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香港老区土瓜湾。地铁不通。火车不经。却隐藏着一位华文世界的重量级作家西西,侧身于街坊之间,没有人认出她来。
“斯是陋室,维吾德馨。”西西多年来淡泊名利。过着有如清教徒的生活。笔下的世界却如万花筒般地时时创新。目不暇给。70岁的老人。历经病痛,始终保有孩童般的好奇。像是宫崎骏卡通里的魔法少女,乘一匹飞毡。就能带我们从现实中逸逃而去。
街对面,一个满头白发的阿婆慢慢地走过来。这一带是香港的旧区土瓜湾,没有地铁与火车,但有许多屋龄超过50年、没电梯的唐楼。年轻人都搬走了,路上常可见老人们聚在街坊摇扇闲磕牙。朝我走来的白发阿婆,宽大裤脚下的一双脚显得格外地小,白袜外套着黑布搭扣娃娃鞋,像是一双小女生的脚,路旁若有孩童在玩跳房子,阿婆或许会轻快地单脚蹦跳起来。
“‘西’的字形,就是一个穿着裙子的小女孩,两只脚站在地上的四方格子里。‘西西’,就是两个小女生在玩跳房子的意思。”迎面走来的阿婆,为我们说文解字她饶富童趣的笔名:西西。
淡泊名利
73岁的香港作家西西,是华文世界的重量级作家,创作50多年来,在港、台两地拥有广大的读者。但她始终将自己隐藏得很好。在土瓜湾,她和一般的老人无异,没有人认得出她来,会给她额外的礼遇。有许许多多像我这样的读者,喜爱她的书,多年来却不识庐山真面目,长期与她合作的出版人叶步荣说:“西西非常低调,很少接受采访,也几乎不参加公开活动。”
今年的香港书展,西西获颁年度作家,是多年以来她首次出席公开活动。她的休息室挤得水泻不通,政府官员、很多要人都来了,抢着和她合影,书展明星还有林青霞,但大家都是为了白发阿婆而来。西西的侄儿也来了,看见姑姑受到贵宾式的礼遇,好惊讶,他从来都没看过姑姑的书,不知道是这么重要的作家。
“家人从不看我的书。以前我和母亲、弟妹同住,家里摆了两张上下铺的双叠床,只用书柜勉强隔着。除此之外有一张饭桌,平时我在这里写,母亲要打麻将时,我就会带着折凳到厨房写,旁边就是垃圾桶。”
听着麻将声,伴着垃圾桶,矮凳上她写着写着,也写出了30多本书,散文、小说、诗、读书笔记,魔幻寓言写实白描……她的风格多变,形式屡屡创新。1989年她罹患乳癌,接受放射性治疗后有了后遗症,几年后右手神经坏死,不能使力,她转而用左手写作,又出了3本书。另一方面,为了复健右手,她开始学习做娃娃屋、缝布偶,之后的写作便和手工艺结合,陆续出版《我的乔治亚》、《缝熊志》与《猿猴志》。
这一次之所以答应出席领奖,是因为香港书展答应展出她做的毛熊和猿猴,想借此呼吁保护环境、生态的重要。好友许迪锵说:“创作方面的重要奖项,她几乎从不去领。唯有因为做毛熊得了一个小奖,她才会兴高采烈地亲自到场去领。”
右手失灵
年过半百以后,西西用失灵的右手,重拾家政,缝缝补补。但在读中学时,她差点因为家政不及格要留级,“家政老师教我们做一条西装裤子,材料要用厚一点的绒布,我没有钱买,自然交不出来,老师就给我不及格。”
西西虽是广东人,但在上海出生,普通话、上海话、广东话都会讲。在上海读到小学毕业,而后举家南迁到香港,“我父亲在挤得不得了的巴士上当查票员,回家时已筋疲力尽,制服都湿透了。他一个人的薪水要养3代10口人,包括外祖父母和我们5个兄弟姐妹。即使是这样,他还让我去读书。当时很多女孩子失学,都到工厂去当女工。”
