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4128(2010)09-0194-02
教育家乌申斯基认为:“只有人格才能影响到人的发展。”在教育中人格的力量--榜样对学生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给予学生的最直接的榜样有教师的人格魅力、家长的为人处世、同学的良好习惯、伟人的胸襟抱负
1 教师的人格魅力育人
教师的一个善举,会使学生产生无比的崇敬;教师的一点瑕疵,会使学生感到莫大的失望。学生强烈的“向师性”,使教师成为学生最直接的榜样,良好的师德形象,即教师的人格魅力对每一个学生来说都是一种有形的榜样,潜移默化地感染着每一个学生,影响着他们的处世态度和人生的价值取向。
首先教师要有高洁的人格,为人师表,尤其是言行上,以博大的胸襟、顽强的毅力做学生榜样。生活中,要有远大的眼光、自强不息的精神,要求学生做的或不能做的,教师要以身作责,率先垂范,答应学生的事,务必兑现。教师还应主动接受学生的监督,敢于公开承认错误,严格要求自己,说出的每一句话,做出的每一件事,都要成为学生的“模板”。
其次在校园内建立平等和谐、民主宽松、互尊互爱互助的师生关系。 既尊师重教,又爱生如子。这种互动的行为需要师生之间共同培养,要求教师真正理解、尊重、关心、帮助、支持、赏识每个学生。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艺术的基础在于教师能够在很大程度上理解和感觉到学生的内心世界。”要真正感受到学生的内心世界,就要亲近学生,把学生当做朋友,当做伙伴。和学生促膝交谈,更容易使学生言出心声,从而更多、更真实的了解学生丰富的内心世界,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老师在真心实意地爱护、关心、帮助他们。
再次,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作为教师,应当屏弃“居功自傲、文人相轻”的不良思想,从事业出发,识大体,求同存异,互相理解,团结合作,建立起良好的协作关系,为学生树立榜样。
最后,乐观平和的生活态度,教师乐观平和,笑对人生,容易使学生受到感染,生成开朗的性格,用乐观的态度处理复杂的问题, 容易让人互相理解,相互谅解,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正确看待周围的事物,以积极乐观的心态看待学生,懂得学生都是具有进步愿望的人,问题生则是心理承受力最强的学生;必须坚信:学生不管多么难教育,他们毕竟是青少年,他们的内心深处本身就是一个广阔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必然是假丑恶与真善美并存。
所以,由于学生具有向师性的特点,教师的言论、行为、心理表现等对学生具有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睿智的头脑、丰富的知识与风趣的谈吐,可以令学生如沐春风,心旷神怡;如醍醐灌顶,茅塞顿开;如品尝佳茗,神清气爽。学生一旦生成豁达、乐观、平淡的心境,在以后人生的道路上就能活得轻松潇洒,用微笑面对周围的人,面对工作,面对生活。
2 家长的为人处世育人
孩子生下来就在父母的怀抱里成长,父母不仅给子女以生理基因优势的遗传,而且给其以人格品质的塑造。他们从混沌初开的孩童到会用自己眼光看世界的成人,这个成长的历程离不开父母的言传身教。为人父母者要教育好自己的孩子,必须从自己日常生活的一言一行做起。尽管我们的家长不一定做得尽善尽美,但一定要努力在一点一滴的小事上给孩子以有益的影响。
2.1 恪守孝道
中国古语道:“百善孝为先”。意思是,孝敬父母是各种美德中占第一位的。又有古人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们不仅要孝敬自己的父母,还应该尊敬别的老人,爱护年幼的孩子。春秋末期,孔子的弟子中子路以政事著称,尤其以勇敢闻名。但子路小的时候家里很穷,长年靠吃粗粮野菜度日。有一次,年老的父母想吃米饭,可是家里一点米也没有,于是,年幼的子路翻山越岭走了十几里路,从亲戚家背回了一小袋米,看到父母吃上了香喷喷的米饭,子路把疲劳忘记了。
