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些年来,国内经济与社会发展水平提高,人才培养作为当下国际竞争中的决定性因素得到国家重视。随着国内建筑行业发展,工程造价人才需求量提高,为此很多高校都开设了工程造价专业,本文将探讨工程造价专业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工程造价;工学结合;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712
工程造价行业对人才需求量很大,但由于工程造价关系到建筑企业经济收益与社会地位,所以对人才素质要求较高。不仅要求毕业生具备扎实的工程造价专业知识,还应该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针对这个现象,学校应该明确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落实校企合作,聘用“双师”型的教学团队,从市场需求出发,以培养专业职业能力强的人才为教学目标,下文将从当下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出发,进而分析如何构建完善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1、目前高校工程造价专业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存在问题
1.1、校企合作并未完全落实
校企合作是指,企业为高校提供教学所需资源、为学校提供人才培养实践机会,确保学校有足够的资源来提高教学质量;学校为企业培养高素质的优秀所需人才,通过双方合作来达到双赢。但目前国内很多校企合作还处于起步阶段,没有校企合作经验,缺乏可以借鉴的校企合作管理制度,导致校企合作一直未落实。高校作为校企合作的组织、策划以及主导者,在校企合作中处于主动地位,往往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与投资才能寻求到稳定合作企业,这给高校管理带来了很多问题与资金压力。
1.2、实践教学不够完善
建筑企业需要大量的实践经验丰富的工程造价专业毕业生。但目前高校工程造价专业的实践教学还不够完善,学生的实践经验缺乏,导致自身投入工作较难,很难适应建筑企业岗位,在人才竞争激烈的当下社会中落后甚至被淘汰。工程造价专业不同于其他课程,其社会工作岗位对人才的实践能力要求较高,但学校安排的实践课程较少,理论教学课时所占比例较大。不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课程的结合教学,不注重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运用能力,导致很多学生具备扎实的工程造价专业知识,但动手能力差,在工作中无法运用自身掌握知识。另外,学校提供给学生的社会实践机会较少,社会实践经验是当下企业比较看重的毕业生能力,很多高校学生在校期间理论与实践知识都掌握牢固,但却不能适应企业工作环境,无法发挥自身能力。这些都是缘于学校的实践教學不够具体、完善,学生无法通过在校期间的实践学习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1.3、教学团队综合素质不够高
教学团队的综合素质决定了学校工程造价专业教学水平,是学校人才培养的关键影响因素。随着工程造价专业教学水平的提高,学校投资也增多,尤其是逐渐重视打造双师型的教学团队。但目前,高校工程造价专业教学团队还存在一些问题。首先,由于工程造价专业是随着我国建筑行业发展而诞生的新学科,相关专业老师较少。其次,学校的工程造价专业老师往往都是工程造价专业毕业学生,自身专业知识很熟悉,但是缺乏社会工作经验,所以在安排实践教学时就会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
目前,已经有很多学校意识到配备社会经验丰富的教师,对工程造价专业教学质量提高相当重要,尤其是对于实践教学而言。所以,大部分高校已经聘请了具有相关经验的社会工作者来校兼职。这部分兼职老师,具有多年丰富的工程造价经验,可以为学生提供实践指导与帮助,但由于这部分老师没有经过专业的教学培训,很多老师无法将自己的能力及知识灌输给学生。因此,实际教学效果并未达到预期。学校要想提高工程造价专业教学质量,还需要不断加强双师型教学团队的建设与完善,保证学生的理论与实践学习质量。
1.4、学校实训基地建设管理存在缺陷
