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尖,看烂片看成了“工伤”

来源 :环球人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vinlyn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毛尖:浙江宁波人,华东师范大学教授,专栏作家,影评人,著有《非常罪,非常美》《乱来》《例外》《夜短梦长》等。2018年8月,出版最新随笔集《一寸灰》。
  从《万象》的台柱到“沪上第一影评人”,她的文章成为一代人的影史科普与观影指南
  如果说影评人是电影的筛子,那么毛尖就是影评人的筛子。
  1998年末,《万象》杂志创刊,承续了上世纪40年代老《万象》以“趣味”为帜的特点,品评琴棋书画,回忆民国掌故,“有点像花边文学,可以让一闲人,身穿家居服,随意躺在沙发上、床榻上展卷阅读”。
  毛尖:没到可以分期的地步,经典作家才有资格分期。对我来说,比较重要的年份,一个是2000年从香港读完博士回来,开始写专栏,开始大规模看国产影视剧;一个是2004年,儿子的出生彻底改变了我的个人认知,往大里说,他建构了我的人类责任感;再一个是2008年大地震看到学生一代突然长大成人,还有后来的2012年等等。
  《环球人物》:哪些书和影像,是你常常重温的?
  毛尖:小津安二郎、费里尼和希区柯克,是我的影像三老;《红楼梦》《金瓶梅》和莎士比亚、奥斯汀,是我经常重温的。上课会用到,写作会用到,看了烂片烂小说,也会拿来洗刷一下视线。拿小津说吧,文艺青年时代看,多少是因为看了以后可以卖弄;现在看,是感同身受,尤其我的年龄,也已经赶上小津拍《晚春》的年纪,接近他拍《东京物语》的年龄了。时间会把相思变成灰,时间的魔法也会让我更理解小津。
  《环球人物》:你的阅读和观影偏好,发生过哪些变化?
  毛尖:我们这一代,很奇怪的,似乎没有特别欣赏无能的阶段。我们进大学的时候,赶上上世纪80年代末,“读书热”没有过去,“后现代”已经登场。不管老师朋友讲多么高深的议题,我们都承受下来,听不懂就去图书馆补课。越是装神弄鬼的电影,越要看。90年代后期我去香港读博士,还保持了那种追看电影史上最难懂电影的习惯,如此3年。今天想想,当年居然能把像《去年在马里安巴》这种超文艺的电影全部撸一遍,也算是激情万丈。我现在对这些电影提不起劲了,我不知道这是一种穿越还是懒惰。
  《环球人物》:你有没有一些独特的欣赏癖好,可能是一些影评人或学院派不太“待见”的?
  毛尖:肯定有啦。因为在《文汇报》上开了一个“看电视”的专栏,我被很多朋友痛心地说“堕落”。看了那么多烂剧,我有时也怀疑现在的智商和情商。我曾经那么积极地攀登科学高峰,现在却会在家里花10个小时看《延禧攻略》。最近10年,我花在烂剧上的时间可以说构成工伤了。所以,这种剧本身就是一体两面的,既是庸俗,也是重口,其核心美学是黄片式的重复和低端。   《环球人物》:分享一些难忘的观影体验吧。
  毛尖:童年时代第一次在央视看到日本电影,我至今都不知道片名,但日本女人的服饰以及她们在家庭中的忍气吞声,让我非常震惊,因为在我们家,什么事情都是外婆妈妈说了算,从来没看她们低声下气过。还有第一次看《感官的王国》,那次是聚众看的,大家没一点思想准备,但也不好意思大惊小怪好像很没见过世面,所以人人都熬过了自己的震惊,那次体验古怪至极,现在想想还会发笑。后来电影看多了,但第一次看特吕弗的《四百击》,看费穆的《小城之春》,看侯孝贤的《恋恋风尘》,还是很难忘。

从文艺青年到中年妇女


  《环球人物》:《一寸灰》后记中说“我从一个标准文艺青年变成一个越来越像我妈的中年妇女”。对这种变化,你欣然接受吗?
