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以哈尔滨工程大学校园网络、应用、资源等建设实践,回顾高校信息化建设历程。通过建设成果供其它高校借鉴与研究。重点以“十二五”校园信息化建设规划实施过程,共同探讨未来高校信息化建设发展。
关键词:网络;信息化;网络应用;网络资源;集成;数据;共享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4)21-0060-02
一、引言
高校网络与信息化建设将推动整个教育信息化的迅速发展,学校网络与信息化建设水平已经成为提升高校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是衡量高等学校整体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在高校推进信息化是贯彻科学发展观、建设现代化大学的迫切需要和必然选择。哈尔滨工程大学网络信息化的建设实践,一直遵循合理规划、分步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原则稳步推进。本文以哈尔滨工程大学网络与信息化建设为例,共同探讨未来高校网络信息化建设发展方向,为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服务提供保障。
二、校园网络、应用与资源建设
1.网络建设
哈尔滨工程大学校园综合计算机信息网于1995年9月筹建,并实现了与CERNET、Internet的互联及校内网络办公自动化,2001年我校与中国网通联建校园宽带数字网,首期工程为5000个端点,实现了 1000M干线、 10M到桌面的校园宽带数字网的建设。2005年在原来ATM155为骨干的校园网基础上进行全面改造,采用三层组网结构,同年10月,校园万兆网全面竣工开通,实现了万兆作骨干、千兆到接入交换机、百兆到桌面的整体高速覆盖校园万兆网,性能达国内高校领先水平。另外,在没有光缆覆盖的校园边缘区域,通过电话线使用ADSL进行了全面覆盖。2011年以来,多次对校园网络核心和出口设备进行全面升级和优化,实现了IPv4/IPv6双栈全覆盖。目前,校园网共5个互联网出口,4个IPv4出口,1个IPv6出口,互联网出口总带宽达到7Gbps。同时,在我校逸夫馆、21B教学楼、启航活动中心自建了WLAN无线网络,并协助电信运营商开展无线进校园工作,目前已完成学生公寓和部分教学楼共计32个楼宇无线网络的覆盖,为我校信息化建设奠定了坚实的网络运行基础。
2.网络应用与资源建设
校园网提供了WWW、E-mail、FTP、BBS、域名解析等网络基础服务。建立了学校网站、新闻网站、专题网站和各部门二级网站。办公系统、教务管理系统、人事管理系统、图书馆管理系统、档案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实验室和资产管理系统等应用系统相继构建,在学校教学、科研、管理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在网络教学应用与资源方面,建设了Blackboard网络教学平台、精品课程制作系统、情景教学实时录制系统、ScienceWord科技文档处理系统、网络交互多媒体课程制作系统、VOD点播系统。通过Blackboard网络教学平台开展网络教学与中外远程交互教学。在网络教学资源建设方面,建设精品课程教学资源,为师生提供了200门国家级精品课程和100多门我校各级精品课程,自主研发、引进网络课程、学校优秀课件、教学视频、教学网站、100G容量英语教学资源等;加入中国高校教育资源网成为团体会员单位,大量资源动态实时镜像到学校服务器上,方便师生学习、使用;同时引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网上开放式课程公共资源;制作转换 “世纪大讲堂”、“对话”、“百家讲坛”各类讲座、英语原版电影、“空中英语教室”、“法学教学案例”等丰富的教育教学内容,为学生自主学习开辟一个全新的网络课堂,深受广大师生的喜爱。
3.应用、集成和数据整合