很难想象一个连父母都不知道孝敬,幼小都不懂得爱护的人,他会热爱自己的祖国和人民。家长孝敬父母,直接的效仿者就是自己的孩子。
2.2 和睦邻里
“远亲不如近邻”, 邻里关系是一种人们不可回避的社会关系。搞好这一关系必须做到邻里间互相尊重、体谅和关心。
互相尊重,这是处好邻里关系最起码的一条。邻里的职业不一样,年龄有长幼,地位有高低,文化有深浅,不能“看人下菜碟”,应该一律以平等的态度去对待。早晚相见,要热情打招呼;唠起家常,要推心置腹。就是对待邻家的孩子,说话也要和气,如果他们做错了什么,不能随意呵斥,否则会引起家长之间的不愉快。不要在邻居间扯“长舌”,说闲话,以免引起无原则的纠纷,影响邻里团结。
邻里间还要互相体谅。人们的兴趣爱好不一样,生活习惯也不尽相同。邻里间起来早的可能会惊动起来晚的,睡得晚的又可能会影响睡得早的。只要能处处为别人着想,体谅别人的困难,就会少给别人添麻烦,也不会因别人给自己带来的一点干扰而不满。尤其是公共用地,尽量要少占用、多清扫。不要人家放个罐,你就觉得吃了亏,非得放个缸不可;也不要你扫了一次,觉得不合算,要求人家也得扫一次。俗话说:“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体谅所得到的回报,必然也是体谅。斤斤计较的后果,必然是让人看不起,造成邻里关系紧张。
邻里之间在相互尊重、体谅的基础上,还应努力做到相互关心。邻里是生活中接触最多的人,相处时间较长,少则几年,多则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应该建立起深厚的友谊和感情。邻居家有了困难,应当积极地无私地予以帮助;邻居家有了病人,应当尽力热情地给予关照。长辈要关怀爱护邻居家的孩子,孩子们更应当尊敬邻居家的长者。只有这样,邻里之情才能胜过“远亲”,甚至“亲如一家”。
2.3 善待他人
待人,不以权势取人,热情、大方、真诚、平等,尽力助人;处事,一视同仁,坚持原则,又不失灵活,言行一致,表里如一;
善待他人,首先要善待自己的亲人。因为孩子来到世上,首先接触的人就是周围的亲人。一个不懂得善待亲人的人,将揣着一颗自私和冷漠的心走向社会,他得到的将是孤独和冷寂;一个懂得善待亲人的人,将揣着一颗友爱和宽容的心走向人群,他得到的将是温暖和接纳。
善待他人,尤其要善待弱者。每个人都有隐藏在本性里的冲动力量,向着弱小发泄,他会在心里失去同情和正义,这样的人也容易向强横屈服,见着“羊”便显“狼”性,见着“狼”便显“羊”相。善待弱者,心里充满温柔和同情,他内心的冲动力量,只为正义而发,这在学生中显现,将会培养起一种伟大而光明的人格。
善待他人,还要善待对手。当今社会处处有竞争,对手无法避免。对手固然是一种威胁,但也能历练自己,应该感谢对手使自己永远不敢懈怠而立于不败之地,切不可因对手而心怀嫉妒、憎恨、更不可存敌意。
2.4 爱岗敬业积极用世
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曾提出“执事敬”的敬业精神,朱熹也将敬业解释为“专心致志,以事其业。”爱岗敬业是用一种严肃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工作,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忠于职守,尽职尽责。是人类社会最为普遍的奉献精神,看似平凡,实则伟大。
爱岗敬业不仅是个人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需要。只有爱岗敬业的人,才会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勤勤恳恳,不断地钻研学习,一丝不苟,精益求精,才有可能为社会为国家做出崇高而伟大的奉献。焦裕禄、孔繁森、郑培民和当非典疫情袭来时,冒着生命危险,冲上第一线,拯救了一个个在死亡线上挣扎的同胞生命的医生、护士和科研人员,他们都是爱岗敬业的典范。在我们国家,如果大大小小的公务员、企事业单位职工、私营企业主、个体户都能够表现出这种奉献精神,人民就会更加富裕,国家就会更加强盛。
2.5 不断提高和完善自身
托尔斯泰有句名言:“全部教育,或者说千分之九百九十九的教育都归结到榜样上,归结到父母自己生活的端正和完善上。”家长应以其优良素质和道德修养给子女潜移默化的影响。家长如何提高和完善自身呢?
