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数学教育中心理教育方面的渗透是至关重要的,兴趣、意志和信心是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这就需要教师从学生的学习心理、思维品质、个性品质等方面加强学生的心理素质方面的教育,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善学生的思维,最终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态度和坚强的意志品质。
关键词:心理教育;数学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4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2-0096-01
倪海曙说过:“对于孩子来说,学习的最大动力,第一是兴趣,第二是兴趣,第三还是兴趣。”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因此,培养学生的兴趣至关重要。现代教育的目标就是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而全面发展不仅包括身体方面的发展也包括心理方面的发展。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形成学生优良品德的基础,素质教育中应该更加重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数学教师,应该怎样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心理教育呢?这就是接下来需要探讨的问题。
一、心理教育概述
1.心理教育的含义。中国全民健心网首席专家肖汉仕认为:心理教育是心理素质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简称,它是教育者运用心理科学的方法,对教育对象心理的各层面施加积极的影响,以促进其心理发展与适应、维护其心理健康的教育实践活动。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就是培育良好的品格,增强学生的适应能力,激发学生的内在的动力,即育性、启智、强能、激力、健心、导行。
2.心理教育的意义。心理教育有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学生正处在心理机能迅速发育成熟的时期,因此,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就是及时地针对性地施以教育,对症下药。使学生知道什么是健康和不健康的心理学保持心理健康就能促进学生身体健康成长。 心理教育有利于学习、工作效率的提高。 健康的心理对于学习、工作的效率起重要的作用,对竞赛技能的发挥更为重要。一个心理健康的人是朝气蓬勃,开朗乐观,学习和工作就有劲,效率就高。而一个心理不健康的人常常心神不定,思虑过多,不能集中精力于学习和工作上,既影响生活效率,也大大妨碍创造才能的发挥。心理教育有利于智力与个性的和谐发展。 心理健康对于促进人的智力与个性和谐发展,发挥人类最大的聪明才智,对培养人才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处在智力发展成熟和个性形成时期的中学生尤为重要。一个人重视心理健康,可使大脑处于最佳状态,更好地发挥大脑功能,有利于开发智力,充分发挥各种能力,有利于个性的和谐发展。
二、心理教育在数学教育中实施的方法
1.帮助学生摆脱对于数学课堂的畏难心理,树立学习自信心。“兴趣不是学习的先决条件,而是学习的产物,是良好的教学的必然产物。它来之于取得成就的满足。”因此,教师首先要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教师都先是将难题讲解了以后再让学生进行练习,这样做的结果就是学生碰到自己不会做的题首先想到的是让老师进行讲解,不去主动解决,这就是“畏难”心理。它不仅会影响学生参与数学学习的积极性,而且会限制学生思维的发展。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当教师发现一些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出现了学习的心理障碍,比如说害怕学习数学,认为数学学不好,放弃数学等这些心里时,教师应该及时的进行心理方面的指导。对于这种类型的学生,我们切不可着急,应该进行慢慢的诱导,当他们在数学的学习中取得一点点进步时,我们就可以放大他的优点,进行鼓励,这就是心理学中的强化动机行为。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消除教学设计、评价和管理中一切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因素,让学生抛弃自卑感和畏难心理,建立对数学的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学习。
2.数学课堂教学中应该重视平等教育、重视激励评价的作用,重视对学生的情感教育。教师应该平等的对待每一位学生,不把学生分类成三六九等,不要用责备的眼光看待“后进生”。暂且不看学生的成绩,我们也许就会发现每一位学生都有其可爱之处。在课堂教学中,很多问题的提出,可能问题才说出来,许多成绩较好的学生就率先回答出来了,这样很不利于中下等学生的发展,会打消他们学习的热情。因此,在设置问题的时候,教师可以设置不同层次的问题,鼓励课堂不爱发言的学生进行回答,并且当他们回答后应该及时给与某方面的肯定,从而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任何学生,不论他们成绩的好坏,教师都要适时给与鼓励和微笑,这或许会给学生带来意想不到的力量。
美国的一项调查显示:人们获取知识的来源,7%来自文字、38%来自语气、55%来自面部表情。通过这项数据我们可以看到教师的体态语言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会发现,严厉的呵斥非但不能收到期待的效果,反而会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的发展。第斯多惠说过:“教育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教师的一个微笑、一个手势、一句问候等,看似是微不足道的小事,但我认为可能会带给学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在数学中,尤其要注重激励手段的运用,特别是在初中学习阶段,很多学生渐渐对数学产生了畏难心理,学困生更加不愿意学习数学,这就需要老师从细微处发现他们的优点,进行一定的鼓励,增强他们学习的自信心。
3.教师应着力创设幽默、轻松、自然的课堂气氛,让学生乐意学习。学生学习的兴致是影响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在数学中,一些繁琐的公式符号往往让学生苦不堪言,一大摞的习题让学生不堪重负,但由于分数的比重学生又不得不学,这就是当今数学教学中存在的一大问题。因此,作为教师就不妨幽默一点,主动积极的创设幽默的课堂,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他们学习的好奇心。学生如果以饱满的热情和主动思考的心情去学习,课堂吸收效率就会高出许多。对于犯错误的学生,教师也要懂得包容和体谅,做到这一点很不容易,但我们应该这样想:我们曾今也是孩子。尊重、理解、宽容学生,热爱每一位学生。
做一位学生喜欢的老师,做一位热爱每一位学生的老师,学会用激励的方法让学生热爱数学的学习,这是我们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努力追寻的方向。在教学中我们应努力践行这一思想,帮助学生在数学领域中找到自己的快乐。
