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在生活中充当重要的交际工具,是社会文明、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应达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如何将人文教育融入初中语文教材中,实现语言与精神的融合共生。本文就这一问题进行探讨研究。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材;人文教育内容;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在教育中应始终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坚持着重培养人才的教育。从本质上理解素质教育,教育学生怎样做人才是最首要的素质。但处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一味地追求高分,而忘记了对学生的素质教育。导致学生的人文精神教育欠缺,学生的个性、情感以及创新思想受到限制,不能充分发挥,影响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以及综合素养的全面发展。中学语文课堂教育内容要增加对学生的人文教育。
一、人文教育的理念
人文教育的理念是教会学生如何做人,正确处理好人际关系,以及自身文化精神的提高[1]。人文教育重点培养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获得良好状态,从而提升学生们的整体文化素养。初中学生处于特定年龄阶段,正值青春期,伴随第二性征的出现,他们在思想、情感、领悟力以及性格方面都有独特的发展变化。教师应理解学生这一时期的独特性质,并针对这些问题设计个体差异的教育方法,充分体现“人文教育”理念。
二、教材内容中的人文教育
(一)选文展现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
中华五千年历史,是人类历史长河中的瑰宝。苏教版语文教材选用了那些经过课堂反复检验的,广大师生认同的具有历史文化代表性的课文。如《出师表》《论语》《白杨礼赞》《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孔乙己》《春》《醉翁亭记》等,这些文章不仅仅拥有规范生动的语言文字,健康积极向上的思想内容,还包含浓厚的人文精神,既有“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的谦卑恭敬、虚心学习的人生道理,又有“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的豁达开朗的人生价值观。更有对社会底层人文的剖析了解。这些珍贵宝库中,蕴藏着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影响并塑造了一代代中学生的人格品质,其意义重大。
教材选文上的精炼,将中国文学史上的代表人物的代表作融入教材中。不仅有古代的老子、庄子、孔子、墨子、李白、杜甫、苏轼、曹雪芹等作者,而且还有近现代的著名作家,如:鲁迅、郭沫若、胡适、冰心等文学家。“四大名著”以及唐诗、宋词、元曲等历史著作和文学精品,是全世界文学宝库中的耀眼明珠,值得每一个炎黄子孙学习并为之骄傲。通过对这些佳作的学习认知,不仅能让学生了解祖国丰富的语言文化知识,而且能透过不同时代、不同题材的作品中感悟到中华民族的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在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中陶冶情操,提升人文精神。
(二)选文与时代接轨
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的选文讲究继承与创新的完美结合。我们既要弘扬与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更要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2]。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用一个单元的篇幅,向学生详细介绍阐述了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现状、克隆与基因技术的发展。如《在太空中理家》《奇妙的克隆》还有《送你一束转基因花》,还有让师生自荐关于纳米技术的文章的讨论练习,这些课文让学生及时了解现代社会高科技的发展和生物学发展,并让学生相互之间讨论是否能无限制的使用先进发达的科学技术,有利于开放学生的思维,便于学生提高社会责任感。高科技的发展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便利,影响广泛。了解生物科学技术,让学生认识科学、社会以及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逐步树立科学的人生价值观。
三、选文具有一定的趣味性,能够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
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选编了许多富有时代气息和社会生活的新篇章,浓重的社会生活气息能够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八年级(上册)中《美丽的西双版纳》《蓝蓝的威尼斯》两篇文章,皆是描写著名景点的优美文章,学生可以通过教师教学中展示的优美图片进入兴奋活跃的学习状态,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欣赏文章中优美的语言与贴切的比喻了解著名景点奇特瑰丽的自然风光和文化艺术,从内心深处感受大自然的美丽。
另外七年级(上册)中的《十三岁的际遇》也颇受学生们的喜欢。这篇文章抓住了学生的年龄特点。讲述的是作者在和十三岁时与北京大学的渊源,侧重描述了两年来在北大的学习生活的感受,表达了自己对北大的热爱,以及即将离开北大的复杂思想和渴望自由翱翔、勇于创新的精神。文章用诗歌一般的语言,将作者的心情跃然纸上。面对同龄时期的文章,学生很容易被吸引住,并能够加深理解。
四、改革创新课后练习
苏教版教材中的课后练习设计,注重方法的引导作用,达到训练目的,提高学生的领悟文章含义的能力[3]。
如八年级(下册)的《紫藤萝瀑布》课后练习题三是这样的:
“先在下面句子的括号中填上适当的量词,然后对照课文体会文章用词的准确”
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 )辉煌的淡紫色,像一( )瀑布,从空中垂下……
课后练习让学生自己填空,来揣摩文章意思。注重引导学生开动脑筋,自己操作,真正达到了学生感悟力的提升。
课后练习的改革增加了学生的口语交际和实践能力。大大提升了语文教学在人文教育中的主导作用。
五、结语
初中语文教材的选编植根于中国民族的文化传统,语文教材传承了中国优秀文化,包含民族特色和独特精神风貌以及丰富的文化内涵素养,着力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让学生拥有正确的、科学的人生价值观。
参考文献
[1]李瑞.初中语文教材中人文教育内容研究[D].湘潭:湖南科技大学,2012.
[2]王媛媛.新课改背景下初中语文教材语言文白夹杂现象分析[J].内江科技,2014(11).