首先加强学习提高个人观察、记忆、思维、想象能力。一个人的能力水平如何,来源于所掌握在知识的多寡。培根说:“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与笔记使人精确。 ...... 史鉴使人明智,诗歌使人巧慧,数学使人精细,博物使人深沉,论理之学使人庄重,逻辑与修辞使人善辩”。所以,只有学习广览群书,博采众长,才能不断增加知识,拓宽自己的视野,才可能成为社会所需要的复合型人才。
其次反复实践运用将知识转化本领。
第一积极服务于社会,有助于自身的完善和提升。积极服务于社会的人会认真钻研自己的业务与技能,使自己能在短时间内熟悉业务,掌握一种或几种技能。善于发现现有技术或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并加以改进,把工作做好,做出色。
第二雄怀天下志高存远。大凡有远大理想和政治抱负的人,总是着眼于大是大非,从不在小事上斤斤计较;人无信念,如同茫茫大海上失去航标的一叶扁舟,随时都有触礁的危险。有了坚定的理想信念,才能在为之奋斗的政治信念中不迷失方向。只有雄怀天下的人,才能置个人的荣辱与生死于不顾,不计较个人的得失,并为此目标而努力学习,发奋工作,在实践中不断增长才干。
第三勇敢面对失败。人在前进道路上不可能一帆风顺,总要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人的一生总是在不断地解决这样或那样的问题、矛盾或失败中锻炼成长起来的。失败不一定是坏事,只要有跌倒了再爬起来的不屈不挠的精神,经过多次失败的锤炼,经得起大风大浪的考验,人就能更加坚强,经验就能更加丰富。失败是成功之母,是成功前的经验积累。
所以,子女是父母的折光镜。在孩子身上可以折射出父母为人处世的哲学和做人的准则。一个自私的家长很难教育出一个无私的孩子,心胸狭隘的父母也很难培养出一个宽宏大度的子女。父母对子女的示范效应体现在日常生活中的时时处处、点点滴滴,并以其优良素质和道德修养给子女潜移默化的影响。
3 同学的良好习惯育人
习惯是长时期养成的不易改变的动作、生活方式、社会风尚等。
培根说:“习惯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 纵观历史,许多伟大人物的成就都是与他们的良好习惯分不开的。大文豪托尔斯泰一生热衷于体育运动,这使他能以充沛的精力完成不朽的巨著;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有一个习惯,那就是在清晨尽早开始一天的工作,他每天五点半起床,做早操,喝杯牛奶吃块面包,然后就开始工作,当他习惯了六点钟开始工作以后,又努力再提早十五到二十分钟,几十年如一日,从不间断。他三十几本教育方面的书和三百多篇学术论文都是在早上五点到八点写成的。