  毛尖:完全接受。《一寸灰》是我向青春期的一次正式告别。在那个年代,我曾经多愁善感過,要死要活过,辛苦跋涉过。《一寸灰》之后,我可以像我妈一样,有力气用肉身和这个世界相处了。所谓肉身,我说的是物理的肉身,也就是说,我不再觉得腰里多一点肉受不了,脸上长一颗痘就不行,现在我可以接受生活对我的全部改造,跟我妈妈那样。
  《环球人物》:《一寸灰》里有对学生时代的描写。华东师大,丽娃河畔,对你意味着什么?
  毛尖:我的基本人生走势,是在那个时候被奠定的,大学4年、研究生3年,我的导师我的师兄师妹,学校后门的每一个小贩每一个小店老板,去过的书店淘过的碟,都深深镌刻进我的人生。课堂重要,后门也重要。一天的课,最晚到8点就结束了,但后门的生活才开始,尤其夏天,生活仿佛永不落幕的样子,茶叶蛋老太婆身上有一万个大学生的青春记忆,兜卖便宜电话卡的小伙子也跟无数姑娘有过手的接触。现在没有这样的学校后门了,互联网时代,大学生更乐意外卖。
  《环球人物》:近些年开了哪些课?新时代的华师大姑娘小伙儿们,带给你哪些惊喜和苦恼?
  毛尖:从教以来,上过二三十门课了,就差体育课。不过这几年稳定了,本科上英美文学,研究生上电影课,另外几门选修课,爱情文学课、城市经典课等,全校公选课都是和师兄罗岗以及同事等人合开的。新时代的学生,永远会带来惊喜带来苦恼,比如每年上莎剧,会让学生自己演一次莎剧,有些学生的表现简直可以直接去环球剧场;但偶尔也有同学,就在里面客串一个佣人一个奶妈,也想混个成绩,给还是不给呢?我一般还是给的,知道毕业的艰辛。
  《环球人物》:看《一寸灰》才知道,你在《黄金时代》里当过群众演员(可惜被剪了)。“触电”的感受如何?如果有机会穿越时空间去一个片场,你想去看哪部电影的拍摄?
  毛尖:触电以后才知道,拍电影属于局部惊喜整体无聊的活儿。那天下午就拍我们几个群演没有一句台词的一个场景,整整一下午,反复重拍,要不是许鞍华是我非常尊敬的导演,我被三次NG后就想尥蹶子了。所以,很庆幸被剪掉,因为肯定表现不好。不过这事让我对电影有了更直观的感受,好的导演就是不放过一个细节。我藏在桌子底下的脚,许鞍华导演也让我穿了一双上世纪30年代的皮鞋。如果有可能穿越,我想去希区柯克《捉贼记》的片场,看希胖用什么眼神看他的加里·格兰特,又用什么眼神看格蕾丝·凯利。

但愿“荞麦疯长”


  《环球人物》:在《一寸灰》里,一边是小津、希区柯克,一边是《三生三世》和《小时代》。你怎么平衡这种口味的跨越?
  毛尖:说句大白话,我的评论基本是持一个老百姓的视角。我的自我提醒是,不搞术语不玩高深。至于从烂片到小津,这个本来就是文化研究的跨度,对我而言,从来不构成平衡的难度,臭豆腐吃得,佛跳墙也吃得。
  《环球人物》:对于今年最热的“爆款”,比如《镇魂》和《延禧攻略》,你有什么看法?
  毛尖:《延禧攻略》我看了,好处还是有,富察皇后的形象算是宫廷剧里比较新鲜的,但是此类剧蔓延的一个文化后果是什么?中国历史的低级化尚且不说,中国观众也会成为新低幼族,上世纪90年代的盗版文化成果,要被耗尽了。
  《环球人物》:面对国产电影,你觉得在繁盛背后,其所缺席的声音是什么?
