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高中;历史教学;质量;提高;积累;归纳;方法
【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11—0120—01
一、打好基础,重视高一高二历史教学
高中历史的学习方法和初中大不相同,高中历史知识点多、难度大,知识所涉外延明显且较为宽泛。由于每个学生的思维发展能力各不相同,高中老师的讲课方式、习惯也和学生实际的学习实践有所差异,这就往往会让高一新生很不适应,导致一部分学生一开始就产生畏难情绪,对后续的知识就更难以理解消化,从而对高中历史的学习越来越提不起兴趣。
高一高二阶段不仅仅是积累历史学科基础知识的阶段,更是夯实历史学科基础能力根基,把历史学科基础知识逐步转化为能力的重要阶段。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从打好基础入手,从培养学习兴趣入手,从养成好的学法入手。一方面学习历史必须要引导学生掌握学法,要理清线索,掌握要点,这是将厚书读薄的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所谓“要点”,就是历史事件和历史概念的骨架,是历史“链条”中的重要环节。提炼要点,必须具有逻辑概括的能力,这样才能从繁杂的内容中提炼出记忆的要点,从而以纲带目,化难为易,执简驭繁;另一方面打基础要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为目标,充分发挥“学案”等教学材料的导学功能和“合作学习”的智慧共享,让全体学生能高效利用自主学习时间,完成基础知识的学习,集中有限的课堂时间引导学生消化重点、难点,掌握知识要点和历史节点。
二、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改革教法
高中历史课因为理论性强,学生容易觉得枯燥乏味,这就要求教师要改变以往单一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因材施教,如可借助于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因特网、多媒体、投影仪、录音等教学辅助手段实施教学。这些教学手段生动、形象、感染力强,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内部动机,使知识的容量增大,使一些抽象难懂的理论变得具体生动,易于学生接受。它所创设的教学情景既能弥补高中历史课教材中所不能拥有的感性材料,又能体现因材施教原则,增强高中历史课的趣味性和实效性,达到理论与现实的结合。如,在进行人教版历史(必修)1《太平天国运动》教学时,我下载了电视连续剧《太平天国》中“天京事变”一集的片段,现场用多媒体播放后并简要介绍了事件背景及人物关系,学生立刻被迷住了,我不失时机地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为什么在太平天国运动军事上达到全盛时期,会出现此事变?这给我们什么启示?”通过视频播放,让学生结合事例分小组展开讨论。学生对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有了深刻的认识,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以激发,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很好地完成了本小节内容的教学任务和目标。
三、指导学生学会一些高效的历史知识记忆方法
历史尤其是高中历史要学好,大量积累历史知识是必不可少的,尤其在高一年级打基础的阶段,记忆显得尤为重要。历史知识记忆法有重复记忆法、比较记忆法、定点串线记忆法、“浓缩”记忆法等。历史学科高考的显著特点,即考查学科能力的力度逐年加大,这一特点决定了中学历史教学的渐进性,决定了学历史要紧紧抓住历史线索后将相关历史知识融会贯通。历史知识一般由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几个要素构成,教师上历史课必须要把这些基本要素讲清楚,这是历史课与其他课程最大的区别。这些要素又可演化为历史的基本线索,并以这些基本线索把相关知识串联起来,成为一个个历史的“珠帘”。例如,以时间的推移为线索,可用“编年体式”列出大事年表在记忆时“放电影”;或以空间的转移为线索,按一定的地点和区域国别范围在记忆时“周游列国”;或以人物的活动为线索,“纪传体”式地记忆人物的活动;或者以事件为主,采取“浓缩”记忆,抓住“关键词”力求完整地记忆历史事件,即把一些繁杂的内容进行概括、浓缩,提炼成几个要点,使学生能提纲挈领地掌握其重点,而如果将要点扩展,又能呈现出历史内容的原貌。如,第一次世界大战可“浓缩”成如下要点:1.背景:帝国主义国家在重新瓜分世界的斗争中所形成的两大军事集团,疯狂扩军备战,加剧战争危机;2.时间:1914~1918年;3.经过:(1)三条战线。即:东线、西线、南线;4.性质和后果:是帝国主义间掠夺性的、非正义的战争。它给交战国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出现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