好习惯成就了一位举世闻名的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相反,日本有一家食品公司要招聘一位卫生检测员,一位衣冠楚楚、气度不凡的年轻人自信地走进了总经理办公室,他优雅的谈吐,扎实的专业知识赢得了总经理的好感,没想到就在年轻人转身离开的时候,他下意识抠了一下鼻孔,这个不起眼的小动作并没有逃过总经理的眼睛,结果可想而知,一个没有良好卫生习惯的人怎么能够做卫生检测员呢?当然,年轻人到死也不会知道是他“抠鼻孔”的坏习惯毁了他的工作,使到手的饭碗落入了他人之手。
所以说,一个人拥有一个好习惯就意味着拥有一个成功的人生。
因此,学生是一个群体,他们天天一起学习、生活,形影相随,互相影响,在他们中间只要有人具备关心集体、刻苦努力、乐于助人、讲究卫生、准时守时等良好习惯,就会濡染身边的同学,使一大批同学养成良好的习惯,从而形成建立起一个良好的班集体。
4 伟人的胸襟抱负育人
人的一生,能取得成就,智力不是最重要的,比智力重要的是意志,比意志重要的是品德,比品德重要的是一个人的胸襟和抱负。
伟人之所以伟大就在于他们志存高远,有一个宽阔的胸襟和远大的抱负,作为教师就应该致力于把自己的学生培养成一个具有宽阔胸襟和远大抱负的人。
4.1 多读伟人的著作
孰语说:“开卷有益”,读高尚的书,是在与高尚的人谈话,选择书籍犹如选择人生道路。要多读书,特别要读好书。读伟人的著作能让你懂得许多道理:让你在主人公的磨难中,知道要做一个不畏困难,勇往直前的人;在主人公的勤劳中,知道只有付出、勤劳,才能换来成果,得到收获的喜悦;在主人公的快乐中,感到无比的乐趣;在主人公的悲伤中,知道人生不都是一帆风顺的。如读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可以让人体会到生活对人的磨难,读《马克思恩格斯选集》、《毛泽东选集》、《邓小平文选》、《江泽民文选》可以让人体会伟人的超群智慧与真知灼见。
4.2 多看伟人的故事
以史为鉴,可以明得失,人类历史长河中有很多伟人值得我们学习,多看《伟人成长故事》,可以让我们领略伟人的风采,学习伟人的宝贵之处,激励人们做最好的自己。
海伦凯勒一岁多的时候,因为发高烧,脑部受到伤害,从此,她的眼睛看不到,耳朵听不到,连话也说不出来。后来,在莎莉文老师爱的关怀下,竟然克服失明与失聪的障碍,完成了大学学业,最终成为美国著名作家和教育家。
还有一个1周岁左右的小男孩,被年轻的妈妈牵着小手来到公园的广场前,要上有十几个阶梯的台阶。小男孩却挣脱开妈妈的手,要自己爬上去。他用胖胖的小手向上爬,当爬上两个台阶时,他就感到台阶很高,回头瞅一眼妈妈,妈妈没有伸手去扶他,只是眼睛里充满了慈爱和鼓励。小男孩又抬头向上瞅了瞅,他放弃了让妈妈抱的想法,还是手脚并用小心地向上爬。他爬得很吃力,小屁股抬得老高,小脸蛋也累得通红,那身娃娃服被弄得都是土,小手也脏乎乎的,但他最终爬上去了。这个小男孩,就是后来成为美国第16届总统的林肯。
这些伟人成长故事,可以让人感悟到:人的一生有无数级台阶--生活、学习和工作。不妨吃点苦,有“台阶”自己爬。这样,也许能“一鼓作气”,攀上光辉的顶点。?