  毛尖:说中国电影繁盛,也就中国银幕数繁盛,好像世界第一了吧。其他还有什么拿得出手的繁盛呢?《我不是药神》为什么票房和口碑都好,就是我们的影视剧实在品种稀缺。看看现在霸屏的两剧就知道,《延禧攻略》和《如懿传》,忙死乾隆的背后是什么,中国影视剧生态实在差啊。当然,我们也没法向中国导演提要求,说起来他们还一肚子苦水,但作为观众,我们至少可以要求编导演员都敬业吧。《延禧攻略》不算差,但乾隆在剧中鉴赏的几幅画,能不能至少做到名实相符呢?道具组能不能仔细点,壮年乾隆打开的画,上面都盖着老年乾隆的章噢。
  《环球人物》:现在你抱持期待的中国导演是哪位?最近看过的比较惊喜的国产电影呢?
  毛尖:对已经烂熟的中国大师们,中国观众也不抱什么希望了吧,除了姜文,他的下一部电影,我还是会买票去看,他还是有可能性。不过更大的可能性还是在年轻电影人身上,现在中国电影界涌入了很多从影评起步的制片和导演,跟法国新浪潮《电影笔记》派有出发点的相似性,但愿,“荞麦疯长”。最近看过的最好国产电影,也就是《我不是药神》。
  《环球人物》:对你来说,评价一部电影为“好”电影的标准是什么?最近一部引起你“观看不适”的电影或剧集是什么?
  毛尖:一般来说,好电影都是溢出标准的作品;而坏电影,则是没有达到标准的产物,常常既没有原创性也没有统一性。一部好电影无所不能,所有的好电影都是对规矩的突破,但是编导和演员知道规矩是什么,比如刚刚说的《药神》。至于观看不适,有时候好电影也会引发不适,像安东尼奥尼,他经常就会把观众带离观影的舒适区,迫使你思考。不过我想你要问的“不适”,是看乱七八糟的“神剧”所引发的不适吧。这些年,看过太多神剧烂剧,引发不适也不是那么容易了,不过,周迅演十几岁少女,胸前再整个大蝴蝶结,要观众惊艳,确实就只剩下“惊”了。
其他文献
1994年,英特尔公司董事长格鲁夫发现《商业周刊》的头条文章报道了英特尔的奔腾芯片存在技术缺陷。经过调查后他得知,原来有个叫尼斯的数学教授使用安装奔腾芯片的电脑处理长除法时,一直出错。他在不同计算机上做同样的运算后,最终得出了奔腾芯片存在问题的结论。  尼斯当时就把结论和实验数据告知了英特尔的技术人员。技术人员检测后告诉尼斯,大约90亿个长除法中才会有一个错误,这个误差是可以容忍的。尼斯对英特尔的
距离万科集团在秋季例会打出“活下去”口号不过10多天,一波反转操作就来了:先是给厦门老业主退款退房,然后又豪掷32亿元在环京地区拿地。媒体忍不住评价万科“戏精上身”,房地产业走势如何再添迷雾。 网友热议  ①演技甩冰冰几条街。  ②在被房价绑架的经济中,万科还敢理直气壮做大再做大?  ③实力演绎“别看他说了什么,要看他做了什么”。  房企龙头万科没少闹出动静。这两天它又开始了,为厦门白鹭郡别墅业主
佛教里面有一本经叫《父母恩重难报经》,主要以母亲为案例很详细地讲了父母对我们的恩德。母亲怀胎十月,身体要承受很多不便、困难,分娩的时候那种疼痛,还冒着生命危险。大家可以想一下:我们小时候第一次打针还怕得要死,母亲生我们的时候,或者是她第一次生小孩子的时候,根本没有经历过这样的事情,我们可以想象她的恐惧。特别在过去,因为医疗条件差,经常会有产妇在生产中就死掉了。生下来以后,我们在她的怀抱中,她呵护我