根据全国高校信息化发展进程,“十一五”期间,哈尔滨工程大学校园信息化工作的重点已从“基础网络建设”阶段,进入到“网络应用、数据信息集成”阶段。
2008年建起功能全面、运行稳定、扩展灵活、管理方便的“校园一卡通”,实现了“一卡在手,走遍校园”。依托“校园一卡通”,2011年建起学校公共数据共享服务平台与校园综合服务信息门户平台,实现了学校公共数据的共享,全校范围的统一用户管理、统一身份认证,依托认证平台,实现通过一个账号访问多个应用系统的单点登录,即应用系统集成以及综合信息服务。2012至2013年,依托学校公共数据共享平台,重点加强基础数据平台和应用系统建设,实现数据的整合与共享。以共享数据平台为依托,新建数字迎新系统,在2013年迎新工作中,全面启动数字迎新,集中新生数据,实时数据共享,新生报到、缴费、住宿等各环节实时网络管理,新生报到要完成工序的99.9%,可提前在家完成,现场实现一分钟报到;新建毕业离校系统,2013年毕业离校,通过电子“离校单”一改毕业生“转战”各部门的状态,毕业生可查看到个人需办理手续的离校项目,并办理相应离校手续,实现了离校手续的在线办理,本科毕业生通过数字离校系统顺利办理了离校手续;新建教育收费系统,学费催缴工作模式转变,实现了各部门数据实时互联互通,准确确定未交费学生数据,在校园卡消费、学籍注册、选课、开题等各个环节对学生交费情况进行有效的制约和控制,提高了学费收缴率、极大减低了各部门的工作量;系统升级与新建,财务信息系统升级,新建14个子系统;后勤信息系统升级,新建13子个系统;数据挖掘开展数据统计分析,如全校本科生成绩挂科的统计分析、本科生留级预警分析、退学预警分析、2013学生异动情况、一卡通系统消费情况分析等,将枯燥数据变成可利用的数据,为领导决策分析提供依据。
三、“十二五”末期的发展建设展望
根据“十二五”信息化建设规划路线图,2011年是规划年,2012-2013年是基础建设年,2014年是基础建设提升年,2015年是基础建设完善年,力争到“十二五”末期,初步建成与研究型大学相适应的完整统一、技术先进、高效稳定、安全可靠的信息化校园。
1.网络优化及扁平化改造
通过扁平化校园网改造,实现校园网有线和无线认证、计费、管理一体化;简化运维管理,降低维护难度,提高运维管理效率。
2.硬平台的虚拟与优化
本着大数据集中、多点数据保障、多处协同办公模式,将现有硬件设备按需求增长进行扩充,实现主要及重要应用虚拟化和实时双活,避免硬件问题出现服务中断。同时,建立冗余链路、数据备份和容灾管理系统,提供快速恢复和容灾机制。
3.建设校级应用系统
按照学校数据标准,重建科研信息系统、人事信息系统、电子校务系统、档案管理系统等。通过应用系统建设牵动基础数据平台建设,规范各应用系统数据资源的创建和使用;汇集各业务系统数据,实现系统之间数据交换;建立面向全局、跨部门综合数据应用。
4.通过应用系统建设牵动基础数据平台建设
基于数据共享与交换平台,规范各应用系统数据资源的创建和使用,汇集各业务系统数据,实现系统之间数据交换,建立面向全局、跨部门综合数据应用。
5.大数据共用的探索
通过对学校现有数据的整合、抽取和加工,实现对数据的统一管理、统一服务和统一分析,完成数据对各级领导和各级部门的决策支持,形成数据从孤立到一体化融合的大数据体系架构。
哈尔滨工程大学网络信息化建设稳步、有序、可持续推进,伴随着制度、标准、规范的不断制订与完善,已初步实现“基础网络建设”进入到“网络应用、数据信息集成”阶段。“十二五”末期,一个以“四个三”为标志的信息化体系将初步建成:三任——任何地点、任何时间、任何方式——全体师生(校友)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采用任何方式都能够便捷地成为校园信息网络在线节点;三互——互联、互通、互享——全校范围内实现各类硬件平台、网络终端以及数据资源的互联、互通和互享;三全——全员、全程、全域——全体师生(校友)在学习、工作、生活的全过程、全范围既能享受到完善的信息化服务又全员成为信息化的建设者;三为——为学生、为教师、为部门(院系)——校园信息化建设的一切工作必须以为学生服务、为教师服务和为部门(院系)服务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构建起全新的数字化环境,朝着信息智慧校园迈进。