4.3 多记伟人的格言
一段(句)好的格言的背后凝聚着很多的经验和教训,可以改变 一个人的人生,引领人走向成功。
如周恩来总理的一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激励了一代代人莘莘学子为了祖国的强盛而挑灯夜读,奋发有为。
还有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诸葛亮:“鞠躬尽力,死而后已。” 到现在已会聚成一种民族魂,成为华厦炎黄子孙为之不断奋勇向前的源泉和动力,并引领人民群众推着历史的车轮不断地滚滚向前。
总而言之,榜样的力量是有形的又是无声的,它在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中显示着无可替代而无法言喻作用。
参考文献
[1] 《习惯的养成》浙江大学出版社
[2] 章航声《心理健康培训讲义》
[3] 李付成《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 让每一个笑容更灿烂》
[4] 《德育新论》江苏教育出版社
教育家乌申斯基认为:“只有人格才能影响到人的发展。”在教育中人格的力量--榜样对学生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给予学生的最直接的榜样有教师的人格魅力、家长的为人处世、同学的良好习惯、伟人的胸襟抱负
1 教师的人格魅力育人
教师的一个善举,会使学生产生无比的崇敬;教师的一点瑕疵,会使学生感到莫大的失望。学生强烈的“向师性”,使教师成为学生最直接的榜样,良好的师德形象,即教师的人格魅力对每一个学生来说都是一种有形的榜样,潜移默化地感染着每一个学生,影响着他们的处世态度和人生的价值取向。
首先教师要有高洁的人格,为人师表,尤其是言行上,以博大的胸襟、顽强的毅力做学生榜样。生活中,要有远大的眼光、自强不息的精神,要求学生做的或不能做的,教师要以身作责,率先垂范,答应学生的事,务必兑现。教师还应主动接受学生的监督,敢于公开承认错误,严格要求自己,说出的每一句话,做出的每一件事,都要成为学生的“模板”。
其次在校园内建立平等和谐、民主宽松、互尊互爱互助的师生关系。 既尊师重教,又爱生如子。这种互动的行为需要师生之间共同培养,要求教师真正理解、尊重、关心、帮助、支持、赏识每个学生。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艺术的基础在于教师能够在很大程度上理解和感觉到学生的内心世界。”要真正感受到学生的内心世界,就要亲近学生,把学生当做朋友,当做伙伴。和学生促膝交谈,更容易使学生言出心声,从而更多、更真实的了解学生丰富的内心世界,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老师在真心实意地爱护、关心、帮助他们。
再次,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作为教师,应当屏弃“居功自傲、文人相轻”的不良思想,从事业出发,识大体,求同存异,互相理解,团结合作,建立起良好的协作关系,为学生树立榜样。
最后,乐观平和的生活态度,教师乐观平和,笑对人生,容易使学生受到感染,生成开朗的性格,用乐观的态度处理复杂的问题, 容易让人互相理解,相互谅解,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正确看待周围的事物,以积极乐观的心态看待学生,懂得学生都是具有进步愿望的人,问题生则是心理承受力最强的学生;必须坚信:学生不管多么难教育,他们毕竟是青少年,他们的内心深处本身就是一个广阔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必然是假丑恶与真善美并存。
所以,由于学生具有向师性的特点,教师的言论、行为、心理表现等对学生具有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睿智的头脑、丰富的知识与风趣的谈吐,可以令学生如沐春风,心旷神怡;如醍醐灌顶,茅塞顿开;如品尝佳茗,神清气爽。学生一旦生成豁达、乐观、平淡的心境,在以后人生的道路上就能活得轻松潇洒,用微笑面对周围的人,面对工作,面对生活。
2 家长的为人处世育人
孩子生下来就在父母的怀抱里成长,父母不仅给子女以生理基因优势的遗传,而且给其以人格品质的塑造。他们从混沌初开的孩童到会用自己眼光看世界的成人,这个成长的历程离不开父母的言传身教。为人父母者要教育好自己的孩子,必须从自己日常生活的一言一行做起。尽管我们的家长不一定做得尽善尽美,但一定要努力在一点一滴的小事上给孩子以有益的影响。
2.1 恪守孝道