实训基地作为学生在校期间实践的主要场所,决定了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状况。但当下很多高校工程造价专业的实训基地规模较小,大部分学校由于资源有限,实训基地通常是几个专业共用的,所以实训基地不具备专业针对性,与教材内容不配套,学生无法从实训基地锻炼自身实践技能,无法充分运用理论知识来进行实际操作;另外由于资源有限,学生实训课程安排较少,学生个人操作时间更少,加上建筑行业发展迅速,相关硬件软件设施更新较快,学校却未做到与时俱进,导致学生掌握的实训技能与当下社会岗位之间存在差异。这造成了很多高校毕业生拥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在实际应用中出现问题的现象。
2、工学结合的工程造价人才培养模式运行措施分析
2.1、提高高校工学结合人才培养的意识
学校作为社会人才的培养场所,应该从社会岗位需求出发来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与任务。认识到当下建筑企业对人才综合素质要求较高,从而开展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将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作为学校教学重要内容。
2.2、落实校企合作,确定校企合作机制
目前很多高校都有合作企业,但由于没有明确完善的合作机制,所以导致合作不稳定,校企合作的效果也没达到。学校应该选择彼此信任的企业来落实校企合作具体事项,当中应该包括企业对学校的资助项目、内容,为学校提供学生实践、学习的平台,包括提供企业优秀人才为学生进行实训课程教学。包括学校为企业提供人才的方式、专业性、数量、质量,彼此通过书面模式来完成相关细节确认,明确双方责任与利益。最终,在实际教学中按照合约实施,通过校企双方合作来提高工程专业教学质量,确保企业拥有大量优秀人才,达到双赢局面。通过成功合作案例,学校会吸引大量的相关企业来进行双方合作,从而丰富了学校的教学资源,提高教学质量,还通过向企业提供人才来缓解本校学生的就业压力。
2.3、完善实践教学模式
学校在安排实践教学时,要从下面几个方面来进行完善。首先,应该加大实践课程比重,以往由于比较侧重于理论教学,所以实践课程较少,学校为了锻炼学生的专业技能,应该加大实践课程比重。其次,实践课程教学课时安排应该与理论课时相对应,很多学校习惯将实践课时安排在一起,老师需要安排一部分时间来复习相关理论知识,然后再进行相关实践教学。这导致学生学习压力加大。学校可以安排理论与实践课程的交叉,在理论教学完成后,及时进行实践锻炼,不仅巩固理论知识,还锻炼了学生实际运用能力。其三,除了确保学生在校期间的实践训练,还应该多提供社会实践机会给学生,让学生能够提高社会适应能力,了解当下行业发展与知识需要,从而调整自身学习方向与态度。
关键词:工程造价;工学结合;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712
工程造价行业对人才需求量很大,但由于工程造价关系到建筑企业经济收益与社会地位,所以对人才素质要求较高。不仅要求毕业生具备扎实的工程造价专业知识,还应该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针对这个现象,学校应该明确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落实校企合作,聘用“双师”型的教学团队,从市场需求出发,以培养专业职业能力强的人才为教学目标,下文将从当下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出发,进而分析如何构建完善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1、目前高校工程造价专业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存在问题
1.1、校企合作并未完全落实
校企合作是指,企业为高校提供教学所需资源、为学校提供人才培养实践机会,确保学校有足够的资源来提高教学质量;学校为企业培养高素质的优秀所需人才,通过双方合作来达到双赢。但目前国内很多校企合作还处于起步阶段,没有校企合作经验,缺乏可以借鉴的校企合作管理制度,导致校企合作一直未落实。高校作为校企合作的组织、策划以及主导者,在校企合作中处于主动地位,往往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与投资才能寻求到稳定合作企业,这给高校管理带来了很多问题与资金压力。
1.2、实践教学不够完善
