着晶莹的露珠,弥漫着泥土的清香
一叶知秋。  对时序敏感的人,看到一片叶子脱离枝柯,如一只醉了的蝴蝶一样,打着旋儿,在袅袅的秋风中飘落,立刻便会感觉到无尽的秋意,凉凉地洇染了整个心胸。  最早的“秋”字,却不是一片叶子,而是一只昆虫。  在古老的甲骨文中,有一个象形意味很浓的字:。  围绕这个字,文字学家们展开了丰富的想象,根据它在甲骨卜辞中前后文的语意,推断它表示的是“秋”。  何以用一只小小的昆虫,来代表一个季节呢?  有人
神经生理学泰斗张香桐,一生勤奋好学,从不浪费时间,在他耄耋之年的一次养病中,曾经将古文《朱子家训》翻译成英文,一时被传为佳话。  1987年5月,80岁的张香桐应邀参加美国卫生研究院建院100周年纪念活动。一天,他要去访问朋友,途中不幸遭遇车祸,经医院及时抢救,才保住了性命。出院的时候,医生嘱咐他出院后需要在家静养。无奈之下,张香桐只好住在美国的孙女家养病。平时闲不住的他,现在要一直躺在床上,便感
觉得自己对的时候,可以找到一千条理由支持自己对。同样,认为别人错的时候,也可以找到一千条理由证明别人有错。有时候,觉得自己委屈和冤枉,就是这么来的;感觉别人冥顽和不通情理,也是这么来的。  在一个人人都认为自己正确的世界,最大的感受就是,谁也对不住自己。这样,必然会导致两个恶果:一是谁也看不上谁;二是戾气越来越大,抱怨越来越多。  批评别人的时候,谁的站位都很高,谁的道理都可醍醐灌顶。该这样,不该
有人出上联:花打头。我对下联:叶搭肩。  花打头,是花打在头上。叶搭肩呢,当然是叶子搭在了肩膀上。  有首诗写得好——刚才落叶搭了我的肩,我听见风说是秋天……  其实,很多植物也是在春天落叶的。  我就在这个春节,被大叶榕搭了肩——人走在街上,大叶榕纷纷叶落归根,金黄的叶子撒在地面上,黄灿灿的。  我陶醉在美的意境中,突然感觉有什么东西轻轻搭了一下我的肩膀,谁?环顾四周,并无他人。原来,是树叶飘落
扦插是一项技术活儿,用于植物的无性繁育。所谓“无性”,就是不劳花朵、种子大驾,只取母本的根、茎、叶的一部分,埋到土里,倘若温度、湿度、光照适宜,不消多久,新的植株自然而然就冒了出来。这技术不繁难,又经济实惠,所以乡下人多为行家里手。  我的老家在六安东乡,每年春雪消融之际,孩子们相约爬上柳梢,截取几根粗壮柳枝,用斧子剁成二尺来长一截的柳树桩,将朝下的一头削尖,然后拎一把木榔头,绕着池塘或者河岸,见
那年,我们村终于建成了沙石路,能通汽车进城了。汽车开通的头天晚上,支书说为庆祝通路通车,客运站不要车钱拉大家进城逛。  第二天,天刚蒙蒙亮,母亲左手攥着旧面袋做的布兜,右手拽着我和大弟,领我们抄小路穿过苞米地赶到村口时,尽管我还睡眼惺忪,大弟的脸也没洗,可村口已有二十多人在排队等车了,听说能坐三十五人,母亲才如释重负地松了口气。  到了县城,宽敞的街道、高大的楼房,让很少进城的我们看得眼花缭乱,只
历史上的卓越人物都是懂得低调的。被称为中国古代之圣人的孔子,有次去晋国,一个7岁的孩子拦住了他,要他必须回答两个问题才让路。其中之一是:鹅的叫声为什么大?孔子答道:“鹅的脖子长,所以叫声大。”孩子说:“青蛙的脖子很短,为什么叫声也很大呢?”孔子答不出来。孔子没有强辞夺理,而是惭愧地对学生说:“我不如他,他可以做我的老师啊!”  明太祖朱元璋出身草莽,却是个军事奇才,领兵作战所向披靡。龙凤四年(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