中国古语道:“百善孝为先”。意思是,孝敬父母是各种美德中占第一位的。又有古人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们不仅要孝敬自己的父母,还应该尊敬别的老人,爱护年幼的孩子。春秋末期,孔子的弟子中子路以政事著称,尤其以勇敢闻名。但子路小的时候家里很穷,长年靠吃粗粮野菜度日。有一次,年老的父母想吃米饭,可是家里一点米也没有,于是,年幼的子路翻山越岭走了十几里路,从亲戚家背回了一小袋米,看到父母吃上了香喷喷的米饭,子路把疲劳忘记了。
很难想象一个连父母都不知道孝敬,幼小都不懂得爱护的人,他会热爱自己的祖国和人民。家长孝敬父母,直接的效仿者就是自己的孩子。
2.2 和睦邻里
“远亲不如近邻”, 邻里关系是一种人们不可回避的社会关系。搞好这一关系必须做到邻里间互相尊重、体谅和关心。
互相尊重,这是处好邻里关系最起码的一条。邻里的职业不一样,年龄有长幼,地位有高低,文化有深浅,不能“看人下菜碟”,应该一律以平等的态度去对待。早晚相见,要热情打招呼;唠起家常,要推心置腹。就是对待邻家的孩子,说话也要和气,如果他们做错了什么,不能随意呵斥,否则会引起家长之间的不愉快。不要在邻居间扯“长舌”,说闲话,以免引起无原则的纠纷,影响邻里团结。
邻里间还要互相体谅。人们的兴趣爱好不一样,生活习惯也不尽相同。邻里间起来早的可能会惊动起来晚的,睡得晚的又可能会影响睡得早的。只要能处处为别人着想,体谅别人的困难,就会少给别人添麻烦,也不会因别人给自己带来的一点干扰而不满。尤其是公共用地,尽量要少占用、多清扫。不要人家放个罐,你就觉得吃了亏,非得放个缸不可;也不要你扫了一次,觉得不合算,要求人家也得扫一次。俗话说:“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体谅所得到的回报,必然也是体谅。斤斤计较的后果,必然是让人看不起,造成邻里关系紧张。
邻里之间在相互尊重、体谅的基础上,还应努力做到相互关心。邻里是生活中接触最多的人,相处时间较长,少则几年,多则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应该建立起深厚的友谊和感情。邻居家有了困难,应当积极地无私地予以帮助;邻居家有了病人,应当尽力热情地给予关照。长辈要关怀爱护邻居家的孩子,孩子们更应当尊敬邻居家的长者。只有这样,邻里之情才能胜过“远亲”,甚至“亲如一家”。
2.3 善待他人
待人,不以权势取人,热情、大方、真诚、平等,尽力助人;处事,一视同仁,坚持原则,又不失灵活,言行一致,表里如一;
善待他人,首先要善待自己的亲人。因为孩子来到世上,首先接触的人就是周围的亲人。一个不懂得善待亲人的人,将揣着一颗自私和冷漠的心走向社会,他得到的将是孤独和冷寂;一个懂得善待亲人的人,将揣着一颗友爱和宽容的心走向人群,他得到的将是温暖和接纳。
善待他人,尤其要善待弱者。每个人都有隐藏在本性里的冲动力量,向着弱小发泄,他会在心里失去同情和正义,这样的人也容易向强横屈服,见着“羊”便显“狼”性,见着“狼”便显“羊”相。善待弱者,心里充满温柔和同情,他内心的冲动力量,只为正义而发,这在学生中显现,将会培养起一种伟大而光明的人格。
善待他人,还要善待对手。当今社会处处有竞争,对手无法避免。对手固然是一种威胁,但也能历练自己,应该感谢对手使自己永远不敢懈怠而立于不败之地,切不可因对手而心怀嫉妒、憎恨、更不可存敌意。
2.4 爱岗敬业积极用世
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曾提出“执事敬”的敬业精神,朱熹也将敬业解释为“专心致志,以事其业。”爱岗敬业是用一种严肃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工作,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忠于职守,尽职尽责。是人类社会最为普遍的奉献精神,看似平凡,实则伟大。
爱岗敬业不仅是个人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需要。只有爱岗敬业的人,才会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勤勤恳恳,不断地钻研学习,一丝不苟,精益求精,才有可能为社会为国家做出崇高而伟大的奉献。焦裕禄、孔繁森、郑培民和当非典疫情袭来时,冒着生命危险,冲上第一线,拯救了一个个在死亡线上挣扎的同胞生命的医生、护士和科研人员,他们都是爱岗敬业的典范。在我们国家,如果大大小小的公务员、企事业单位职工、私营企业主、个体户都能够表现出这种奉献精神,人民就会更加富裕,国家就会更加强盛。
2.5 不断提高和完善自身
托尔斯泰有句名言:“全部教育,或者说千分之九百九十九的教育都归结到榜样上,归结到父母自己生活的端正和完善上。”家长应以其优良素质和道德修养给子女潜移默化的影响。家长如何提高和完善自身呢?