(编辑:王晓明)
关键词:网络;信息化;网络应用;网络资源;集成;数据;共享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4)21-0060-02
一、引言
高校网络与信息化建设将推动整个教育信息化的迅速发展,学校网络与信息化建设水平已经成为提升高校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是衡量高等学校整体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在高校推进信息化是贯彻科学发展观、建设现代化大学的迫切需要和必然选择。哈尔滨工程大学网络信息化的建设实践,一直遵循合理规划、分步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原则稳步推进。本文以哈尔滨工程大学网络与信息化建设为例,共同探讨未来高校网络信息化建设发展方向,为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服务提供保障。
二、校园网络、应用与资源建设
1.网络建设
哈尔滨工程大学校园综合计算机信息网于1995年9月筹建,并实现了与CERNET、Internet的互联及校内网络办公自动化,2001年我校与中国网通联建校园宽带数字网,首期工程为5000个端点,实现了 1000M干线、 10M到桌面的校园宽带数字网的建设。2005年在原来ATM155为骨干的校园网基础上进行全面改造,采用三层组网结构,同年10月,校园万兆网全面竣工开通,实现了万兆作骨干、千兆到接入交换机、百兆到桌面的整体高速覆盖校园万兆网,性能达国内高校领先水平。另外,在没有光缆覆盖的校园边缘区域,通过电话线使用ADSL进行了全面覆盖。2011年以来,多次对校园网络核心和出口设备进行全面升级和优化,实现了IPv4/IPv6双栈全覆盖。目前,校园网共5个互联网出口,4个IPv4出口,1个IPv6出口,互联网出口总带宽达到7Gbps。同时,在我校逸夫馆、21B教学楼、启航活动中心自建了WLAN无线网络,并协助电信运营商开展无线进校园工作,目前已完成学生公寓和部分教学楼共计32个楼宇无线网络的覆盖,为我校信息化建设奠定了坚实的网络运行基础。
2.网络应用与资源建设
校园网提供了WWW、E-mail、FTP、BBS、域名解析等网络基础服务。建立了学校网站、新闻网站、专题网站和各部门二级网站。办公系统、教务管理系统、人事管理系统、图书馆管理系统、档案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实验室和资产管理系统等应用系统相继构建,在学校教学、科研、管理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在网络教学应用与资源方面,建设了Blackboard网络教学平台、精品课程制作系统、情景教学实时录制系统、ScienceWord科技文档处理系统、网络交互多媒体课程制作系统、VOD点播系统。通过Blackboard网络教学平台开展网络教学与中外远程交互教学。在网络教学资源建设方面,建设精品课程教学资源,为师生提供了200门国家级精品课程和100多门我校各级精品课程,自主研发、引进网络课程、学校优秀课件、教学视频、教学网站、100G容量英语教学资源等;加入中国高校教育资源网成为团体会员单位,大量资源动态实时镜像到学校服务器上,方便师生学习、使用;同时引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网上开放式课程公共资源;制作转换 “世纪大讲堂”、“对话”、“百家讲坛”各类讲座、英语原版电影、“空中英语教室”、“法学教学案例”等丰富的教育教学内容,为学生自主学习开辟一个全新的网络课堂,深受广大师生的喜爱。
3.应用、集成和数据整合
根据全国高校信息化发展进程,“十一五”期间,哈尔滨工程大学校园信息化工作的重点已从“基础网络建设”阶段,进入到“网络应用、数据信息集成”阶段。