编辑:王金梅
【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11—0120—01
一、打好基础,重视高一高二历史教学
高中历史的学习方法和初中大不相同,高中历史知识点多、难度大,知识所涉外延明显且较为宽泛。由于每个学生的思维发展能力各不相同,高中老师的讲课方式、习惯也和学生实际的学习实践有所差异,这就往往会让高一新生很不适应,导致一部分学生一开始就产生畏难情绪,对后续的知识就更难以理解消化,从而对高中历史的学习越来越提不起兴趣。
高一高二阶段不仅仅是积累历史学科基础知识的阶段,更是夯实历史学科基础能力根基,把历史学科基础知识逐步转化为能力的重要阶段。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从打好基础入手,从培养学习兴趣入手,从养成好的学法入手。一方面学习历史必须要引导学生掌握学法,要理清线索,掌握要点,这是将厚书读薄的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所谓“要点”,就是历史事件和历史概念的骨架,是历史“链条”中的重要环节。提炼要点,必须具有逻辑概括的能力,这样才能从繁杂的内容中提炼出记忆的要点,从而以纲带目,化难为易,执简驭繁;另一方面打基础要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为目标,充分发挥“学案”等教学材料的导学功能和“合作学习”的智慧共享,让全体学生能高效利用自主学习时间,完成基础知识的学习,集中有限的课堂时间引导学生消化重点、难点,掌握知识要点和历史节点。
二、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改革教法
高中历史课因为理论性强,学生容易觉得枯燥乏味,这就要求教师要改变以往单一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因材施教,如可借助于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因特网、多媒体、投影仪、录音等教学辅助手段实施教学。这些教学手段生动、形象、感染力强,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内部动机,使知识的容量增大,使一些抽象难懂的理论变得具体生动,易于学生接受。它所创设的教学情景既能弥补高中历史课教材中所不能拥有的感性材料,又能体现因材施教原则,增强高中历史课的趣味性和实效性,达到理论与现实的结合。如,在进行人教版历史(必修)1《太平天国运动》教学时,我下载了电视连续剧《太平天国》中“天京事变”一集的片段,现场用多媒体播放后并简要介绍了事件背景及人物关系,学生立刻被迷住了,我不失时机地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为什么在太平天国运动军事上达到全盛时期,会出现此事变?这给我们什么启示?”通过视频播放,让学生结合事例分小组展开讨论。学生对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有了深刻的认识,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以激发,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很好地完成了本小节内容的教学任务和目标。
三、指导学生学会一些高效的历史知识记忆方法
历史尤其是高中历史要学好,大量积累历史知识是必不可少的,尤其在高一年级打基础的阶段,记忆显得尤为重要。历史知识记忆法有重复记忆法、比较记忆法、定点串线记忆法、“浓缩”记忆法等。历史学科高考的显著特点,即考查学科能力的力度逐年加大,这一特点决定了中学历史教学的渐进性,决定了学历史要紧紧抓住历史线索后将相关历史知识融会贯通。历史知识一般由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几个要素构成,教师上历史课必须要把这些基本要素讲清楚,这是历史课与其他课程最大的区别。这些要素又可演化为历史的基本线索,并以这些基本线索把相关知识串联起来,成为一个个历史的“珠帘”。例如,以时间的推移为线索,可用“编年体式”列出大事年表在记忆时“放电影”;或以空间的转移为线索,按一定的地点和区域国别范围在记忆时“周游列国”;或以人物的活动为线索,“纪传体”式地记忆人物的活动;或者以事件为主,采取“浓缩”记忆,抓住“关键词”力求完整地记忆历史事件,即把一些繁杂的内容进行概括、浓缩,提炼成几个要点,使学生能提纲挈领地掌握其重点,而如果将要点扩展,又能呈现出历史内容的原貌。如,第一次世界大战可“浓缩”成如下要点:1.背景:帝国主义国家在重新瓜分世界的斗争中所形成的两大军事集团,疯狂扩军备战,加剧战争危机;2.时间:1914~1918年;3.经过:(1)三条战线。即:东线、西线、南线;4.性质和后果:是帝国主义间掠夺性的、非正义的战争。它给交战国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出现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
编辑:王金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