首先加强学习提高个人观察、记忆、思维、想象能力。一个人的能力水平如何,来源于所掌握在知识的多寡。培根说:“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与笔记使人精确。 ...... 史鉴使人明智,诗歌使人巧慧,数学使人精细,博物使人深沉,论理之学使人庄重,逻辑与修辞使人善辩”。所以,只有学习广览群书,博采众长,才能不断增加知识,拓宽自己的视野,才可能成为社会所需要的复合型人才。
其次反复实践运用将知识转化本领。
第一积极服务于社会,有助于自身的完善和提升。积极服务于社会的人会认真钻研自己的业务与技能,使自己能在短时间内熟悉业务,掌握一种或几种技能。善于发现现有技术或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并加以改进,把工作做好,做出色。
第二雄怀天下志高存远。大凡有远大理想和政治抱负的人,总是着眼于大是大非,从不在小事上斤斤计较;人无信念,如同茫茫大海上失去航标的一叶扁舟,随时都有触礁的危险。有了坚定的理想信念,才能在为之奋斗的政治信念中不迷失方向。只有雄怀天下的人,才能置个人的荣辱与生死于不顾,不计较个人的得失,并为此目标而努力学习,发奋工作,在实践中不断增长才干。
第三勇敢面对失败。人在前进道路上不可能一帆风顺,总要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人的一生总是在不断地解决这样或那样的问题、矛盾或失败中锻炼成长起来的。失败不一定是坏事,只要有跌倒了再爬起来的不屈不挠的精神,经过多次失败的锤炼,经得起大风大浪的考验,人就能更加坚强,经验就能更加丰富。失败是成功之母,是成功前的经验积累。
所以,子女是父母的折光镜。在孩子身上可以折射出父母为人处世的哲学和做人的准则。一个自私的家长很难教育出一个无私的孩子,心胸狭隘的父母也很难培养出一个宽宏大度的子女。父母对子女的示范效应体现在日常生活中的时时处处、点点滴滴,并以其优良素质和道德修养给子女潜移默化的影响。
3 同学的良好习惯育人
习惯是长时期养成的不易改变的动作、生活方式、社会风尚等。
培根说:“习惯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 纵观历史,许多伟大人物的成就都是与他们的良好习惯分不开的。大文豪托尔斯泰一生热衷于体育运动,这使他能以充沛的精力完成不朽的巨著;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有一个习惯,那就是在清晨尽早开始一天的工作,他每天五点半起床,做早操,喝杯牛奶吃块面包,然后就开始工作,当他习惯了六点钟开始工作以后,又努力再提早十五到二十分钟,几十年如一日,从不间断。他三十几本教育方面的书和三百多篇学术论文都是在早上五点到八点写成的。好习惯成就了一位举世闻名的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相反,日本有一家食品公司要招聘一位卫生检测员,一位衣冠楚楚、气度不凡的年轻人自信地走进了总经理办公室,他优雅的谈吐,扎实的专业知识赢得了总经理的好感,没想到就在年轻人转身离开的时候,他下意识抠了一下鼻孔,这个不起眼的小动作并没有逃过总经理的眼睛,结果可想而知,一个没有良好卫生习惯的人怎么能够做卫生检测员呢?当然,年轻人到死也不会知道是他“抠鼻孔”的坏习惯毁了他的工作,使到手的饭碗落入了他人之手。
所以说,一个人拥有一个好习惯就意味着拥有一个成功的人生。