建筑企业需要大量的实践经验丰富的工程造价专业毕业生。但目前高校工程造价专业的实践教学还不够完善,学生的实践经验缺乏,导致自身投入工作较难,很难适应建筑企业岗位,在人才竞争激烈的当下社会中落后甚至被淘汰。工程造价专业不同于其他课程,其社会工作岗位对人才的实践能力要求较高,但学校安排的实践课程较少,理论教学课时所占比例较大。不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课程的结合教学,不注重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运用能力,导致很多学生具备扎实的工程造价专业知识,但动手能力差,在工作中无法运用自身掌握知识。另外,学校提供给学生的社会实践机会较少,社会实践经验是当下企业比较看重的毕业生能力,很多高校学生在校期间理论与实践知识都掌握牢固,但却不能适应企业工作环境,无法发挥自身能力。这些都是缘于学校的实践教學不够具体、完善,学生无法通过在校期间的实践学习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1.3、教学团队综合素质不够高
教学团队的综合素质决定了学校工程造价专业教学水平,是学校人才培养的关键影响因素。随着工程造价专业教学水平的提高,学校投资也增多,尤其是逐渐重视打造双师型的教学团队。但目前,高校工程造价专业教学团队还存在一些问题。首先,由于工程造价专业是随着我国建筑行业发展而诞生的新学科,相关专业老师较少。其次,学校的工程造价专业老师往往都是工程造价专业毕业学生,自身专业知识很熟悉,但是缺乏社会工作经验,所以在安排实践教学时就会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
目前,已经有很多学校意识到配备社会经验丰富的教师,对工程造价专业教学质量提高相当重要,尤其是对于实践教学而言。所以,大部分高校已经聘请了具有相关经验的社会工作者来校兼职。这部分兼职老师,具有多年丰富的工程造价经验,可以为学生提供实践指导与帮助,但由于这部分老师没有经过专业的教学培训,很多老师无法将自己的能力及知识灌输给学生。因此,实际教学效果并未达到预期。学校要想提高工程造价专业教学质量,还需要不断加强双师型教学团队的建设与完善,保证学生的理论与实践学习质量。
1.4、学校实训基地建设管理存在缺陷
实训基地作为学生在校期间实践的主要场所,决定了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状况。但当下很多高校工程造价专业的实训基地规模较小,大部分学校由于资源有限,实训基地通常是几个专业共用的,所以实训基地不具备专业针对性,与教材内容不配套,学生无法从实训基地锻炼自身实践技能,无法充分运用理论知识来进行实际操作;另外由于资源有限,学生实训课程安排较少,学生个人操作时间更少,加上建筑行业发展迅速,相关硬件软件设施更新较快,学校却未做到与时俱进,导致学生掌握的实训技能与当下社会岗位之间存在差异。这造成了很多高校毕业生拥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在实际应用中出现问题的现象。
2、工学结合的工程造价人才培养模式运行措施分析
2.1、提高高校工学结合人才培养的意识
学校作为社会人才的培养场所,应该从社会岗位需求出发来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与任务。认识到当下建筑企业对人才综合素质要求较高,从而开展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将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作为学校教学重要内容。
2.2、落实校企合作,确定校企合作机制
目前很多高校都有合作企业,但由于没有明确完善的合作机制,所以导致合作不稳定,校企合作的效果也没达到。学校应该选择彼此信任的企业来落实校企合作具体事项,当中应该包括企业对学校的资助项目、内容,为学校提供学生实践、学习的平台,包括提供企业优秀人才为学生进行实训课程教学。包括学校为企业提供人才的方式、专业性、数量、质量,彼此通过书面模式来完成相关细节确认,明确双方责任与利益。最终,在实际教学中按照合约实施,通过校企双方合作来提高工程专业教学质量,确保企业拥有大量优秀人才,达到双赢局面。通过成功合作案例,学校会吸引大量的相关企业来进行双方合作,从而丰富了学校的教学资源,提高教学质量,还通过向企业提供人才来缓解本校学生的就业压力。
2.3、完善实践教学模式
学校在安排实践教学时,要从下面几个方面来进行完善。首先,应该加大实践课程比重,以往由于比较侧重于理论教学,所以实践课程较少,学校为了锻炼学生的专业技能,应该加大实践课程比重。其次,实践课程教学课时安排应该与理论课时相对应,很多学校习惯将实践课时安排在一起,老师需要安排一部分时间来复习相关理论知识,然后再进行相关实践教学。这导致学生学习压力加大。学校可以安排理论与实践课程的交叉,在理论教学完成后,及时进行实践锻炼,不仅巩固理论知识,还锻炼了学生实际运用能力。其三,除了确保学生在校期间的实践训练,还应该多提供社会实践机会给学生,让学生能够提高社会适应能力,了解当下行业发展与知识需要,从而调整自身学习方向与态度。