[3]蒋凤清.语文教育:回归人性的本真[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4(12).
(编辑:龙贤东)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材;人文教育内容;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在教育中应始终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坚持着重培养人才的教育。从本质上理解素质教育,教育学生怎样做人才是最首要的素质。但处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一味地追求高分,而忘记了对学生的素质教育。导致学生的人文精神教育欠缺,学生的个性、情感以及创新思想受到限制,不能充分发挥,影响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以及综合素养的全面发展。中学语文课堂教育内容要增加对学生的人文教育。
一、人文教育的理念
人文教育的理念是教会学生如何做人,正确处理好人际关系,以及自身文化精神的提高[1]。人文教育重点培养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获得良好状态,从而提升学生们的整体文化素养。初中学生处于特定年龄阶段,正值青春期,伴随第二性征的出现,他们在思想、情感、领悟力以及性格方面都有独特的发展变化。教师应理解学生这一时期的独特性质,并针对这些问题设计个体差异的教育方法,充分体现“人文教育”理念。
二、教材内容中的人文教育
(一)选文展现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
中华五千年历史,是人类历史长河中的瑰宝。苏教版语文教材选用了那些经过课堂反复检验的,广大师生认同的具有历史文化代表性的课文。如《出师表》《论语》《白杨礼赞》《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孔乙己》《春》《醉翁亭记》等,这些文章不仅仅拥有规范生动的语言文字,健康积极向上的思想内容,还包含浓厚的人文精神,既有“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的谦卑恭敬、虚心学习的人生道理,又有“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的豁达开朗的人生价值观。更有对社会底层人文的剖析了解。这些珍贵宝库中,蕴藏着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影响并塑造了一代代中学生的人格品质,其意义重大。
教材选文上的精炼,将中国文学史上的代表人物的代表作融入教材中。不仅有古代的老子、庄子、孔子、墨子、李白、杜甫、苏轼、曹雪芹等作者,而且还有近现代的著名作家,如:鲁迅、郭沫若、胡适、冰心等文学家。“四大名著”以及唐诗、宋词、元曲等历史著作和文学精品,是全世界文学宝库中的耀眼明珠,值得每一个炎黄子孙学习并为之骄傲。通过对这些佳作的学习认知,不仅能让学生了解祖国丰富的语言文化知识,而且能透过不同时代、不同题材的作品中感悟到中华民族的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在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中陶冶情操,提升人文精神。
(二)选文与时代接轨
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的选文讲究继承与创新的完美结合。我们既要弘扬与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更要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2]。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用一个单元的篇幅,向学生详细介绍阐述了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现状、克隆与基因技术的发展。如《在太空中理家》《奇妙的克隆》还有《送你一束转基因花》,还有让师生自荐关于纳米技术的文章的讨论练习,这些课文让学生及时了解现代社会高科技的发展和生物学发展,并让学生相互之间讨论是否能无限制的使用先进发达的科学技术,有利于开放学生的思维,便于学生提高社会责任感。高科技的发展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便利,影响广泛。了解生物科学技术,让学生认识科学、社会以及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逐步树立科学的人生价值观。
三、选文具有一定的趣味性,能够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
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选编了许多富有时代气息和社会生活的新篇章,浓重的社会生活气息能够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八年级(上册)中《美丽的西双版纳》《蓝蓝的威尼斯》两篇文章,皆是描写著名景点的优美文章,学生可以通过教师教学中展示的优美图片进入兴奋活跃的学习状态,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欣赏文章中优美的语言与贴切的比喻了解著名景点奇特瑰丽的自然风光和文化艺术,从内心深处感受大自然的美丽。
另外七年级(上册)中的《十三岁的际遇》也颇受学生们的喜欢。这篇文章抓住了学生的年龄特点。讲述的是作者在和十三岁时与北京大学的渊源,侧重描述了两年来在北大的学习生活的感受,表达了自己对北大的热爱,以及即将离开北大的复杂思想和渴望自由翱翔、勇于创新的精神。文章用诗歌一般的语言,将作者的心情跃然纸上。面对同龄时期的文章,学生很容易被吸引住,并能够加深理解。
四、改革创新课后练习
苏教版教材中的课后练习设计,注重方法的引导作用,达到训练目的,提高学生的领悟文章含义的能力[3]。
如八年级(下册)的《紫藤萝瀑布》课后练习题三是这样的:
“先在下面句子的括号中填上适当的量词,然后对照课文体会文章用词的准确”
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 )辉煌的淡紫色,像一( )瀑布,从空中垂下……
课后练习让学生自己填空,来揣摩文章意思。注重引导学生开动脑筋,自己操作,真正达到了学生感悟力的提升。
课后练习的改革增加了学生的口语交际和实践能力。大大提升了语文教学在人文教育中的主导作用。
五、结语
初中语文教材的选编植根于中国民族的文化传统,语文教材传承了中国优秀文化,包含民族特色和独特精神风貌以及丰富的文化内涵素养,着力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让学生拥有正确的、科学的人生价值观。
参考文献
[1]李瑞.初中语文教材中人文教育内容研究[D].湘潭:湖南科技大学,2012.
[2]王媛媛.新课改背景下初中语文教材语言文白夹杂现象分析[J].内江科技,2014(11).
[3]蒋凤清.语文教育:回归人性的本真[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4(12).
(编辑:龙贤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