因此,学生是一个群体,他们天天一起学习、生活,形影相随,互相影响,在他们中间只要有人具备关心集体、刻苦努力、乐于助人、讲究卫生、准时守时等良好习惯,就会濡染身边的同学,使一大批同学养成良好的习惯,从而形成建立起一个良好的班集体。
4 伟人的胸襟抱负育人
人的一生,能取得成就,智力不是最重要的,比智力重要的是意志,比意志重要的是品德,比品德重要的是一个人的胸襟和抱负。
伟人之所以伟大就在于他们志存高远,有一个宽阔的胸襟和远大的抱负,作为教师就应该致力于把自己的学生培养成一个具有宽阔胸襟和远大抱负的人。
4.1 多读伟人的著作
孰语说:“开卷有益”,读高尚的书,是在与高尚的人谈话,选择书籍犹如选择人生道路。要多读书,特别要读好书。读伟人的著作能让你懂得许多道理:让你在主人公的磨难中,知道要做一个不畏困难,勇往直前的人;在主人公的勤劳中,知道只有付出、勤劳,才能换来成果,得到收获的喜悦;在主人公的快乐中,感到无比的乐趣;在主人公的悲伤中,知道人生不都是一帆风顺的。如读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可以让人体会到生活对人的磨难,读《马克思恩格斯选集》、《毛泽东选集》、《邓小平文选》、《江泽民文选》可以让人体会伟人的超群智慧与真知灼见。
4.2 多看伟人的故事
以史为鉴,可以明得失,人类历史长河中有很多伟人值得我们学习,多看《伟人成长故事》,可以让我们领略伟人的风采,学习伟人的宝贵之处,激励人们做最好的自己。
海伦凯勒一岁多的时候,因为发高烧,脑部受到伤害,从此,她的眼睛看不到,耳朵听不到,连话也说不出来。后来,在莎莉文老师爱的关怀下,竟然克服失明与失聪的障碍,完成了大学学业,最终成为美国著名作家和教育家。
还有一个1周岁左右的小男孩,被年轻的妈妈牵着小手来到公园的广场前,要上有十几个阶梯的台阶。小男孩却挣脱开妈妈的手,要自己爬上去。他用胖胖的小手向上爬,当爬上两个台阶时,他就感到台阶很高,回头瞅一眼妈妈,妈妈没有伸手去扶他,只是眼睛里充满了慈爱和鼓励。小男孩又抬头向上瞅了瞅,他放弃了让妈妈抱的想法,还是手脚并用小心地向上爬。他爬得很吃力,小屁股抬得老高,小脸蛋也累得通红,那身娃娃服被弄得都是土,小手也脏乎乎的,但他最终爬上去了。这个小男孩,就是后来成为美国第16届总统的林肯。
这些伟人成长故事,可以让人感悟到:人的一生有无数级台阶--生活、学习和工作。不妨吃点苦,有“台阶”自己爬。这样,也许能“一鼓作气”,攀上光辉的顶点。?
4.3 多记伟人的格言
一段(句)好的格言的背后凝聚着很多的经验和教训,可以改变 一个人的人生,引领人走向成功。
如周恩来总理的一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激励了一代代人莘莘学子为了祖国的强盛而挑灯夜读,奋发有为。
还有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诸葛亮:“鞠躬尽力,死而后已。” 到现在已会聚成一种民族魂,成为华厦炎黄子孙为之不断奋勇向前的源泉和动力,并引领人民群众推着历史的车轮不断地滚滚向前。
总而言之,榜样的力量是有形的又是无声的,它在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中显示着无可替代而无法言喻作用。
参考文献
[1] 《习惯的养成》浙江大学出版社
[2] 章航声《心理健康培训讲义》
[3] 李付成《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 让每一个笑容更灿烂》
[4] 《德育新论》江苏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