参考文献:
[1]梁春开.浅谈数学教育渗透心理教育[J].科教导刊.2014(08)
[2]单颖慧.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实施心理教育[J].中国集体经济.2010年24期
关键词:心理教育;数学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4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2-0096-01
倪海曙说过:“对于孩子来说,学习的最大动力,第一是兴趣,第二是兴趣,第三还是兴趣。”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因此,培养学生的兴趣至关重要。现代教育的目标就是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而全面发展不仅包括身体方面的发展也包括心理方面的发展。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形成学生优良品德的基础,素质教育中应该更加重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数学教师,应该怎样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心理教育呢?这就是接下来需要探讨的问题。
一、心理教育概述
1.心理教育的含义。中国全民健心网首席专家肖汉仕认为:心理教育是心理素质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简称,它是教育者运用心理科学的方法,对教育对象心理的各层面施加积极的影响,以促进其心理发展与适应、维护其心理健康的教育实践活动。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就是培育良好的品格,增强学生的适应能力,激发学生的内在的动力,即育性、启智、强能、激力、健心、导行。
2.心理教育的意义。心理教育有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学生正处在心理机能迅速发育成熟的时期,因此,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就是及时地针对性地施以教育,对症下药。使学生知道什么是健康和不健康的心理学保持心理健康就能促进学生身体健康成长。 心理教育有利于学习、工作效率的提高。 健康的心理对于学习、工作的效率起重要的作用,对竞赛技能的发挥更为重要。一个心理健康的人是朝气蓬勃,开朗乐观,学习和工作就有劲,效率就高。而一个心理不健康的人常常心神不定,思虑过多,不能集中精力于学习和工作上,既影响生活效率,也大大妨碍创造才能的发挥。心理教育有利于智力与个性的和谐发展。 心理健康对于促进人的智力与个性和谐发展,发挥人类最大的聪明才智,对培养人才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处在智力发展成熟和个性形成时期的中学生尤为重要。一个人重视心理健康,可使大脑处于最佳状态,更好地发挥大脑功能,有利于开发智力,充分发挥各种能力,有利于个性的和谐发展。
二、心理教育在数学教育中实施的方法
1.帮助学生摆脱对于数学课堂的畏难心理,树立学习自信心。“兴趣不是学习的先决条件,而是学习的产物,是良好的教学的必然产物。它来之于取得成就的满足。”因此,教师首先要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教师都先是将难题讲解了以后再让学生进行练习,这样做的结果就是学生碰到自己不会做的题首先想到的是让老师进行讲解,不去主动解决,这就是“畏难”心理。它不仅会影响学生参与数学学习的积极性,而且会限制学生思维的发展。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当教师发现一些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出现了学习的心理障碍,比如说害怕学习数学,认为数学学不好,放弃数学等这些心里时,教师应该及时的进行心理方面的指导。对于这种类型的学生,我们切不可着急,应该进行慢慢的诱导,当他们在数学的学习中取得一点点进步时,我们就可以放大他的优点,进行鼓励,这就是心理学中的强化动机行为。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消除教学设计、评价和管理中一切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因素,让学生抛弃自卑感和畏难心理,建立对数学的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学习。
2.数学课堂教学中应该重视平等教育、重视激励评价的作用,重视对学生的情感教育。教师应该平等的对待每一位学生,不把学生分类成三六九等,不要用责备的眼光看待“后进生”。暂且不看学生的成绩,我们也许就会发现每一位学生都有其可爱之处。在课堂教学中,很多问题的提出,可能问题才说出来,许多成绩较好的学生就率先回答出来了,这样很不利于中下等学生的发展,会打消他们学习的热情。因此,在设置问题的时候,教师可以设置不同层次的问题,鼓励课堂不爱发言的学生进行回答,并且当他们回答后应该及时给与某方面的肯定,从而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任何学生,不论他们成绩的好坏,教师都要适时给与鼓励和微笑,这或许会给学生带来意想不到的力量。
美国的一项调查显示:人们获取知识的来源,7%来自文字、38%来自语气、55%来自面部表情。通过这项数据我们可以看到教师的体态语言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会发现,严厉的呵斥非但不能收到期待的效果,反而会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的发展。第斯多惠说过:“教育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教师的一个微笑、一个手势、一句问候等,看似是微不足道的小事,但我认为可能会带给学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在数学中,尤其要注重激励手段的运用,特别是在初中学习阶段,很多学生渐渐对数学产生了畏难心理,学困生更加不愿意学习数学,这就需要老师从细微处发现他们的优点,进行一定的鼓励,增强他们学习的自信心。
3.教师应着力创设幽默、轻松、自然的课堂气氛,让学生乐意学习。学生学习的兴致是影响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在数学中,一些繁琐的公式符号往往让学生苦不堪言,一大摞的习题让学生不堪重负,但由于分数的比重学生又不得不学,这就是当今数学教学中存在的一大问题。因此,作为教师就不妨幽默一点,主动积极的创设幽默的课堂,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他们学习的好奇心。学生如果以饱满的热情和主动思考的心情去学习,课堂吸收效率就会高出许多。对于犯错误的学生,教师也要懂得包容和体谅,做到这一点很不容易,但我们应该这样想:我们曾今也是孩子。尊重、理解、宽容学生,热爱每一位学生。
做一位学生喜欢的老师,做一位热爱每一位学生的老师,学会用激励的方法让学生热爱数学的学习,这是我们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努力追寻的方向。在教学中我们应努力践行这一思想,帮助学生在数学领域中找到自己的快乐。
参考文献:
[1]梁春开.浅谈数学教育渗透心理教育[J].科教导刊.2014(08)
[2]单颖慧.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实施心理教育[J].中国集体经济.2010年2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