从中学生到白发苍苍,西西一直住在土瓜湾。罹患乳癌,在医生建议下动手术割除一边乳房,“后来才发觉公立医院的诊断草率,没有必要动这个手术”,做完手术后的西西体力大不如前,虚弱许多,右手也不能写字。但她很少负面的情绪,从不抱怨,也不试图向医院要求赔偿。“无所谓喽,那就训练左手”。
家境清寒
小女孩西西并不抱怨,为什么家里那么穷,什么也买不起,而将眼光放得更低,“我们家住唐楼,还算好的。那时候更多人住在自己搭建的木屋里,没水电,也无卫生设施,容易失火,下雨时山泥倾泻,便无家可归。”
西西有一首诗(热水炉)是这样写的:“妈妈问我/长大了/希望做什么/我说/我想做/热水炉……让所有的小孩子/都有热水/洗澡/所有的妈妈/有热水洗衣服/我们还要/煮许多鸡蛋/玉蜀黍/冰花白糖糕/每个人都有得吃。”
家里的经济情况无法负担西西读大学,中学毕业时,由于大批移民涌入,师资不足,正好碰到师范学院扩大招生,西西便考上了。毕业后分发到小学教书,但西西不到40岁就退休,“后来的移民少了,使得我们这些当时大批招聘的教师过剩,政府让我们选择转业或退休,我想有时间能写作,于是选择了提前退休。”
在55岁的正式退休年龄之前,西西每个月所领到的退休金,仅有港币1000多元。于是有15年的时间,在高物价的香港,西西每个月仅能以薄钱过活。父亲因过劳而早逝,她长年和妈妈、妹妹们住在空间狭小窘迫的唐楼里。母亲过世后,西西现在和妹妹同住,仍住在土瓜湾,但已搬到有电梯的大楼,小小空间堆满了东西,还是非常拥挤,连站的地方都快没有。
在资本主义高度发达的香港,要专职写作不容易,“我的父母从不干涉我,给我很大的自由,让我能尽情读书写作。母亲也从来不会问我为什么不结婚,尊重我的生活选择。”在背后支持的,除了家人,还有一起创办“素叶出版社”的一群朋友们。好友何福仁也搬来土瓜湾就近照顾她,帮没有手机、不用电脑的西西联络出版大小事。
香港老区土瓜湾。地铁不通。火车不经。却隐藏着一位华文世界的重量级作家西西,侧身于街坊之间,没有人认出她来。
“斯是陋室,维吾德馨。”西西多年来淡泊名利。过着有如清教徒的生活。笔下的世界却如万花筒般地时时创新。目不暇给。70岁的老人。历经病痛,始终保有孩童般的好奇。像是宫崎骏卡通里的魔法少女,乘一匹飞毡。就能带我们从现实中逸逃而去。
街对面,一个满头白发的阿婆慢慢地走过来。这一带是香港的旧区土瓜湾,没有地铁与火车,但有许多屋龄超过50年、没电梯的唐楼。年轻人都搬走了,路上常可见老人们聚在街坊摇扇闲磕牙。朝我走来的白发阿婆,宽大裤脚下的一双脚显得格外地小,白袜外套着黑布搭扣娃娃鞋,像是一双小女生的脚,路旁若有孩童在玩跳房子,阿婆或许会轻快地单脚蹦跳起来。
“‘西’的字形,就是一个穿着裙子的小女孩,两只脚站在地上的四方格子里。‘西西’,就是两个小女生在玩跳房子的意思。”迎面走来的阿婆,为我们说文解字她饶富童趣的笔名:西西。
淡泊名利
73岁的香港作家西西,是华文世界的重量级作家,创作50多年来,在港、台两地拥有广大的读者。但她始终将自己隐藏得很好。在土瓜湾,她和一般的老人无异,没有人认得出她来,会给她额外的礼遇。有许许多多像我这样的读者,喜爱她的书,多年来却不识庐山真面目,长期与她合作的出版人叶步荣说:“西西非常低调,很少接受采访,也几乎不参加公开活动。”
今年的香港书展,西西获颁年度作家,是多年以来她首次出席公开活动。她的休息室挤得水泻不通,政府官员、很多要人都来了,抢着和她合影,书展明星还有林青霞,但大家都是为了白发阿婆而来。西西的侄儿也来了,看见姑姑受到贵宾式的礼遇,好惊讶,他从来都没看过姑姑的书,不知道是这么重要的作家。