2008年建起功能全面、运行稳定、扩展灵活、管理方便的“校园一卡通”,实现了“一卡在手,走遍校园”。依托“校园一卡通”,2011年建起学校公共数据共享服务平台与校园综合服务信息门户平台,实现了学校公共数据的共享,全校范围的统一用户管理、统一身份认证,依托认证平台,实现通过一个账号访问多个应用系统的单点登录,即应用系统集成以及综合信息服务。2012至2013年,依托学校公共数据共享平台,重点加强基础数据平台和应用系统建设,实现数据的整合与共享。以共享数据平台为依托,新建数字迎新系统,在2013年迎新工作中,全面启动数字迎新,集中新生数据,实时数据共享,新生报到、缴费、住宿等各环节实时网络管理,新生报到要完成工序的99.9%,可提前在家完成,现场实现一分钟报到;新建毕业离校系统,2013年毕业离校,通过电子“离校单”一改毕业生“转战”各部门的状态,毕业生可查看到个人需办理手续的离校项目,并办理相应离校手续,实现了离校手续的在线办理,本科毕业生通过数字离校系统顺利办理了离校手续;新建教育收费系统,学费催缴工作模式转变,实现了各部门数据实时互联互通,准确确定未交费学生数据,在校园卡消费、学籍注册、选课、开题等各个环节对学生交费情况进行有效的制约和控制,提高了学费收缴率、极大减低了各部门的工作量;系统升级与新建,财务信息系统升级,新建14个子系统;后勤信息系统升级,新建13子个系统;数据挖掘开展数据统计分析,如全校本科生成绩挂科的统计分析、本科生留级预警分析、退学预警分析、2013学生异动情况、一卡通系统消费情况分析等,将枯燥数据变成可利用的数据,为领导决策分析提供依据。
三、“十二五”末期的发展建设展望
根据“十二五”信息化建设规划路线图,2011年是规划年,2012-2013年是基础建设年,2014年是基础建设提升年,2015年是基础建设完善年,力争到“十二五”末期,初步建成与研究型大学相适应的完整统一、技术先进、高效稳定、安全可靠的信息化校园。
1.网络优化及扁平化改造
通过扁平化校园网改造,实现校园网有线和无线认证、计费、管理一体化;简化运维管理,降低维护难度,提高运维管理效率。
2.硬平台的虚拟与优化
本着大数据集中、多点数据保障、多处协同办公模式,将现有硬件设备按需求增长进行扩充,实现主要及重要应用虚拟化和实时双活,避免硬件问题出现服务中断。同时,建立冗余链路、数据备份和容灾管理系统,提供快速恢复和容灾机制。
3.建设校级应用系统
按照学校数据标准,重建科研信息系统、人事信息系统、电子校务系统、档案管理系统等。通过应用系统建设牵动基础数据平台建设,规范各应用系统数据资源的创建和使用;汇集各业务系统数据,实现系统之间数据交换;建立面向全局、跨部门综合数据应用。
4.通过应用系统建设牵动基础数据平台建设
基于数据共享与交换平台,规范各应用系统数据资源的创建和使用,汇集各业务系统数据,实现系统之间数据交换,建立面向全局、跨部门综合数据应用。
5.大数据共用的探索
通过对学校现有数据的整合、抽取和加工,实现对数据的统一管理、统一服务和统一分析,完成数据对各级领导和各级部门的决策支持,形成数据从孤立到一体化融合的大数据体系架构。
哈尔滨工程大学网络信息化建设稳步、有序、可持续推进,伴随着制度、标准、规范的不断制订与完善,已初步实现“基础网络建设”进入到“网络应用、数据信息集成”阶段。“十二五”末期,一个以“四个三”为标志的信息化体系将初步建成:三任——任何地点、任何时间、任何方式——全体师生(校友)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采用任何方式都能够便捷地成为校园信息网络在线节点;三互——互联、互通、互享——全校范围内实现各类硬件平台、网络终端以及数据资源的互联、互通和互享;三全——全员、全程、全域——全体师生(校友)在学习、工作、生活的全过程、全范围既能享受到完善的信息化服务又全员成为信息化的建设者;三为——为学生、为教师、为部门(院系)——校园信息化建设的一切工作必须以为学生服务、为教师服务和为部门(院系)服务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构建起全新的数字化环境,朝着信息智慧校园迈进。
(编辑:王晓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