在德国汉诺威市老城区中心广场上,有个木质旧书柜,书柜里整齐地码满各类旧书,从哲学、艺术、历史类书籍到侦探小说,应有尽有。贴在书柜上的“使用指南”写着:欢迎随时借或还,如果想把书拿回家,请你放进一本不再需要的书……德国许多城市有类似的路边免费书亭,汉诺威就有31处。它们有些由老书柜改装而成,有些由废弃的电话亭改造,甚至有枯树干加工成的“树书屋”。德国人素来爱读书,但纸质书价格不菲,因此,便于免费阅读
近日,拍摄于2011年的抗日剧《敌后便衣队传奇》被网友翻出。剧中,红军准备成立淮北军区淮北便衣大队,于是举办“比武大会”选拔队员,自称“爆破王”的马洛登场,端出包子给首长品尝。就在大家一头雾水的时候,马洛咬了一口包子后扔出去,包子竟然炸了。马洛骄傲地向首长介绍:“这是俺发明的‘包子雷’,可以藏在各种食物里面,专门迷惑‘小鬼子’。”该视频迅速走红,招致骂声一片。  网友热议  ① 裤裆藏雷、手撕鬼子
刘士余,1961年生,江苏灌云人。清华大学水利工程系学士、经济管理学院硕士、技术经济学博士。2014年任农业银行董事长;2016年2月,任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党委书记。  全球经济增长最“牛”的国家为什么拥有最“熊”的股市?  这个问题就像“中国足球为什么不行”一样让无数人费解。而现实从来不给答案,只会一次次无情地刷新股民的心理承受值。猴年元宵节刚过,沪深两市再现“千股跌停”景象,大盘一片
他是印度最受关注的环保人士,将荒芜的沙洲变成动物们的乐园  “小时候的玩伴有5个现在当了工程师,只有我还是个平凡的农夫。”贾德夫?派恩一边说着,一边拿木棍在龟裂的土地上抠出个小洞,然后插入幼嫩的竹苗。正如他所言,他和马久利岛上的其他农夫一样:住着最普通的茅草屋,拿着最便宜的手机,常年在阳光下劳作,满手的老茧。唯一有所不同的,是每天清晨他们前进的方向:其他人都是带着农产品走向镇上的集市,而派恩则是背
为了写作,他不惮于过穷困潦倒的生活,哪怕去当货车司机  世事纷繁,红尘滚滚。转眼间,王小波离开我们已经20年。一天,翻看旧信件时,翻出了一张王小波寄给我的明信片。邮戳时间是1997年1月21日,离他辞世只有80天。上面写着:  钟洁玲:《他们的世界》三联尚未退还,家里还该有,只是还没找到。我母又病,现焦头烂额,有即寄上。书的事还请上紧。王小波敬上。  睹物思人,往事又重现在我眼前。这张20年前的明
驻英国特约记者 杨扬  英國防止虐待动物协会有上百年历史,一直致力于动物保护工作。为了让小朋友也参与其中,從1990年起,协会举办“少年摄影师大赛”,拍摄对象必须是动物。小摄影师们拍摄的动物多种多样:天鹅、孔雀、螳螂,甚至还有以爷爷为背景的猫……对孩子们来说,参赛能相互促进、接受专业训练,更重要的是因为关注动物而对自然产生敬畏之心。
王权衰落和殖民版图的崩溃是王朝宿命,但君主们以展示爱国情怀和灵活务实精神,赢得了民众的认同。  在伦敦市中心的格林公园响起41响礼炮。泰晤士河畔的伦敦塔,也呼应着鸣放了62响礼炮。  这是2017年2月6日,一个看似寻常的星期一。但英国皇家礼炮队只有在极为特殊的时刻才会鸣放103响礼炮。而这一天确实是个大日子,是英国女王伊莉莎白二世登基65周年纪念日,按英国人的说法,这是“蓝宝石禧年”。  这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