“家人从不看我的书。以前我和母亲、弟妹同住,家里摆了两张上下铺的双叠床,只用书柜勉强隔着。除此之外有一张饭桌,平时我在这里写,母亲要打麻将时,我就会带着折凳到厨房写,旁边就是垃圾桶。”
听着麻将声,伴着垃圾桶,矮凳上她写着写着,也写出了30多本书,散文、小说、诗、读书笔记,魔幻寓言写实白描……她的风格多变,形式屡屡创新。1989年她罹患乳癌,接受放射性治疗后有了后遗症,几年后右手神经坏死,不能使力,她转而用左手写作,又出了3本书。另一方面,为了复健右手,她开始学习做娃娃屋、缝布偶,之后的写作便和手工艺结合,陆续出版《我的乔治亚》、《缝熊志》与《猿猴志》。
这一次之所以答应出席领奖,是因为香港书展答应展出她做的毛熊和猿猴,想借此呼吁保护环境、生态的重要。好友许迪锵说:“创作方面的重要奖项,她几乎从不去领。唯有因为做毛熊得了一个小奖,她才会兴高采烈地亲自到场去领。”
右手失灵
年过半百以后,西西用失灵的右手,重拾家政,缝缝补补。但在读中学时,她差点因为家政不及格要留级,“家政老师教我们做一条西装裤子,材料要用厚一点的绒布,我没有钱买,自然交不出来,老师就给我不及格。”
西西虽是广东人,但在上海出生,普通话、上海话、广东话都会讲。在上海读到小学毕业,而后举家南迁到香港,“我父亲在挤得不得了的巴士上当查票员,回家时已筋疲力尽,制服都湿透了。他一个人的薪水要养3代10口人,包括外祖父母和我们5个兄弟姐妹。即使是这样,他还让我去读书。当时很多女孩子失学,都到工厂去当女工。”
从中学生到白发苍苍,西西一直住在土瓜湾。罹患乳癌,在医生建议下动手术割除一边乳房,“后来才发觉公立医院的诊断草率,没有必要动这个手术”,做完手术后的西西体力大不如前,虚弱许多,右手也不能写字。但她很少负面的情绪,从不抱怨,也不试图向医院要求赔偿。“无所谓喽,那就训练左手”。
家境清寒
小女孩西西并不抱怨,为什么家里那么穷,什么也买不起,而将眼光放得更低,“我们家住唐楼,还算好的。那时候更多人住在自己搭建的木屋里,没水电,也无卫生设施,容易失火,下雨时山泥倾泻,便无家可归。”
西西有一首诗(热水炉)是这样写的:“妈妈问我/长大了/希望做什么/我说/我想做/热水炉……让所有的小孩子/都有热水/洗澡/所有的妈妈/有热水洗衣服/我们还要/煮许多鸡蛋/玉蜀黍/冰花白糖糕/每个人都有得吃。”
家里的经济情况无法负担西西读大学,中学毕业时,由于大批移民涌入,师资不足,正好碰到师范学院扩大招生,西西便考上了。毕业后分发到小学教书,但西西不到40岁就退休,“后来的移民少了,使得我们这些当时大批招聘的教师过剩,政府让我们选择转业或退休,我想有时间能写作,于是选择了提前退休。”
在55岁的正式退休年龄之前,西西每个月所领到的退休金,仅有港币1000多元。于是有15年的时间,在高物价的香港,西西每个月仅能以薄钱过活。父亲因过劳而早逝,她长年和妈妈、妹妹们住在空间狭小窘迫的唐楼里。母亲过世后,西西现在和妹妹同住,仍住在土瓜湾,但已搬到有电梯的大楼,小小空间堆满了东西,还是非常拥挤,连站的地方都快没有。
在资本主义高度发达的香港,要专职写作不容易,“我的父母从不干涉我,给我很大的自由,让我能尽情读书写作。母亲也从来不会问我为什么不结婚,尊重我的生活选择。”在背后支持的,除了家人,还有一起创办“素叶出版社”的一群朋友们。好友何福仁也搬来土瓜湾就近照顾她,帮没有手机、不用电脑的西西联络出版大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